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Social迷思:社交与社区的混淆,灾难性的X to Earn模式

原文标题:《Web3 Social 迷思:没弄清社交与社区的不同,还有灾难性的 X to Earn 模式》

原文作者:北辰,刺耳的 Whistle

Web3 Social迷思:社交与社区的混淆,灾难性的X to Earn模式

Web3 行业在过去一年里走出了低迷的熊市,虽然远未迎来真正的牛市,但关于 Social Summer 即将到来的声音越来越多。尤其是最近 Telegram 创始人 Pavel Durov 因面临诈骗、洗钱、恐怖主义等多项罪行指控而在法国机场被逮捕,进一步引发了对社交产品的关注。

这也不难理解,crypto native 的技术路线似乎已经走到尽头了(毕竟该有的基础设施都有了),但是还看不到 Mass Adoption 的曙光,而社交赛道在理论上是最容易撬动海量用户,而且还有可能沉淀成生态。于是它承载着停滞了的 Web3 行业的焦虑,每当 friend.tech、Farcaster 等社交应用表现稍好,都会引来全行业的关注。

尽管我也看好社交赛道,但不得不发出刺耳的声音——整个 Web3 行业对于社交赛道充斥着作为外行的想当然,误解之深其实不亚于收藏品、RWA 和 DePIN。

我们得先足够了解 Social,才能再接下来谈怎么与 Web3 结合为 Web3 Social(或者 DeSo)。

一、社交与社区

无论是 Web3 Social 还是 DeSo,抑或者 SocialFi,概念落实到最后还是要给真实的用户提供服务,那就得区分清楚这些服务是针对社交还是社区。绝大多数时候大家似乎都混为一谈,尤其是在中文语境中,几乎成为了同义词,但其实 social 与 community 是不同层次的两件事情。

1.1. 社交:从通信开始

广义上的社交产品是从社交(social,其实更准确来说是 social interaction)开始,而社交则是从通信开始。

社交是微观层面的交流行为,少则发生在两个人之间,也可能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群组(group),而实现社交行为的方式是通信(Communication),所以社交产品得先从通信软件开始。

电子邮件是最早出现的通信工具,在 1965 年由 MIT 率先实现。1973 年伊利诺伊大学在 PLATO 系统上开发了第一个在线聊天系统 Talkomatic,对方甚至可以实时看到你正在输入的字母是什么。此后各种通信软件不断迭代,今天我们日常沟通所使用的是 WhatsApp、微信、Telegram 等在线聊天应用及各种邮箱,最核心的通信功能当时已经具备了。

那么为什么用户会不断地更换通信软件?其实每一个通信软件爆火的背后,都有一个非它不可的理由在驱使着用户们使用它,总结下来无非有三个,要么免费,要么能找对人,要么抗审查。

腾讯就是一个由免费驱动的成功案例。在 1999 年三大运营商还没有开通短信业务的时候,OICQ(也就是后来的 QQ)就绕过了电话网络可以直接免费发消息,但是在电脑上收发比较麻烦,这才给了 2000 年才推出短信业务的三大运营商机会,每条短信收费 0.1 元,而这又在后来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给微信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但为什么机会是留给微信而不是更成熟的 QQ 呢?首先是因为手机 QQ 在移动互联网早期只是把 PC 端的老产品移植到了移动端,在产品体验上不如原本就为移动端打造的微信。更为重要的是微信率先推出了语音消息、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功能,完全取代了手机的短信和通话业务。

话说如果我们沿着免费的逻辑出发,下一个由免费驱动的通信软件应该是免费的卫星通话和卫星上网了。

而由找对人所驱动的成功案例就是各种交友软件,如针对陌生人交友的陌陌,针对性少数群体的 Blued,针对高学历相亲的青藤之恋……由抗审查所驱动的成功案例则是 Telegram、Signal 等。

Clubhouse 兼具了找对人和抗审查的特性,才让这个功能其实很常见的语音聊天软件在刚出现时就一码难求,因为这里会有厉害的人,也可以聊很生猛的话题。

总之,社交(social interaction)是最基本的社会行为,实现社交的最基本功能是通信(Communication),即使再复杂的社交产品,最核心的功能也是从通信出发,后面再不断集成新的服务,演化成社区产品。

1.2. 社区:社交媒体与社交网络

许多人、群组之间的社交行为所形成的复杂的有机体,才算是社区(community)。

注意,社区不是简单的集合(很多人对于社区的理解就是「拉个群然后每天有人吹水就完事儿了」……),而是全体成员出于共同的诉求(比如利益、愿景等)而互相支持,这就意味着成员之间要付出一定的信息、资源等。当社区内部成员索取的资源高于生产的资源时,社区就走向了衰亡。就像癌细胞,只会不断复制并消耗身体能量,直到供体也死亡。

所以构建社区产品的难度远高于社交产品,这简直是个宗教议题。抓住通信的某个痛点(比如当年的免费语音聊天)就可以火爆一时,但绝大多数社交产品的后续表现都证实了沉淀用户远比吸引用户更困难。

根据社区(community)产品沉淀用户的不同方式,可以划分出以内容为核心和以关系为核心的两类产品,即社交媒体(social media)和社交网络服务(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这两个名词也很容易让人混淆社交和社区的概念。

以内容为核心的社交媒体要追溯到 Notes,也是在 1973 年诞生于 PLATO 系统(同年这里也诞生了第一个在线聊天系统 Talkomatic),Notes 已经具备了 BBS 的雏形,后来的各种论坛、贴吧、博客等社区产品都是由此展开。它们都以兴趣为核心,所以会不断沉淀用户生成内容(UGC),最后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演化为今天我们熟知的 Twitter、微博、Instagram、小红书等。

以关系为核心的社交网络服务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由找对人所驱动的通信产品」,不过只有当产品确实被当作通讯列表时,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社交网络。比如针对原本就离线存在的熟人社交的微信,针对陌生人交友的陌陌,针对职场交友的 LinkedIn……

1.3. 从单一功能到综合平台

不过即使我们梳理到这里,严格区分了社交与社区,但是对于社交产品的定义可能依然是混乱的,那是因为现在的社交产品往往不再只有单一的功能,而是融合了不同层次和维度的功能。

这是造成一切关于社交产品混乱认识的根源——只盯着产品最表层的功能玩拼图,而无法还原出产品真正的驱动力和演进脉络。

还是以微信为例。先通过免费的文字消息和语音消息的通信功能,迅速把用户真实的人际网络迁移过来,沉淀出了一个庞大的熟人社交网络。然后用「附近的人」、「摇一摇」等功能开拓了陌生人社交市场,迅速突破 1 亿用户大关。

后面又支持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功能来强化在通信方面的优势,并先后推出了「朋友圈」、「公众号」「视频号」等功能,在社交网络的基础上发展成了社交媒体,其中支付功能的添加更是打得支付宝措手不及。

这种方式也可以用来分析 X、Facebook、Telegram 甚至抖音,但是今天几乎所有关于 Web3 Social 的分析报告,仿佛是一位近两年才使用微信的用户来分析微信——想当然地把各种功能混在一起来分析,自然很难抓到产品的重点。而在这种思路指导下的创业者,也无非是复刻另一个微信,直接从大而全的功能开始抄起,却不思考那些功能背后具体指向的真实用户如何获取并沉淀。

所以本篇文章也大可按照不同的通信方式、内容类型、社交关系类型和媒介类型展开,做一个漂亮的表格,然后再用互联网黑话煞有介事去分析那些随机组合出来的结果(比如「一个用于 Web3 从业者交流的支持语音通话和直播功能的可以带单交易的加密 App),以此显得行研非常专业,但其实不具备任何实操层面的指导价值。

二、Web3 Social 全景图

关于 social 铺垫这么多,终于要聊到 Web3 了!Web3 Social 所要考虑的要比前面举例的各种互联网社交产品复杂得多,因为整个互联网协议与区块链协议有根本上的不同。

2.1. 模型层级:互联网与区块链

Web3 Social迷思:社交与社区的混淆,灾难性的X to Earn模式

互联网按 OSI 模型可以分为 7 层,开发者只考虑最上端的应用层即可。但是区块链目前还没有定型,所以就相对复杂,这里给出一个仅供参考的分层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来展开分析。

在区块链世界里,如果说区块链网络是 layer 1 ,那么互联网就是 layer 0 ,承担着底层通信基础设施的作用。区块链网络也可以细分为不同层,如网络层、数据层、 共识层、激励层,虽然还有不同的分层方案,不过目前的主流方案是让公链把它们一齐打包了,所以我们直接讨论公链即可。

公链之上就是协议层(Protocol),封装了各类脚本代码、算法以及智能合约。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不是终端产品,而是一些实现最小功能的关键组件,有的是链上执行的智能合约,有的则是链下执行的中间件。

由于区块链是共享数据层,这些智能合约是开放的,且能被无限次使用,所以后来的开发者理论上可以基于这些智能合约及中间件做组合和优化,从而构建出一个新应用。

问题在于,目前协议层上无论是智能合约还是中间件都还非常欠缺(为数不多的创新集中在 DeFi 领域,socia 赛道没有革命性的产品),那么在此基础之上,在应用层里构建出符合 Mass Adoption 的产品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

2.2. 两种逻辑: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

具体到 Web3 Social 赛道,一直都有两种产品路径在竞争——crypto native 更倾向于自下而上地构建原生加密社交产品,从 Web2 过来的闯入者则青睐于自上而下地先构建出成熟的 Web2 产品再逐渐增加 Web3 模块。

2.2.1. 自下而上的方案

自下而上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以账户为核心而展开建立的身份管理基础设施,另一种是以内容为核心而展开的社交图谱(Social Graph)。

在 Web2 世界最重要的账户是邮箱,在 Web3 世界则是 DID(Decentralized Identifier,去中心化身份),用户自行在区块链上创建和管理,能够与其他应用进行私密的交互。

最典型的代表是 ENS,这是一套基于以太坊建立的去中心化域名系统,可以为个人、组织甚至设备来创建和管理自己身份 / 数字标识(不过最早的链上域名系统是 2011 年从比特币网络分叉出去的 Namecoin)。

不过这类 DID 项目面临的问题是除了用作钱包域名,没有什么真正刚需的应用场景了……

而以内容为核心而展开的社交图谱,则是让用户把自己的社交数据上链,如个人资料、发帖、关注等。最典型的代表是 Lens Protocol,把用户的社交数据和行为给 token 化、NFT 化,开发者可以基于此建新的社交应用。不过目前还没有孕育出真正有生命力的社交应用。

另外 Blink 这种简单的工具也值得关注,可以把链上的行为转换为可嵌入到各种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的链接。

2.2.2. 自上而下的方案

至于自上而下的方案就很简单了,就是把成熟的社交产品进行链改,不过具体也细分为两种。

一种是先做一个成熟的 Web2 社交产品,再逐渐添加 Web3 模块。这种方案最古早也最成功的是币乎,后来关停了,虽然涌现过非常多类似项目,尤其是 2022 年在 X to Earn 模式启发下的 SocialFi,推出了发帖即挖矿、评论即挖矿、聊天即挖矿等机制,到现在基本都死了。因为 SocialFi 的模式天然不成立,后文会详细阐释原因。

目前在各种从 Web2 逐渐过渡到 Web3 的社交产品中,唯一表现不错的是 Farcaster,它非常克制,没有采用 SocialFi 模式,而是认真培育起加密社区,Web3 的功能以插件的形式存在。要知道加密社区天然具有财富效应,所以自然而然地催生了以 Degen 为代表的一众 memecoin(话说上市如果跟发币一样简单的话,雪球就会碾压一切大厂)。

另一种方式则非常隐蔽,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加密原生的产品。它们往往都有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再结合 DID、DAO 工具等模块,允许任何人在上面构建属于自己的 Web3 应用。

它的迷惑性在于,所有的模块看起来都是 Web3 的,在功能上显得大而全,但是你跳出来看,就会发现其实是直接把成熟的 Web2 社交产品用从头到尾用 Web3 的方式重新表达一下(比如采用了加密签名、分布式系统),那么跟 Web2 产品也就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例如 Ceramic、UXLink,看起来从应用层一直到基础设施层,跨越了区块链多层技术栈,而且涵盖了从底层技术到用户界面的多个方面,是一套非常完整的 Web3 社交生态系统。这就好比用钢筋水泥仿造了一幢木制阁楼,可以有但没必要,明明可以根据钢筋水泥的特性设计出新形式的建筑出来。

2.2.3. 两种产品路径的局限性

总的来说,无论是以账户为核心而展开建立的身份管理基础设施,还是以内容为核心而展开的社交图谱,抑或者直接把成熟的 Web2 社交产品用从头到尾用 Web3 的方式重新表达一下,上述种种思路更像是针对数字世界的末日生存玩家而准备的,对普罗大众来说没有必要,所以往往是「尊重,但不理解」,也就很难沿着这条道路产生一款大众产品。

我们也许应该放下原教旨主义的偏见,重新来审视一下 Farcaster 这种 Web2.5 的产品的生命力,而这又要回归到文章开头所说的做社交与社区的能力上来,功夫其实在技术之外。

三、X to Earn 及其适用场景

但是关于 Web2.5 的产品,想象力几乎被「Web3 版的 XXX」所垄断,比如 Web3 版 TikTok——Drakula、Web3 版 Instagram——Jam 等,而 Web3 的部分仅仅体现在商业模式的货币化上,也就是 Fi,或者说我们更熟悉的 X to Earn。

3.1. 货币化的本质是积分商城

货币化似乎是 Web3 爆改一切互联网产品的唯一法宝,无论是在 2017 年流行的「通证派」「链改」,还是在 2021 年开始流行的「X to Earn」,本质上都是用让利的方式来激励用户留存。

其实在互联网领域里就已经沉淀了很成熟的积分玩法,用「做任务 – 赚积分 – 商城兑换商品或权益」的方式来提升 App 用户活跃度,但只是作为辅助运营的手段而已。毕竟金钱不会凭空出现,如果羊毛不能出在羊身上,那也要从猪身上来薅,总之在正常的商业模式中这种补贴长期来看是有现金流瓶颈的。

也就只有资金盘能够打破现金流瓶颈,直接开发出一款以积分玩法为主导的产品,然后让后来者接盘。2015 年前后,三四线城市就有蛮多大妈在推广各种据说能赚钱但要先交会员费的 App。

不过 ICO 的流行提供了比资金盘更巧妙的方式——资金盘项目还要在线下拉人头才能有人来接盘,ICO 项目则直接发个币,甚至都不需要有人来接盘,已有的用户只要有上涨预期甚至会自己加仓,而且二级市场也不存在找具体的某个人来维权的问题。

所以,绝大多数 Web3 产品的货币化,本质上还是互联网积分商城的玩法,只不过积分兑换的不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商品,而是二级市场的市值预期。

3.2. 货币化方案的挑战

当然,我们不应该全盘否定货币化,只是它有特定的适用场景,至少不适用于绝大多数社交和社区的场景。

首先面临的挑战其实是管理学方面的瓶颈——以现有的绩效考核水平根本无法精确地识别出用户的有效行为,也就不能针对性地给出合适的激励,最终的归宿只能是招来羊毛党。

即使规则精确到每天留存多少分钟,完成哪些任务之类,也会被撸毛工作室玩得明明白白,真实用户反倒没有机器人账户有竞争力,这一点几乎所有的「X to Earn」模式的项目都没能避免。

而且即使项目方的确能够区分出用户有效的行为,并制定了合理的激励方案,但天然地不适用于社交 / 社区类产品,因为还要面临心理学方面的挑战——货币化让用户的动机从产品本身转移到了激励上,那么当激励减弱时,用户使用产品的动机也就消失了。

更糟糕的是,对于一款社交产品来说,良好的社交体验本身就是对用户的奖励,而 SocialFi 模式则在不断提示着用户的注意力从单纯的社交体验转向金钱激励,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用户对产品本身索然无味。

3.3.SocialFi 的荒谬性

假如我们按照 SocialFi 的模式开发一款记录恋爱 App,把情侣每天要做的各种事项如聊天、送花、接吻、拥抱等行为进行量化考核,最终进行奖励,那么对使用这款 App 的情侣来说,最后的恋爱体验会非常索然无味。

