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ena启动第三季空投活动,有哪些新玩法?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Azuma(

Ethena启动第三季空投活动,有哪些新玩法?

北京时间 9 月 2 日凌晨,USDe 开发商 Ethena Labs 官方发文表示,第二季空投活动已正式结束,占 ENA 总供应量 5% 的 ENA 代币将在本月分配给所有参与了本季活动的用户。此外,Ethena Labs 还宣布将紧接着启动第三季空投活动,新一季活动现已开始,将持续至 2025 年 3 月 23 日。

第二季空投复盘

今年 4 月 1 日,Ethena Labs 宣布启动第二季空投活动 Sats,该季活动在结束时间上采用了多重标准,最长可持续至 9 月 2 日(5 个月时长),或者直到 USDe 的供应量增长至 50 亿,二者以更先实现的条件为准。

尽管 USDe 在第二季活动的前期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增长态势(一度在 7 月初增长至 36 亿美元),但随着市场下行带动着资金费率的走低,USDe 的供应量也随着收益率降低而逐渐缩减。最终,USDe 未能在 9 月 2 日之前达到 50 亿的供应量水平,该季活动也于今天这一最晚时间节点迎来了终结。

Ethena启动第三季空投活动,有哪些新玩法?

第二季活动期间,USDe 的供应量最终实现了从 13 亿到 30 亿的增长,Ethena 协议在此期间创造了超过 1.05 亿美元的收入,并向 sUSDe 质押合约分配了 5400 万美元的奖励,平均 APR 约为 15% 。

与此同时,USDe 在 DeFi 和 CeFi 方向均实现了进一步扩展,已扩展至 Solana、Mantle、Blast、Arbitrum、Base 等新链以及 Aave、Symbiotic、LayerZero 等头部项目,并已被 Bybit 和 Bitget 接受作为新的抵押品。

根据 Ethena Labs 的官方公告,参与了第二季活动的用户将能够在 9 月 9 日于  上查看 ENA 空投份额,并从 9 月 30 日起领取其 ENA 空投。

与第一季空投类似,空投排名前 2000 的地址将有 50% 的锁仓限制,锁仓份额将在 6 个月内线性解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第二季空投的快照已经完成,但在代币分配完成之前,如果用户钱包中的 USDe 余额低于 9 月 1 日快照时的 30 天平均余额,其所获得的空投份额将按比例减少(按缺口百分比计算),减少的份额并重新分配给锁定 ENA 或 sENA (新概念,下文详述)的其他用户。

此外,Ethena Labs 还提到用户将有 30 天的时间领取未领取的 ENA(不包括锁仓部分)。

第三季空投展望

Ethena Labs 官方提到,自 9 月 2 日起用户已可开始累积第三季的空投积分,该季活动将持续至 2025 年 3 月 23 日(6 个月时长),参与了第一季或第二季活动的用户将在第三季活动中获得 10% 的积分加成。不过,Ethena Labs 暂时并未提及分配给第三季的 ENA 总额。

与前两季活动类似,用户可通过持有(USDe)、质押(sUSDe)、流动性配置(借贷、LP)或其他杠杆方式(Pendle)等方式来累积第三季活动积分。Ethena Labs 已表示将会尽快在前端更新各类参与方式的不同积分倍率,部分参与方式的大体倍率情况如下:

  • 在 Ethena Liquidity 仪表板上列出的任何应用程序(例如 Morpho、Aave、Pendle 或 Curve LP)中持有的 USDe 将获得 20 倍奖励;

  • 在 Morpho、Aave 或 Curve LP 等应用程序中持有的 sUSDe 将获得 5 倍奖励;

  • 对于任何新的 USDe Pendle 池,从该池启动之日起计算,到期时间为 3 个月,则将获得 25 倍奖励,如果是 6 个月,则将获得 30 倍奖励;

  • 对于任何新的 sUSDe Pendle 池,如果到期时间为 3 个月,则将获得 20 倍奖励,如果是 6 个月,则将获得 25 倍奖励。

此外,Ethena Labs 还将在新一季开始的同时引入 sENA 机制。

Ethena启动第三季空投活动,有哪些新玩法?

sENA 本质上是一个具有 7 天解锁冷却期的流动性凭证代币。在之前的第二季活动中,Ethena Labs 允许用户通过锁定 ENA 的形式来获取更高的积分倍率,ENA 的锁定同样具有 7 天的解锁冷却期,但处于锁定状态的 ENA 也将不再具备流动性。相较于锁定 ENA 的机制,sENA 在解锁冷却方面体感无异,但其本身却可继续保留流动性,并投入至其他各种 DeFi 协议之中。

在第三季空投活动中,sENA 将可获得最大 40 倍的乘数奖励。Ethena Labs 将为锁定 ENA 的用户提供迁移工具,方便他们将处于锁定状态的 ENA 直接转化为 sENA,从而在第三季活动中赚取更多奖励。

总而言之,Ethena Labs 的第三季活动在细节执行方面较第二季活动有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 sENA 上),但从对应策略来看并无太大差异。

Odaily 星球日报此前曾就第二季活动写过一篇《》,概述了低、中、高三种不同的挖矿策略,虽然随着 ENA 的价格大幅下跌,如今的数字呈现可能会有较大出入,但大体操作模式并无二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此文作为参考。

评驳Multicoin专访“Why is ETH Down so bad?”:从以太坊的愿景,发展路线到当前的问题

原文作者:

上周日精读了一篇,觉得甚是精彩与深刻,建议大家一定要去阅读一下。Ryan 在访谈中充分的展现了Web3实用主义与原教旨主义之间的差别,不过关于这点我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过详细的讨论。除此之外个中观点也引发了我很大的触动与思考,的确,在最近的一段时间,Ethereum 开始遭受一定程度的 FUD,直接原因我想是因为 ETH ETF 的通过并没能够如愿引发与 BTC ETF 通过时类似的行情,这引发了一部分人对 Ethereum 愿景与发展方向的重新思考。关于这些问题,我也有一些感想,希望与诸君分享。总的来说,我认可 Ethereum 作为一个社会实验,希望打造一个去中心化、去权威甚至去信任的“赛博移民国家”的愿景,以及其基于 Rollup 的L2的扩容方向。Ethereum 真正面临的问题在于两个,其一是 Restaking 对于L2扩容方案的竞争关系即稀释了生态发展的资源,又降低了 ETH 的价值捕获能力。其二是 Ethereum 系关键意见领袖正在贵族化,因为爱惜羽毛,所以缺乏对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单从市值角度评估 Ethereum 的成败是片面的

