DeBox即将发币,SocialFi赛道下个新贵?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 | Asher(

DeBox即将发币,SocialFi赛道下个新贵?

9 月 9 日,DeBox 官推发文公布 BOX 代币经济学,代币总量的 5% 将用于空投,并无锁定期。同时,用户在平台中持有的 vDBX 将 1:1 兑换成 BOX 代币,兑换界面即将开放。“建设超 2 年的 DeBox 终于要发币了”社区中一批 DeBox 老 OG 瞬间活跃起来。

下面,Odaily星球日报将带大家了解 DeBox 项目、BOX 代币经济以及多家交易所上线活动等信息。

项目简介

DeBox即将发币,SocialFi赛道下个新贵?

图源:

DeBox 是一个基于 DID 的 Web3 社区管理工具。持有 ERC-20 代币的用户和 NFT 用户可以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加入相应的群组,并可以使用产品提供的抽奖、提案、投票等功能。Debox 连接用户侧和社区侧,是满足双方需求的桥梁。在社区侧,是社区驱动的管理工具,包括选举、投票、财务、活动、抽奖、空投、活动评估等;在用户侧,为所有用户提供平等、无权限和简单的信息门户访问权。并且,为真正的让社区群组实现共建共赢,上线了新协议——DeBox Share。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今年 3 月,OKX Ventures 战略投资了 DeBox。OKX Ventures 创始人 Dora Yue 表示:“ OKX Ventures 一直致力构建一个拥有千万用户参与的 Web3 应用,为社区服务为宗旨的 DeBox,支持一键钱包登入且去中心化的管理方式,除了为每位用户提供以原生 NFT 作为头像 Avatar 之外,可以用去中心化的身份认证 DID 来构建属于用户圈层的数字资产,更令人期待的是,在 DeBox 可实时交互其他 Web3 去中心化应用 DApp,正如比特币社区,随着生态的高速发展,我们相信 DeBox 丰富的交互体验且高效轻盈可助力 Web3 的指数增长。”

代币经济学

9 月 9 日,DeBox 公布 BOX 代币经济学,总量待定,具体分配比例如下:

  • 基金会:占代币总供应量的 20.00%;

  • 生态系统激励:占代币总供应量的 35.00% (基金会和生态系统激励将分配给 DeBox 协议(DeSwap/C 2C 资产交换等)用户和 DeBox NFT 持有者);

  • 启动市场推广:占代币总供应量的 1.00%,该部分将在 TGE 时解锁;

  • 空投:占代币总供应量的 5.00%,该部分将在 TGE 时释放;

  • 投资者:占代币总供应量的 20.00%,该部分将在 TGE 后的 24 个月内释放;

  • 团队: 占代币总供应量的 17.00%,该部分将在 TGE 后的 48 个月内释放;

  • 流动性: 占代币总供应量的 2.00%,该部分将在 TGE 时释放。

DeBox即将发币,SocialFi赛道下个新贵?

BOX 代币经济学

同时,DeBox 也阐明了 BOX 代币的持有价值,具体包括:

  • 支付(Payment):BOX 为 DeBox 的基本付款方式、包括游戏项目、预售、高级功能等;

  • 质押(Staking):质押 BOX 可从 DeBox 生态系统协议中获取奖励;

  • 燃烧(Burn):BOX 代币总供应量会持续下降,其具体代币燃烧细则即将推出;

  • 借贷(Lending):BOX 可在 DeLend 协议中用作抵押;

  • 治理(Governance):BOX 为 DeBox 生态系统的治理代币。

DeBox即将发币,SocialFi赛道下个新贵?

BOX 代币效用

关于代币激励,DeBox 不仅为早期参与者预留了代币总供应量 5% 进行空投,还将总供应量的 35% 用于代币发行后在其生态系统中进行长期激励。通过这种持续的代币激励机制,DeBox 旨在与用户建立高度粘性的互动关系。

BOX 即将在多家交易所首发

DeBox 本月即将发币的消息似乎有迹可循。9 月 3 日,DeBox 在 X 平台发布消息,向社区询问大家常用的交易所。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 DeBox 社区的热议,许多人猜测“等待已久的 DeBox 或许真的要在近期发币了。”

DeBox即将发币,SocialFi赛道下个新贵?

果不其然,随后的几天 DeBox 就公布了 BOX 代币经济学。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布代币经济学之后,官推的内容大多为与交易所合作首发 BOX 相关消息,具体包括:

  • Bitget:;

  • HashKey Global:;

  • MEXC:;

  • Gate.io:。

目前,BOX 将首发上线 Bitget、HashKey Global、MEXC、Gate.io 四家交易所。

DeBox 团队经过近 3 年的持续打磨,逐步完善产品,积累了一批忠实的用户。随着其代币 BOX 即将上线,代币价格的表现或将成为吸引更多 Web3 用户关注的关键。而 DeBox 是否能继续保持产品的创新力,进而引领 SocialFi 赛道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用户数量不断减少,以太坊如何重新掌握定价权?

原文作者:

原文编译:深潮 TechFlow

用户数量不断减少,以太坊如何重新掌握定价权?

“上帝嘲笑那些一边珍视某些原因,却又抱怨这些原因所带来结果的人。” – Bossuet

近几个月来,关于 ETH L2 失败的讨论声势浩大,但方向错误。很多人将 ETH 表现不佳归咎于 L2,认为扩展计划是失败的。随着 ETH 的价值下跌,持有者在寻找替罪羊,但我们忽略了真正的问题——我们对其中的一些根本原因负有部分责任。

因果分析

我们来看看大家所抱怨的后果,这些其实很明显:

1. ETH 收入锐减:以太坊对此负有责任,原因在于其扩展路线图。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失败。以太坊的扩展计划旨在通过降低费用和提高吞吐量来实现用户数量增长 100 倍。计划是让 L2 上的交易费用降低 100 倍,这一目标已经实现。然而,即使费用大幅下降,用户数量并没有如预期增长,反而自 2021 年以来不断减少。即便费用降低了 100 倍,若能伴随 100 倍的活动量,收入自然会稳定,ETH 的收入也能回到之前的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将 ETH 的用户数量增加 100 倍。

用户数量不断减少,以太坊如何重新掌握定价权?

2. L2 对 L1 的影响:的确,L2 可以自行设定费用,而当费用只是几美分或几美元时,用户往往对价格不敏感。这种机制存在缺陷,因为它让 L2 可以从用户费用中获取较高的利润。-> 以太坊需要重新掌握定价权。

用户数量不断减少,以太坊如何重新掌握定价权?

3. L2 未能吸引足够多的用户:L2 本身并不是要单独实现用户数量增长 100 倍的手段;它们是促进增长的工具,而非核心动力。我们需要重新激发用户对 Web3 的兴趣。-> 我们需要将 ETH 的用户数量增加 100 倍。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已经明确了导致 L2 争论不休的两个关键问题:

1. 我们需要将 ETH 的用户数量增加 100 倍

单靠降低交易费用无法恢复对 ETH 区块空间的需求。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实现用户数量的 100 倍增长?虽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以下几个因素可能至关重要。我的看法是:

  • 我们需要通过新的创新和应用场景来吸引用户。

  • 牛市会显著提升对 ETH 区块空间的需求:价格能够影响市场趋势。试想一下,如果 ETH 的价格达到 $ 10, 000 ,我们就不会有现在的这些讨论了。

2. 以太坊需要重新掌握定价权

虽然 ETH 仍然具有定价权,但目前的情况就像汽车在低档位行驶。如果 L2 从用户费用中赚取了大量利润,这说明以太坊的定价可能过低。 问题的根源在于整个网络的费用设置过低。当费用仅为几美元或几美分时,用户对价格通常不敏感。然而,如果所有 L2 的活动增加,费用会逐渐上升,直到达到一个用户开始关注的临界点(如下图所示)。

用户数量不断减少,以太坊如何重新掌握定价权?

目前,L2 的基础费用相对于优先费用而言过低(如下图所示)。 在理想情况下,基础费用与优先费用的比例应增加,以达到类似于过去几年在以太坊 L1 上的水平(见下图)。

用户数量不断减少,以太坊如何重新掌握定价权?

到那时,L2 将需要参与激烈的价格竞争,通过降低利润率来在费用上保持竞争力。这正是 ETH 开始重新获得定价权的时机(如下图所示)。

用户数量不断减少,以太坊如何重新掌握定价权?

最终可以看出:以太坊的扩展计划并没有预料到会在如此低的用户数量下运作。为了重新夺回对 L2 的定价权,ETH 需要将用户数量增加到当前的 100 倍。这个网络并不是为如此低的使用率而设计的。

用户数量不断减少,以太坊如何重新掌握定价权?