如果你也觉得这款恋爱 App 设计得很荒谬,那么 SocialFi 的项目都是这么做的。可以用心理学的过度理由效应 (Over—justification effect) 来解释 SocialFi 的荒谬性——货币化让用户原本就有充分的内在理由的行为,却额外增加了过度的理由,从而让用户的行为被这种外部的额外的理由所控制。

如果要把用户的行为给货币化,只适用于那些刚性的付费场景,比如黄赌毒,比如粉丝经济。用户原本就有着强烈的付费意愿,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时候用货币化的方式来辅助运营,就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现在的所有的货币化(X to Earn)项目那样,看起来设计得十分精巧,但实际上不能带来长期正向收入,只能在不断空转中走向凋敝。

结论

Web3 Social 承载了整个 Web3 行业对 Mass Adoption 的期望,但是当前处在重重认知的迷雾中。

迷思一:普遍存在对社交与社区概念的混淆,于是只能盯着产品最表层的功能来研究,忽视了产品真正的驱动力和演进脉络,最后在产品设计和定位上也就倾向于搞出功能大而全的产品,对产品的前景充斥了拍脑门儿的想当然。事实上,用户却没有非它不可的理由。

迷思二:加密原教旨主义者自以为的加密技术带来的社交产品的革命,其实没有带来任何通信层面的变化(比如从文字到语音到视频),更多的是基于现有功能的微创新(比如 DID、社交图谱),而不是范式转移。并且这种功能上的微创新,更适用于数字世界的末日生存玩家,而不是大众。

迷思三:从 Web2 过来的闯入者以为凭借着自己优秀的 Web2 产品,只要在机制上进行货币化改造,就会吸引广大用户进来并成为忠实粉丝,其实能吸引来的只能是羊毛党。因为把用户的行为给货币化,会把用户注意力从社交体验转向金钱激励,而且金钱激励还是有限的(毕竟没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所以长期下来会让产品在不断空转中走向凋敝。货币化的方案只能作为辅助运营手段来刺激用户原本就强烈的付费意愿,而不是让用户凭空产生出付费意愿。

所以,Web3 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模式,都无法另起炉灶搞一套适用于大众的社交产品。但不是说 Web3 社交没有未来,排除了种种迷思之后,能成立的路径似乎只有两条了。

要么像 Farcaster、Telegram 那样,先认真培育出一个加密社区类的产品,然后以插件的形式支持一些 Web3 功能,加密社区会自然而然催生各种财富效应出来。

要么像 ENS、Lens Protocol 那样,在协议层继续探索出一些创新性的中间件,虽然现阶段似乎用处不大,但可以作为技术储备。未来可能会被大型 Web2 社交应用以插件的形式集成进去,从而带来的新型交互模,也可能会催生出新的应用场景(如基于 ENS 衍生出新的信用评估机制)。

本篇文章最初想探讨的是 Web3 Social 能做什么,但梳理之后的发现似乎不要做什么其实更重要……不过从中短期来看,显然还是做加密社区的确定性更高。

全网首次披露Telegram用户画像:对比微信,TON实现Mass Adoption还需多久?

撰文:Evan、Joy、Aaron J,Waterdrip Capital

1. 现在是将 Mass Adoption 置于首要显性建设的时刻

Mass Adoption(大规模普及/采用),一直是 Web3最核心的挑战。然而,市场往往更容易聚焦短期的财富效应,忽略项目的可持续和实现 Mass Adoption 的关键因素。自 2009 年 BTC 推出以来,纵观诸多赛道,唯有中心化交易所如币安凭借其用户数突破 2 亿大关,成为Web3 领域最先实现 Mass Adoption 的典型产品。

随着 BTC ETF 的通过,市场迎来了独属于 BTC OG 和信仰者们的牛市。相比之下,由于流动性不足,新币表现差强人意,山寨币也远未呈现上轮牛市百花齐放的现象,大多数 Web3 用户也未享受到牛市的繁荣。在上轮牛市中,加密用户从 2019 年不到 5000 万用户,快速增长到 2022 年的 4.2 亿,增长 10 倍左右。然而, 2024 年初至今,全球加密用户仅增长 3000 万用户,增速远低于上轮牛市。

全网首次披露Telegram用户画像:对比微信,TON实现Mass Adoption还需多久?

全球Web3用户量增长图,数据来源:Triple-A,

从第一性原理视角,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也因如此,现在正是将 Mass Adoption 置于显性建设的关键时刻。

2. Web3 实现 Mass Adoption 的障碍

A16Z在其《》报告中强调,简化用户体验是Web3实现 Mass Adoption 的基础。

币安在其《》报告中指出,实现 Mass Adoption 需要两个核心条件:一是有用户想使用的链上应用程序;二是这些应用程序必须易于理解和访问。诸多实现了产品-市场契合度(Product Market Fit,以下简称 PMF)的并成功穿越了周期的产品都印证了这两个核心条件。同时,加密行业还需要构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工具和公众认知,以使“数字所有权”的概念对全球社会变得易于理解和访问。

提到,如果要构建 Mass Adoption 产品,除了 PMF,还需要让产品能够持续赚钱,且拥有一个足够大的目标市场。

Mass Adoption 不仅是获取用户,更要能捕获用户手中的流动性。

IOBC Capital 认为,解决传统机构进入Web3的合规渠道问题,也是Web3 实现 Mass Adoption 的关键。合规问题被视为软性基础设施,随着 BTC/ETH ETF 的获批,贝莱德 RWA 基金的设立,以及美国总统大选中候选人将 Web3 的建设加入竞选承诺,相关政策及合规渠道的发展呈现稳步前进且不可逆的趋势。

总结种种,Web3如要实现 Mass Adoption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切实满足某个真实需求(即 PMF);

2. 目标市场至少有数十亿人群或者百亿美金的规模;

3. 用户采用门槛低,产品易用性高;

4. 支持产品核心价值和体验的上下游供应及基础设施成熟;

5. 能够大规模、精准地获取用户;

6. 具备长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我们看到,条件 1 – 4 ,Web3领域不乏有项目一直在重点投入,且在不断改善。而 Telegram 和 TON 为条件 5 带来红利。但条件 6 却鲜有进展。可其中核心逻辑在于:

  • PMF ≠ 商业模式,产品好不意味着就能盈利赚钱

  • 没有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就很难长期大规模、精准的获客,毕竟空投只能在前期为项目带来低成本爆发,如果不能持续盈利,谁会为空投出去的筹码长期持续的买单

回顾上一轮周期,DeFi、GameFi、NFT 和元宇宙等均为 Mass Adoption 提供了充足动力,它们无一不是匹配了以上多项要求:Axie Infinity 和 YGG 解决了菲律宾大量失业人群在疫情期间的收入问题,STEPN 匹配了用户的健身需求并通过内置钱包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然而,如此诸多取得了显著成果的项目,但由于商业模式缺乏可持续性,非金融回报类的产品价值无法打动用户付费,导致其无法延续 Mass Adoption 的使命。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3. TON 生态在实现 Mass Adoption 上的优势和挑战

3.1 优势

基于 10 亿用户的社交裂变网络——能够大规模地获取用户

截至目前,Telegram 已拥有 9.5 亿月活用户,其社交网络为项目的社交裂变营销提供了广阔的实施空间。社交裂变(Word-to-Mouth)营销是当前最高效的大规模获客方式之一,而大规模高效获取用户正是实现 Mass Adoption 的重要前提。

全网首次披露Telegram用户画像:对比微信,TON实现Mass Adoption还需多久?

Web2时代的营销方法与渠道效果比较,数据来源:Miniton

依托 TON 生态的这一优势,TON 生态已成功孕育了多个千万级用户量的生态项目,其中 60% 的活跃项目属于游戏类。其中,Notcoin 率先实现了这一目标,自推出以来已吸引超过 3500 万加密用户。其代币 $NOT 从上线到在交易所发布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并在上线两周内实现了 400% 的涨幅,成为本轮牛市中表现优异的少数 Alt Coin 之一。

通过小程序框架进一步吸引开发者——最大化覆盖终端用户需求(PMF)

对于生态和基础设施而言,产品的 PMF 是一个概率问题,生态可以通过增加产品数量来解决 PMF 问题——终有一款产品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显然 Telegram 小程序+TON 生态的组合正是吸引了大量的开发者开发大量的小程序来无限接近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开发者入驻 Telegram 和 TON 的理由十分明确:这里有大量用户,加上这里从曝光到打开应用的转化率很高:小程序为用户提供了最短的访问路径,无需输入网址、无需下载,即点即用 —— 如此不仅是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同时也提升了产品获取用户的转化率。

Banana Gun 是一款 Telegram 机器人, 2024 年 7 月 18 日上线币安。它不仅可促进以太坊网络上的自动化和手动交易,还支持用户在 Solana 网络上手动买卖代币。无疑,Banana Gun 的成功得益于 Telegram 提供的机器人和小程序支持,以及在 Telegram 上触达用户的优势。

高度集成的 MPC 钱包——门槛低,易用性高

TON 目前为用户提供两个钱包工具:Telegram Wallet 和 TON Space。除美国地区用户外,其他用户均可通过添加 wallet 机器人开通 Telegram Wallet,并在 Telegram Wallet 小程序中启动 TON Space。在 Telegram 应用内进行交易时,从注册开户到转账,再到每一笔支付,Telegram 钱包都提供了目前最便捷的用户体验,有着接近于微信支付一样的体验。

凭借 TON 生态提供的低门槛钱包,TON 生态中的 Catizen 实现了 10% 的链上用户转化率,拥有 2500 万玩家、约 150 万链上游戏玩家和全球 50 多万付费用户,游戏内收入超过 1600 万美元。

7 月 23 日,币安孵化器宣布投资 Catizen 的发行平台 Pluto Studio。币安联合创始人兼币安实验室负责人何一表示:“币安实验室一直热衷于支持像 Pluto Studio 这样的项目,这些项目有可能吸引数十亿用户加入 Web3。我们期待支持更多有远见的建设者,他们旨在打造专为大规模采用(Mass Adoption)而设计的产品。”

3.2 挑战

单一依赖 Telegram

TON 生态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 Telegram 的官方独家扶持:是唯一与 Telegram 集成并在其内推广的 Web3 基础设施。这即是优势,也是最大的风险,Telegram 的任何变动都可能对 TON 产生系统性的影响。例如,Telegram 创始人 Pavel Durov 被捕当天,TON 生态的 TVL 单日跌幅超过 60% ,凸显了单一依赖中心化组织背后的系统性风险。

DeFi 赛道发展不足

虽然用户是资金的基础,但并非所有产品和团队都具备流量变现的能力。当前普遍的 Telegram 用户付费能力不足现象,我们认为并非生态问题,而是产品形态和团队的原因。例如:Catizen 和相当数量的 Trading Bot/小程序很好的捕获了 Telegram 流量背后的流动性。同时在收入颇高Web2微信小游戏中,约 60% 的流量来自去中心化的产品裂变。尽管如此,TON 生态的 TVL 规模仍不合理,这主要与其 DeFi 赛道项目匮乏有关。目前, 和  占 TON 生态总 TVL 的 80% 。

商业化服务不完善

开发者对生态的关注点通常包括四点:

1. 平台规模

2. 基础设施完善性

3. 触达用户的效率

4. 流量变现的支持

在这四个方面中,第 3 点和第 4 点为商业化服务/基础设施。在该两方面,TON 每一点各只实现了 50% 。

· 在触达用户方面,TON 实现了大规模的高效触达:当前 TON 生态的获客模式,除去分享裂变模式,主要以 Telegram Ads 的非效果营销 CPM 方式,和小程序之间的积分墙导流,这两种方式为主。但由于数据隐私保护的原因,无法实现精准触达和效果营销,除非 Telegram 违背其产品原则,采集用户诸多隐私数据。

· 在流量变现方面,TON 提供了极佳的支付工具,如 Web3 支付工具 Telegram Wallet 和 TON Space,以及 Web2 支付工具 Telegram Star。然而,最匹配用户需求的大部分产品并不适用付费的变现方式,如免费工具和轻度游戏。这些不适用付费变现的免费产品往往在

建立稳定可靠的商业模式,这是产品实现 Mass Adoption 不可或缺的前提。TON 生态在商业服务/基础设施的不足,似乎成为了构建 Mass Adoption 产品最后不明确的障碍。

在商业模式可持续这一问题上,也不乏参与者。MiniTon 是一家由 TON Foundation 资助的,商业化变现服务供应商,为休闲游戏和竞技游戏开发者提供了 TaaS(Tournaments as a Service)盈利方案,助其摆脱单一依靠广告变现的窘境,并以 Friend Tech 协议为蓝本,重构了游戏的社交运营模式,以建立持续稳定的Web3商业模式。

竞技比赛的盈利模式(EF RK)与基于广告(IAA)和游戏内购(IAP)的盈利模式并列为三大游戏变现模式。在棋牌类等 PvP 游戏中,这种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类游戏在Web2市场的年市场规模超过 300 亿美元,并且一直是社交程序中最畅销的品类,被誉为Web2领域 Mass Adoption 的驱动力。MiniTon 利用加密技术,不仅是将竞技比赛的盈利模式同 Telegram 进行了无缝结合。同时利用加密社交协议,对超过 300 亿美金市场规模的 PvP 游戏,进行了运营模式优化。

MiniTon 在开发初期便得到了 Waterdrip Capital 的重点投资和孵化。目前,MiniTon 已经为玩家提供了一个社交竞技平台,通过游戏对战合约,让玩家在单机休闲游戏中也能获得电子竞技的体验,并建立新的社交联系。开发者通过接入 SDK,仅需 1.5 天的开发时间即可接入 MiniTon 提供的变现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MiniTon 已完成 Alpha I 封闭测试,参与内测的用户规模达到 3 万人,并实现了 1% 的付费率转化。预计将在 9 月底推出 Alpha II 测试版本,并将测试规模扩大到数十万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MiniTon 的游戏合约是一个多链协议,不完全依赖于单一生态系统,因此具备较强的抗系统风险能力。

4. TON 生态可从微信汲取多少成功与失败经验

4.1 微信是否值得参考

微信和 Telegram 一样,都属于社交产品,以通信和社交关系为基础核心。但 Telegram 用户和微信用户有着极大的区别。以下是根据第三方监测的 Telegram 最近一周的用户数据:

 

全网首次披露Telegram用户画像:对比微信,TON实现Mass Adoption还需多久?

Telegram 用户数据一览,数据来源:Waterdrip Capital

4.2 Telegram 与微信用户的用户画像不同:

刨除人群地理位置分布的差异,Telegram 和微信的最显著的差异在于用户的使用习惯上:

  • 微信是典型的熟人社交,强社交关系应用。而 Telegram 属于泛社交关系应用,更类似于 QQ。

  • 微信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 1.5 小时。Telegram 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 0.5 小时。

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微信小程序的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了惊人的 9.3 亿,渗透率超过 90% 。获客优势,加微信成熟的商业化服务基础设施,是开发者在微信小程序生态获得成功的核心原因。

1. 超轻量化的用户触达路径:无需下载或输入网址,即点即用

2. 有效的基于社交关系的获客:约 60% 的流量来自用户分享

3. 新的增量市场:根据数据, 2024 年 2 月微信小游戏的月活跃用户 7.55 亿,甚至超过了手游 APP 的 6.5 亿用户数

4. 高效的商业化服务体系:基于微信广告和微信支付, 2023 年小游戏收入达到 30 亿美金

Telegram 小程序已经具备了上诉原因的前 3 点优势,相比微信,Telegram 的不足也尤为明显:

1. 用户付费能力弱:绝大部分用户来自低付费能力的地区;

2. 无法精准投放:基于隐私保护原则无法提供类似微信广告一样的精准营销服务,难以获得高净值或目标用户;

3. 支付渗透率低:Telegram 钱包渗透率仅 5% ,微信支付的渗透率为 92.4% 。

但不可否认的是,Telegram 依然是加密赛道渗透率最高的产品。从存量的高净值的加密赛道用户切入,可以抵冲掉 Telegram 小程序当前的不足。因此,微信小程序的成功模式完全值得参考。

4.3 从微信小程序/小游戏生态可参考的项目建设路径

通过梳理微信小游戏生态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微信小游戏开发者的生存高度依赖于微信官方所提供的开发者服务程度。

全网首次披露Telegram用户画像:对比微信,TON实现Mass Adoption还需多久?