首先我希望从价值观上谈一谈 Ethereum 与 Solana 在愿景上的区别,并评驳为什么单从市值角度评估 Ethereum 是片面的。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清楚 Ethereum 与 Solana 的诞生背景,在这里首先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其实 Ethereum 在诞生最初并没有如今这样的原教旨主义,在 2013 年,作为 Bitcoin 生态的核心贡献者之一的 Vitalik 发布的 Ethereum 白皮书,这也标志着 Ethereum 的诞生。当时的行业的主要叙事是“区块链 2.0 ”,不知还有多少小伙伴记得这个概念,其实具体指的就是基于区块链所提供的去中心化特征,建立一个可编程的执行环境,扩展潜在的应用场景。当时的 Ethereum 核心团队除了 Vitalik 之外,还有另外 5 位核心成员:

  • Mihai Alisie:他与 Vitalik 共同创立了《Bitcoin Magazine》。

  • Anthony Di Iorio:早期的比特币投资者和倡导者,协助以太坊的早期推广和融资。

  • Charles Hoskinson:早期核心开发者之一,后来创立了 Cardano。

  • Gavin Wood:以太坊黄皮书(技术白皮书)的作者,设计了以太坊的编程语言 Solidity,后来创立了波卡(Polkadot)。

  • Joseph Lubin:他为以太坊提供了重要的财务支持,后来创立了以太坊生态系统中的知名企业 ConsenSys。

以太坊在 2014 年中期通过 ICO 的方式进行了公众融资。在这次融资活动在 42 天内募集了约 31, 000 个比特币,当时价值约为 1800 万美元。这是当时最大规模的众筹之一,当时 Ethereum 的核心愿景是创建一个去中心化的全球计算机平台,可以运行任意复杂度的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DApps)。这个平台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个通用的、无国界的编程环境,不受单一实体或政府的控制。然而在随后的发展中,核心团队关于如何建设以太坊上出现了价值观的分歧:

  • 治理模式的分歧:团队内部对以太坊的治理模式存在不同意见。Vitalik Buterin 更倾向于一种去中心化的治理结构,而 Charles Hoskinson(后来创立 Cardano)等成员则主张采用更为商业化和集中化的治理模式。他们希望以太坊能够引入更多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商业模式,而不仅仅依靠开源社区的自我治理。

  • 技术方向的分歧:团队成员在技术发展方向上也存在分歧。例如,Gavin Wood 在开发以太坊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对技术架构和编程语言的想法,并撰写了以太坊的黄皮书(技术白皮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Gavin 对以太坊的技术发展方向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最终他选择离开以太坊并创立了 Polkadot,一个更加注重互操作性和链上治理的区块链项目。

  • 商业化路径的分歧:团队成员在如何实现以太坊的商业化方面也存在分歧。一些成员认为以太坊应该更加注重企业级应用和合作伙伴关系,而其他成员则坚持以太坊应该保持一个开放、无国界和去中心化的开发者平台。

在经过一番政治斗争后,Vitalik 所代表的加密货币原教旨主义一方取得了胜利,而其他更重视利用区块链的技术特性,促进于传统产业的融合与商业化的实用主义一方则出走 Ethereum,分别建立了自己的产品。当时的分歧其实就是本次专访中所体现的 Ethereum 与 Solana 在价值观上的分歧,只不过故事的主角换成了与传统金融结合的更好的 Solana。

自此 Vitalik 成为了 Ethereum 行业实际的引路人。而所谓的原教旨主义指的就是通过提供一个去中心化的的线上执行环境作为一个分布式的“赛博议会”,进而打造一个抗审查的“赛博移民社会”,用户可以通过构建在 Ethereum 生态上的各种 DAPP,满足所有的网络生活需求,进而摆脱对权威组织的依赖,包括寡头科技公司,甚至是主权国家。

在这样的愿景下,我们可以看到 Vitalik 后续的努力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

  • 应用方面:思考并鼓励更多非金融化的使用场景,使这个去中心化系统沉淀更多维度的用户数据,进而促进更丰富的高粘性产品的创建,从而达到提高 Ethereum 对于普通民众的网络生活的渗透率的目的。这其中我们不难找到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主题,例如以分布式协作为目标的 DAO、具有文化价值的 NFT、旨在沉淀更多元的非金融用户数据的 SBT、所谓充当真实世界中社会认知工具的预测市场等。

  • 技术方面:在保证去中心化、去信任的前提下,通过密码学等手段,尽可能的提高网络的执行效率。这就是 Vitalik 在技术上所倡导的从 Sharding 到 Rollup-L2的扩容方向。通过将“重计算”的执行过程卸载到L2甚至L3中,L1只负责处理重要的共识任务,从而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提高执行效率。

而对于 Solana 等更注重借助区块链的实用性来扩展传统金融业务的项目来说,需要思考的就简单且聚焦很多,即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上市公司,如何提高自己的市盈率。而对于是否要坚持去信任等价值观,这取决于这个叙事背后潜在的利润大小。所以 Solana 在推进与 CeFi 产品的结合上不会有太多包袱与阻力,持有更加开放与包容的态度。随着华尔街资本的进入,传统金融对于加密世界的影响力剧增,而 Solana 就是这个趋势中的核心受益者之一,或者说 Solana 是背后的布道者也是不为过的。而作为一个盈利公司,自然是需要持有以客户为导向的思维,这也是 Solana 更注重用户使用体验的原因。

在理清了这些脉络后,我们来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Ethereum 与 Solana 是否是竞品。在某些角度上,答案是肯定的,具体指的是提供无区域限制的、全天候的基于加密货币的金融服务。在这一点上,Ethereum 的安全性与系统鲁棒性要优于 Solana,至少不会出现经常性的宕机,但用户体验在现阶段的确成为一个问题,众多的L2侧链让很多新用户摸不着头脑,同时在使用资金桥的时候面临着不小的资金风险与心理压力。