两个并不矛盾的观点

最后,我们来探讨以太坊持有者常提到的两个主要愿景:

1. ETH 作为健全货币:自 EIP-1559 实施后,ETH 进入通缩状态,这与其作为健全货币的愿景相符。然而,由于 L2 的出现导致交易费用降低,这一愿景显得不太有说服力,且缺乏共识。

2. ETH 作为可扩展的计算网络:可扩展性规划将 ETH 的愿景转向成为一个廉价且可扩展的计算网络,优先考虑扩展性,而非其通缩和健全货币的特性。

乍一看,这两个愿景似乎完全不兼容,但其实并非如此。两者都依赖于需求:如果活动量激增到当前的 100 倍,增加的费用将使 ETH 再次进入通缩状态。以太坊可以同时实现健全货币和作为计算网络的可扩展性。关键在于活动量的提升。

简而言之:以太坊的 L2 路线图在扩展方面取得了成功,但这仅仅是成功的一半。将 ETH 的收入和价格表现问题归咎于 L2、技术甚至 Vitalik 是不正确的。真正的挑战在于吸引到当前用户的 100 倍;如果没有这些用户,ETH 将面临失去影响力的风险。

用户数量不断减少,以太坊如何重新掌握定价权?

英国承认数字资产为个人财产

来源:区块链骑士

英国议会法律委员会于9月11日颁布了《财产法案》,在法律上承认了数字资产。拟议的立法将Crypto资产、NFT和碳信用额视为英国法律规定的个人财产。

这标志着英国历史上首次将资产明确纳入英国和威尔士财产法的范围

司法部长Heidi Alexander表示:“我们世界领先的法律服务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并使英国保持国际法律行业的核心地位。”

英国个人财产法涉及所有非土地财产权益,将其分为占有物(如汽车)和行为物(如债务)。

Alexander补充道:“让法律与不断发展的技术保持同步至关重要,新法案旨在为复杂的财产案件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此外,该法案也保护所有者和公司免受欺诈和诈骗,并在有争议的数字财产案件中为法官提供帮助。

同时,加强保护措施有望吸引新的Crypto公司进入英国。根据粗略估计,这将使当地法律服务行业的规模增长340亿英镑。

该声明还强调,英国法律管辖着全球约2500亿英镑的并购案件以及40%的公司仲裁事件,因此保持法律的时效性以维护英国的地位至关重要。

法律委员会的报告摘要承认,根据个人财产法,数字资产既不是占有物,也不是行为物

报告强调,英国法律委员会为Crypto资产和其他数字物品引入了一个新的法律类别。

这一新类别被描述为“与个人财产权利相关的东西”,这意味着这些资产可以合法拥有或转让,类似于实物财产

报告还指出,法律委员会有意避免为这一新类别界定严格的界限。

通过不强加硬性限制,法律可以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随着技术的发展涵盖更广泛的数字资产。

该文件指出:“这些不一定都是数字化事物,也可能包括牛奶配额或某些碳排放配额。 我们把属于第三类的数字化事物统称为’数字对象’。”

法律委员会还建议创建一个多学科项目,用于制定和执行一个法律框架,促进与Crypto资产有关的互动、运作和执行。

解读PayFi新贵Huma Finance:Lending+RWA+PayFi组合的底层业务逻辑

作者:HAOTIAN

如何看待 @humafinance 融资$3,800万的消息?不得不说,在市场日趋低迷缺乏新叙事热点的背景下,Huma主打的全新PayFi概念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那么,1)PayFi为何能成为新话题焦点?2)剖析Huma的Lending+RWA+PayFi的底层业务逻辑。3)PayFi赛道后续延展空间如何?接下来,谈谈我的看法:

1)PayFi是由Solana Foundation抛出来的新叙事概念,本质上是把web3技术(可编程货币和代币经济学)应用到实体经济的创新尝试,旨在把纯粹的链上金融创新(DeFi)向更广泛的经济系统拓展。

一方面,进一步落地RWA实物资产的金融化转型,探索诸如“零净成本购物”、“应收账款融资”、“跨境支付结算”、“创造者经济”、“供应链金融”等衍生玩法;

另一方面,在当前纯链上DeFi,生息Yield陷入叠杠杆的尴尬窘境下,诸如AVS安全共识商品化、DA能力商品化,可以接轨web2实体商业经济,给链上世界带入更丰富的Yield来源。

除此之外,在BTC、ETH现货ETF相继通过后,纯链上DeFi都面临较大的监管合规压力,纯链上经济又被诟病infra > application落不到实处。而PayFi这种既融通web3创新经济模型又在web2传统金融世界具备监管适应性的新混合经济模式,作为web3和传统web2实体经济的桥梁,无疑会成为新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的叙事焦点。

2)基于此叙事背景,我们再来剖析 Huma Finance 为何就成了PayFi新贵和龙头项目呢?我先笼统总结下:

Huma是一支来自硅谷在web2金融科技领域有丰富经验的团队创建的,最初定位为去中心化借贷平台,业务模式是Income-Based Loans和循环信用额度等,属于Lending+RWA的整合业务范畴。

之后并购了支付应用Arf Financial开始业务升级,基于Arf的合规资质和在多个国家为跨境支付持牌金融机构提供的丰富产品和业务线,很自然的,PayFi就成了Huma最终的金融服务目标和愿景。

毕竟是web3+web2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因此Huma Finance的产品和业务逻辑也比较复杂。我例举三个亮点阐释下:

1、持续优化的产品业务线:HumaV1主要提供包括循环信用贷、应收账款保理等常见信贷产品,而HumaV2则增加了应收账款担保授信额度,以此来吸引机构投资者。应收账款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客户债券,代表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收入。比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型建筑承包商、出版业、SaaS软件服务提供商等存在的付款等待期;

应收账款服务应对小微企业的需求足够了,而应收账款担保授信额度则给了更灵活的资金应用场景,在授信额度内随时提取资金,而且还可以循环使用,也会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未来收入稳定性来弹性设置。

看似很小的金融产品升级,却成了对机构投资者更具规模化、风险可控,收益更加稳定的产品。可以帮助Huma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多样化的用户群体。

2、PayFi Stack模块化架构:这是Huma Finance基于PayFi业务特性打造的一个开放、模块化技术架构,包括:交易层(Solana、Stellar)、货币层(USDC、PYUSD)、托管层(Fireblocks、Cobo)、合规层(Chainalysis、 Elliptic)、融资层(Huma)、应用层(Arf、Raincard)。

这是一个复杂但却系统的PayFi适用性堆栈服务,涉及高TPS的公链交易执行层,以及设限重重的复杂合规层,再到有成熟丰富业务产品线的融资协议层,一站式解决了大部分企业进入PayFi市场的门槛问题。

它的存在和以太坊layer2发展OP Stack、Solana推进SOON逻辑类似,相当于为PayFi行业制定了共同的框架和标准,可以激活PayFi赛道的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演变。

3、稳定的现实世界APY收益:和大部分纯DeFi项目要依赖代币经济模型堆叠套娃来维持基础Yield收益不同,Huma协议把链下世界庞大的金融产品需求搬到了链上,成为打破纯DeFi收益僵局的新突破口。比如:Huma/Arf收益池给不同级别投资人(Senior or Junior)能有10%-20%的动态收益,加上平台增益会达到20%以上的APY。

Huma通过旗下Arf平台为跨境支付行业提供实时流动性解决方案,对接了价值4万亿美元的全球跨境支付市场,通过为持牌机构提供高周转(年周转50+次)的流动性支持,就能产生稳定的年化收益,这绝非纯代币激励模式所能比拟。

此前RWA叙事火爆时,Ondo Finance凭借T-Bill(美国政府短期债务工具)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率,而随着美联储的降息,这一收益率将很难维系,而Huma转化现实金融融资需求的逻辑只要跑通想必会更持久一些。

以上

如果说最近市场有何新叙事亮点,PayFi一定占有一席之地,除了它的生逢其时可以为纯链上DeFi新增稳健收益可能性之外,最关键是其可延展空间实在太丰富了。

不限于跨境支付、包括、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小微企业信贷、消费信贷、国际学费支付等等很多可延展且想象空间大的应用场景。

不过,PayFi赛道还在发展初期,其产品线扩充、监管不确定性等方面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沉淀,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新叙事方向。

回归增长驱动:VC 币如何走出叙事主义的困兽之斗?

作者:BeWater.xyz,来源:作者推特@BeWaterOfficial

与曾经神坛地位相比,2024 年 VC 币大败局已成定数。高 FDV、低流通、让韭菜接盘似乎是 VC 币的代名词。  

那么「VC 币崩溃」的本质原因是什么?「VC 币效应」对加密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宏观影响?VC 币招人恨,但 VC 真的是无上镰刀吗?最重要的是,VC 币究竟该如何走出叙事主义的困兽之斗?  