微信小程序发展时间线和项目事例,来源:Waterdrip Capital

微信小程序野蛮生长的时间线

  •     此阶段微信运营滞后,生态野蛮发展:由于通过裂变分享可轻易获得大量用户,存在大量“换皮”游戏 5 天开发+上线 3 天完成成本回收的现象,导致游戏品质较为粗糙。

  •     该阶段小游戏发行采用去中心化方式,主要获客来源依赖于其他小程序和微信广告投放。

  •     该时期小游戏和免费小程序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IAA)变现,即向其他小游戏或小程序导入用户,及接入微信广告变现插件。

  •     值得 Web3 开发者参考的是:对比下来,Telegram 也属当前阶段。刨除该时期现象级游戏《海盗来了》,该时期 Top 50 的游戏中 98% 为休闲及休闲竞技类游戏。例如《欢乐斗地主》、《数字三消》、《脑力大乱斗》、《几何大逃亡》、《我要当皇上》等。其中《我要当皇上》的玩法跟现今 Catizen 属于同一类玩法。

2020 年 – 2022 年,生态调整

  •     该时期在疫情期间,有一定宏观特殊性,例如健康码小程序在 2020 年便拥有 8 亿用户。

  •     截至 2022 年 10 月,微信小程序月活跃用户达到 10 亿。微信小程序生态一方面着力提升传统行业规模,例如教育、医疗、餐饮。一方面引导游戏行业提升产品质量,为开发者提供超过 100 多项功能和接口,不断提升自身商业化变现(IAA 和 IAP)服务。

  •     这期间,微信小游戏唯一的现象级产品便是《羊了个羊》。由于微信不断提升对游戏内容品质的要求,以及对分享裂变行为的限制,反而微信小游戏呈现出了一个微笑曲线。但从结果看,微信的运营策略是成功的。在优选游戏中, 50 款游戏收入超过 5 千万, 7 款游戏收入过亿。

全网首次披露Telegram用户画像:对比微信,TON实现Mass Adoption还需多久?

微信小游戏用户“微笑曲线”,来源:Waterdrip Capital

值得 Web3 开发者参考的是:

  • 该时期最畅销的游戏依然是休闲竞技类产品,例如棋牌。从玩法角度:卡牌、MMORPG、经营、放置类游戏收入最高。

2023 年至今,稳定中爆发

  •     得益于微信小游戏持续引导开发者开发高品质内容,同时为小游戏不断优化技术底层支持,中重度高收入游戏大批量涌现。

  • 根据腾讯 2024 年 Q1 财报,微信小程序总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超 20% 。而微信小游戏 2023 年收入相比 2022 年增长了 3 倍,一年内有 240 多款游戏的季度流水超过千万。

  • 此段周期微信小程序/小游戏爆发的原因:

    • 允许微信小游戏和小程序在微信外部平台投放广告(例如抖音),进一步提升了广告投放效率;

    • 新增了直播获客渠道;

    • 游戏畅销头部品类逐渐从棋牌类游戏占大多数变为:MMORPG、放置、卡牌和经营;

    • 商业化变现由单一的 IAA 或者 IAP 转为混合变现(IAA + IAP 均有)。

4.4 TON 可从微信小程序成长所汲取的经验

  • 不断致力于解决开发者所关心的问题(PMF),例如提升对游戏引擎的兼容度,提升获客的效率,开放 Telegram 之外的外部效果营销渠道给 Telegram 小程序,提升钱包渗透率,加大对商业化解决方案的扶持等;

  • 拥有像微信一样的根据市场快速调整的反应速度(对微信初期每月都会有多条生态运营政策的调整);

  • 为每一个初创产品尽可能提供扶持,例如每一个小程序提供专项、免费的流量扶持政策(对比微信小程序的优选政策);

  • 鼓励生态产生优质内容。

参考资料: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原文作者:Esme Zheng, OKX Ventures

当前市场环境中,「Real-World Assets」(RWA,真实世界资产)正迅速崛起。今年 7 月,CoinGecko 在 2024 年第二季度加密行业报告中指出,Meme Coin、人工智能和 RWA 成为最热门的类别,占据了 77.5% 的网络流量。

花旗、贝莱德、富达和摩根大通等传统金融巨头也纷纷入局。根据 Dune Analytics 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RWA 叙事的增长幅度位列第二,上涨 117% ,仅次于 Meme。本文将全面梳理 RWA 赛道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机遇。

TL;DR

1. RWA 是增长最快的 DeFi 领域之一, 2023 全年 TVL 翻倍且 2024 年初至今链上资产价值也已增长 50% ,高达 120 亿美元 (不包括稳定币)。而其中增长最快的且占比最大的分别是私人信贷市场(占 76% ),美债产品(占 17% ),其余的较大占比则是黄金为首的贵金属稳定币、房地产代币等。

2. 当前有近 15 家主流发行商提供超过 32 种代币化的美债相关产品,资产总额超过 20 亿美元,相比年初有了 1627% 的增长。主流的六种链上信贷协议 Figure, Centrifuge, Maple, Goldfinch, TrueFi, Credix 等合计活跃贷款总额 88.8 亿美元,较年初增长 43% 。

3. 继稳定币在链上成功采用以及链下中心化发行者获得极具吸引力的净息差之后,RWA 演变的下一阶段将由代币化的美国国债发行推动。在此过程中,代币持有者通过直接投资于期限短、流动性强且由美国政府支持的现实世界资产,获取了净息差的最大份额。

4. 链上私人信贷借贷市场在中心化金融坏账崩溃后面临重大挑战,如今在 RWA 叙事的推动下正在经历复苏,尽管目前链上信贷总额仅占传统 1.5 万亿美元私人信贷市场的不到 0.5% ,但大幅的上升趋势表明链上信贷领域具有进一步扩张的巨大潜力。

5. 现实资产代币化在传统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中涉及到大量的资产发行、交易等操作,对于掌握核心资产的金融机构来说,合规和安全保障是主要的诉求。RWA 需要存在于“可信金融”或“可验证金融”中,并且需要是“受监管的加密货币”。尤其是在稳定币的背景下,它们仍然需要链下中介机构的大量参与,以进行审计、合规和资产管理,这些都需要信任基础。

一、RWA 赛道现状

1、市场供需

1. RWA 的核心逻辑是将现实世界中的金融资产(如美国国债、固定收益证券等生息资产,以及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收益权映射到区块链上,并通过抵押链下资产获取链上资产的流动性。而对于黄金、房地产等实物资产,则是通过将其引入链上,利用区块链技术来提升交易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2. 在早前美联储不断加息缩表的大背景下,高息大幅影响风险市场的估值,缩表大幅抽取了加密市场流动性,导致 DeFi 市场的收益率不断下降,彼时高达 5% 的美债无风险收益率成为了加密市场的香饽饽。热度最高的有类似 MakerDAO 大举购买美债作为储备资产的行为,除了增加资产多样性,稳定汇率,减少单点风险,其中最重要的是满足 Crypto 世界对于现实世界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单方面需求。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Source: Dune / @steakhouse

3. 市面上流通大量稳定币,在高利率环境下,持有者根本得不到任何收益,实际上是在付出机会成本。中心化稳定币将利润私有化,将损失社会化。需要更多种类的 RWA 资产以有效利用这些稳定币,给用户产生收益,并且给 DeFi 市场带来更多流动性。

4. 对于 Franklin Templeton 和 WisdomTree 等大型知名资产管理公司而言,代币化代表着开辟新的分销渠道,以接触新的客户群,这些客户更愿意将资产以数字形式存放在区块链上,而不是存放在传统的经纪或银行账户中。对他们来说,代币化国库券是他们的“滩头市场”。

5. 传统金融领域越来越注重与 DeFi 技术的结合,通过资产通证化来降本增效,并解决传统金融中的固有问题。将现实世界资产(如股票、金融衍生品、货币、权益等)映射到区块链上,不仅扩展了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应用范围,还使得资产的交换和结算更加高效。除探索新的分销渠道外,更着重于技术为传统金融体系带来的显著的效率提升和创新。

2、市场规模:

  • RWA 链上资产规模约 120 亿, 加上稳定币市值总体超过 1800 亿美元。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传统金融资产数字化,不仅能够提高透明度和效率,还能吸引更多用户进入这个新兴市场。根据 21.co,花旗以及 IMF 的报告, 2030 年代币化资产的总价值在基本市场情况下预计有机会增长到 6.8 万亿美元。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Source: 21.co, Citigroup, IMF

  • 私人信贷和美国国债是代币化的主要资产——这两个市场分别从数百万美元增长到总贷款价值 88 亿美元的借贷市场(63% 年增长)和超 20 亿美元的国债市场(2100% 年增长)。代币化国债仍然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领域——富兰克林邓普顿、贝莱德和 Wisdomtree 是这个领域的早期领导者。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Source: rwa.xyz

  • 美联储的政策对 RWA DeFi 领域的扩张和格局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

  • 2022 年第三季度,私人信贷支持的 RWA 占 RWA 总 TVL 的 56% ,而美国国债支持的 RWA 的份额为 0% 。

  • 2023 年第三季度,私人信贷支持的 RWA 在 RWA TVL 总额中的份额下降至 18% ,而美国国债支持的 RWA 的份额上升至 27% 。

  • 2024 年 8 月底截止本文发布前,私人信贷支持的 RWA 占总 TVL 的 76% , 美国国债支持的 RWA 的份额回稳至 17% 。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Source: rwa.xyz

1)市场推手:

收益化(生息、固收)RWA 的增长迅猛。2024 年至今,非稳定币 RWA 的链上价值增加了 41.1 亿美元,大多来自国债、私人信贷和房地产代币。当前的整体增长和生态完善主要归因于以下三个方面:

1. 机构兴趣和新产品, 例如

  • 贝莱德、Superstate 等机构推出新的链上国债产品和 T-bills 基金。

  • Ondo 推出 USDY, Centrifuge 与 Maker 及 BlockTower 的合作等。

2. 基础设施完善, 例如

  • M^ 0 Labs 开发机构级稳定币中间件, 可用作其他产品的构建模块。

  • Ondo Global Markets 创建双向系统,实现链上代币和链下账户之间的无缝转移。

3.DeFi 的结合, 例如

  • Morpho 允许创建非托管保险库,将 RWA 收益传递给 DeFi 用户;与 Centrifuge 结合支持抵押借贷。

  • TrueFi 推出 Trinity,让用户存入代币化美债作为抵押品,铸造可在 DeFi 中使用的与美元挂钩的资产。

  • DAO 的持有资产多元化 (Maker)

鉴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最新表态,自加息周期开始以来,联储首次传递出鸽派信号,显示其重点正在从控制通胀转向支持经济增长和就业。降息周期的趋势已逐步形成,预计将刺激杠杆资金回流。目前,CME 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 9 月降息 25 个基点的可能性最大。然而, 8 月 CPI 和非农数据即将公布,若数据超出预期, 9 月降息 50 个基点的概率将上升。

高利率政策持续下 T-bill 仍将是闲置资金的首选,而连续降息趋势则会对市场带来深远影响。一方面,低利率环境可能会刺激投资者寻求更高收益的机会,推动资金流入高收益的 DeFi 领域。另一方面,传统资产的收益率下降,可能促使更多的 RWA 进行代币化,以在 DeFi 平台上寻求更高的回报率。届时,市场竞争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更多的资本将流入结合 DeFi 技术的高收益 RWA 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整个链上经济的发展。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Source: CME FedWatch

2)主要用户画像:

根据 Galaxy Digital 的 2023 年全年统计数据,大多数 RWA 的链上需求主要由少数原生加密货币用户推动,而非新进入的加密货币采用者或转向链上的传统金融用户。这些与 RWA 代币交互的地址大多在这些资产创建之前就已在链上活跃。以下数据仅针对持有代币化国债和主流私人信贷资产的地址进行了分析:

  • 唯一地址:截至 2023 年 8 月 31 日,共有 3, 232 个 UA 持有 RWA 资产。而 2024 年 8 月 26 日有共计 61, 879 个持有地址,增长 1, 815% 。

  • 地址平均年龄: 882 天(约 2.42 年),表明这些用户自 2021 年 4 月左右以来一直活跃。

  • RWA 平均年龄: 375 天,表明这些资产对比地址而言相对较新。

  • 与 RWA 交互的最老地址可以追溯到 2016 年 3 月 22 日,已有 2, 718 天。

  • 分布显示钱包地址集中年龄在 700-750 天左右。

按年龄组划分的地址数量:

  • <1 年: 17% (545 个地址)

  • 1 至 2 年: 27% (885 个地址)

  • 2 至 3 年: 36% (1, 148 个地址)

  • 3 年以上: 20% (654 个地址)

而根据 Transak 报告统计, 2024 年中仅以太坊链上的 RWA 代币持有者总数就超过 97, 000 人,共拥有超过唯一地址。这些代币在去年增加了约 38, 000 名持有者。

自 2024 年初以来,RWA 代币的整体 DEX 交易量也出现了大幅增长。2023 年 12 月的 DEX 交易量约为 23 亿美元,到 2024 年 4 月飙升至 36 亿美元以上。

而 2024 年迄今,随着传统金融机构对 RWA 的采用大幅增加,我们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用户将逐步进入加密领域,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和增量资金。

二、六大核心资产详解

代币化 RWA 市场按照资产类别分为 6 个大类,依据市值排名顺序分别是:稳定币,私人信贷,政府债券(美债),大宗商品,房地产,股票证券: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Source: OKX Ventures, rwa.xyz, Statista, 21.co

链上现实世界资产(RWA)的总市值为 183.12 亿美元,而链下传统资产的总市值为 685.5 万亿美元。假设链下传统资产的总市值每天增加 1 个基点(1 bps, 0.01% ),这将带来约 68.5 亿美元的增量,接近链上资产市值的 37% 。从这个角度看,链下资产即使是微小的增长,也能对链上资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1. 稳定币

稳定币在市场中展现了明确的产品市场匹配(PMF),并创造了显著的货币化机会。以今年第一季度为例,尽管 Tether 管理的资产规模仅为 Blackrock 的一小部分(700 亿美元 vs 8.5 万亿美元),但其盈利却超过了 Blackrock(14.8 亿美元 vs 11.6 亿美元)。

市场情况:

  • 稳定币目前的市值约,月交易额高达 1.69 万亿,超过 1700 万个月活跃地址,总持有人数超 1.17 亿。

  • 中心化稳定币依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USDT 占有近 70% 的市场份额,约 1145.7 亿美元;USDC 占 20% , 市值约 334.4 亿美元;

  • 去中心化稳定币市占率保持稳定: DAI 占 3% ,市值约 51.9 亿美元;Ethena 占 2% ,市值约 33.1 亿美元;

  • 存放在中心化交易所中的稳定币约有 216.3 亿,占总供应的 13.2% ;其余流通约 48.38% 存在以太坊上, 35.95% 在以太坊上,以及 1% -3% 左右分别在 BSC, Arbitrum, Solana, Base, Avalanche, Polygon 链上。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Source: CryptoQuant, Artemis

主要市场问题:

  • 价值分配失衡:中心化稳定币往往将利润私有化,却将潜在损失社会化,导致利益分配不均。

  • 透明度缺失:像 Tether 和 Circle 这样的中心化稳定币在透明度上存在严重问题,用户被迫承担不必要的风险。例如,在 SVB 破产期间,市场无法获知 Circle 或 Tether 是否与 SVB 有任何财务敞口,也不清楚它们的储备金存放在哪些银行。同样,Tether 一直利用部分储备进行借贷和投资活动。根据 TBO 出具的,大约 6.5% 的储备金已被借出,约 4% 投资于贵金属,另有约 2.5% 被归类为其他投资。Tether 的这种运作模式使其容易受到银行挤兑的影响,流动性紧缩可能成为潜在的黑天鹅事件。