然而在作为“赛博移民社会”的文化属性这个维度上,Ethereum 具有独特性。对于这样一个非营利性的,公益的,人本主义的公共品来说,单纯从市值角度去评估其价值则显得有些片面。这个过程可以理解成一个亚文化社区通过某种技术手段丰富自己的治理功能,进而形成了一个依托于互联网存在的主权国家。而整个建设过程的核心是在于坚定一个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就是通过保证去中心化带来抗审查的特性。这是一个理念,一个信仰。这也是为什么 Ryan 说 Ethereum 社区具有“人力优势”,正是因为作为人类历史上附加值最高的文化产品,可以充分调到人的积极性,不是只以功利的角度做事情,才可以获得这种冷启动的成功,这与任何政治革命的过程具有一致性。试想一下如果你只以产值去评估独立之初的美国,就显得十分荒谬。国家的建立需要的时间显然要比一个公司长的多,遇到的难度也大的多,但达成之后的收益远不能用公司来衡量。

L2与L1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主从关系,不会稀释 Ethereum 的价值捕获能力,因为L2的合法性来源于L1

第二个我希望评驳的观点是,Ryan 对于 Ethereum 质疑的核心点是他认为L2是一种执行外包策略,会稀释 Ethereum L1的价值捕获能力,与此同时当L2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将会与L1形成竞争关系,并导致合作破裂。

关于这一点,与之相反,我认为当前 Ethereum 基于 Roll-Up L2的发展路径是完全正确的选择,L2作为低成本高执行效率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有效扩展 Ethereum 生态潜在的应用场景,而且可以在不牺牲去中心化程度的基础上降低网络中的数据冗余,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也是一个较为环保的技术方案。更可以帮助 Ethereum 在降低单点风险的环境下积极探索一些边界场景,例如对于 CeFi 的合作,或者对于匿名性项目的创新都可以借助L2来运作,这样也起到了风险隔离的效果。

首先针对L2是执行外包的描述,我认为并不是十分贴切。在传统商科的培训中,我们已经很容易了解执行外包的利弊,通过将一部分低利润率的业务从主营业务中剥离出去,并通过外包的方式让第三方公司承接,使公司可以更加聚焦于高附加值业务,并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然而弊端就是失去相关技术的迭代能力,外包成本将以不受控的方式被垫高。台积电对于美日半导体产业的相对发展历史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

然而L2并不能这样简单的理解,事实上,我认为将L2比做 Ethereum L1的“殖民地体系”更为合理。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双方的契约关系的内容,以及其契约的约束力,也就是背后的合法性来源不同。首先我们知道L2并不承担交易的共识任务,其依赖于L1通过“乐观方案”或“ZK 方案”等技术手段来赋予最终性。L2更多的是充当L1在某些细分领域中的执行者或代理人角色。这是一种类似于殖民地体系的从属关系。

你可以理解为大英帝国在印度次大陆建立的英属印度体系,通过委派总督等官僚体系与扶持地方土族的作为全代理的方式,负责处理殖民地区域的税收与管理。我们知道宗主国从殖民地获得利润的手段有两种,第一是通过排他的贸易法控制殖民地的国际贸易并影响其经济结构,例如在北美殖民地推行烟草等原材料产业,并排他性的只允许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进行贸易。这样借助工业能力通过附加值差获得利润。第二则比较简单,是通过在殖民地建立税收体系,直接征税并将部分转移至宗主国,而这通常依赖于强有力的宗主国驻军来维持统治的稳定。

而L2正是充当了 Ethereum 在各个领域的价值捕获代理,Ethereum 从这个体系获益的手段也有两种,其一是L2为了获得安全性,需要通过在L1上进行最终性确认,而这个过程需要 ETH 作为支付标的,这就为 ETH 创造了使用场景,这类似与L1从L2中征收的一种“最终性”税,或者也可以理解成是L1为L2带来安全保证的一笔酬劳。其二是由于双方的主从关系,让 ETH 相比于其他资产更容易被L2中的使用者作为一种价值储藏标的,从而获得类似铸币税的效果。试想一下在L2中的借贷协议中,你会发现抵押品价值最高的一定是 ETH。

这种主从关系之所以不容易被打破的原因,也就是L2不会与L1形成竞争关系进而导致合作破裂的原因在于,L2的合法性来源与L1提供的最终性,就像是殖民地体系的合法性来源于宗主国的武力支持。脱离开这种合作关系将让L2失去合法性,进而导致整体商业逻辑的崩溃,因为你的大部分使用者之所以使用你的原因,是因为你是由L1提供的合法性。

Ethereum 当前遇到的问题有两个:ReStaking 对于L2发展路线的吸血鬼攻击和 Ethereum 系关键意见领袖正在贵族化

在讨论完上面两个论点后,我希望谈一下当前 Ethereum 发展真正遇到的问题。我认为核心有两个:

  • ReStaking 对于L2发展路线的吸血鬼攻击;

  • Ethereum 系关键意见领袖正在贵族化;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比较详细的介绍了 EigenLayer 的愿景与发展方向,我对 EigenLayer 持有很高的评价,但是当我以 Ethereum 生态的视角去看这个项目,会发现这简直是一场“吸血鬼攻击”,挤占了大量原本应该被引导至L2建设的资源被稀释到了 ReStaking 赛道,但是与此同时,ReStaking 更是从根本上让 ETH 丧失了价值捕获能力。

如何来理解呢,我刚刚已经讲了,Ethereum 是如何从L2中获得收益,你会发现同样的逻辑将不能够复用 Restaking 赛道。作为另一种扩容方案,ReStaking 与L2原则上属于竞争关系,然而 ReStaking 只是单纯的复用了 Ethereum 的共识能力,但是并不能够在建立足够的激励模型去刺激 ReStaking 建设者积极发掘更多使用场景。核心原因在于L2的运营者使用L1的共识是有成本的,且这个成本是固定成本,并不随L2的活跃程度影响。由于需要以 ETH 作为最终性的支付标的,这就需要L2运营者积极建设与探索以期维持收支平衡,最求更高利润。然而对于 ReStaking 来说,复用L1的共识是无成本的,因为他们只需要为L1上的 Staker 支付一个简单的贿赂即可,这个贿赂甚至都可以是一个未来的预期,回想一下 Point 闹剧吧,这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有过详细分析。除此之外,ReStaking 对于将共识能力资产化,即你可以灵活的根据当前需求动态选择购买共识服务的成本,这就让潜在的购买者可以有的放矢的使用 Ethereum 的共识服务,这对购买者来说是件好事情,但是对于 Ethereum 来说,也失去了对于L2的那种强制性。

随着 ReStaking 及其衍生赛道吸引了大量的资本与资源,让L2的发展陷入了停滞。这就让生态中的资源浪费在了重复造轮子,还是造方轮子的工作中,没有人去想如何去创建更丰富的应用,捕获更多的收益,而只是沉醉在讲故事的带来的资本游戏中。这实在是个错误。当然站在 EigenLayer 的角度,心态将会发生 180 度大转弯,我还是钦佩于团队对于公地价值的巧妙捕获上!