今天,BeWater giga Brain @Loki_Zeng 将对上述问题抽丝剥茧进行深入分析。 

陷入危机的并不只是 VC 币,而是整个加密市场

VC 和「VC 币」成为了大内卷时代的背锅侠。尽管有不少观点认为 VC 币成为了本轮「互不接盘牛市」的罪魁祸首,但事实并非如此,只要我们加以对比,很快就可以发现,大幅度跑输 BTC、源源不断下跌的,不仅是VC币,全流通的山寨币、Meme 币甚至是 ETH,都是如此。而 DeFi Summer 时代大部分代币的初始流通率也并未超过5%,可见单纯的代币流通也无法解释 Alts 的持续崩溃。

宏观视角下,「四年一次确定性牛市」的恒纪元不再持续。自 2024 年 Q2 以来,市场陷入了反常的低流动性状态。一方面,BTC 占有率的顶部滞后于 BTC 价格的顶部。在过去几轮周期中,BTC 占有率的顶部通常对应市场周期的底部,但本轮牛市 BTC 突破新高并未带来山寨币的普涨,包括 ETH。这也证明证明了一点:陷入危机的并不只是 VC 币,而是所有代币或者整个加密市场。

回归增长驱动:VC 币如何走出叙事主义的困兽之斗?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一方面,BTC 减半导致供给减少,驱动供需曲线上线,直至新的平衡,但在多次减半以后BTC通胀率影响的边际效应不断减弱,更大的基数也限制了倍数空间,BTC ETF驱动价格上涨与减半周期在时间上重叠,给我们带来了牛市的错觉,而这一次的牛市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另一方面,BTC自诞生以来,全球经济周期总体上仍处于上行或平稳周期,所以所谓的「周期」更像是在趋势线以内的一个个小周期,但这种趋势也正在发生变化。

「VC 币效应」只是大内卷时代的序幕

行业视角下,过度投资和错误定价的恶果正在显现。我们在 2021 年提出了「VC 幸福指数」指标,计算方式是使用当前周期加密货币市值增长除以上一个周期区块链行业融资总额。这个指标的逻辑也很简单,VC投资的目的是产生盈利,那么他们的投资需要通过下一个周期的市值增长来兑现。这个指标越高,VC 赚取高收益的概率就越大。

这里其实也会形成一个类似美林时钟的周期理论。加密货币具有投机性市值很大程度上是受外生因素驱动。如果一段时间投资很少,那么下一个周期就很容易产生财富效应,铸造牛市,而牛市又会带来Fomo情绪和融资便利性,带来过度投资,过度投资使得下一个周期无法变现,形成熊市,熊市又会带来投资不足,循环往复形成牛熊周期。

回归增长驱动:VC 币如何走出叙事主义的困兽之斗?

2020-2021 年是后 ICO 时代 VC 最幸福的时光,正常节奏的 VC 都在 2021-2022 年赚到了钱,这导致他们数倍扩大了自己的融资规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2021-2022 年融资总额超过 300 亿美元,估值数亿乃至数十亿美元的项目接踵而至,但直至今日,年协议收入超过 3000 万美元的加密项目也仅有三十家。

回归增长驱动:VC 币如何走出叙事主义的困兽之斗?

加密市场等级金字塔,VC 仅排第 6

2020-2021 的繁荣让一些应该倒闭或者应该在未来倒闭的基金活了下来,还拿到了本不该募集到的钱,这些钱又在2021-2022 让一些本应不存在的项目继续存在,甚至以不合理的估值融到了不合理数量的钱,最终导致 2023-2024 这些项目以不合理的估值出现在二级市场。

到这里为止,似乎 VC 就是市场下行的罪魁祸首,但事情还在不断快速变化,这场大规模的(-3,-3)正在像黑洞一样,把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裹挟到其中,而 VC 由于合同和 Vesting 的限制,反而是这场大逃杀游戏中的弱势方。按照「更容易获得低成本、高流通率」排序,VC 仅能排到第 6 层。

在缺少外部现金流(市场全局的协议收入或者新资金进入)的情况下,每一个层级的盈利都来自于对其下面层级的剥削,并从市场中抽走流动性,这一过程又会导致下一层级不信任的加剧,从而让内卷越来越严重。

回归增长驱动:VC 币如何走出叙事主义的困兽之斗?

增长,增长,增长!

大内卷时代下项目和代币的死亡率会大幅度提升,自上而下的「技术论」、「背景决定论」、「叙事主义」将更大程度上由充分条件转变为必要条件,核心驱动因素将切换为「真实增长」,包括真实用户增长、真实收入增长与真实采用率增长。

有机增长:一个合格 CMO 的薪资不应该低于 CTO

当前市场普遍存在两个错误的认知:

A. 技术或者产品比市场更重要。所有的协议或者项目的本质都是一门生意,而生意的本质就是利润,那么所有事情都可以简化为两个步骤:(1)创造一个产品;(2)把产品卖出去。对于大多数 Crypto 项目而言,(1)对应着技术与产品,(2)就对应着市场。流动性足够充裕的意味着供不应求,任何产品都可以找到合适的买家,但在大内卷时代流动性严重匮乏,项目所面临的只有增长或者死亡。

B. 数据的增长就是增长。不可否认,任务平台/社群工具/运营活动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无论是 Markting Team 还是 Marketing Agency 都不应该对此过度依赖而成为工具的搬运工。

通过任务平台实现社群社媒增长,打包批发 KOL 转发重复信息,Discord 在一声声说的 GM/GN 累积到 1000+,Airdrop Hunter 在激励下多开 1000 账户,8% 固定收益招揽大户,最终 50w 社群规模,日均 100w 曝光,20w 有效账户,10 亿美元 TVL 等冷冰冰数据出现在融资Deck和交易所上币决策会上…… 这显然是一种「真实增长」,而「真实增长」应该与产品战略高度融合,与运营路线匹配,且在剔除非可持续因素(如抽奖、短期激励,积分)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比例的留存。

一个真正优秀的 CMO,应当有 70% 的时间进行战略观察与思考,20% 的时间用于制定计划,10% 的时间执行并取得 100%+ 的效果。

KOL 合作的第一步是与 CEO 一对一沟通

KOL的作用被低估并且错配,核心原因在于路径的错误。一方面,最近 KOL 或 KOL 轮几乎成为了贬义词,在于部分KOL或者矩阵账户无差别、无任何底线的流水线式推广,让用「谈KOL色变」。但市场仍存在许多非常优质的KOL,市场增长中同样存在二八定律,80% 的影响力是由 20% 的人提供。且这些KOL往往还拥有多重属性,他们所能够提供的远不止于市场和品牌层面,还包括产品、战略层面的建议,资源网络,甚至部分KOL能不低于中小型VC的投资。而这些KOL一边贡献自己的价值,一边背着“割韭菜”的锅,甚至还要亏更多的钱,从一级亏到1.5级,再到KOL轮,最后是二级市场。

这是一种典型的「逆向选择」。越低质量的 KOL,参与推广或者 KOL 轮的动机也就越强,而越劣质的项目,给出的条件也越优厚,甚至可以被打包出售。对于创始人而言,你真的愿意相信一个愿意接任何推广任务的 KOL 能给你的项目带来增长吗?

某种意义上来说,KOL 也是一种客户,一方面,如果连 10-20 个 KOL 都无法相信你的计划,那市场又会如何相信?另一方面,如果创始人连关键的 KOL 都不熟悉,那又何谈熟悉整个赛道呢?所以解决方案也很简单,KOL List、Agency或是中间人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创始人或者团队成员必须去和每一个重要的 KOL 进行至少一次一对一的沟通。

将协议收入列为最高优先级增长指标

加密市场给人带来的一大错觉是,发币很容易,资产化很容易,退出很容易,进而让人忽略了一个事实:资产刺激(包括代币/NFT/积分发行、任务平台、激励测试网等)的增长永远只是一次性的,而真正的可持续性增长源自于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带来的可持续性收入。

可持续的第一步是有一个可靠的收入来源。客观来说,Crypto 并未实现大规模的采用,这也意味着有限协议收入。通常来说协议收入会有两个来源,第一类是外部来源,例如 Tether 可以通过赚取 RWA 和 Stablecoin 的息差获取收益。第二类是内部来源,例如公链可以赚取 Gas Fee,交易所可以赚取交易费用,链上交易和二级市场交易都是客观存在的交易。如果协;可持续的第二步是确保协议有实现盈余的可能性。协议收入类似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但主营业务收入并不意味着利润。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一个协议需要依靠发币才能维持,那么他的发币毫无意义。这里的逻辑在于,发币是一种「外部输血」的行为,我们可以一次或者在一段时间内依靠输血运行,但不能是永久。经过许多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协议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例如部分交易所平台币保持净通缩,部分蓝筹公链/DeFi 的协议收入已经超过代币通胀。

可持续的第三步是构建有效的治理机制和经济模型设计。即使前两步得到实现,我们仍可能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某些协议每年付出数千万美元的运营费用,某些协议在 Token 完成全部释放以后团队缺乏长期激励持续投入建设,不公平的代币分配等。而这些问题,需要包括核心团队、投资者、社区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

90% 项目并没有建立真正的经济模型

大部分「VC」币面临的问题是代币流通量增长与业务不匹配的问题。比如上线 6 个月至 2 年这个周期内,团队/基金会/投资人/开发者激励/开始持仓的用户都开始解锁,最显著的是 OP 和 ARB,这两个至今流通率还在30%左右,生态发展的高峰期是提前于Token的周期的。而一些新竞争者问题更加严重,大量的ToC/ToB激励最终没有形成任何留存。真正的经济模型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可以赚取或未来可以赚取可持续性协议收入。例如许多协议已经实现或者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性,例如:(1)Curve协议可分配收入已经超过通胀产出。(2)MakerDAO 的年化协议净收入超过 5000 万美元,而 Endgame 的正式实施也在本季度开始。(3)Uniswap 引入前端费用,尽管初期饱受质疑,但现在 Uniswap 已经通过这一机制赚取数千万美元的收入。

代币周期与项目成长周期匹配。提高代币初始流通率降低长期通胀率,减少「虚流通率」带来的市值误估,延长/延后代币解锁周期,建立透明且具确定性的利益分配/回购机制。这些都是浅层但的确有效的解决手段。

将激励视为投资行为而非消费行为。许多项目(尤其是公链的大 Infra)在过去一段时间推出了大规模的 ToC 激励,也衍生出了空投产业,但这种激励本质是一种消费行为,用户贡献 Txs,公链付出激励,问题在于这是个一次性的行为,大部分用户是不会留存的。相反地,激励开发者是一个投资行为,有了生态项目,用户的交易需求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 Txs,而且扶起来项目以后,项目可以做二次激励,这种投资行为才是可持续的。

解决筹码结构的阶级固化问题。正如我们在上一章指出的那样,当前市场参与者已经形成了泾渭分明的 7 层结构,而各个层级的筹码区别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作恶空间,例如通过一些手段以不透明的方式分配低成本或者免费筹码,这一切行为累加后,便是加权平均筹码的无限降低,进而导致市场估值的倒挂,加剧内卷。而阶级固化的终点只有两条,一条是改革,一条是革命,无下限地稀释筹码成本是不可持续的,事实上用户也已经用脚投票选择了铭文与MEME。

PayFi 会是 RWA 的下一个叙事吗?