  • 去中心化稳定币的扩展性受限:去中心化稳定币面临扩展难题,因为它们通常需要超额抵押大量资产。而随着稳定币市场需求的增长,仅依赖单一的加密资产作为抵押可能无法满足需求。此外,设计不佳的算法稳定币已经多次失败,暴露了抵押不足和机制不稳定的风险。

热门选手

  • Ethena: 提供相对较高的 APY,高达 12.2% ,当前 sUSDe TVL 约 17 亿;从年初推出至今市值增长了 978% 。Ethena 采用的 Delta Hedge 策略在牛市环境中特别有吸引力。在多头头寸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资金费率对空头持有者来说通常是有利的。这种策略允许 Ethena 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吸引那些希望对冲市场波动并在牛市期间从正的资金费率中获利的交易者。

  • Maker (now Sky): APY 7.7% , 当前 sDAI TVL 约 13 亿;存入 DSR 的 DAI 超过 20 亿,是市面上流通的所有 DAI 的 38% ,自去年 8 月创始人 Rune 宣布提供高达 8% 的收益率以来存款提升 197% ,市值稳定在 50 亿美元出头。抵押品 TVL 为 77.4 亿美元,抵押率为 147% 。Maker 将美国国债整合到其投资组合中,使其收入来源多样化并增强了收入稳定性。整合质押 stETH 并将其作为抵押品来铸造 DAI。还解除了质押的 15% 削减惩罚,促进稳定性并使持有者的利益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保持一致。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Source: Dune / @stablescarab

主流稳定币一览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Source: OKX Ventures

未来展望:

  • DAI 之所以能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Curve 持有者向 3 pool 支付的巨额补贴,提供了强大的护城河。随着 Maker 转型为更加中心化的 Sky 生态,这一策略虽然务实,却引发了社区的广泛争议。许多人担心 USDS 的转变会导致 Maker 失去原有的去中心化优势,最终被更可靠的替代品吞噬其份额。未来能否实现其结合美债以及 subDAO 的模型以快速提升 Sky 生态规模的愿景还有待观察。

  • 与之对应的是 Liquity 则选择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其v2 $BOLD,仅由 ETH(和 LST)支持的完全以太坊原生的稳定币,按照目前的机制来看将吸引大量抵押品。坚持最大程度去中心化和弹性的 CDP 是否会使其成为一种小众利基市场产品?我们期待用户用他们的真金白银做出投票。

  • 稳定币领域中低波动性资产的日益普及。市场经过上一周期的教育,大家对加密金融资产的底层风险控制更加保守和严谨,尤其体现在对于货币发行背后的抵押物选择和风险控制措施上,上一轮周期拿高波动及内生资产作抵押品的项目,比如 LUNA 为代表的大部分高风险算法稳定币项目已经销声匿迹。

  • 由于业务线清晰简单,监管成本也更为可控且具有一贯性。大型金融公司开始瞄准相对盈利且易切入的稳定币业务。Paypal 推出的 PYUSD 已经达到 10 亿发行量,而自 5 月 29 日宣布进入 Solana 以来市值增长了 155% ,PYUSD 的 Solana 链上供应量也增长近了 4685% 。同理,京东计划推出的与港币挂钩的稳定币也是试图在此分一杯羹,同时寻求数字金融的新增长点。

  • 圈子仍在等待更多的立法指导,尤其是在储备金报告和流动性要求方面。Circle 一直强调透明度,并从 Grant Thornton 转向德勤 Deloitte 进行审计,以增强对其储备金的信心。Tether 的透明度问题长期以来备受争议。虽然 Tether 声称其所有 USDT 都是由等值的法定货币储备支持,但关于其储备金的具体细节和独立审计一直缺乏透明度。2024 年,美国监管机构正在推动更多的透明度和合规性要求,预计 Tether 也将受到这些要求的约束。

2. 私人信贷:

通过信用协议代币化,金融机构通过债务工具向企业提供贷款。

在传统金融中,私人信贷是一个价值 1.5 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加密信贷协议已经将超过 130 亿美元的贷款代币化,目前有超过 80 亿美元贷款给现实世界的企业,为链上贷方创造了回报。对于链上交易者来说,私人信贷因其更高的收益潜力而具有吸引力。例如,通过 Centrifuge 等协议借出稳定币可获得 8.7% 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 AAVE 等平台通常的 4-5% 年化收益率,当然风险也随之增加。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Source: rwa.xyz

在整个贷款组合中,Consumer 类贷款占据了 $ 218.4 M,占比最大,显示出其在整体贷款中的强劲需求。汽车行业贷款紧随其后,金额为 $ 206.7 M。金融科技行业的贷款额为 $ 87.6 M,尽管占比相对较小,但显示了快速增长,反映了科技创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房地产——包括住宅和商业地产融资($ 50.7 M)和碳项目融资($ 37.3 M)虽然占比更小,但也在其特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链上信贷发行和分配的优势最明显地体现在显著降低的资本成本上,运营效率更高的机构 DeFi 基础设施能够显著节省资本成本,并为现有和新的私人信贷产品提供新的分销渠道。在银行业务紧缩的推动下,正在传统金融领域中开辟出一个重要的利基市场。这种向非银行贷款的转变为私人信贷基金和其他非银行贷款机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吸引了寻求更平稳、更高回报的养老金计划和捐赠基金的兴趣。

私人信贷作为另类资产的一部分,已经在过去十几年中显著增长,尽管目前在全球债务市场中的占比还相对较小,但其作为一个不断扩大的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需求端逻辑

1. 融资需求:

  • 企业: 现实世界中,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需要低成本的融资,以支持运营、扩展或短期资金周转。

  • 融资困难: 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程序复杂且时间长,导致企业难以迅速获得所需资金。

2. 信用协议代币化:

  • Tokenization: 通过将信用协议代币化,金融机构可以将债务工具转化为可在链上交易的代币。这些代币代表了企业的贷款或应收账款等债务工具。

  • 流程简化: 代币化简化了融资流程,使企业能够更快、更高效地获得资金。

出借方逻辑

1. 相关机会:

  • 高收益: 投资私人信贷通常可以获得比传统债务工具更高的收益,因为企业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以换取快速融资。

  • 多样化投资组合: 私人信贷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机会,分散风险。

2. 风险和挑战:

  • 理解困难: 用户可能难以理解私人信贷的运作机制,特别是涉及链下资产的部分。

  • 违约风险: 用户担心借款人可能会跑路,导致贷款违约。特别是如果链下资产审计不透明,借款人可能会利用一笔应收账款凭证在多个平台上借钱,增加了违约风险。

代表项目:

1. Maple Finance: 提供链上私人信贷,通过代币化的信用协议,为企业提供快速融资,同时为出借方提供高收益的投资机会, 类似的模式还有 TrueFi (和 Maple 一样也提供美国国债产品)以及 Goldfinch。

2. Centrifuge: 撮合平台; 将应收账款和其他债务工具代币化,通过链上市场撮合出借方和借款企业,简化融资流程,降低融资成本, 满足中小型企业信贷需求。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Source: OKX Ventures

链上供应链金融的用例:

  • 智能合约自动支付:在满足预定义条件后,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向供应商发放付款。设定清晰的违约处理机制,通过智能合约自动触发,保护用户利益。

  • Invoice 代币化:发票可以代币化以促进其交易,为供应商提供流动性。

  • 透明审计:区块链提供了不可篡改的分类账,简化了审计和尽职调查。但仍需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链下资产进行严格审计,确保资产的真实性和唯一性,减少多平台借款的风险。

  • 风险评估: 引入基于链上的信用评分系统,对借款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帮助用户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链上解决的问题:

  • 交易缓慢且不透明:区块链提高了供应链金融的透明度并加快了交易速度,使所有参与方受益。

  • 交易成本高: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化供应链金融中的许多流程,减少文书工作和中间人,从而降低成本。

  • 信贷渠道:DeFi 可以为传统上议价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 (SME) 提供更民主的融资渠道。

3. 国债产品:

代币化的政府债务工具。参考 ETF 的概念, 可以把这类资产比喻为 BTF(Blockchain Transfer Fund)。链上的 RWA 美债产品代币代表持有和分配这些债务所产生的收益权,而不是国债本身的所有权,其中涉及更多出入金和合规问题。

在高利率环境下,一些加密货币玩家开始关注传统金融资产,以实现配置多元化。随着利率的上升,需求方寻求安全且收益稳定的资产,像国债这样的产品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代币化国债的采用浪潮是由以下两个因素共同推动的:DeFi 收益机会减少(因为对链上杠杆的需求降低);以及交易者对受益于美国紧缩货币政策的短期类货币工具的需求转变。这一趋势还体现在大量链下银行存款流入货币市场基金,这是由低银行存款利率和长期未实现资产损失敞口推动的。机构 DeFi 基础设施的出现预计将进一步推动全球对安全、创收和流动性强的现实世界资产的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

当前收益率曲线的形状表明短期利率较高,长期利率较低。大多数产品选择持有 1 个月至 6 个月的国库券,有些产品甚至持有隔夜逆回购和回购证券以寻求更高收益。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为什么选美债:

1. 收益率:短期美国国债 > AAA 公司债券 > DeFi 稳定币存款 (代币化国债吸引力强)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Source: Galaxy Research

2. 此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大幅转变已将基准利率推高至 2007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5.33)。为寻求更高加密资产收益的 native-DeFi 用户带来了对某些类型的 RWA 的新需求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Source: fred.stlouisfed.org

3. 美国国债是政府支持的债务证券(被广泛认为是相对安全、可靠的收益资产类型,风险只有美国政府违约)。相比之下,公司债券是由公司发行的债务证券,与国债相比可能提供更高的收益率,但风险也更高。全球债券市场规模增至约 140.7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5.9% ,表明全球固定收益市场仍大幅增长。仅 2024 年前 2 个季度,美国公司就发行了 1.06 万亿美元的公司债券 (超过 2023 年的前 3 个季度总和的 1.02 万亿)。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Source: SIFMA Research

利率上升刺激了美国国债代币化的项目的启动,例如:

  • 富兰克林邓普顿:于 2021 年推出了(FOBXX),这是第一只在美国注册的公链基金。该基金收益率为 5.11% ,市值高达 4 亿美元,跻身最大的链上美债产品之列。

  • 贝莱德(Securitize):于 2024 年 3 月在以太坊上推出了 。目前,它以超过 5 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领先市场。

  • Ondo:推出了,该债券提供购买短期美国国债的渠道,收益率为 4.68% ,市值约为 2.4 亿美元。OUSG 的很大一部分投资于贝莱德的 BUIDL。Ondo 还提供 USDY 收益稳定币,市值超过 3 亿美元。

利率上升,美债收益率变得更具吸引力,这一类别出现了大幅增长。其他项目包括 Superstate、Maple、Backed、OpenEden 等。

市值与市占率: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Source: rwa.xyz

按照市值来看,前 5 名的协议分别是 Securitize, Ondo, Franklin Templeton, Hashnote 以及 OpenEden;而单个产品发行最高是:

  • $BUIDL(通过 Securitize 发行的贝莱德基金),$ 510 Million ,季度增长 74% ;

  • $FOBXX(Franklin Templeton),$ 428 Million,季度增长 12% ;

  • $USDY (Ondo),$ 332 Million,季度增长 155% ;

  • $USYC (Hashnote), $ 221 Million, 季度增长 156% ;

  • $OUSG (Ondo),$ 206 Million, 季度增长 60% ;

  • $TBILL (OpenEden), $ 101 Million, 季度增长 132% 。

资产分类:

主动管理(Actively Managed)

  • 定义:美债产品由公司指定的投资组合经理主动管理,经理负责管理底层资产的投资组合。

  • 特点:通过积极的投资策略来优化收益和管理风险,管理方式更接近于传统的主动管理基金。

链上重新登记(Reledgered)

定义:美债产品旨在简单地代表或镜像某种金融工具,例如公开上市的 ETF,这些工具本身并不在链上。

特点:通常是被动管理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区块链技术重新登记现有的金融工具,使其在链上进行交易和管理。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Source: rwa.xyz

Ondo Finance、Backed 和 Swarm 这三家公司,都在映射 BlackRock/iShares 短期国债 ETF。Ondo 从纳斯达克的美国发行人处购买(CUSIP: 464288679),而 Backed 和 Swarm 从爱尔兰发行人/UCITS(ISIN:IE 00 BGSF 1 X 88)处购买。简单打个比方,Ondo 并不主动管理国债投资组合。相反,它将管理工作“外包”给 SHV,而 SHV 又由贝莱德/iShares 管理。像 Ondo 这样的公司将充当贝莱德的分销商,因为 DeFi 协议不会直接与资产管理人互动。这对贝莱德来说更简单,它不必管理数千个希望接触其基金的项目的合规性。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Source: OKX Ventures, rwa.xyz

对于每个协议下面的产品, 机构和合格投资人可以根据三个最重要准则进行相应的决策判断: 1) 本金保护; 2) 收益最大化; 3) 便利性。

Principal Protection(本金保护):

  • 一些大型机构产品在受监管的司法管辖区内运营,确保最低的法律和合规性风险;它们依赖于受监管的基金管理人和托管服务提供商,提供了更高的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部分其他产品则更依赖于投资经理履行其管理职责,投资者需要仔细评估这些产品所在的司法管辖区的法律环境和监管情况。

Yield Maximization(收益最大化):

  • 主动管理产品依赖于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和执行能力来优化投资组合,最大化收益。这些产品主要集中在短期国债和回购协议,符合当前收益率曲线的形态。而重登记产品则更多将投资组合管理外包给 ETF 的管理者,投资者可以直接查看这些管理者的历史表现,选择与自己收益目标和风险偏好相匹配的产品。

Convenience(便利性):

  • 一些大型机构产品通过官方手机应用程序提供访问,增强了用户体验,简化了投资流程,适合自我管理的散户。部分其他产品流程较为复杂,涉及多步骤的手动操作,并需要较高学习成本。

未来,主动管理型产品可能会通过压缩其定价来削弱链上重新登记产品的竞争优势。此外,用户还应考虑这些美债代币是否仅仅作为其投资持有的凭证,或者是否也能够被用作支付代币或抵押品,以拓展使用场景并增加收益来源。

4. 大宗商品

自然资源代币化,代表实际商品的权益。当前大宗商品代币市场的总市值接近 10 亿美元,其中贵金属(特别是黄金)获得了最多的关注。PAX Gold (PAXG) 和 Tether Gold (XAUT) 等黄金支持的稳定币占据了代币化商品市场市值的近 98% 。随着黄金价格突破每盎司 2, 500 美元,全球黄金的总市值已超过 13 万亿美元,也为黄金的代币化和在 DeFi 平台中的集成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Source: rwa.xyz

其他占据市场份额的金属还包括白银与铂金。随着 RWA 代币化领域的成熟,我们可能会看到其他商品(如原油)甚至农作物的代币。比如乌干达的农民可以使用与纽约贸易商相同的金融工具来经营他们的咖啡作物,从而扩大市场准入。全球贸易有机会更多地转向区块链。

5. 房地产

将住宅、土地、商业建筑和基础设施项目等实物资产代币化。通过代币化使房地产在链上可交易引入了一种新颖的投资模式,提高了可访问性,实现了部分所有权,并有可能增加流动性。尽管如此,房地产固有的流动性不足限制了其链上采用的步伐。房地产交易的长期性和买家规模较小使得在链上将卖家与买家联系起来变得具有挑战性,尤其是考虑到该行业传统上是在传统系统上运作的。

难点挑战:

1. 市场需求:

  • 房产市场状况: 代币化房地产项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状况。在一些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地区(如日本某些地方和底特律),缺乏投机价值和投资者兴趣,导致代币化项目难以吸引足够的买家和投资者。

2. 长期租金收入分配:

  • 持续管理: 代币化房地产涉及到长期租金收入的分配,这需要持续的物业管理和维护。这增加了运营的复杂性和成本,需要专业团队的支持,以确保租金收入的稳定性和物业的保值。

  • 操作摩擦: 房租的法币出入金与再分配难度,是否真实支付房租的验证与信息透明 。

3. 流动性不足:

  • 交易挑战: 尽管代币化提高了房地产投资的可访问性和部分所有权,但房地产固有的流动性不足限制了其在链上的采用速度。房地产交易的长期性和买家规模较小,使得在链上将卖家与买家联系起来变得具有挑战性。

  • 传统运作: 该行业传统上是在传统系统上运作的,转换到区块链平台需要时间和适应,尤其是对于习惯于传统交易模式的市场参与者。

RealT 和 Parcl 等平台致力于通过简化财产分割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使卖家能够轻松分割资产,并获得代币化股份。此外,Parcl 平台还允许用户通过其链上交易机制对不同地点(例如不同美国城市)的房地产价值进行投机,从而进一步拓宽了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渠道。

6. 股票证券:

 本质上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传统企业难以 IPO 的部分资产或权益进行代币化,从而允许用户通过购买这些代币来投资企业证券。然而,STO 赛道已经存在了相当一段时间,目前许多 STO 项目的上市公司多为传统企业,往往缺乏新颖性和高增长潜力,因此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足。此外,STO 通常只允许经过 KYC 验证的用户参与交易,投资门槛较高且交易复杂性较大,且面临合规和监管障碍,遵守跨司法管辖区的法律非常困难。

相比之下,直接的 crypto tokens 的交易更为灵活且活跃,且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盈利机会。因此,对许多用户而言吸引力远胜于 STO。

OKX Ventures:一文详解RWA赛道六大核心资产市场

运作模式, Source: Tiger research

和等一些项目还是突破了监管限制,允许在链上交易全球股票和基金,例如美国市场的 COIN 和 NVDA,以及核心标准普尔 500 等指数基金。通过将股权和基金的收益权通证化,Solv Protocol 也可以创建代表股票和基金的 FNFTs,使这些资产可以在 DeFi 市场上交易;并且也为这些资产提供合规工具,通过智能合约和链上身份验证(如 KYC/AML)来确保所有交易符合法规要求。

难点挑战:

然而,如果仅是代币化现有证券的商业模式在长远来看并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巨头介入市场后。因为面对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竞争时,初期通过收取服务费的盈利模式难以维持,市场会进入价格战,利润空间被压缩。

假设,代币化现有证券(例如特斯拉股票)可以通过向用户收取服务费(假设 5 个基点)来获利。这些费用是代币化服务的提供者为了处理和管理这些代币而收取的。 然而,如果这种服务变得非常受欢迎并且获得大量用户,全球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如黑石集团等)可能会进入这个市场。这些大公司拥有更强的资本和资源,可以提供相同的服务以更低的费用。 随着更多公司进入市场,提供代币化服务的费用会逐渐降低,最终可能引发一场价格战(race to the bottom),即竞争对手不断降低费用,以吸引更多客户。这将使得最初通过收取服务费盈利的模式变得不可持续,因为较高的费用会被更低的收费取代,最终导致利润微薄甚至消失。

三、未来展望

DeFi 与 RWA 的融合:DeFi 协议与代币化资产的结合是未来的主要趋势之一。通过将 DeFi 协议与代币化资产整合,比如允许美债代币进行抵押和借贷,更多的金融产品将实现可组合性、免赎回的即时流动性,将激发 DeFi 领域的飞轮效应。尤其是许可产品撬动无需许可产品的结合将带来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推动 TVL 的增长。这种创新不仅吸引机构客户,也将吸引更广泛的加密用户,特别是在支付和金融服务领域,代币化的资产有望替代部分中心化稳定币的角色。

新兴服务与专业需求:随着资产代币化的推进,新的服务提供商将应运而生,以满足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需求。例如,智能合约法律专家、数字资产托管人、链上财务经理、以及区块链财务报告和监控提供商等将成为关键角色,推动市场进一步成熟。同时,机构合规性和监管框架的完善将为这些服务提供商带来更高的市场准入和信任度。有争议的是,未来匿名性或许将成为一种愈发稀缺的资产,因为机构的参与和监管的透明性要求将不断增加。

跨境交易与全球市场:区块链技术的跨境交易能力将进一步推动代币化资产进入国际市场,简化传统的国际资产交易流程。这对于新兴市场尤为重要,使它们能够吸引全球资本并推动经济增长。未来,能够帮助在不同区块链平台间实现无缝互操作的 RWA 项目,尤其是那些提供更广泛资产选择和优化流动性的平台,将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技术进步与流程优化 RWA 代币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效、安全的技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在可扩展性、安全性和标准化协议方面的改进,RWA 代币化将变得更加高效。新协议的开发将简化代币化流程,增强平台间的互操作性,并为用户提供更友好的体验。这些技术进步将继续推动 RWA 在各行各业中的采用率增长,最终重塑全球金融业的格局。

Reference: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 OKX 立场。本文无意提供 (i) 投资建议或投资推荐; (ii) 购买、出售或持有数字资产的要约或招揽; (iii)财务、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我们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有用性。持有的数字资产(包括稳定币和 NFTs)涉及高风险,可能会大幅波动。您应该根据您的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有关您的具体情况,请咨询您的法律/税务/投资专业人士。请您自行负责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有关适用法律和法规。

Synthetix核心贡献者:SNAXchain最初仅用于链上治理,Q4预计将推出更多功能

9月7日消息,Synthetix核心贡献者Matt Losquadro表示,Synthetix即将推出的新应用链SNAXchain旨在为原生代币质押者和链上交易产品带来跨链流动性和交易费收入。应用链最初将作为链上治理平台,用于管理以太坊主网和Layer2扩展链上的Synthetix部署,包括Optimisim、Arbitrum和Base。目前,Synthetix正积极探索SNAXchain的未来功能,包括SNX质押、跨链流动性以及为定制的perps产品提供支持,预计在第四季度会出现更多有关这些功能的提案。

ETH 还能涨吗?以太坊基金会亲自下场回应

整理:Jaleel 加六

Solana 的再度崛起,ETH 的市场表现远不如预期,ETH 对比特币的汇率不断新低,再加上以太坊基金会地址频繁抛售 ETH,一年支出预算约 1 亿美元,Vitalik 被迫自曝年薪为 18.2 万新币。最近以太坊基金会收到的关注度空前的高。

时隔 8 个月,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团队在 reddit 论坛进行了第 12 次 AMA,直面了很多疑问。北京时间 9 月 5 日晚上 9 点,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团队陆续开始回答问题,主题包括 ETH 的价格有哪些上涨理由、以太坊基金会的资金多久耗光、blob (EIP-4844) 、ZK 与 Rollup 等。

律动 BlockBeats 对问答进行了筛选整理,并且编译成文。需要注意的是,核心研发者对于某些话题存在自己的看法和推测,为避免曲解,请以随附的原帖链接为准。

ETH 的价格有哪些上涨理由?以太坊基金会在意 ETH 的价格吗?

Q: 2024 年 ETH 上涨的主要逻辑是什么?

Dankrad Feist:以太坊正在构建一个金融平台,它将成为最中立的平台,可以同时:允许发行金融资产,允许交易这些资产,并允许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基于这些资产创建新的金融产品,如衍生品。

这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活动。从中获取价值可能通过某种费用机制。我认为以太坊 L1 将是多个子领域的交汇点,大量有价值的活动将通过费用生成(假设 L1 的扩展足够)。如果这不是最佳机制,还有其他选择,例如通过数据可用性费用获取价值,ETH 作为主要的交换媒介,或者将 ETH 用作抵押品(这是最有风险的选项)。

Anders Elowsson:当以太坊促进可持续经济活动时,ETH 就会增值。我所说的「可持续」是指为参与的经济主体带来效用、确保其长期持续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原生 ETH 代币将会增值,因为:ETH 是以太坊生态系统中无需信任的资产,因此值得作为货币持有和使用;由以太坊结算 / 担保的经济活动付款以 ETH 形式进行,并被烧毁,从而有效地将价值分配给所有 ETH 代币持有者。

Justin Drake:ETH is money:)

Q: 以太坊基金会是否关心 ETH 价格的持续增长?为什么?

Dankrad Feist:以太坊基金会对此没有意见,作为研究人员,我们各自有自己的看法。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最好专注于在以太坊上构建一个能产生价值的生态系统,我相信价值捕获最终会自然而然地发生。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考虑它,但在价值生成尚未充分时,专注于价值捕获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Anders Elowsson:EF 可能不会考虑所有事情,但个别研究人员会考虑,而且我怀疑相当多的人认为 ETH 的增值很重要。一个明显的原因是以太坊是由质押的 ETH 来保障的,因此 ETH 的价格增长确保了经济安全。另一个理由是,理想情况下,货币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其价值,而 ETH 是以太坊中最好的货币。在去中心化经济中拥有可靠的去信任货币是很有价值的,并且 ETH 的价值因此使以太坊成为一个更好的平台。

第三是,未来对以太坊生态系统的投资中,相当大一部分可能是以 ETH 形式持有的。这还包括 EF(不是特别大)的金库。第四是更深一层的思考,即 ETH 的价值累积和以太坊的成功密切相关,正如在下一个问题的答案中进一步讨论的那样。

Justin Drake:我个人认为 ETH 的价格增长对以太坊的成功至关重要。我相信,如果 ETH 不成为事实上的「互联网可编程货币」,以太坊就无法成为「价值互联网」的结算层。

货币溢价只会集中于一种特别的资产(考虑到数十万亿美元)。这种货币溢价对于以下方面是必要的:支撑数万亿美元的去中心化稳定币(「经济带宽」);提供无可置疑的安全性,甚至抵御国家级别的攻击(「经济安全」);吸引所有主要经济参与者的注意力(「经济显著性」)。

Q: 如果在完成剩余路线图时,结果是各种 rollups 在以太坊 L1 上结算,L2 上有大量去中心化应用,用户交易费用低于一美分,生态系统发展良好,但 ETH 的价格没有明显增长,这是否意味着以太坊路线图的成功?

Dankrad Feist:再次说明,我不代表以太坊基金会发言,我只是以研究人员的身份表达个人观点。

当我建立一家初创公司时,当然我希望能赚钱,但即使最终一无所获,如果它对我的客户有用,我仍然会认为这是成功的。

把这个想法应用到以太坊上,如果我们拥有一个多样化的 rollups 生态系统,能够为世界提供有趣的应用,我会认为这是成功的。但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还能让 ETH 资产更加有价值,那将是更大的成功。

许多人认为,以 rollup 为中心的路线图会削弱以太坊的费用收入和 MEV,最终 rollups 可能会成为寄生者。我认为这并不正确。最高价值的交易仍将在以太坊 L1 上发生,而 rollups 会通过为用户提供大量交易空间来扩展整个生态系统。这种关系是共生的:以太坊为 rollups 提供廉价的数据可用性,rollups 则让以太坊 L1 成为高价值交易的天然枢纽。

Anders Elowsson:从长远来看,以太坊促成可持续的经济活动与 ETH 的价格增值有直接联系。如果设计一个可持续的经济活动系统,就在设计 ETH 的价格增长。反之亦然,设计 ETH 增值时必须确保以太坊促成可持续的经济活动。

短期内如果只关注「价格增长」而不考虑其来源,可能会导致长期的价值减少。我个人认为,当前的路线图实际上也是一个「价格增长路线图」。如果以太坊成功了,但 ETH 没有价格增长,我会感到惊讶甚至有些失望,不过这反而可能是购买 ETH 的机会,因为市场最终会意识到这个价格增长的理论。

Justin Drake:我个人认为 ETH 的价格增长归结为资金流动和货币溢价。对于资金流动,关键指标是总费用,而不是每笔交易的费用。

正如我在演讲中提到的,以太坊的成功终局是达到每秒 1000 万笔交易,即使每笔交易费用低于一美分,仍可带来每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例如,每笔交易 0.002 美元大约能带来 20 亿美元的日收入。

对于货币溢价,关键指标是 ETH 作为抵押货币的使用比例,例如支撑 DeFi。

以太坊基金会的资金多久耗光?

Q: 以太坊基金会如何确保网络保持中立性,不会因政府压力而要求验证者审查某些特定交易?

s0isp0ke:在过去一年里,我们(以太坊基金会的「强健激励小组」(RIG)以及其他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增强以太坊网络的抗审查性(CR)特性,主要通过迭代「包含列表」(Inclusion List, IL)设计。

简而言之,ILs 允许去中心化的验证者集体强制将交易包含在区块构建者的区块中。这有效地减少了对少数复杂实体的依赖,这些实体可能会任意决定哪些交易可以被包含在以太坊区块中(例如,审查与受制裁地址互动的交易)。

我们在 ethresear.ch 上发布了一些相关帖子,最近的提案是「分叉选择强制包含列表」(FOCIL):FOCIL 提案。该方案依赖多个提议者共同创建一个包含列表,其中的交易必须包含在区块中,才能被验证者视为有效。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或有其他问题,欢迎联系我们!

Q: 以太坊基金会的资金能支撑多长时间?当资金耗尽时,有什么应对计划?

Justin Drake:据我有限的个人了解:

1、类似于之前的财务报告应该很快会发布。

2、基金会每年大约花费 1 亿美元——参见 Aya 的推文。

3、目前基金会的主要以太坊钱包大约持有 6.5 亿美元的 ETH。

4、基金会还有一部分法币储备,足够应对未来几年的支出。(这部分是我了解最少的。正如 Aya 提到的,因监管原因,ETH 的销售曾暂时暂停,所以这部分储备直到最近才得以补充。)

粗略估算,基金会大约有 10 年的资金储备,但这一期限会随着 ETH 价格的波动而大幅变化。

以太坊一层相关

Q:一旦以 Rollup 为中心的路线图完成,是否仍有计划扩展以太坊的 L1?如果有,目前考虑的扩展方式是什么?

Dankrad Feist:我确实相信扩展 L1 执行应该是一个目标,与构建汇总并行。然而,它们不一定是冲突的:

1、数据可用性几乎可以无限扩展——最终的限制是对以太坊的兴趣(即有多少人正在认真运行全节点以及有多少人愿意记录所有数据)。

2、执行总是会受到一些限制,最终的限制是单线程限制;目前,状态访问是扩展 L1 执行的直接限制。

3、通过 zkEVM 和并行化,我仍然认为我们将看到将 L1 扩展到当前容量的 10-1000 倍。Rollups 将提供剩余部分以达到「世界规模」。

好消息是,所有这些工作都在进行中——并且得益于以汇总为中心的路线图,许多团队以更加分散的方式并行进行。

Justin Drake:以太坊基金会的长期可持续计划是利用 SNARK 来扩展主网的 EVM 执行,这基本上没有限制。

通过实时的 L1 EVM SNARKing,验证者可以验证低成本的 SNARKs,而不必重新执行 EVM 交易。这将使我们能够在不增加验证者负担的情况下大幅提高 Gas 上限。所有繁重的 EVM 执行工作将由搜索者、构建者和探险者等实体运营的专门节点在共识之外完成。用户和共识参与者的负担会变得很轻,比如他们可以在手机或手表上运行节点。

除了大幅提高 L1 EVM gas 限制带来的垂直扩展优势外,还有机会使用 EVM-in-EVM 预编译进行任意水平扩展,以低成本验证 EVM 内的 EVM 执行。这种预编译将允许开发人员以编程方式启动新的 L1 EVM 实例,从而解锁执行分片的增压版本,其中分片的数量是无限的(而不是上限为 64 或 1024 个分片),并且单个分片是可编程的 rollup(具有可编程的治理、排序、gas),称为「原生 rollup」。

Q: 以太坊基金会目前在 zk 研究方面的主要领域是什么?有哪些理论或实际应用的探索?

George Kadianakis:以下是一些与 L1 相关的 zk 项目,处于不同的研究成熟阶段:

使用 STARKed 哈希二叉树来实现无状态性;使用递归 SNARKs 进行大规模递归签名聚合;通过 zk 匿名凭证提高网络层的稳健性;使用 STARKs 来实现后量子可聚合签名(而不是 BLS);使用 ZK 在单秘密领导者选举设计中提供隐私;使用 ZK 和 zkEVM 进行 L1 执行(长期目标!)