除此之外,有另一个更让我担心的问题是 Ethereum 系关键意见领袖正在贵族化,你可以发现一个现象,Ethereum 生态中缺少了像 Solana、AVAX,甚至当时的 Luna 生态中那种积极的意见领袖,即使他们看起来是 FOMO 的制造者,但是毫无疑问,这对社区凝聚力,以及创业团队的信心来说是件好事。我不认可 Ryan 的史观,但是我的确承认历史推进的契机离不开个别的天才的努力。然而在 Ethereum 生态中,目前除了 Vitalik 之外,你基本上很难想起其他的意见领袖,这自然与当初创始团队的分裂有关。但是也与生态阶级缺乏流动性有关,大量的生态成长收益被早期参与者垄断,是啊,设想一下,你完成了一笔 31, 000 个 BTC,按当前市值价值 20 多亿美元的募资之后,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也是 OK 的,更何况在 Ethereum 上的成功,创造的财富早已超过了这个数字。所以对于那些最应该成为意见领袖的早期参与者来说开始转型保守型策略,守成要比扩张更具有吸引力。为了规避风险,他们变得开始爱惜羽毛,在推进生态建设是倾向与保守的策略,也是可以理解的。最简单的,你只要能够保证 AAVE 的地位,然后将你持有的大量 ETH 出借给杠杆需求者,就能赚取不菲的稳健收益,那么你为什么还需要激励其他新的产品呢。

而之所以变成现在的局面,我认为与 Vitalik 的风格有很大关系。对于 Vitalik 来说,我认为他更擅长做一位宗教领袖,在一些价值观的设计等形而上的问题上,他会有很建设性的设计。但是作为一位管理者来说,他似乎并不热衷于此。这也是为什么 Ethereum 的开发效率如此之慢,一个有趣的笑话,在 Ethereum 社区刚开始设计 Sharding 的技术方案时,国内公链都分完片了。这自然与 Vitalik 的管理风格有关,你可能会说这是由于追求去中心化与非盈利性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对于这个生态来说,Vitalik 是有这个义务去积极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对于以太坊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因为我认可这群人背后的公益性与革命性的愿景,是 Ethereum 和他背后的这群人让我进入了这个行业,建立其自己的行业认知,甚至有了现在的价值观。即使现在遇到了一些阻力,作为一个大龄青年,我觉得去追求一些除了金钱以外的理想,似乎也没有那么坏!

开发者日赚3万美元,标榜「DEX新标准」的EtherVista是什么?缩略图

开发者日赚3万美元,标榜「DEX新标准」的EtherVista是什么?

开发者日赚3万美元,标榜「DEX新标准」的EtherVista是什么?

昨日,一个诞生 1 天、名为「VISTA」的新代币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涨幅超 10 倍,而在 Dexscreener 上,VISTA 的详情信息还提示为「未知 DEX」。VISTA 来自一个以太坊上刚开始运行 1 天的 DEX EtherVista,其自称为「挑战 Uniswap 的 DEX」,被一些代币持有者称为「以太坊上的 Pump.fun」,目前已有数个代币在 EtherVista 部署发行。今日凌晨,VISTA市值最高突破3000万美元,日内涨幅超20倍。

开发者日赚3万美元,标榜「DEX新标准」的EtherVista是什么?

EtherVista 是什么?

EthervVsta 称,其机制特色在于挑战了 Uniswap 的 AMM 模式。

根据 EtherVista 的六页白皮书表述,EtherVista 标准引入了一种新的模式,费用只以 ETH 支付,并分配给所有参与这个池子的流动性提供者和代币创建者,每次交易都通过一种新机制来分发奖励,同时保持较低的 Gas 费。与 Uniswap 不同的是,EtherVista 模式的核心特性是做市商和创建者从交易量中获益,而不是单纯依赖代币价格,这样就鼓励了长期投资,而不是短期的价格炒作。投资者也可以通过一种延迟的流动性撤回机制来获益,这样的机制可以防止快速套现跑路的情况。

简单来说就是,一般基于 Uniswap AMM 机制创建代币的开发者可以设置买入卖出费用,比如每次交易代币的 5% ,并以此获益。当代币价格上涨之后,开发者的收益也会随之增加,就可能会在获得足够收益后卖出代币「跑路」。但在 EtherVista 中,开发者只能根据 EtherVista 设定的智能合约收取交易费用,并以 ETH 作为结算。比如智能合约设定买入平台代币 VISTA 时手续费为 10 U,卖出时为 15 U,不管 VISTA 的价格如何,在手续费这个渠道上,开发者都只能通过交易次数获益,降低了「赚够跑路」的风险。

开发者日赚3万美元,标榜「DEX新标准」的EtherVista是什么?