作者:雨中狂睡

市场对于这类协议的担忧无非还是集中在借款方的偿付能力上。说人话就是要看项目能否把借出去的钱再收回来——这样用户才更有意愿把钱放进去理财,这样项目才能转起来赚手续费。

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这类项目才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解决方案无非就是以下两个方向:

  • 最大限度地保证借款方能正常还钱

  • 为存钱用户提供相应的保障/保险

所以当我们在看这类项目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这两点。我在八月、九月展望里都有提到过 $MPL $CPOOL ,下周我会再写一篇聊下这俩项目。

今天先来和大家聊一下刚公布 3800 万融资信息的同赛道项目 @humafinance ,看看它的解决方案和在产品端的全新扩展。

1/ 最近发布的融资信息⬇️

Huma Finance 在最近完成了 3800 万美元融资,其中包括 1000 万美元股权投资和 2800 万美元的收益型 RWA。融资由 Distributed Global 领投,Hashkey Capital、Folius Ventures、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 和土耳其最大私人银行 İşbank 的风险投资部门 TIBAS Ventures 等机构参投。

Huma Finance 计划利用这笔融资将其 PayFi 产品部署到 Solana 和 Stellar 链上。

接下来,我会用尽可能简洁的内容来分享一下我自己对该项目的理解。

2/ Huma Finance v1

Huma Finance v1 是一个面向企业和个人的无抵押借贷平台,它关注的是借款方的未来潜在收入——即当借款方借钱时,它主要会考察借款方在未来的收入现金流。

用官方在 Mirror 里的话来讲就是:“收入和收益是承保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它们对偿还能力具有高度的预测性。”

为了能更好地推进垂直化业务,Huma 在今年与 Arf 完成了合并。Arf 是一个专注于跨境支付的流动性和结算平台,由 Circle 支持(与 Solana、Stellar 也有合作)。

合并后,Huma 负责用户存钱的部分,Arf 负责向 Web2 世界放贷+收取利息,形成可持续循环。(我们可以在其官网看到,违约率到目前为止为 0%)

3/ PayFi

Huma v2 是对 v1 的扩展。在借贷的基础上,Huma 希望将业务拓展到 PayFi 领域。

什么是 PayFi 呢?

「PayFi」是由 Solana 基金会主席 Lily Liu(同时也是 Huma Finance 的投资人)提出的。PayFi 指的是围绕货币时间价值(Time Value of Money)创建的新金融市场。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因为这些货币拥有产生收入的可能,比如放贷吃利息,或者存在美债里吃收益,以及用更短的时间更低的成本来完成交易转账等等。

因此,PayFi 也是 RWA 的细分赛道之一。(这应该也是 Huma Finance 会考虑在 Solana 上部署的原因)

不过,虽然是 RWA,但 PayFi 与市场熟知的通过美债收益构建的 RWA 资产不同,PayFi 的收益往往来自于交易手续费、跨境支付和贷款利息等领域,比如 Arf 会拿 Web3 流动性来为发达国家 T1、T2 级别的持牌金融机构提供跨境转账服务(可以理解为过桥资金)。

在美国降息后,随着更多的采用,PayFi 将有可能成为引领 RWA 发展的主流细分赛道。而 Huma 是第一批下场做 PayFi 的项目之一,同时也受到了支持 PayFi 的 VC/核心圈的青睐(看投资人阵容即可)。

同时,为了成为 PayFi 领域的核心基础设施提供商,Huma 推出了 PayFi Stack,以满足 PayFi 赛道在交易、货币、托管、融资、合规性和构建应用层面的需求。

4/ Huma Finance v2

在产品端,v2 实现了更复杂的产品结构,比如增加了我们下文将要提及的 Senior Tranche、Junior Tranche,以及 First Loss Cover 这样的功能。简单来说,这次升级是对功能进行了细分,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

Huma v2 的 Pool 分为 Senior 和 Junior Pool。Senior Pool 是固定收益率,Junior Pool 是浮动收益率,Junior Pool 的浮动收益率取决于项目的实时收入。

而 Junior Pool 较高浮动收益率的代价是当出现坏账时,其需要承担相应的损失。从产品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未来项目可能需要通过代币或者其他形式的激励来补贴 Junior Pool 的存款用户——毕竟 Junior Pool 是该产品的安全模块。

5/ Arf 如何处理投资人提供的流动性?

在我们把钱放到 Huma Finance Arf Pool 后,这些资产都会被 Arf 存放在破产隔离的 SPV(特殊目的实体,为特定或临时目标而创建的法律实体,主要做风险隔离)中。

Arf Financial GmbH 作为服务方,为 SPV 提供服务。借贷、跨境支付、交易结算和风险管理就是在这里进行的。在一次交易完成后,SPV 会把 Pool 中的钱和利润归还到链上。Arf Financial GmbH 没有对应 Pool 资金的控制权。

6/ 查漏补缺

这里我补充两点:

1、Circle 官网对 Arf 有非常详细的介绍:

Arf 在风控方面上做得很好,但这也衍生出一些问题,比如存款前需要 KYC,这一点对于很对 DeFi 玩家来说并不友好。以及,我个人觉得 Huma Finance 的 UI/UX 还有提升的空间。

2、和 Scroll 的合作

目前我们可以在 Scroll 上把 USDC 存到 Huma 中,实现一鱼三吃 —— 10%+理财收入 + Huma 积分 + Scroll 积分。

7/ 最后

为什么我最近一直在看这类理财产品呢?是因为我在前段时间清仓后,手里大部分资产是 U,所以就想着为这些 U 找一个理财的好去处。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在市场行情还未出现潜在上涨趋势之前,我不会满仓和加杠杆,最多做一些短线波段操作。

RWA 2.0崛起 为什么我们需要PayFi

作者:ningning 来源:X,@0xNing0x

在加密世界中,创新如Friend Tech般的昙花一现屡见不鲜,但PayFi却与众不同。它并非另一个用华而不实的叙事包装的原语,而是货币时间价值的新设计空间。如果比特币重新定义了货币,以太坊重新定义了智能合约,那么PayFi很可能会重新定义RWA(现实世界资产)。

当前金融体系的痛点:为什么我们需要PayFi?

在深入了解PayFi之前,首先要直面当前金融体系的痛点:

  • 效率低下:跨境支付平均需要3-5个工作日。

  • 成本高昂:全球平均汇款费用高达6.5%。

  • 流动性困境:全球约4万亿美元资金被锁在预付账户中。

  • 普惠性差:全球仍有17亿成年人没有银行账户。

这些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制度问题。传统金融体系如同一台老旧的蒸汽机,而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量子计算机。这正是PayFi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PayFi:解锁货币时间价值的新范式

PayFi的核心创新在于它对货币时间价值(TVM)的重新诠释。传统金融用年化利率来量化TVM,但PayFi将其精确到毫秒级。这不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数学模型:PayFi的价值创造

假设有一笔100万美元的资金,在传统银行系统中需要3天完成跨境转账。年化收益率为5%,那么这3天的机会成本是:

100 万 × ( 5 % ÷ 365 ) × 3 = 410.96 美元 100万 × (5% ÷ 365) × 3 = 410.96美元 100万×(5%÷365)×3=410.96美元

而在PayFi系统中,这一过程缩短至1分钟:

100 万 × ( 5 % ÷ 525600 ) × 1 = 0.95 美元 100万 × (5% ÷ 525600) × 1 = 0.95美元 100万×(5%÷525600)×1=0.95美元

RWA 2.0崛起 为什么我们需要PayFi

这便是PayFi的价值所在!它不仅节省了成本,更释放了巨量的流动性。值得注意的是,释放的货币时间价值与最终确认性时间呈非线性关系。当确认时间已经很短时(如毫秒级),进一步缩短确认时间的收益相对较小。因此,PayFi在设计时需要在速度、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之间找到平衡。