此外,EF 密码学团队对 ZK 研究有着广泛的兴趣。您可以在密码学团队网站上找到其中一些工作。

Antonio Sanso:在以太坊研究最近发布的一份声明中,密码学研究团队强调,在将可验证延迟函数(VDF)集成到以太坊之前,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它们。该团队目前不建议在以太坊中使用 VDF,并指出正在进行的研究和重大改进对于未来可能修正这一立场至关重要。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此处的完整声明。

Justin Drake:我对 L1 EVM 的 SNARK 化感到非常兴奋。过去几个月取得了巨大进步。Succinct 的 Uma 今天与我分享了新的数据:现在证明所有 L1 EVM 块的成本约为每年 100 万美元,并且仍在进行重大优化。如果明年这个时候,由于 SNARK ASIC 以及堆栈各个级别(编译器、算术、证明系统、证明者算法)。另一个令人兴奋的进展是 EF 正在加速 zkEVM 形式化验证。这是 Alex Hicks 领导的一项工作,并得到了 2000 万美元的预算支持。

Blob(EIP-4844)相关

Q: 当前大多数研究人员主要在关注哪些研究领域?EIP-4844 中的 blobs 是否带来了改变研究方向的发现或调整?

Davide Crapis:我们正在围绕 blob 定价进行更多工作,这受到之前分析的推动,同时也因为观察到它作为一种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且其市场与其他资源有很大不同(大多数需求来自短期内弹性较小的「企业客户」,如 L2)。我们与一些合作伙伴进行了新的研究,相关成果将在几周内发布。

Q: 现有的 blob 基础费用机制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存在 blob gas 费用会变得过高,导致对 L2 不利的情况?

Davide Crapis:当前机制确实有改进的空间(参见其他关于「blobs」的问题)。不过,你提到的情况并不值得担忧:记住,L1 的数据成本会转嫁给 L2 用户,成为 L2 费用的一部分。因此,当由于拥堵导致数据成本增加时,L2 交易的需求会减少,从而对 blobs 需求产生下行压力,进而降低 blobs 的价格。Arbitrum Nitro 白皮书中的第三部分也是理解 L2 费用结构的一个很好的资源。

Dankrad Feist:如果 blob 费用增加,Rollups 将向用户收取更多的交易费用。这自然会导致 L2 上的交易减少,就像目前以太坊 L1 上发生的情况一样。

Q: 如果 blobs 的使用量未达到目标(比如每个区块 3 个 blob),是否应该降低目标,以确保费用机制能正确发挥作用?

Davide Crapis:不应该。该机制的设计是为了给拥堵定价,因此如果没有拥堵,价格保持较低是正常的。然而,目前需求远低于目标,这会影响在拥堵情况下的价格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发现非常重要,我们应当提高机制的效率。短期内,像提高最低费用(但仍保持非常低!)或改变更新速度等调整可以有所帮助。

详情见这里的讨论:;最新提案:。

Dankrad Feist:以太坊目前正在为 rollups 创建一个新的市场——数据可用性市场。许多替代方案(如 Celestia、Eigenlayer、Avail 等)都希望从以太坊手中抢夺市场份额。它们无法在安全性上竞争,因此想在价格上取胜。

即便每个区块有 3 个 blob,产生的收入也无法显著增加以太坊的协议收入。我认为未来几年,我们应该努力尽可能地扩展这一领域,而不必急于从中获取费用收入。

无论如何,我不认为 blob 的费用会成为以太坊最好的价值捕获机制。数据可用性市场变化太快——虽然以太坊提供了最佳的安全性,但其他「足够接近」的解决方案很容易抢占市场,使得从中提取价值并不理想。以太坊 L1 作为生态系统中的自然金融枢纽,将拥有最高价值的交易,这才是 ETH 最好的价格增长机制。

Justin Drake:blobs 不会达不到目标——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待即可 🙂 诱发需求需要时间才能显现效果。另一个考虑因素是,最近一些 rollups 项目(如 Base、Scroll、Taiko)找到更好利用 blobs 的方法。这些 rollup 的优化扩展了 blob 价格发现的时间线,这是有充分理由的。

其他

Q: 以太坊过度发行的解决方案提案进展如何?是否可以通过类似 PID 控制器的方式调节质押比例,而不是依靠固定的发行曲线?

Davide Crapis:控制器是可行的,但我认为它太复杂了。我们能够表达需求曲线,并且不需要瞄准具体的质押比例数值,而是瞄准一个范围,所以我们应该选择这个更简单的选项。我在 CEE 2023 的演讲中讨论了这两种方案(自那之后第二个选项得到了更多研究):以太坊质押:现状。

Justin Drake:在我看来,拥有一个更智能的发行曲线,在某个软上限(比如 1/4、1/3 或 1/2 的 ETH 被质押时)逐渐归零是毫无疑问的正确选择。主要的瓶颈是社会协调。我们需要一个精明且有动力的人来推动这个 EIP 直到主网。这是一个非常高影响力的任务,我预计社区会全力支持的。

Q: 关于历史数据过期(EIP-4444)和门户网络,有哪些新的进展?Multidimensional EIP-1559 的情况如何?目前 MEV 研究方向有哪些?此外,有哪些资源(比如 verkle.info)或者推荐关注的人可以帮助我随时了解这些进展?

Barnabé Monnot:你好!关于第三个问题,我建议你查看上个月为内部研究会议准备的这个笔记,它可以帮助你了解更多。对于 ePBS,我们已经启动了一个跟踪器,并在随着问题的出现不断更新新的材料。

更广泛地说,目前的 MEV 协议研究可以分为两大方向。一方面是一些相对具体的协议升级提案,比如 ePBS 和 FOCIL(基于委员会的、多提案风格的包含列表),这些正在讨论中。另一方面是更大的方向,比如 APS(围绕执行票据 / 拍卖的广泛概念)或 Braid。我个人希望具体的工作能够为更具探索性的研究提供指导。

Q:你们正在研究 VDFs(可验证延迟函数),能分享一下如何计划使用它们吗?你们对现有的 VDFs 做了哪些改进?

Antonio Sanso:Mary Maller 在 Devconnect 的演讲中讨论了 VDF,可以在。我还在 2024 年 IC3 冬季静修会上介绍了相关主题,活动详情请点击。

Justin Drake:VDF 有两个方面:a) 将生产级 VDF 构建为加密原语,b) 在应用程序中使用该原语。

让我从 b) 应用程序开始。VDF 在以太坊 L1 上的激励用例是加强 RANDAO,以获得领导者选举的无偏随机性。IMO VDF 是 L1 随机性的最终目标,并且在 Vitalik 的路线图中仍然是一个「挥霍」项目。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 RANDAO 正在被滥用,因此相对于我几年前踏入兔子洞时而言,VDF 研发肯定已经被降低了优先级。其他 L1 项目(例如包含列表、权益上限、SNARKifying L1)更为重要。

除了 L1 领导者选举之外,VDF 的另一个重要用例是彩票。在我看来,建立一个「世界彩票」是一个唾手可得的机会,它是可证明公平的、世界范围的、无佣金的。如果你想构建这个,请私信我 🙂 最近出现的另一个有趣的 VDF 应用是在多重提议的背景下促进块的同时发布。在一次意想不到的事件中,马克斯·雷斯尼克 (Max Resnick) 成为了 VDF 公牛。

现在到 a),事实证明,这比我预期的要困难得多(多年的工作!),但隧道尽头有光明。我们现在拥有 MinRoot VDF ASIC,我相信它可以用于彩票生产,尽管理论上的 MinRoot 分析没有对 256 位 MinRoot 进行实际攻击。我们现在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集成工作,以在链上验证 MinRoot SNARK 证明(例如 Nova 或 STARK 证明)。这对于 BN254 MinRoot 来说很容易,但 Pasta 曲线需要包装器 SNARKs。如果您有兴趣进行此集成工作,请私信我:)。

深入探讨:以太坊路线偏离轨道了吗?

原文作者:@

原文翻译:白话区块链

2024 年 9 月 5 日,@BanklessHQ 举办了一次 主题为「」的采访,是对以太坊(Ethereum)未来发展路线图的一次深入探讨,采访的主要嘉宾是加密领域的分析师和评论员 Max Resnick,采访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去中心化排序器:讨论了如何去中心化 L2(第二层)解决方案中的排序器,以及目前的技术挑战和实现难度。采访中指出,虽然去中心化排序器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挑战。

2)基于以太坊的 Rollups:介绍了基于以太坊的 Rollups 作为 L2 的一种改进方案,这种方案利用以太坊进行排序,并放弃了一部分执行奖励。这种方法被认为是对齐激励机制的良好选择,能够同时提升 L1 性能和 L2 用户体验。

3)ZK 与 Optimistic 技术对比:对比了 ZK(零知识)技术和 Optimistic 技术,尽管 ZK 被认为是更优的技术,但 Optimistic 由于其早期推出和显著的市场影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以太坊的路线图。采访中建议以太坊基金会应重心回归,并努力改善主网与 ZK 之间的协调。

4)L2 的价值与挑战:讨论了 L2 Token 可能会贬值的风险,并预测各团队可能会采取措施削弱 ETH 的价值主张,以提升自身 Token 的价值。

5)以太坊的未来目标:采访中提到,以太坊需要显著提升吞吐量,目标是实现 100 倍的性能提升,以便在区块链领域保持竞争力。

整体来看,这次采访从一个非典型的视角出发,提供了对以太坊发展路线图的深刻洞察,并对当前的技术和策略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以下是@0x Breadguy 对本次采访的一些要点总结:

1、去中心化排序器

Max 认为,如果 L2 真正重视这个问题,就应该优先考虑去中心化他们的排序器。实际上,这并不难实现,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所有必要组件(即共识机制),而这些组件已经在每个 L1 上得到了应用。

这是我少数几个会有稍微不同看法的点之一,但仅仅是轻微的不同。

我认为 PoA/ 轮换模式作为完全去中心化共识的中间方案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它允许 L2 在不承担完整共识开销的情况下运行,同时避免了 L2 作为完全独立区块链而可能引发的激励错位(从而提高它们成为 L1 的可能性)。

例如 @megaeth_labs 的模式,他们采用根据时间轮换的排序器集,比如美国的服务器在美国时段担任领导者。

2、用户是以太坊的命脉

Max 指出,现在的一个问题是,用户从主网上迁移到 L2 上使用相同的应用场景,这使得 L2 看起来像是寄生存在(致敬 @KyleSamani)。他将应用需求视为一个光谱,其中包含去中心化、无许可等不同属性。而目前的问题是,以太坊和 L2 的应用场景基本重叠。他理想中的情况是,DeFi 应该继续在以太坊上运行,而其他增值应用(比如支付咖啡)则可以在 L2 上进行。

我完全同意这一观点,并制作了一张图,展示了当前的格局与一个理想的共生状态之间的区别。

深入探讨:以太坊路线偏离轨道了吗?

当然,用户的选择始终会有重叠的情况,但核心思想是要对齐激励机制并提升 L1 的性能,达到用户能够明确认知以太坊保留了强大的去中心化特性,从而应该用于高价值的交易,而 L2 提供的更好用户体验和去中心化的缺失则足够应对低价值的交易。

我坚持认为,从 L2 获得的「货币属性」无法弥补主网上执行力的损失,而以太坊迄今为止最大的挑战依然是消息传递问题。

3、基于以太坊的 Rollups

Max 认为,基于以太坊的架构是更「对齐」的 L2 版本,因为它们利用以太坊进行排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执行奖励。此外,对主网的改进将同时提升基于以太坊的 Rollup 用户体验和 L1 容量(特别是区块时间)。

他还提出了「超级基于以太坊」的 Rollup 概念,即在区块中提供用户保护,而不是最大化区块构建者的奖励。如果以太坊一开始就采用这种基于以太坊的设计,现状可能会更好,因为激励机制和生态方向会更一致。

这与我的看法完全一致。他还提到,这些设计的出现太晚了令人遗憾,因为缺乏激励机制使得现有架构很难转向基于以太坊的设计(我之前也对此进行过评论:https://x.com/0x Breadguy/status/1830221991749484630)。虽然团队在推动这一变革,但可能已经为时已晚。

我越来越欣赏 Max 的观点。

我还想补充一点,Gwenyth Taiko 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架构,它具备一个我认为可以让 L2 真正成为以太坊网络扩展的属性:与 L1 合约的原子可组合性。

4、L2 是以太坊吗?

1)Optimistic vs ZK

Max 指出,ZK 技术更为优越,但 Optimistic 占据了市场份额,不仅因为它早早准备好,还因为它的突出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以太坊的路线图。他认为以太坊基金会(EF)应该回归核心,努力改善主网与 ZK 之间的对齐。

他还指出,ZK 在需要的领域(带宽)发挥了作用,而 Optimistic 则有助于执行。

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太多意见,因为我也认为 ZK 技术更优秀,但它仍然有一些研究上的难题需要解决。我想补充一下,Max 提到将 ZK 状态差异发布到主网,虽然在带宽方面有所补偿,但也有一些损失,比如会丢失批次内的历史记录。(例如,A->B 和 B->C 在主网上会被视作 A->C)

2)以太坊需要提升 100 倍吞吐量

Max 特别提到通过缩短区块时间、多个并行提议者等各种提案来实现以太坊吞吐量「提升 100 倍」,以追赶其他区块链。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通过可视化展示「 100 倍」提升在像 Solana 这样的链上意味着什么。

以下是今天比特币、以太坊、Solana 和提升 100 倍的以太坊的数据吞吐量情况:

深入探讨:以太坊路线偏离轨道了吗?