EtherVista 智能合约会维护一个数字序列,称为「欧拉数列(Euler)」,这些数字会在每次 ETH 转移到合约时更新。每个欧拉数是根据前一个欧拉数加上交易费用和流动性提供者代币总供应量的比率计算出来的,通过这个机制,可以确保每个流动性提供者在每笔交易中都能准确获取应得的收益。

每次交易,EtherVista 都会收取 ETH 费用,这个费用会在流动性提供者和协议之间进行分配。每个池子里会有四个设置费用的变量,这些变量会根据链上的交易情况来动态计算。比如,一个池子可以设置买入费用为 10 美元,卖出费用为 15 美元。如果用户卖出代币,他需要支付 15 美元的 ETH 给流动性提供者和协议。协议的智能合约会用这部分费用建立一个稳定的价格底线,并为项目创造者提供可持续的收入。每个流动性提供者都可以随时领取自己应得的奖励。

提供流动性的用户被称为「创建者」,他们有权限设置池子的各种参数,比如费用、协议地址和元数据。这个新模式把重点从短期获利和价格波动转移到更长期的活动和项目实用性上。创建者还可以定义他们代币的链上元数据,比如网站链接、项目描述、社交媒体账号等。这些信息会在 EtherVista 平台上显示,确保用户访问的是可靠的项目信息。平台还集成了全球实时聊天功能(SuperChat),帮助用户更快地交换信息。

Ethervista 还在白皮书中表示将计划扩展到更大的市场,比如建立 ETH-BTC-USDC 的流动性池,并提供借贷、期货和免手续费的闪电贷功能,目的是成为一个多功能的一站式去中心化应用(DApp)。

协议机制

7 月 11 日,EtherVista 了第一条推特。8 月 19 日,EtherVista 表示正在「空投白皮书」,只要转发推文,官推将会以 DM 的形式发送项目白皮书。

开发者日赚3万美元,标榜「DEX新标准」的EtherVista是什么?

8 月 31 日,EtherVista 在官推宣布将在 9 月 1 日上午开启 VISTA 的 Fair Launch,初始流动性约为 3 万美元,并且 LP 代币将被销毁。代币的发行价大约是 0.014 美元,按照现价 18 美元计算,涨幅为 12857 倍。上线之前,EtherVista 官推声明没有预售和团队预分配,会在上线时使用团队资金以公平的方式与其他用户同时购买自己的代币。

开发者日赚3万美元,标榜「DEX新标准」的EtherVista是什么?

EtherVista 的平台代币为$VISTA,供应量固定为 100 万枚。它是一种「价值复合型的通缩代币」,也就是说,每次交易都会燃烧一部分代币,在这样的基础上,VISTA 的价值会随着交易而增长,EtherVista 以此来让 VISTA 具有对抗通胀的能力,促进代币价格的持续增长。

EtherVista 白皮书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模式,旨在通过引入更合理的费用分配和代币机制来解决现有问题。相比传统 AMM 模型,EtherVista 通过采用只收 ETH 的费用机制和创新的收益分配方式(比如欧拉数列),激励参与者进行长期投入而不是短期投机。平台还提供了一些独特的功能,比如 SuperChat 聊天和定制化的代币元数据展示,旨在打造一个更透明、信息更丰富的去中心化金融平台。总体来看,EtherVista 的设计有助于区块链生态系统的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

为了确保$VISTA 及其他 EtherVista 项目的长期成功,平台实施了 5 天的锁仓期。这个锁仓期的设计是为了防止开发者和流动性提供者过早地撤回流动性,从而导致项目「跑路」。锁仓期的 5 天计时从代币创建者首次添加流动性时开始,确保在此期间内,代币创建者不能比其他流动性提供者更早地撤回流动性。

即使在前 5 天内流动性不能撤出,但流动性提供者可以随时领取他们的奖励。EtherVista 标识仅在$VISTA 代币的 LP 奖励再 5 小时里已经超过 25,000 美元,且这些费用是以 ETH 支付的,这意味着费用的收集不会给$VISTA 或 EtherVista 平台上推出的其他代币带来额外的抛售压力,降低了对项目的潜在风险。

体验教程

交易

EtherVista 只直接显示了 ETH、USDT 和 VISIA 的代币名称,要购买其他代币,需要在输入框中粘贴代币合约地址,点击 ENTER。然后输入购买的数额,界面会显示能够交易的代币数量和代币当前的流动性池信息。

开发者日赚3万美元,标榜「DEX新标准」的EtherVista是什么?

代币查询和聊天

EXPLORER 窗口可以查看平台上创建的代币信息详情,这些信息由代币创建者定义,涵盖网站链接、项目描述、社交媒体账号等。与其他一般代币信息展示格式不同的是,在 EtherVista 上可以查看代币所产生的奖励,这些奖励将会分给 LP。

开发者日赚3万美元,标榜「DEX新标准」的EtherVista是什么?

另外,Ethervista 平台集成了实时聊天功能,进入 SuperChat 窗口,设置一个用户名后就可以在界面中聊天。这个功能类似于 Pum.fun 的代币评论区,但更为简易粗糙。

开发者日赚3万美元,标榜「DEX新标准」的EtherVista是什么?

热门标的持仓情况

VISTA

EtherVista 的平台代币为$VISTA 上线于 9 月 1 日凌晨 0 时,昨日中午,VISTA 突然开始飙升, 14 小时涨幅 20 倍,交易量超 3000 万美元,目前市值有所回落,为 1800 万美元。截至 9 月 2 日晚 7 时,EtherVista 上显示 VISTA 共为其 LP 产生了 67, 334 美元的奖励。GMGN 数据显示 VISTA 前 70 名买家共购买了 56% 的代币,持仓份额为 6.38% 。

开发者日赚3万美元,标榜「DEX新标准」的EtherVista是什么?

VISTADOG

VISTADOG 创建于 9 月 2 日下午 2 时左右,上线后 12小时涨幅超120倍,交易量 6000万美元。截止撰稿时市值为 180 万美元。截至 9 月 2 日晚 7 时,EtherVista 上显示,VISTADOG 目前共为其 LP 产生了 2,431 美元的奖励。GMGN 数据显示VISTADOG 前 70 名买家共购买了 36% 的代币,最终持仓份额为 12%。

开发者日赚3万美元,标榜「DEX新标准」的EtherVista是什么?

开发者日赚 3 万美元?

BlockBeats 在 EtherVista 上进行了一笔交易后,发现有一笔约 1 美元的 ETH 打入了 0x CA 9 开头的地址,显示,截至撰稿时,这个地址每秒都有数笔价值为 1 美元的 ETH 入账,疑似为 VISTA 开发者的地址。

开发者日赚3万美元,标榜「DEX新标准」的EtherVista是什么?

在上,这个钱包地址被标记为「High Gas Consumer」,截至 9 月 2 日晚 7 时共有 63, 819 美元,分别为价值 57, 856 美元的 ETH、 4, 875 美元的 CLIPPY 和 281 美元的 VISTA。而其在 9 月 1 日拥有 33, 833 美元的 ETH,也就是说,EtherVista 开发者通过 VISTA 收获了的 24, 023 美元的 ETH,随着 VISTA 交易量的增加,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中。

开发者日赚3万美元,标榜「DEX新标准」的EtherVista是什么?