RWA 2.0崛起 为什么我们需要PayFi

Huma正在计划推出T+0结算方案,这将把PayFi推向效率的极限。在Solana这样的高性能公链上,理论上资金可以在不到半秒内完成转移和确认。 

 但这还不是终点。想象一下”秒级借贷”、”微支付即服务”、”动态定价保险”这些在传统金融中不可能实现的新型金融产品。PayFi将开启一个全新的金融创新时代。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老话获得了全新的含义。而那些能够最有效地利用时间价值的人和企业,将在未来的金融世界中占据先机。

Huma:PayFi革命的先锋

在PayFi这个新兴领域,Huma无疑是走在最前沿的玩家之一。作为由前Google和Facebook高管创立的项目,Huma不仅带来了硅谷的创新基因,还融入了深厚的金融专业知识。

Huma的核心优势在于:

  • 技术实力:Huma的智能合约代码超过6000行,是业内最复杂和功能最全面的之一。

  • 风控能力:团队曾在美国消费金融巨头Earnin实现了低于1%的坏账率,这在高风险借贷领域属于顶尖水平。

  • 生态构建:Huma提出的PayFi Stack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技术蓝图,这种开放和前瞻性的思维方式将加速整个行业的发展。

PayFi Stack的六层结构

Huma的PayFi Stack包括六层:交易层、货币层、托管层、融资层、合规层和应用层。以下是对各个层次的深入解析:

  1. 交易层(Transaction Layer)
    这一层的关键是高吞吐量、低成本和快速结算。Solana和Stellar等专注于支付的公链在这方面表现出色。Solana Pay和Stellar Disbursement Platform等创新正将区块链支付带入日常生活。

  2. 货币层(Currency Layer)
    USDC和PYUSD等合规性强、大规模分布的稳定币在这一层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像USDM这样的收益共享稳定币不仅能降低交易成本,还为支付、储蓄等提供模块化解决方案。

  3. 托管层(Custody Layer)
    支付融资对机构级托管有更高要求,如多方资产控制和精细的账户管理。Fireblocks、Cobo和Copper等产品正在满足这些需求。同时,基于账户抽象的自托管钱包也在向零售和小企业普及这些高级功能。

  4. 融资层(Financing Layer)
    这一层包括支付用例的融资协议和风险管理基础设施。Huma专注于支付领域常见的短期融资,而Credora等信用评级解决方案则吸引了机构投资者,深化了可用流动性。

  5. 合规层(Compliance Layer)
    反洗钱(AML)一直是稳定币在实际支付中面临的主要障碍。Chainalysis、Elliptic和TRMLabs等解决方案,以及新兴的隐私优先认证平台,正在显著改善这一状况。

  6.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这一层包括利用链上融资实现支付的各种应用,从Arf的跨境支付,到Zeebu的电信漫游支付,再到Raincard和Reap的信用卡服务。随着底层技术的不断创新,更多应用将被解锁。

Huma的PayFi Stack不仅是一个技术框架,更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蓝图。它为不同领域的创新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语言和标准,使他们能够在这个框架内进行创新和整合。通过整合各层的创新,PayFi有望成为连接传统金融和加密经济的关键纽带,为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包容性。

Arf:PayFi的实战案例

理论很美好,但实践更重要。以下是Huma生态中的明星项目Arf如何将PayFi的理念落地的实例。

Arf的典型交易流程

  • 客户Sam在香港要转1百万美元到菲律宾。

  • Sam的钱存入GeoSwift的Safeguarding Account。

  • GeoSwift向Arf申请流动性。

  • Arf通过Circle Wallet向菲律宾的Rio转账。

  • Rio兑换成比索并完成支付。

  • GeoSwift将资金转为USDC并偿还Arf。

RWA 2.0崛起 为什么我们需要PayFi

整个过程可能只需几分钟到几小时,而不是传统的几天甚至几周。这就是PayFi的魔力。

Arf的业务数据

  • 资金周转率:年化50+次

  • 累计交易规模:18亿美元+

  • 年化收益率:20%+

  • 信用违约率:0%

相比之下,当前热门的meme币发行平台http://pump.fun虽与Arf一样实现了产品市场契合(PMF),但其本质上是一个零和甚至负和游戏。Arf则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解决了实际的经济问题,而不仅仅是在加密生态系统内部循环,这才是真正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结语:开启RWA 2.0时代

RWA 2.0崛起 为什么我们需要PayFi

如果说第一代RWA(现实世界资产)项目是将现实世界资产搬上链,那么PayFi就是让这些资产真正“活”起来的RWA 2.0。

  • 从静态到动态:传统RWA往往将资产静态地代币化,而PayFi通过优化资金的时间价值,为这些资产注入了动态流动性。Arf的案例完美诠释了这一点:它不仅将跨境支付流程代币化,更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了资金的高效流转,将每一分每一秒的价值都榨取到极致。

  • 从孤岛到生态:PayFi正在将分散的RWA项目编织成一个互联互通的生态系统。通过Huma提出的PayFi Stack,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正在成型,它将允许各种RWA无缝对接、自由组合,创造出传统金融难以想象的新型产品。

  • 从投机到实用:与http://Pump.fun等纯投机性项目不同,PayFi正在将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应用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上。它不仅仅是价值的搬运工,更是价值的倍增器。这种转变标志着加密金融正在从青春期走向成熟期。

  • 从边缘到主流:随着PayFi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见RWA将从加密世界的边缘走向传统金融的中心。Arf已经展示了如何用区块链技术优化传统跨境支付,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领域被革新,如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和普惠金融。

  • 从理论到实践:PayFi不是空中楼阁,Arf的实际业务数据——18亿美元的交易量、20%+的年化收益率、零信用违约——都在诉说着一个事实:RWA 2.0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已经在创造实际价值。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RWA 2.0的先锋,PayFi仍面临诸多挑战。监管合规、技术风险、跨链互操作性等问题都需要行业共同努力解决。特别是在当前监管环境趋严的背景下,如何在创新与合规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决定PayFi能否真正成为主流的关键。

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PayFi。它不仅是一个投资机会,更是一场重塑金融基础设施的革命。在这个过程中,像Huma这样的基础设施项目可能比单一应用更具长期价值。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那些已经有实际业务和收入的项目,因为它们往往更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PayFi正在书写RWA 2.0的新篇章。它不仅继承了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理念、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创新,还将这些先进技术与传统金融的最佳实践相结合,创造出一个更高效、更包容的金融生态系统。在这个新时代,时间就是货币,效率就是王道。那些能够最有效释放时间价值的项目,将在未来的金融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PayFi:RWA 2.0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个正在实现的愿景。它代表了加密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完美结合,是区块链技术在实体经济中最具潜力的应用之一。对于那些希望在这场金融革命中占得先机的投资者来说,密切关注PayFi的发展无疑是明智之选。未来已来,只是尚未均匀分布。在PayFi的世界里,我们或许能看到金融服务像水和电一样,无处不在却又几乎察觉不到其存在——这才是真正的金融普惠。

让我们拭目以待,见证PayFi如何重新定义RWA,重塑全球金融格局。在这场金融新纪元的开端,我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机遇就在眼前,关键是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拥抱这个RWA 2.0时代。

UniSat下场支持,CAT20成为Fractal Bitcoin生态新宠?|BTC生态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Golem(

UniSat下场支持,CAT20成为Fractal Bitcoin生态新宠?|BTC生态

自 Fractal Bitcoin 主网上线以来,热点项目如潮水涌动,前仆后继。号称首个代币协议的 FLUX 还没消化完(推荐阅读《》),昨天一个名为 CAT Protocol 的新代币协议又把风头全抢走了。

CAT Protocol 的首个代币 CAT,总量 2100 万,一张 5 个,共 420 万张;目前铸造进度约 35%,按当前进度铸造完成还需要 2 天左右。随着热度增加,Fractal Bitcoin 网络费率已经从 100 飙升至 1500 以上。

CAT 为何引起玩家如此 FOMO,是否值得参与?Odaily星球日报将在本文简要介绍 CAT Protocol 的特点、爆火原因、代打网站及参与成本等,希望对读者有帮助。

完善的代币标准设计

CAT Protocol 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同质化代币标准 CAT 20 ,另一个是非同质化代币标准 CAT 721 ,目前官方文档中仅推出了 CAT 20 。如果仔细阅读 CAT 20 技术文档部分会发现,CAT Protocol 的代币设计从部署到铸造逻辑都相对完善,以下是对 CAT 20 代币特点的简单总结:

  • CAT 20 的代币名称不唯一。与 ERC 20 类似,任何人都可以部署具有相同名称/符号的代币,因此不会存在如 BRC 20 和 Rune 那样抢“代币靓号”的情况;

  • 使用契约来管理代币铸造和转移。当花费 UTXO 铸造新代币时会生出新的 Minter UTXO,而这些 UTXO 又可以用于递归铸造更多代币,虽然 UTXO 会合并,但会保留代币数量。因此实际上社区中广传的因为铸造交易输入中使用了包含资产的 UTXO 烧毁 CAT 资产的现象可能并不存在。

UniSat下场支持,CAT20成为Fractal Bitcoin生态新宠?|BTC生态

  • 发行与铸造规则更加灵活。与基于索引器的协议不同,CAT 20 代币发行者可以定义任意铸币规则,而无需对底层协议进行任何更改,规则包括:支持付费铸造、限制铸造时间与高度、设置 POW 开采机制、白名单铸造机制和类似质押铸造等规则。详细信息请看。