即使实现了 100 倍的提升(Vitalik 对在保留以太坊价值的同时能否做到这一点持怀疑态度),以太坊依然远远落后于 Solana。我认为不应认为这一目标难以实现,毕竟它能带来许多协同效应。

5、其他观点

他指出,尽管 ZK 技术更为优秀,但以太坊的路线图在一定程度上被 Optimistic 团队所主导,应该回归平衡。他对 Arbitrum 和 Base 是否能整体上对以太坊产生积极影响表示越来越怀疑,主要因为它们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它们需要放弃的一些利益(比如用户费用)。他还提到,相比其他 L2,Base 对用户收取的费用远高于其向主网支付的租金,感觉有些过分。

他预测 L2 Token 可能会贬值,因此各团队可能会着手削弱 ETH 的价值主张,以提升自身 Token 的价值。这一切都涉及到激励机制。最后,他强调,虽然以太坊有很多致力于美好愿景的人,但他们在实现共同目标的最佳方式上可能有所偏离。

6、总结

总的来说,这次访谈提供了一个非典型的视角,带来了很有价值的见解,强烈推荐大家收听。他的观点与我对以太坊未来方向的看法高度一致,我也希望以太坊能采纳其中的一些建议。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想以此作为结尾:「我不认为人们会想到,以太坊的未来会变成一个便宜且没有特色的基础设施平台,最后被一群大公司利用来尽可能多地赚钱。」

真是一针见血。

Telegram创始人被捕后首发声:Telegram并不完美 但坚守原则

来源:DuRove‘s Chnnel

在Telegram创始人DuRove在法国巴黎被捕12天后,2024年9月6日DuRove首次站出来发声。

Telegram创始人被捕后首发声:Telegram并不完美 但坚守原则

DuRove在自己超过1200万订阅者的频道内发文表示,作为社交媒体媒体,平衡隐私和安全并不容易。Telegram一直致力于与监管机构沟通,寻找合适的平衡。但Telegram坚守自己的原则:保护专制政权下用户的使命。当无法与一个国家的监管机构就隐私和安全的平衡达成一致,Telegram就准备离开那个国家。因为不是为了赚钱而做Telegram。Telegram的动力是带来善意,并捍卫人们的基本权利,尤其是在这些权利受到侵犯的地方。

DuRove也承认,Telegram并不完美,并反驳了Telegram是无政府主义天堂的说法。DuRove表示,Telegram用户数量突然增加到9.5亿,带来了成长的烦恼,也让犯罪分子更容易滥用Telegram。Telegram每天都会删除数百万个有害的帖子和频道。

最后,DuRove承诺,将确保显著改进Telegram滥用问题作为其个人目标,Telelgram已经在内部启动了这一进程。

以下文DuRove全文:

上个月我刚到巴黎,就被警方讯问了四天。他们告诉我,我可能要为其他人非法使用Telegram负责,因为法国当局没有收到来自Telegram的回复。

这很令人惊讶,原因有几点:

1、Telegram在欧盟有正式代表接受和回复欧盟的请求,其邮箱地址在网上公开可查。

2、法国当局有多种方式可以联系到我寻求帮助。作为法国公民,我是迪拜法国领事馆的常客。我还曾帮助他们与Telegram建立热线来应对法国的恐怖威胁。

3、如果一个国家对某互联网服务不满意,通常的做法是对该服务本身提起法律诉讼。用智能手机时代前的法律来指控平台CEO对第三方行为负责是一种误导。

平衡隐私和安全并不容易。你必须在隐私法律和执法要求之间、在地方法律和欧盟法律之间找到调和点,还要考虑技术上的限制。作为平台,你希望全球的流程一致,同时确保在法治薄弱的国家不被滥用。我们一直致力于与监管机构沟通,寻找合适的平衡。是的,我们坚守我们的原则:我们的经验源于我们保护专制政权下用户的使命。但我们一直乐于对话。

有时,我们无法与一个国家的监管机构就隐私和安全的平衡达成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准备离开那个国家。我们已经这样做过很多次了。当俄罗斯要求我们交出“加密密钥”以进行监控时,我们拒绝了——Telegram因此被禁。在伊朗要求我们封锁和平抗议者的频道时,我们拒绝了——Telegram也因此在伊朗被禁。我们准备离开与我们的原则不兼容的市场,因为我们不是为了赚钱而做Telegram。我们的动力是带来善意,并捍卫人们的基本权利,尤其是在这些权利受到侵犯的地方。

这并不意味着Telegram是完美的。甚至连当局不清楚应该将请求发往何处这一事实,也表明我们需要改进。但媒体上某些关于Telegram是无政府主义天堂的说法绝对不真实。我们每天都会删除数百万个有害的帖子和频道。我们每天发布透明度报告,并且与NGO组织有直接的热线以更快处理紧急的审核请求。

然而,有人说这还不够。Telegram的用户数量突然增加到9.5亿,带来了成长的烦恼,也让犯罪分子更容易滥用我们的平台。这就是为什么我将确保在这方面显著改进作为我的个人目标。我们已经在内部启动了这一进程,我将很快与大家分享更多进展。

我希望八月的事件能让Telegram以及整个社交网络行业变得更安全、更强大。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和美好。

最重要的一次非农:降25还是50基点就看今晚了

今晚公布的8月非农就业报告,可能是多年来最重要的美国非农报告之一。这份报告不仅将为美联储9月利率决议“一锤定音”,而且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是否步入衰退提供关键线索。

北京时间20:30,美国劳工统计局将公布8月非农报告。根据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共识预期:

8月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预计达到16.5万人,较7月的11.4万大幅回升;

失业率从4.3%降至4.2%,为今年3月以来首次下降;时薪同比涨幅从3.6%升至3.7%。

最重要的一次非农:降25还是50基点就看今晚了

华尔街预计,如果8月非农新增就业数据强劲,9月将降息25基点,但如果数据疲软或失业率飙升,降息幅度可能为50基点。

此外,如果8月份失业率延续7月的上行趋势,分析师可能会越来越担心美国可能正处于衰退的早期阶段,或正处于衰退的边缘。但如果失业率如华尔街预测的下降或者保持稳定,那么7月非农疲软可能会被视为虚惊一场。

美国是否衰退,关键看失业率

失业率将是今晚非农报告的重头戏,为美国是否步入衰退提供关键线索。

截至7月份,美国失业率已从2023年4月的3.4%上升至4.3%,甚至高于2020年疫情前的水平。更重要的是,7月失业率触发了萨姆规则,导致衰退恐慌肆意蔓延。

如果8月份失业率延续7月的上行趋势,分析师可能会越来越担心美国可能正处于衰退的早期阶段,或正在衰退的边缘。但如果失业率如华尔街预测的下降或者保持稳定,那么7月非农疲软可能会被视为虚惊一场。

失业率大幅快速上升的情况很少发生在经济衰退之外,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失业率上升引起了如此多的关注。

最重要的一次非农:降25还是50基点就看今晚了

劳动力市场放缓的其他迹象加剧了衰退担忧。在2021年和2022年飙升之后,职位空缺一直在稳步下降,并且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就业市场并未崩盘,只是在劳动力需求强劲增长后恢复正常。比如,7月非农失业人数飙升,主要与移民、飓风、极端高温天气等暂时性因素有关。

高盛首席美国经济学家 David Mericle认为,就业市场会好起来的,劳动力需求在经历了一段非常火爆的时期后正在恢复正常,但不会完全冻结,“看起来更像是2019年,且比2022更强劲。”

失业救济申请人数虽然有所上升,但仍处于低位。高盛的数据显示,提前发出大规模裁员警告的WARN通知尚未大幅增加。

萨姆规则编制者、新世纪顾问公司首席经济学家Claudia Sahm也认为,美国经济并没有衰退,失业率上升的部分原因是许多新人进入就业市场,并花了较长时间才找到工作。

根据高盛最新前瞻报告,8月非农新增就业为13.3万人,低于市场普遍预期,较前值也有所放缓。

高盛指出,就业放缓理由主要包括:历史8月数据倾向出现偏差,JOLTS(7月职位空缺下降)之外的职位空缺指标高企,美国工人罢工影响持续。不过,高盛也表示,极端天气好转有利于就业市场反弹。

25还是50,8月非农“一锤定音”

鉴于通胀放缓的趋势已经确立,叠加美联储高官最近的表态,9月降息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目前的最大分歧在于,降息25基点还是50基点,芝商所FedWatch工具显示,两者发生的可能性分别为41%和59%。

最重要的一次非农:降25还是50基点就看今晚了

隔夜,有“小非农”之称的ADP新增就业意外创三年半最低纪录,降息50基点的预期升温。有分析认为,美联储必须以更快速度降息,防止劳动力市场情况恶化。

美联储的注意力已完全转向就业,因此,非农作为美国劳动力市场最重要的指标,8月报告很可能为9月降息幅度盖棺定论。普遍预测,如果8月非农新增就业数据强劲,9月将降息25基点,但如果数据疲软或失业率飙升,降息幅度可能为50基点。

其中,高盛国债交易团队写道:

  • 如果失业率降至4.19%或更低,只要新增就业数据表现积极,9月有望降息25基点。

  • 失业率保持在4.20-4.29%之间,如果新增就业超过15万,9月降息25个基点,低于15万则降息50个基点。

  • 如果失业率保持在4.30%或上升,9月将降息50个基点。

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会议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现在是政策调整的时候了”,重点关注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在7月就业报告发布之后,并补充说“我们既不寻求也不欢迎劳动力市场进一步降温。”

值得一提的是,周五也是美联储静默期开始前可以公开交流的最后一天。纽约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斯和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将于周五非农报告公布后发表讲话,这是市场的最后一次机会为9月利率决议定价。

研究公司 MacroPolicy Perspectives 的创始人Julia Coronado表示:

(8月非农)非常重要。这将为美联储定下基调,也将为全球货币政策和市场定下基调。

市场严阵以待!

摩根大通认为,8月非农就业报告对市场的影响取决于报告中就业增长的数据。根据摩根大通市场情报团队公布的报告:

  • 如果新增就业人数超过30万,属于尾部风险场景,市场可能会排除降息预期,导致美债收益率上升,对风险资产构成压力。

  • 新增就业人数在20万至30万之间,将增强市场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可能推动标普500指数上涨1%至1.5%。

  • 就业增长在15万至20万之间,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若失业率没有继续上升,标普500指数可能上涨0.75%至1.25%。

  • 就业增长在5万至15万之间,市场将担忧经济衰退,市场将迅速对9月50基点的降息达成共识,可能导致标普500指数下跌0.5%至1%。

  • 就业增长低于5万,也属于尾部风险场景,市场可能认为美国已经步入衰退,甚至可能开始预期9月降息75基点,标普500指数下跌1.25%至2%。

摩根大通预计,如果就业数据符合预期,市场可能会因为降息预期升温而上涨。由于美联储之前对通胀是暂时性的判断失误,他们现在更可能在考虑经济衰退或通胀重新上升的风险时,选择提前降息。

策略实测05|OKX与AICoin研究院:时间加权和冰山委托策略

OKX 联合优质数据平台 AICoin 发起系列经典策略研究,旨在通过数据实测和策略特点等核心维度分析,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不同的策略,尽量避免盲目使用。

策略实测05|OKX与AICoin研究院:时间加权和冰山委托策略

时间加权策略和冰山委托策略是两种常见的大单拆分的交易策略,特别适用于大宗交易和量化交易。

时间加权策略是一种大额订单拆分后分时吃单的策略。其目的是将大额订单均匀地分散到指定时间内,以尽量减少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大订单分割成多个较小的订单,并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按顺序执行,从而使得整个交易过程的平均价格接近市场的平均价格。这个策略能够有效避免一次性下单带来的市场冲击,降低滑点的风险,通常适用于用于那些希望避免市场波动对交易价格产生过大影响的交易者或机构交易者。

冰山委托策略是一种大额订单拆分、分批挂单的策略,其目的是隐藏实际交易量的交易策略,通过大额订单被分割成多个较小的可见订单,以防止其他市场参与者察觉到大额交易的意图,从而避免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大的交易订单分解为若干小的子订单,只将其中一部分展示给市场。当一个子订单完全成交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下一个子订单,直到整个大订单完成交易。这使得市场只会看到“冰山一角”,而隐藏了订单的真实规模,通常适用于用于那些希望隐藏实力的机构交易者或者资金体量大的交易者。

总之,在实际交易中,两种不同的策略,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去选择,以更好地管理大额订单的执行。通过时间加权策略分散时间影响,并利用冰山策略隐藏交易量,交易者能够有效控制市场冲击和滑点风险,同时保护交易意图。这些策略在高频交易、机构交易和大额订单执行中广泛应用,尤其适合在流动性较差或波动性较高的市场环境中使用。

优劣对比

策略实测05|OKX与AICoin研究院:时间加权和冰山委托策略

总的来说,时间加权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多重优势。第一,市场影响较小。根据时间周期将大订单分成多个小订单逐步执行,减少了对市场价格的冲击。第二,价格平滑。通过分散交易时间,能够避免由于大交易订单导致的价格剧烈波动,从而获取更平均的成交价。第三,简单易懂。策略逻辑相对简单,易于理解,操作简单,OKX 平台上可以一键使用。第四,可控性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设置价格、时间间隔、数量等,提高执行的灵活性。

不过,其缺点也相对明显。比如,执行风险。由于是定时分批执行,如果市场发生剧烈波动,可能无法获得最佳价格等等。AICoin 时间加权策略在运行时可以随机化时间间隔和交易数量,让策略更难被识别和狙击。

冰山委托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同样具有多重优势。第一,隐藏真实意图。冰山委托策略将大订单分成多个小订单,逐步发布在市场中,有效隐藏了大订单的实际规模,减少了被市场发现和利用的风险。第二,逐步执行。逐步执行订单有助于减少大交易订单对市场价格的冲击,获取更优的成交价格。第三,灵活性。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显示的订单数量和频率,适应性强。

当然,冰山委托策略也有缺点。比如,流动性风险。由于只暴露一部分订单,如果市场流动性突然下降,可能出现订单无法及时成交的情况等等。AICoin 冰山委托策略在运行时可以随机化下单位置、下单间隔和交易数量,让策略更难被识别和狙击。

理论分析——两大策略在牛熊市场中表现

首先,关于时间加权策略在熊市和牛市中表现的理论分析。

1)牛市中的表现

在牛市中,时间加权策略通过分批委托,避免了大额买入对币价的冲击,从而降低了买入成本。这种策略能够在牛市中获得较好的超额收益。

2)熊市中的表现

在熊市中,时间加权策略的防守性较强。通过设置吃单限制价,可以避免在熊市中过高接盘,从而降低亏损风险。同时,熊市中的分批委托也能够更好地把握低点,提高获利机会。

总的来说,时间加权策略在动态环境下具有显著的优势,如果用户的主要目标是分散大订单的市场影响,并在较长时间内逐步执行,时间加权策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注意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其次,冰山策略在熊市和牛市中表现的理论分析。

1)牛市中的表现

在牛市中,市场普遍看涨,买方力量强,市场中交易活跃,流动性较高。冰山策略可以有效隐藏大买单的实际规模,避免市场推高价格,从而在上涨市场中,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分批买入。但如果市场价格快速上涨,暴露的小订单可能无法全部执行,导致未能在较低价格买入,无法上车

2)熊市中的表现

在熊市中,市场普遍看跌,卖方力量强,市场交易较为冷清,流动性较低。冰山策略可以有效隐藏大卖单的实际规模,避免市场恐慌性抛售,从而在下跌市场中,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分批卖出。但是由于流动性较低,冰山订单的小单部分可能难以快速成交,增加了挂单无法执行的风险,也有可能无法下车

总的来说,如果希望隐藏大订单的真实规模,避免市场反向操作,冰山委托策略则很合适,在高频交易中表现尤佳。

OKX 两大策略入口

当前,OKX 策略交易提供便捷、且多样化的策略品种目。

OKX 冰山策略则采用了更加动态、更加灵活的挂单方式,不是单纯地依据价距或比例进行委托挂单。这种挂单方式可以更加大幅地减少滑点,也能够达成更好隐藏交易意图的目的。此外,OKX 冰山策略提供多种挂单方式,包括更快成交、成交速度均衡、更优价格三种模式,用户可以根据偏好和需求自行选择。总的而言,OKX 冰山策略具有大单拆分、隐藏交易、减少滑点、自定挂单偏好等众多核心优势。

OKX 时间加权策略的特点是:大单拆分、定时下单、减少滑点。这种策略的好处是,会把大额交易,拆分成很多笔交易,分时进场吃单,避免单笔委托刺激市场;当价格符合设定条件时,可以通过吃单快速成交。而且这些订单,是以 IOC 的模式进场吃单,IOC(Immediate Or Cancel)就是立即成交并取消剩余,委托订单未被立即成交的部分将被立即取消,比如某次委托数量为 2 个,只成交了 1.6 个,则剩余的 0.4 个会被立即取消,尽可能的减少滑点。时间加权委托,不仅能用在现货上,还能用在永续合约、交割合约、杠杆交易上,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举个例子,OKX 时间加权委托是如何运行的呢?

以买入为例,当市价在吃单限制价之上时暂停委托;当市价在吃单限制价之下时,策略恢复委托,根据当前的最新买一价和您设置的价格距离来计算委托价格,然后委托小单来吃单交易。价格持续在挂单限制价之下时,会定时挂单,直到成交数量等于委托总量。

策略实测05|OKX与AICoin研究院:时间加权和冰山委托策略

时间加权委托买入示意图

以卖出为例,当市价在吃单限制价之下时暂停委托; 当市价在吃单限制价之上时,策略恢复委托,根据当前的最新卖一价和您设置的价格距离来计算委托价格,然后委托小单来吃单交易。价格持续在挂单限制价之上时,会定时挂单,直到成交数量等于委托总量。

策略实测05|OKX与AICoin研究院:时间加权和冰山委托策略

时间加权委托卖出示意图

如何访问 OKX 策略交易?用户可以通过 OKX APP 或者官方网站,进入「交易」板块的「策略交易」模式,然后点击策略广场或者创建策略都即可开启体验。除了自行创建策略,目前策略广场还提供“优质策略”和“策略带单员的优质策略”,用户可以复制策略或者进行策略跟单。

OKX 策略交易具有操作简易、低手续费和安全保障等多重核心优势。在操作方面,OKX 提供智能参数助力用户更科学的设置交易参数;并提供图文及视频教程,让用户快速上手并精通。在手续费方面,OKX 对手续费率体系进行了全面升级,大幅降低用户交易手续费。在安全保障方面,OKX 拥有全球顶级专家组成的安全团队,可以为您提供银行级的安全保护。

如何访问 AICoin 的策略?