好坏参半,11张图解读八月加密市场

原文作者者:Lars,The Block 研究主管

原文编译:Jordan,PANews

1、八月,比特币和以太坊调整后链上总交易额整体下降了 15.3% ,跌至 3770 亿美元,其中比特币调整后链上交易额跌幅达到 12.1% ,以太坊跌幅为 20.2% 。

好坏参半,11张图解读八月加密市场

2、八月调整后的稳定币链上交易额增长 20.5% ,达到 1.2 万亿美元,稳定币发行供应量增长 2.9% ,升至 1484 亿美元,其中 USDT 和 USDC 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78.7% 和 17.4% 。

好坏参半,11张图解读八月加密市场

3、比特币矿工收入在八月份达到 8.514 亿美元,下跌幅度为 10.4% 。此外,以太坊质押收入也下降了 19.3% ,跌到 2.182 亿美元。

好坏参半,11张图解读八月加密市场

4、八月以太坊网络共销毁了 13, 467 枚 ETH,价值相当于 3490 万美元。数据显示,自 2021 年 8 月上旬实施 EIP-1559 以来,以太坊总计销毁了约 437 万枚 ETH,价值约合 123 亿美元。

好坏参半,11张图解读八月加密市场

5、八月以太坊链上 NFT 市场交易额再次延续了下降趋势,跌幅 12.8% ,进一步降至约 1.232 亿美元。

好坏参半,11张图解读八月加密市场

6、合规中心化交易所(CEX)的现货交易额在八月份有所增长,增幅达到 13.7% 升至 8775 亿美元。

好坏参半,11张图解读八月加密市场

7、八月现货比特币 ETF 净流入量出现负增长,流出金额约为 4.221 亿美元。

好坏参半,11张图解读八月加密市场

8、在加密期货方面,八月比特币期货未平仓量跌幅达到了 17.9% ;以太坊期货未平仓量下跌 28.6% ;在期货交易额方面,比特币期货八月交易额下降 20.2% ,跌至 1.33 万亿美元,以太坊期货交易额跌幅为 22.2% 。

好坏参半,11张图解读八月加密市场

9、八月芝商所比特币期货未平仓量减少 15.3% ,降至 90 亿美元,日均成交金额(daily avg volume)下降了 0.2% ,减少至约 50.4 亿美元。

好坏参半,11张图解读八月加密市场

10、八月以太坊期货月均交易额下降 5875 亿美元,跌幅达到 22.2% 。

好坏参半,11张图解读八月加密市场

11、在加密货币期权方面,八月比特币期权未平仓量下降 3.8% ,以太坊期权未平仓量同样出现下跌,跌幅为 13.9% 。另外,在比特币和以太坊期权交易额方面,比特币月度期权交易额达到 538 亿美元,下降了 5.4% ;以太坊期权交易额为 155 亿美元,与上月基本持平。

好坏参半,11张图解读八月加密市场

AI能否在加密世界生存:18个大模型的加密试验

来源:Empower Labs

在技术进步的编年史上,革命性技术往往独立出现,各自引领一个时代的变革。而当两股革命性技术相遇,它们的碰撞往往会产生指数级的影响。如今,我们正站在这样一个历史性时刻:人工智能与加密技术,这两种同样具备颠覆性的新技术,正携手步入舞台中央。

我们畅想AI领域的诸多挑战能够被加密技术所解决;我们期待AI Agent构建自主经济网络,推动加密技术的大规模采用;我们也盼望AI能加速加密领域现有场景的发展。无数目光聚焦于此,海量资金疯狂涌入,就如任何buzzword一样,它凝聚了人们对创新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也包含了难以抑制的野心与贪欲。 

然而在这一片喧嚣中,我们却对最基本的问题知之甚少。AI究竟有多懂加密领域?配备了大语言模型的Agent是否具备运用加密工具的实际能力?不同的模型在加密任务上的差异有多大?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AI和加密技术的相互影响力,也对这个交叉领域的产品方向和技术路线选择至关重要。为了探究这些问题,我做了一些大语言模型的评估实验。通过评估它们在加密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衡量AI的加密应用水平,判断AI与加密技术融合的潜力和挑战。

先说结论

大语言模型在密码学和区块链基础知识方面表现卓越,对加密生态非常了解,但在数学计算和复杂业务逻辑分析上表现很差。在私钥和基本钱包操作方面,模型有着令人满意的基础,但面临如何云端保管私钥的严峻挑战。很多模型能够生成简单场景的有效智能合约代码,但无法独立执行合约审计、复杂合约创建等高难度的工作。

商业闭源模型总体有较大领先,开源阵营中仅Llama 3.1-405B表现突出,而参数规模较小的开源模型全体不及格。然而潜力是有的,通过提示词引导、思维链推理和少样本学习技术,所有模型的表现都得到了大幅提升,领先的模型在一些垂直应用场景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可行性。

实验细节

选择了18个具备代表性的语言模型作为评估对象,包括:

  • 闭源模型:GPT-4o、GPT-4o Mini、Claude 3.5 Sonnet、Gemini 1.5 Pro、Grok2 beta(暂时闭源)

  • 开源模型:Llama 3.1 8B/70b/405B、Mistral Nemo 12B、DeepSeek-coder-v2、Nous-hermes2、Phi3 3.8B/14b、Gemma2 9B27B、Command-R

  • 数学优化模型:Qwen2-math-72B、MathΣtral

这些模型涵盖了主流商业和流行开源模型,参数量从3.8B到405B有百倍以上的跨度。考虑到加密技术与数学的密切关系,实验还特别选择了两个数学优化模型。

而实验覆盖的知识领域包括密码学、区块链基础、私钥与钱包操作、智能合约、DAO与治理、共识和经济模型、Dapp/DeFi/NFT、链上数据分析等。每个领域都由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问题和任务组成,不仅测试模型的知识储备,也通过模拟任务测试其在应用场景中的表现。