  • 支持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发行方式。CAT 20 支持去中心化铸造,类似 BRC 20 ,代币发行人只设定参数,任何人都可以参与铸造新代币;同时也支持中心化铸造,即只有代币发行者才能铸造代币。

  • 支持预挖、代币销毁等功能。

代打平台陆续推出

虽然这些功能足以让一些技术爱好者着迷,但还都存在于文档中,社区也都还在摸索如何进行转账。目前玩家们能做的只有铸造,而除了自己搭建节点以外,一些代打平台也在陆续推出,列举如下:

  • :去年打过多链铭文的伙伴或许会熟悉这个平台,目前其也推出了 CAT 20 代打工具。当时仍然主要用户导入钱包助记词,具有一定的风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使用小额地址测试。

  • :独立开发者爆肝的一款工具,此前其独立开发出了 Atomicals 交易市场,社区信任度较高。目前其平台仅能显示 CAT 铸造进度,铸造功能还在开发中,相信马上就能上线。

  • :实际上其是一个代打收费服务,而不是平台。用户需要在其 Discord 中开票,并向其发送 FB 才行,而且每铸造一次收费 0.2 FB,收费较贵。实际上目前社区中有许多代打服务,玩家可以自行在社区中寻找,但也要注意诈骗风险。

CAT 20 仅上线 2 天,市场的反应速度已经相当快了,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有更好用的工具上线,减少玩家间的参与门槛差距。

UniSat 支持,CAT 20 背后究竟是谁?

CAT Protocol 的团队目前仍保持着“神秘”状态,官方 X 账号只发布了一条推文后就没有了任何声音,仿佛是一块丢入市场的石头,在激起水花后默默沉底。

如果仅因为 CAT 20 代币设计的完善并不会引起大规模的 FOMO,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和兴趣阅读文档。真正引起大规模 FOMO,将铸造 Gas 拉到 1500 以上的原因是,UniSat 昨晚更新了 Fractal 浏览器并增加了 CAT 20 的页面。

UniSat下场支持,CAT20成为Fractal Bitcoin生态新宠?|BTC生态

这种悄无声息的更新,被社区更多的解读为“早有预谋”,并怀疑 UniSat 是 CAT 20 背后的支持团队。不过在昨日晚间由社区举办的推特 space“Ord My God”上,Unisat 和 Fractal 团队成员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回答也相当含蓄和保守,并没有清晰阐明和 CAT 20 的关系。“所有在 Fractal 上进行建设的项目官方都愿意支持,可以更多的将此次更新当作是测试。”

同时,也有社区成员,CAT Protocol 背后的团队是在 OP_CAT 领域深耕许久的  团队。原因是他们对 OP_CAT 的技术了解足以提出这样完善的代币协议,而且 CAT Protocol 官方文档中的风格和字体都与 sCrypt Official 的习惯一致。

UniSat下场支持,CAT20成为Fractal Bitcoin生态新宠?|BTC生态

左边为 CAT Protocol 官方文档,右边为 sCrypt Official 推文

如果猜测准确,sCrypt Official 团队在之前已经获得了 Fractal 生态 Season 0 资助的 1 万枚 FB,证明双方早有合作,UniSat 此次支持 CAT 20 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 CAT Protocol 的 CAT 20 以外,现在比特币生态中还有另外两个 CAT 协议。一个是 opnet 创始人 Danny,其号称在 8 月份就发明 CAT 20 ,并将在 Fractal 主网 21000 区块后激活;另一个是 Taproot Wizards 和量子猫联创 Udi Wertheimer,其也将基于 OP_CAT 发布了代币协议 CATNIP,不过只支持在比特币主网。

如此看来,以 OP_CAT 驱动的代币协议,已经形成了“三国争霸”的形势。目前看来,UniSat 支持的 CAT Protocol 占据优势。CAT Protocol 能够在任何激活 OP_CAT 的 UTXO 链上运行,也就是说未来待比特币主网支持 OP_CAT,其也可以迁移至主网。

卖铲子的人最先发财

目前 CAT 的场外交易买一价为 2 USDT/张(5 个),但是成交较少,可能是目前还能铸造或者是转账不顺利等原因。以下是社区制作的一张 CAT 铸造成本表,目前 Fractal 网络费率水平在 1800-2000 左右,铸造一张的成本约为 2 USDT,现在铸造已经没有多大的利润了。但如果在费率 200 以下铸造了 CAT,那么目前获得超 10 倍的收益。

UniSat下场支持,CAT20成为Fractal Bitcoin生态新宠?|BTC生态

在旧金山淘金热期间,是否真的有大量黄金使冒险家们赚到了钱不得而知,但那些在矿场卖牛仔裤和铲子的倒是真正赚到了钱。

在 CAT 20 上,除了早期铸造者现在有了可观收益外(如果能卖出去的话),已经赚钱的则是提供代打、代部署和卖 FB 代币的玩家,这三者都是铸造 CAT 需要的“铲子”。

代打和代部署没有公开数据并不好评估,但 FB 供不应求趋势已经体现在价格上——价格从 CAT 铸造未开始前的 15 美元拉高至到 30 美元,仅仅用时不到一天。目前用户可以在社区场外 OTC、比特币去中心化交易所 DotSwap 和中心化交易所 coinex 交易 FB。数据显示,FB 现在流通量约为 127 万枚左右,流通市值约为 3834 万美元,总市值 63 亿美元。

只靠注意力能够持续多久?

号称首个 Fractal 代币协议的 FLUX 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场外成交也惨淡。FLUX 当时利用“First is first”的叙事点,抓住了早期流量。而如今的 CAT 20 一方面拿捏了比特币生态对难度和门槛的“传统追求”,一方面又有了 UniSat 的加持,再次激发玩家们的关注。

CAT 20 虽然在设计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本质还是注意力经济的产物。但这种注意力经济能够持续多久?

实际上在比特币主网上曾经也出现过许多新代币协议,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创新”和“特点”,也都在场外引起 FOMO,但依然难逃消亡的命运,如 huge、veda、cbrc 20、Compos Protocol(cpos)以及 Orddefi。Fractal 可能也会走上同样的路,而大多数玩家也只能和以前一样,没有任何技巧,唯有坚持不懈的赌下去,持续地消耗着注意力与筹码。

一码难求的STEPN GO,又能日赚300刀了?

原文作者:,BlockBeats

提到 2022 年的夏天,许多人依然记得当时 StepN 的火爆,买一双跑鞋、每天运动赚取收益,成了币圈乃至科技圈的一大时尚潮流。

两年过去了,StepN 推出了全新的 2.0 版本——STEPN GO,这也是游戏开发商 Find Satoshi Lab 继 StepN 和 Gas Hero 之后的第三款游戏。尽管这款新版本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玩家基数尚小,但它在收益机制和设计上的改进,已经引起了许多新老玩家的关注。

阿明是 StepN 的老玩家,如今也是 STEPN GO 的早期参与者。在他的体验中,GGT 代币的收益表现不错,拥有 19 级跑鞋的他,每天能赚到约 300 美元。他还提到,「现在回本周期大概在 30-40 天左右」,虽然仍有不确定性,但对于老玩家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结果。

一码难求的STEPN GO,又能日赚300刀了?

STEPN GO 游戏界面

本文中,BlockBeats 将深入探讨 STEPN GO 的「升级之处」、新用户的进入门槛以及玩家最关心的收益与回本周期。需要注意的是,STEPN GO 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因此具体数据可能会随着游戏的更新发生变化。

StepN 2.0 有哪些升级?

一码难求的STEPN GO,又能日赚300刀了?

GGT:新 GST

StepN 使用 GST 和 GMT 作为主要代币,而在 STEPN GO 中,新增了 GGT (Go Game Token),它被部署在 Polygon 链上,并且没有代币数量限制。

自 9 月 5 日上线以来,GGT 的价格波动相当剧烈。上线仅 1 小时后,价格就飙升了 2120% ,随后迅速回落至 6 美元左右。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震荡调整,GGT 的价格在最近一周内表现出了稳步上涨的趋势。截至撰稿时间 9 月 12 日,GGT 的价格已回升至 10 美元。

一码难求的STEPN GO,又能日赚300刀了?

GGT 的获取主要通过完成每日户外运动任务。用户使用 NFT 运动鞋进行运动时,可以选择赚取 GGT。影响 GGT 收益的因素很多,包括鞋子类型、等级、效率属性值、鞋子的品质等。例如,跑鞋 (Runner) 通常比慢跑鞋 (Jogger) 获得更多的 GGT。

STEPN GO 还实施了每日收益上限和代币销毁机制用户初始拥有 5/5 的每日 GGT 上限,最高可达 300/300。通过升级运动鞋或销毁宝石,用户可以提高这一上限。用户可以通过燃烧 GGT 来铸造和「繁衍」新的运动鞋、升级现有装备、解锁插槽、制作服装,甚至在交互式地图上发起或参加活动,被燃烧后的 GGT 将被永久销毁,减少市场上的流通量,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控制代币通胀。

鞋子等级与定制系统

在 StepN 中,鞋子的等级上限为 20 ,但在 STEPN GO 中,等级上限提升到了 60 。除此之外,还增加了全新的属性:魅力值 (Charm) 和 业力值 (Karma),这些属性不仅影响游戏中的表现,还影响玩家的社交互动与竞争。

一码难求的STEPN GO,又能日赚300刀了?