如何访问 AICoin 策略交易?用户可以在 AICoin 首页,进入「行情」板块右侧的「交易」模式,然后点击「智能拆单」即可开启体验。除了智能拆单策略,「社区指标」还提供许多“优质指标”,用户可以搜索并添加为「我的指标」。

AICoin 提供智能参数助力用户更科学的设置交易参数,并提供图文及视频教程可快速上手。智能拆单具有下单灵活、下单间隔小到 0.3 秒、拆单数高度隐藏让对手无法监测等优势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 OKX 立场。本文无意提供 (i) 交易建议或交易推荐; (ii) 购买、出售或持有数字资产的要约或招揽; (iii)财务、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我们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有用性。持有的数字资产(包括稳定币和 NFTs)涉及高风险,可能会大幅波动。您应该根据您的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有关您的具体情况,请咨询您的法律/税务/交易专业人士。请您自行负责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有关适用法律和法规。

为什么说 Web3 离 Mass Adoption 不远了?

作者:JamesX 来源:X,@0xJamesXXX

为什么我说 Web3 离 Mass Adoption 已经不远了?

或者说 Web3 mass adoption 的终局其实是 Web2.5。

以及介绍一下几个能真正帮助 web3 实现 mass adoption 的项目和产品思路。

下面这张图,是我问 GPT: 「web3 在实现 mass adoption 的路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后给出的答案。

为什么说 Web3 离 Mass Adoption 不远了?

说实话,完全没毛病,基本都卡在行业的痛点上。 其中的 3 和 5 很难靠行业内的产品创新和优化来解决,但是其它的几个问题,都有行业内的团队在不断的去优化和解决。

而且,近期我自己也在使用过程以及研究其它研报和数据的过程中,发现有几个非常亮眼的项目,已经在帮助 web3 行业,离着 mass adoption 的目标越来越近了,所以简单写一下这个内容,给所有行业的从业者,分享一下。

1. Web3 的平台登录 何必是钱包?

「Connect wallet」以及一钱包一账户的使用体验一直是 web3 行业从业者觉得优于 web2 行业的核心优势。

但是这也是阻止了绝大部分用户开始尝试使用 Web3 平台的最大的阻碍,因为获取链上初始资产以及使用 web3 钱包的学习门槛和风险过高。

因此,我们为什么不用 web2.5 的视角,让用户在没有任何 web3 钱包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 web3 的各种平台并注册账户,同时加上不断优化的 AA 钱包类产品,让用户可以在一个非钱包 / 中心化交易所的 web3 应用内,跨过进入 web3 世界的大门。

在这个方向上目前最核心的一个产品 @privy_io, 支持了几乎所有的 web2 的和 web3 的账户登录体系,目前已经拥有超过 300 万用户。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尝试最新 web3 产品的用户 / 从业者,你也一定能从最近的使用中惊叹到 Privy 的登录 / 账户 / 钱包 组件在最近几个月的 web3 产品种的普及度有多广,以及其体验的丝滑性。

我甚至到有一些完全没有 web3 资产交互需求的 app,为了吸引符合他们用户画像的高净值 web3 用户,也在使用 Privy 的登录组件。 可见 web2 和 web3 本就不是相对隔离的两个行业,一旦产品的用户体验足够丝滑, web3 的平台登录,何必再要求用户有个钱包呢?

为什么说 Web3 离 Mass Adoption 不远了?

对未来我有个大胆的假设,甚至都有可能会出现一类 DeFi 平台(或者说链上金融平台),用户完全不需要 web3 钱包,就可以完成从传统支付账户 (paypal、apple pay、信用卡)到获得链上资产到 deposit 到链上 协议里的一键式操作。(当然这离不开我们后面还要讲的 payfi 叙事的进展)

2. 跨链互操作性 / 多链账户管理 —— 一个在用户体验层面必将大一统的赛道

现在 ETH 生态各种 L2,以及与不同技术架构的 Solana 生态、Move 语言生态甚至 BTC 生态的流动性割裂问题是困扰所有链上用户体验的一大核心痛点。

最近华语区也有一个很多人都在讲的项目 @dappos 推出了 intend asset,一个通过资产质押,让 dappos 帮助用户生态的一个额外的可以多链操作的资产类型,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用户需要支付高昂跨链成本的以及复杂操作步骤的用户痛点。

但是我其实想说,这本质上也是个半中心化的产品模式,而行业内其实有另外一个角色更能提供类似的服务,帮助用户通过质押资产,获得一个可以在多链上,随时划转和使用的「Intend asset」,这个行业角色其实是 CEX。

因为: 1. 用户 deposit 资产给 Dappos 托管的用户体验和你 deposit 资产到 CEX 里的体验没有太大的差别。2. CEX 交易所,尤其是头部的 CEX 其实是现在跨链流动性管理 / 服务最大的参与者。 3. CEX 有天生的不想让用户资产提到链上的诉求,因此把资产质押给 CEX,让他帮你提供一个「intend asset」供你在链上环境使用,可以帮助 CEX 将更多的用户资产,留在自己的平台内。4. 头部的 CEX 在目前的行业背景下,有更好的合规和资金管理安全性的背书。(有可能暴雷跑路的和会发 p 资产的 CEX 不包含在内)

但由于 FTX 之前暴雷给大家留下的心理阴影,这个叙事方向上,到底会不会出现一个以 CEX 角色给用户提供大规模服务的模式,还有待行业讨论,也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交流讨论。(我已经预见到肯定有人觉得这个想法是 sb)

声明一下:我这里不是说各种跨链 / 生态的互操作性协议&跨链桥没有用,只是现在体验、手续费和安全性确实不够友好,我也期待未来会有更加链上原生、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解决方案。

另外一个方向上,现在的多链用户有另外一大痛点,就是多生态 + 多链的钱包管理体系,尽管现在各个主流钱包,都在不断做新公链生态钱包的原生支持,比如 okx wallet、phantom 都已经支持一个账户多生态钱包管理(包括但不限于 EVM、BTC、Solana 生态等),但是在用户转账收款的时候,还是需要打开钱包去点击最上方的地址栏去找对应的不同的地址串再复制。

虽然现在 EVM 生态内有 ENS 为范例的各种地址抽象服务,比如.BNB .ARB 等,Solana 生态也有自己的 .SOL 服务,但是用户其实希望的是可以用一个产品服务,完成跨生态的多地址管理体验。

Debank 有提供一个 Web3 ID 的铸造服务,但注册费接近 100U 就已经劝退我了 (而且要求先将资产 deposit 到 Debank L2 上再注册缴费,用户体验确实不好。

直到最近看到另外一个项目 @clustersxyz, 才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Cluster 是基于 Layerzero 的一个 All-Chain Name Service 产品,其产品逻辑也很简单,用户需要注册一个比如是「jamesx/ 」的账户名,并绑定一个主钱包,之后就可以一键生成多链的钱包管理账户,之后你想给我的比如 sol 账户转账,直接输入 「jamesx/sol 」就可以被集成的应用解析成我账户下的 solana 地址。

为什么说 Web3 离 Mass Adoption 不远了?

目前一个 「xxxx/」 账户,一键会默认生成 /evm /sol /btc /ripple /aptos /doge / tron /cosmos 8 个主流 web3 公链生态的对应地址。

只要有足够多的协议集成 clusters 账户的地址解析,这个体验可以说是非常方便了(而且注册费目前最低 0.01E 约 30 美金,相比于去一个个注册 .xxx 的账户的费用以及还没有统一的管理产品来说,费用和体验都是非常有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Clusters 的 Founder 其实就是 @delegatedotxyz 的 Founder,已经拥有充分的行业履历和资源可以帮助 Clusters 更快的在行业内普及 (还有 Layerzero 背后的支持)。

所以对未来的期待就是:收款时我可以用任意 jamesx/xxx 作为收款账户 (甚至 privy 更深度的产品集成后邮箱地址也可能成为加密货币的收款地址),以及我在管理多链上的资产时,跨链可以像 CEX 交易所种不同账户直接划转资金式的体验一样便捷。

3. Web3 social 相比与传统社交应用赛道,本质的区别在哪?

Web3 Social 是 Web3 迈向 Mass adoption 终局中完全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包括最近大火的 Ton/Telegram 生态以及今年宣布 10 亿美金估值融资的 Farcaster 生态,都被行业寄予了厚望。

很多人觉得 web3 社交的最核心本质在「去中心化」、「抗审查性」、「链上永久保存不可篡改性」等等,其实我觉得不然。

下面聊聊我觉得有不少用户或者从业者没有想明白最核心的 web3 社交相比于 web2 社交最本质的 2 个区别。

区别一(也是被不少从业者已经 get 到的核心区别):Web3 Social 在本质上有创造全新资产类型的底层条件。

这一点其实大家也好理解,因为现在的 web3 social 项目,都会依托于公链生态。一有公链,发行各种资产就会变得无比便捷。最早有 NFT Gated 的社交应用,用户需要购买 NFT 才可以使用对应的社交应用,后有 Token Gated 社群软件,必须持有对应代币 /NFT 才可以进入对应的交流群组,这些都是先有资产,再基于资产做社交。

后面大家想明白了,我额外再发个资产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呀。就有了 http://Friend.tech 的 粉丝 Key,也有了 Farcaster 生态的 Degen Tips 代币空投,还有最近种种 Telegram 生态的 点点点 + 连连连 to earn 发币的项目,都是为社交平台的用户,创造了一个全新逻辑的资产类型并进行发放,这个逻辑也确实制造了不小的 造富和破圈效应,让用户 Web3 Social 有个更高的期待(赚钱的期待)。

这个确实是 web2 社交平台完全没有办法做到的,比如我就不能直接给雪球 APP 的用户空投个可以二级市场交易的资产,不然结果一定更加夸张。

区别二(绝大部分从业者还有没有 get 到的区别):社交数据的可获取性以及社交应用开发逻辑的根本性颠覆。

在传统社交媒体赛道中,每一个应用其实就是一个数据孤岛,所以每个社交应用都需要自己独立的账户 + 数据服务体系,绝大部分平台也不开放对外的数据获取接口 ,有对外的数据 API 服务的比如 twitter 的数据获取成本也非常高昂,所以你看到的针对 Twitter 的账户管理 / 数据服务的第三方平台一般都要收一个不便宜的会员费以覆盖数据获取成本并获利。

Telegram 其实也是其中的一员,给 miniapp 的开发者开放了一定的数据 API,但是由于 TG 本身是及时通信应用,通讯录或者聊天信息之类的数据是隐私数据,一般用户也不会想对开发者开放权限。所以大家看到的基于 TG 的 Ton 生态引用,也就能获取一些简单的用户信息纬度,来决定给你空投多少代币。

Telegram miniapp 的开发文档: https://docs.telegram-mini-apps.com/packages/telegram-apps-sdk/init-data/user

但是对于 Farcaster,这一类本身就是对标 Twitter 的开放性社交平台逻辑的 Web3 社交的底层技术架构,对于开发者而言,就相当于是一个所有用户数据可以自由获取的 Twitter。比如你的账户发布的所有公开的内容 以及 所有的点赞评论转发的社交交互数据,都可以被任何一个 Farcaster 生态的开发者去获取,并作为基础,搭建自己的社交应用。

最简单的逻辑就是大家可以看到除了 Warpcast 这个官方的客户端之外,还有 @TakoProtocol 团队做的 Takocast 客户端,还有@0xHaole 大佬独立开发的 recaster 客户端,以及我体验过的十几个侧重点完全不同的客户端应用。

每一个都有不同的交互体验,每一个都有不同推荐算法的 feed 流,每一个都有自己特色的集成其它链上应用的一些功能。但是每一个用户都可以通过任何一个客户端使用同一个账户浏览到所有 Farcaster 生态内的内容(虽然有的平台算法会主动屏蔽一些)。

这个应用开发的逻辑是颠覆性的,在传统的社交应用领域除了有同一家公司底下的几个社交项目团队的情况之外(比如 facebook、ins 和 Threads),是完全无法达成的。

举一个更直接的例子,假设 Twitter 的底层是搭建在类似 Farcaster 的 web3 社交协议之上的,我完全就可以开发一个算法只推荐擦边 / 色情内容的「Twitter 老色批版」,在这个客户端,推荐算法只会让你看到符合这个标签的内容,而应用团队在一开始完全不用去做「内容创作者」增长,因为直接筛选推荐 Twitter 上已有的内容数据就行。

这就是 web3 social 最颠覆传统社交应用的本质,用户数据的开发性获取以及生态应用的便利性。这也是我为什么说 BTC/ETH 为世界搭建了一个开放性的抗中心化的金融操作体系,而 farcaster 这一类协议为世界搭建了一个开放性的社交、内容、身份的底层技术架构,在其之上衍生出来的应用生态,一定不会小于现在的 DeFi 或者所谓的「Crypto」行业。

而且这些逻辑,不依赖任何代币,用户也是可以直接使用的,额外的代币或者新资产类型,只会是这个生态在早期比较有吸引力的一个点罢了。

举个例子,甚至我都可以不基于你的社交数据做社交应用,我完全可以做电商应用,自动根据你的社交数据、social graph 数据甚至链上资产数据来为你推荐商品,和推荐各种服务消费场景。

(当然针对用户数据的隐私权等等顾虑,我相信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不断的法规和技术标准才去完善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4 Web3 金融的普及, 还是给看传统金融行业在推进的合规 以及 PayFi 赛道

Web3 金融的两大核心逻辑

a. 加密资产作为价值存储和投资标的被主流市场所认可和接纳。这个我就不展开谈了,这也是整个 Crypto 行业最底层的叙事。

b. 链上资产作为 结算工具 / 支付工具 而去颠覆传统的链下支付体系

这个就提醒一下大家关注一下很少有国人在用的 PYUSD,由北美支付体系头部公司 Paypal 发行的美元稳定币的增量数据,我记得现在应该是已经突破 $10 亿美元的这个量级了。

为什么说 Web3 离 Mass Adoption 不远了?

有北美生活经验的小伙伴也都了解,一旦 paypal 公司发力,很快能把 PYUSD 的支付结款渠道全面铺开。

而且 PayFi 一旦设计的到线下的支付需求,就一定有非常强的本土合规要求(参考国内的数字人民币),所以能做这个业务的一定需要非常强的传统金融行业或者本土资源,意思就是不适合小的开发者团队(除非你的业务资金流比较灰色)。

有人会问了,DeFi 的理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吗?我个人觉得叙事空间已经不大了,你去看半中心化的 Ethena 以及 MakerDAO 升级的 SKY 就知道了,还是需要一定的中心化金融团队介入,那在行业不断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有更严格的合规监管要求。 链上 DeFi 更适合满足一些逻辑较为简单直接的收益逻辑 比如简单的借贷功能(而且还给是超额抵押借贷)。

只不过像 Paypel 这类公司更好的帮助用户完成美元到链上 U 的入金的体验之后,defi 赛道的业务和数据在短期内应该有个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也能解决整个 web3 行业用户入金门槛高的问题。

所以 web3 金融未来的普及和推广也是个确定性的趋势,只不过和 DeFi 的关系没有那么大,更多的是传统金融公司支持下的「链上金融 On-chain Finance」。

所以以上是我对 Web3 未来 Mass Adoption 的预期,简单总结一下:

1. 更 web2 体验的用户登录 / 账户体验。

2. 跨链 / 跨生态的更便捷的资产划转(跨链)和更优化的地址管理体验。

3.开发性的 web3 social 底层技术架构催生出来的全新的社交应用开发生态。

4.更多传统金融力量推动的日常链上金融支付 / 结算体验(payfi)。

只不过会过头来看,你觉的应该叫他们 web3 好,还是 web2.5 更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