任务的设计来源多样化,一部分来自加密领域多位专家的输入,另一部分由AI辅助生成,并经过人工校对,以确保任务的准确性和挑战性。其中一部分任务使用了形式较为简单的选择题,方便单独进行标准化的自动化测试和评分。而另一部分试验采用更加复杂的题目形式,测试过程则由程序自动化+人工+AI结合的方式进行。所有测试任务均采用了零样本推理方法进行评估,不提供任何示例、思维引导或者指令型提示。

由于实验本身设计的还比较粗糙,并不具备足够的学术严谨性,用来测试的问题和任务远远无法全面覆盖加密领域,测试框架也并不成熟。因此本文并不列举具体的实验数据,而是侧重分享一些实验中的洞察。

知识/概念

在评估过程中,大语言模型在加密算法、区块链基础知识和DeFi应用等各领域的基础知识测试中表现出色。例如在考察对数据可用性概念理解的问答题中,所有模型均给出了准确答案。而评估模型对以太坊交易结构的掌握程度的题目,尽管各模型在回答细节上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都包含了正确的关键信息。考察概念的选择题则更是没有难度,几乎所有模型的正确率都在95%以上。

概念性问答完全难不住大模型。

计算/业务逻辑

然而当涉及需要进行具体计算的题目时情况就倒了过来。一道简单的RSA算法计算题就让绝大多数模型陷入困难。这其实不难理解:大语言模型主要通过识别和复制训练数据中的模式来运作,而非通过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这种局限性在处理抽象数学概念如模运算、指数运算时尤为明显。鉴于加密领域与数学紧密相关,这意味着直接依赖模型进行加密相关的数学计算是不可靠的

在其他计算题目中,大语言模型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例如计算AMM无常损失的简单题目,尽管不涉及复杂数学运算,但18个模型中仅有4个给出了正确答案。而另一道更为基础的计算出块概率题目,竟然所有模型全部答错了。竟然难倒了所有模型,无一算对。这不仅暴露了大语言模型在精确计算方面的不足,也反映出它们在业务逻辑分析上存在较大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数学优化模型,在计算类题目中也未能展现出明显优势,其表现令人失望。

然而,数学计算的问题并非无解。如果我们稍作调整,要求LLMs给出相应的Python代码而非直接计算结果,正确率就会大幅提高。以前述RSA计算题为例,大部分模型给出的Python代码都能顺利执行并得出正确结果。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更可以通过提供预设的算法代码来绕过LLMs自行运算的环节,这与人类在面对此类任务时的处理方式相似。而在业务逻辑层面,通过精心设计的提示词引导,也可以有效改善模型的表现。

私钥管理和钱包操作

如果问Agent采用加密货币的第一个场景是什么,我的答案是支付。加密货币几乎可以被视为AI原生的货币形式。相较于Agent在传统金融体系中面临的诸多障碍,利用加密技术为自身配备数字身份并通过加密钱包管理资金,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选择。因此,私钥的生成和管理、钱包的各类操作,构成了Agent能否自主使用加密网络的最基本技能要求。

安全生成私钥的核心在于高质量的随机数,这显然是大语言模型并不具备的能力。不过模型对私钥安全的认知是充分的,在被要求生成私钥时,绝大多数模型都选择利用代码(如Python的相关库)来引导用户自主生成私钥。即便有模型直接给出了私钥,也明确声明这仅用于演示目的,并非可直接使用的安全私钥。在这方面,所有大模型都展现出了令人满意的表现。

私钥管理则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主要源于技术架构的固有限制,而非模型能力的不足。使用本地部署的模型时,生成的私钥可被视为相对安全。然而如果使用的是商业云端模型,我们必须假设私钥在生成的瞬间就已经暴露给了模型的运营方。但对于目标为独立工作的Agent,具备私钥权限是必须的,这意味着私钥不能只在用户本地。在这种情况下,仅依靠模型本身已不足以确保私钥的安全性,需要引入可信执行环境或HSM等额外的安全服务。

如果假设Agent已经安全地持有私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类基本操作时,测试中的各种模型都表现出了良好的能力。虽然产出的步骤和代码常常存在错误,但在合适的工程架构下,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解决的。可以说从技术层面来看,让Agent自主进行基础的钱包操作已经不存在太多障碍。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的理解、利用、编写和风险识别能力是AI Agent在链上世界执行复杂任务的关键,因此也是实验的重点测试领域。大语言模型在这一领域展现出显著潜力,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明显问题。 

在测试中几乎所有模型都能正确回答基础合约概念,识别简单的bug。在合约gas优化方面,大多数模型能够识别关键优化点,并分析优化可能带来的冲突。然而,当涉及深层业务逻辑时,大模型的局限性开始显现。

以一个token vesting合约为例:所有模型都正确理解了合约功能,大部分模型找出了几个中低风险漏洞。但是,对于一个隐藏在业务逻辑中、可能在特殊情况下导致部分资金被锁死的高风险漏洞,没有任何模型能够自主发现。在多个使用真实合约的测试中,模型的表现都大致相同。

这表明大模型对合约的理解仍停留在形式层面,缺乏对深层业务逻辑的理解。不过,在提供额外提示后,部分模型最终能够独立找出上述合约中隐藏较深的漏洞。基于这一表现判断,在良好的工程设计支持下,大模型已基本具备在智能合约领域担任co-pilot的能力。然而要独立承担合约审计等重要工作,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一点需要说明,实验中代码相关的任务主要针对逻辑简单、代码量在2000行以内的合约。对于更大规模的复杂项目,在不进行微调或复杂提示词工程的情况下,我认为明显超出了当前模型的有效处理能力范围,并未列入测试。此外,本次测试仅涉及Solidity,未包括Rust、Move等其他智能合约语言。

除了上述测试内容,实验还涵盖包括DeFi场景、DAO及其治理、链上数据分析、共识机制设计以及Tokenomics等多个方面。大语言模型在这些方面均展现出了一定的能力。鉴于许多测试仍在进行中,且测试方法和框架正在不断优化,本文暂不对这些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模型的差异

在所有参与评测的大语言模型中,GPT-4o和Claude 3.5 Sonnet延续了它们在其他领域的卓越表现,是毫无争议的领先者。面对基础问题时,这两个模型几乎都能给出准确答案;在复杂场景分析中,它们更是能够提供深入且论据充分的见解。甚至在大模型不擅长的计算类任务里也展现出了高胜率,当然这种”高”成功率是相对而言的,仍未达到在生产环境中稳定输出的水平。 