魅力值 可以帮助玩家在游戏中获取更多的服装碎片,而 业力值 则影响 PvP 排行榜的表现,业力值越高,用户获得的奖励越多。

用户可以通过升级鞋子提升这些属性。升级的过程中,用户会消耗一定数量的 GGT,且某些高等级阶段还需要消耗 GMT。不同品质的鞋子在每次升级后会获得额外的属性点,用户可以自由分配这些点数。

一码难求的STEPN GO,又能日赚300刀了?

租鞋新玩法:把跑鞋当成理财工具?

在 StepN 中,用户只能通过购买并持有 NFT 运动鞋来参与运动并赚取收益。尽管 1.0 版本 中曾设想过推出鞋子租赁功能,但最终并未上线,导致用户只能独自使用购买的鞋子,无法与他人共享。

然而,作为 2.0 版本,STEPN GO 实现了这一期待已久的功能,推出了The Haus 系统。这个系统类似于共享经济平台,允许用户将闲置的鞋子挂到平台上供其他人租用。

对于鞋子主人来说,租赁鞋子意味着即便自己没有时间运动,也能通过租赁赚取额外收益。鞋子由此变得更加类似于一种理财工具。而对于租客而言,购买两双鞋子的成本较高,按当前价格计算大约需要 8000 美元。但 STEPN GO 的 The Haus 系统 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入场途径,用户无需购买 NFT 运动鞋便可以开始体验 StepN GO,赚取 GGT 或其他奖励。

除了上述三个重要的功能升级之外,STEPN GO 还增强了社交互动、奖励机制和反作弊系统。在 STEPN GO 中,用户可以通过 互动地图 查看附近的跑步者,或通过 PvP 排行榜 与全球玩家竞争。这种设计打破了之前单一的个人运动模式,加入了更多社交元素。

另外,STEPN GO 还新增了多样化的奖励选项。用户不仅可以通过运动赚取 GGT,还可以寻找宝箱、解锁服装碎片。为了确保游戏公平,平台引入了更先进的 SMAC-7 反作弊系统。

跑鞋步入「窄门」,门槛高了多少?

「STEPN GO 做出的设计调整是非常聪明的,团队显然从 StepN 和 Gashero 中汲取了许多经验和教训。」阿明是 2021 年早期参与 StepN 的老玩家,如今他也是 STEPN GO 的早期玩家。在他看来,STEPN GO 的设计是在游戏的生命周期和可持续性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可以让这个实验更具病毒式的传播。

一码难求的STEPN GO,又能日赚300刀了?

STEPN GO 开盒界面

STEPN GO 在早期对邀请码的控制十分严格。从 Mooar 市场购买的母鞋不能直接跑,只有获得激活码的鞋子才能开始跑。看起来在 STEPN GO 的策略里,控制新用户的增速,从另一方面也是维护这个机制生命周期的方式之一。

这一点也可以在数据看出,在过去 30 天内,STEPN GO 的新用户增量从最初的 400 多人减少到如今的 50 人左右。

一码难求的STEPN GO,又能日赚300刀了?

「StepN 当初就是太 FOMO 了,跑鞋增长机制太过于激进了,所以后期的利润就压没了。币圈的总量在这里,一点一点挤牙膏式的增长,整个跑鞋生态才能活得更久。」在阿明看来,STEPN GO 对新用户进入的门槛把控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阿明获得跑鞋的方式是在 STEPN GO 质押 GMT 后参与抽奖获得的,「当然这一点也是很多人在诟病的,质押的 GMT 时长是 4 年,谁知道 4 年之后什么样呢?」说到这,阿明显然有些抱怨。

除此之外,获得邀请码的方式就只有被赠予和出租鞋两种方式。「当然官方也会在各种渠道做活动抽奖之类的,估计之后也会适量放开一些」,阿明还对 BlockBeats 透露,在一些场外也会有少量的邀请码在交易。

被无偿赠予的情况几乎不可能,The Haus 系统的出租鞋还是有机会的,但仍是僧多粥少。「求主人,在线等」,在 STEPN GO 的社区频道里有不少想低成本参与的用户在寻找「有意出租鞋」的鞋主人。

一码难求的STEPN GO,又能日赚300刀了?

目前的市场上,配对成功的「鞋主人」和「租客」在利益分配上多是遵循 9:1 或 8:2 分成,租期一般以两周为单位但对于鞋主人来说,如果遇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租客,鞋子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就被浪费了,加之 The Haus 系统又是一个新东西。

因此,愿意出租的用户相对较少,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将鞋子燃烧来获取能量,或者将鞋子出租给家人或朋友,而不是陌生人。

高风险高回报?收益与回本周期几何?

阿明目前拥有 19 级的鞋子,由于他提升过一次上限,因此每天可以消耗 3 点能量,获得 26 个 GGT。按当前 GGT 价格 11 美元计算,他每天可以赚取大约 300 美元的收益。

「回本周期有些难算,因为新手期和后期每天的能量消耗上限和收益,其实都不一样,只能估算。」在问到回本周期的时候,阿明这么说道。

如果不考虑鞋子的特殊效果,阿明预计回本周期在 30-40 天左右。根据他的成本计算,质押 GMT 抽奖获得一双跑鞋,在市场上花费 4000 刀买一双鞋燃烧做能量,成本在 5000 刀上下。

每天可以获得 22 个 GGT。然而,由于升级鞋子会消耗部分 GGT,因此实际的回本周期大概是 25 天左右。阿明提到,燃烧一双鞋子可以获得 90 点能量,而早期阶段每天的能量上限是 2 点,这意味着用户可以连续跑步 45 天。在第 20 天回本之后,剩余的 15 天就能获得纯收益。

「当然,这个估算忽略了很多影响因素,比如后期每天的能量消耗上限可能会增长到 3 点、鞋子特殊效果的加成、GGT 价格的波动、用户增长速度,以及其他收益玩法,如生鞋子和租赁鞋子。」阿明补充道,这些因素都会对收益产生一定影响。

一码难求的STEPN GO,又能日赚300刀了?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用户的回本周期估算大约为 30 天,这是比较普遍认可的时间段。另一位玩家 Max也参与了很久的内测,他回忆起早期 StepN 的回本周期只有 7-14 天,而现在 STEPN GO 的回本周期延长了 2-3 倍。

Max认为,当前对 STEPN GO 收益和回本周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GGT 的价格。他指出,「GGT 实际上是新的 GST,但其生产成本更高。」阿明也在访谈中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因此阿明十分关注 GGT 的销毁和产出数据,从几个数据源可以看到,可以看到从 9 月 10 日开始 GGT 的销毁都大于产出,在前几日也都相差不多,同时在几个 DEX 里 $GGT /GMT 交易对的交易量也出现了显著增长,这使得阿明和Max对 GGT 的短期价格走势都保持着乐观态度。

一码难求的STEPN GO,又能日赚300刀了?

GGT 短期的上涨,这对 Max 这些早期参与的用户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对于还没有入场的新玩家来说,这或许并不那么友好。因为 GGT 的上涨也推高了跑鞋的价格,从几天前的 35, 000 个 GGT 飙升到了 63, 300 个 GGT。

一码难求的STEPN GO,又能日赚300刀了?

Max 还提到,随着时间推移,STEPN GO 的能量补充成本大约为鞋子总值的 35% ,类似于 1.0 版本 中的「修理」成本,但这种成本是在前期投入时就已经固定的。他认为,只要用户每天增长率保持在 0.5-0.75%  ,当前的价格结构就可以维持下去,这也将进一步支撑市场对鞋子的需求,让地板价更健康。

总体来说,STEPN GO 的 2.0 版本 为整个跑鞋生态带来了许多创新,尤其是在 GGT 代币的引入、鞋子租赁系统的推出以及更具策略性的入场门槛设计方面。对于早期玩家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新机会,但也需要谨慎评估其潜在风险和收益。

考虑到游戏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随着时间推移,某些机制和收益可能会有所调整。正如阿明所说:「尽管门槛提高了,但这也意味着回报可能更加丰厚。如果能在早期入场,STEPN GO 的回报还是很可观的。」

本文致谢:Mable、阿明、Max

全新视角解读,被误解的SEC主席Gary Gensler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 | 夫如何

全新视角解读,被误解的SEC主席Gary Gensler

提到加密世界的“公敌”,不少人第一反应会想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每一次部分项目或知名人士被 SEC 盯上,都会导致一轮行情下跌,SEC 主席 Gary Gensler 更是“臭名昭著”。

从 2021 年 4 月担任 SEC 主席至今,Gary Gensler 任期已过大半。在其任期内,他频繁向加密行业“开炮”,发表了诸如“加密市场的代币绝大多数都属于证券,所以发布和销售这些证券型加密代币会受到证券法的监管“等监管言论,他还主导了针对币安、Coinbase、Kraken 以及 FTX 等众多知名加密企业的案件。

种种迹象表明,Gary Gensler 似乎对加密行业充满了偏见,但事实真如大家“眼见”的那样吗?Odaily星球日报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带大家重新认识 SEC 主席 Gary Gensler。

高盛出身的 MIT 教书匠,转身成为加密“铁腕教官”

Gary Gensler 的工作经历:铁腕是他的办事风格

Gensler 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从小对金融耳濡目染,毕业后按部就班进入了华尔街巨鳄高盛工作,并在 30 岁时成为当时高盛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最终在高盛耕耘了 18 年青春。

1995 年,高盛首席执行官 Robert Rubin 出任美国财政部部长,Gensler 追随 Rubin 加入美国财政部出任金融市场助理部长,正式开启仕途。

Gensler 一直是坚定的民主党人士,在 2008 年为奥巴马的竞选总统活动提供建议,后在奥巴马担任总统期间,出任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O)主席。当时正值金融危机过后,衍生品市场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Gensler 从监管入手,不断推出监管新规,帮助美国衍生品市场重建市场秩序。由此,Gensler 被称为“金融危机后的主要改革者之一”

在奥巴马任期后,Gensler 还担任希拉里 2016 年总统竞选的首席财务官。随着特朗普的胜选,仕途无望的 Gensler 前往麻省理工学院(MIT)任职,教授《区块链和货币》课程。

在任课期间,Gensler 鼓励学生参与区块链行业,并以 Algorand 为例赞扬区块链可以改变生活。“或许 5 年之后,你可以在区块链上打造 Uber 或 Lyft……届时区块链在性能上会有一定的强度,如 Silvio Micali 的 Algorand,他是麻省理工学院图灵奖得主,我们曾一同工作,Silvio 具备伟大技术及性能,你能在(Algorand)之上开发 Uber。

2020 年拜登夺得当年大选胜利,Gensler 也被拜登提名为 SEC 主席,开启了他与加密行业的纠葛。

从 Gensler 的工作经历中不难发现,如今他强硬的监管风格来源于担任 CFTO 主席期间。或许在他心中,目前的加密行业和金融危机过后的衍生品市场有着相似之处。但作者相信从他在 MIT 任课阶段中对加密行业的热爱并不是伪装的。如此矛盾的经历出现在 Gensler 身上,想必也造成了大众对他的误判。

细数 Gensler 任职期间对加密行业的执法行动

从 2021 年到 2024 年,Gensler 领衔的 SEC 对加密货币行业采取了许多重要的执法行动。以下是一些详细案例:

Ripple Labs:

  • 案件概要:SEC 在 2020 年 12 月对 Ripple Labs 提起诉讼,指控其通过出售 XRP 代币进行未注册证券发行。该案件在 2021 年继续推进,Ripple 抗辩称 XRP 不是证券。

  • 结果: 2023 年 7 月的法院判决中,Ripple 获得一定的胜利,部分行为被认定不属于证券,但仍存在违规之处;而后 SEC 要求 Ripple 要求支付近 20 亿美元罚款,目前仍在等待最终判决。

Coinbase:

  • 案件概要: 2021 年 9 月,SEC 警告 Coinbase 其计划推出的借贷产品可能构成未注册证券,并威胁要起诉 Coinbase。

  • 结果:Coinbase 取消了借贷产品的推出,并继续与 SEC 合作以确保其其他产品的合规性。

BitConnect:

  • 案件概要:SEC 对 BitConnect 及其创始人提起诉讼,指控其进行价值超过 20 亿美元的庞氏骗局。

  • 结果:BitConnect 的多个高层被起诉,案件仍在处理中。

BlockFi:

  • 案件概要:SEC 指控 BlockFi 提供未注册的加密借贷产品,该产品构成证券。

  • 结果:BlockFi 同意支付 1 亿美元的罚款以达成和解,其中 5000 万美元支付给 SEC,另 5000 万美元支付给各州监管机构。

Kraken:

  • 案件概要:SEC 指控 Kraken 的质押计划构成未注册的证券。

  • 结果:Kraken 同意支付 3000 万美元的罚款以达成和解。

FTX 和 SBF(Sam Bankman-Fried):

  • 案件概要: 2022 年 11 月,FTX 因流动性危机破产,暴露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问题。2023 年,SBF 被指控欺诈和挪用资金。

  • 结果:SBF 面临多项法律诉讼,案件仍在处理中。

币安(Binance)和 CZ(Changpeng Zhao):

  • 案件概要:SEC 对币安及其创始人 CZ 展开调查,指控其涉嫌欺诈投资者,并未注册其交易所业务。

  • 结果:Binance 同意被没收 25 亿美元,并支付 18 亿美元的刑事罚款,总计罚款 43 亿美元。CZ 被判处 4 个月监禁。

Genesis 和 Gemini:

  • 案件概要:SEC 对加密货币借贷平台 Genesis 和加密交易所 Gemini 提起诉讼,指控其通过未注册的加密借贷产品吸引投资者,违反了证券法。

  • 结果:案件仍在进行中。

Terraform Labs 和 Do Kwon:

  • 案件概要:SEC 对 Terraform Labs 及其创始人 Do Kwon 提起诉讼,指控其欺诈投资者并误导公众,涉及未注册证券的发行和销售。

  • 结果:案件仍在审理中,Do Kwon 和 Terraform Labs 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从上述举例的相关案件来看,Gensler 率领的 SEC 对加密交易所推出的质押和借贷产品几乎零容忍,其次是相关黑天鹅事件的追责,最后是反欺诈和反洗钱相关的案件。以上三类执法行动更容易为加密行业接受的,也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但 SEC 在判断代币是否属于“证券”的问题上引发了大众的质疑。

目前 SEC 判断标准来源于豪威测试(Howey Test),它是根据美国最高法院在 1936 年判决的案件《SEC v. W.J. Howey Co.》中制定的。豪威测试的主要原则是,如果交易活动全部满足以下条件将被认为是证券发行:

  • 投资者投资金钱或其他可替代的资产;

  • 投资者的投资是在一个共同企业中;

  • 投资者预期依赖于第三方(通常是公司或其他实体)的努力来获得投资回报;

  • 投资者的回报主要取决于第三方的努力。

这四点条件通常需要全部满足,但代币其实较为复杂的,可能在某些活动中满足上述条件,但有些活动又不属于,这就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局面。Gensler 因此招来加密行业的嘲讽。

Gensler 虽身披骂名,但仍促进加密行业向主流金融的融合

加密行业对于 Gensler 的看法大多是贬义的,认为他正在逐渐毁了加密行业等相关言论屡见不鲜,基本上大部分文章也是从这个角度来抨击 Gensler 及 SEC。

这个角度真的正确吗?依作者来看,此类看法有失偏颇,纵观整个加密行业 15 年的历史,历届 SEC 对加密行业的促进作用不如 Gensler 任职的三年。

细数在 Gensler 从 2021 年 4 月到如今对加密行业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事件。

  • 2021 年 10 月,第一个比特币期货 ETF 上市。

  • 2024 年 1 月,第一个比特币现货 ETF 上市。

  • 2024 年 5 月,批准以太坊现货 ETF 的 19 b-4 文件。(多家机构表示本月以太坊现货 ETF 产品将上线)

以上三个重大事件对于加密行业来讲的意义非同凡响。

作者从亲身经历举例,之前被周围人问到从事什么行业,提到加密、虚拟货币以及比特币等相关字眼,都会告诫我“这个行业有问题,尽早找个正经行业”,作者基本上只能报以微笑。毕竟从此前各方态度和行业现状来看,确实不好反驳。但今年在提及此类问题时,周围人都能想到美国上线比特币现货 ETF 和香港对 Web3 的积极态度,纷纷向作者询问行业的相关动态,在谈及相关项目时也不用避讳。

从上述经历来看,SEC 批准加密货币的 ETF 是将加密行业正式走进主流世界的背书,使加密行业以一个正式的身份亮相全球。仅凭这一点,Gensler 就足以在加密行业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或许也有人认为,就算换一个人担任 SEC 主席,在如今的大势所趋下,同样也会批准加密货币 ETF。但此类看法难道不是“马后炮”吗?如今的大势如何形成,以及 SEC 在批准加密货币 ETF 中的作用是否被低估,这都无法去衡量。但主流世界的资金能进入加密行业,不也是以安全性为前提,相比于此类说法,作者认为这些主流资金会更相信国家级的背书所带来的安全。

同时大部分人认为 Gensler 率领的 SEC 同样也对加密行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尤其是行情的下跌和相关项目的发展。但看 SEC 的执法活动,其中一部分是黑天鹅事件,比如 FTX、BitConnect 等,这种事件是“纸包不住火”必然会引起行情波动的,剩下的大多是证券类代币判定问题。从侧面反应,这也是主流世界在设法为加密行业形成一个行事框架。虽然目前框架的最终判定依旧没有定论,但这也是 Gensler 及 SEC 积极尝试的必经之路。

至于短期所带来的行情波动会被时间所抹平,终归只是行情趋势中一个小小的起伏,但近几年 SEC 批准的加密货币 ETF 却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光辉。

总的来说,Gensler 或许有阵营、私心、外界压力甚至利益,但作者更愿意相信他是以自己的方式让加密世界尽快融入主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