在开源模型阵营中,Llama 3.1-405B得益于其庞大的参数规模和先进的模型算法,遥遥领先于同类。在其他参数规模较小的开源模型中,各模型间并未呈现显著的性能差距。尽管得分高低略有不同,但整体都离及格线很远。

因此如果当前要构建加密相关的AI应用,这些中小参数量的模型不是合适的选择。

在我们的评测中,有两个模型特别引人注目。首先是微软推出的Phi-3 3.8B模型,它是本次参与实验的最小模型,然而它以不到一半的参数量就达到了与8B-12B模型相当的性能水平,在某些特定类别的问题上甚至表现更为出色。这一结果凸显了模型架构优化和训练策略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依赖于参数规模的增加。

而Cohere公司的Command-R模型成为了一匹令人意外的”黑马”——反向的。Command-R相对其他模型名气不那么大,但是Cohere是专注2B市场的大模型公司,我认为和Agent开发等领域还是有相当多的契合点,因此特意列入测试范围。但拥有35B参数的Command-R却在大多数测试中垫底,不敌许多10B以下的模型。

这一结果引发了思考:Command-R在发布时主打的是检索增强生成能力,甚至都没公布常规的基准测试成绩。这是否意味着它是一把”专用钥匙”,只在特定场景下才能开启全部潜力?

实验限制

在这一系列测试中,我们对AI在加密领域的能力有了初步的了解。当然这些测试还远未达到专业水准。数据集的覆盖范围远远不够,答案的量化标准相对粗略,尚缺乏精细且更为准确的评分机制,这都会影响评估结果的精确度,不排除会导致某些模型表现被低估。

在测试方法上实验仅采用了零样本学习(zero-shot learning)的单一方式,并未探索思维链条,少样本学习等能启发模型更大潜力的方式。而在模型参数上,实验均采用了标准模型参数,并未考察不同参数设置对模型表现的影响。这些总体单一的测试方法限制了我们对模型潜力的全面评估,也未能充分挖掘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能差异。

尽管测试条件相对简陋,这些实验依然产生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为开发者构建应用提供了参考。

加密领域需要自己的Benchmark

在AI领域,基准(benchmark)扮演着关键角色。现代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就源于李飞飞教授于2012年完成的ImageNET,这正是一个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标准化基准和数据集。

通过提供统一的评估标准,基准不仅为开发者提供清晰的目标和参考点,还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这解释了为什么每个新发布的大语言模型都会重点公布其在各种基准测试上的成绩。这些结果成为了模型能力的”通用语言”,使研究者能够定位突破口,开发者可以选择最适合特定任务的模型,而用户则能够基于客观数据做出明智选择。更重要的是,基准测试往往预示着AI应用的未来方向,引导资源投入和研究焦点。

如果我们相信AI与加密技术的交叉领域蕴含巨大潜力,那么建立专门的加密领域基准测试就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基准测试的建立可能成为连接AI与加密两大领域的关键桥梁,催化创新,并为未来应用提供清晰指引。

不过与其他领域的成熟benchmark相比,构建加密领域的基准测试面临独特挑战:加密技术快速演进,行业知识体系尚未固化,多个核心方向缺乏共识。作为跨学科领域,加密涵盖密码学、分布式系统、经济学等,复杂度远超单一领域。更具挑战性的是,加密基准不仅需评估知识,还需考察AI运用加密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这要求设计全新的评估架构。而相关数据集的匮乏进一步增加了难度。

这项任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决定了它无法由单一个人或团队完成。它需要汇集从用户、开发者、密码学专家、加密研究者到更多跨学科领域人士的多方智慧,依赖广泛的社区参与和共识。也因此,加密基准需要更广泛的讨论,因为这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对我们如何理解这一新兴技术的深刻反思。

后记:聊到这里,话题还远没有结束。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构建加密领域AI基准的具体思路和挑战。实验目前也还在进行,正在不断优化测试模型、丰富数据集、完善评测框架,并改进自动化测试工程。秉持开放协作的理念,未来所有相关资源——包括数据集、实验结果、评测框架和自动化测试代码都会作为公共资源开源。

KINE:以0%手续费交易这个夏季最火爆的TON项目

8月26日在整个加密世界中标记为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DOGS代币的发布。Kine Protoco是一家全网领先的去中心化衍生品,采用「peer-to-pool」的模式,以 DeFi /去中心化的模式为衍生品提供「无限流动性」,支持高杠杆的衍生品交易,始终走在加密潮流的前沿,全网首发引入DOGS/USDT的永续合约,支持高达50X的杠杆交易,同时推出7天0%手续费活动受到KINE所有社区用户们的喜爱。

KINE:以0%手续费交易这个夏季最火爆的TON项目

那么,为什么这个$DOGS的上线会在市场上引起如此大的轰动,而其他项目代币却显得平淡无奇?答案在于该项目的背景和机制等因素,使其成为热门成功的代表,而不是被遗忘的项目。

$DOGS的故事从它的吉祥物Spotty开始,这只可爱的狗狗是项目的关键视觉象征。Spotty的起源独特:它是由Pavel Durov在慈善拍卖中绘制的,旨在支持儿童孤儿院。Spotty很快成为Telegram社区关爱、善良和团结的象征——在加密世界里,这种现象非常少见,因为大多数人追逐下一种希望带来财富的memecoin。然而,Spotty却脱颖而出。

随着另一个Telegram本地项目$NOTCOIN的发布,Telegram迷你应用的受欢迎程度急剧上升。$NOTCOIN的用户能够通过奖励兑现,轻松赚取“互联网货币”。$DOGS的初始分配采用了类似的方式,根据用户的Telegram账户年龄和活跃度进行奖励。实际上,仅仅在Telegram上活跃,用户便能获得$DOGS代币。社区迅速壮大,额外的活动如完成迷你应用中的任务和邀请朋友赚取更多代币进一步推动了参与度。

自7月初项目发布以来,社区的增长速度惊人。到代币生成事件(TGE)时,$DOGS Telegram迷你应用已注册了超过5100万个账户。 

这种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促使各种交易所推出了$DOGS的预售市场,允许用户在代币正式上市之前进行价格预测。然而,名气也带来了风险。除了合法的预售活动,一些欺诈性的$DOGS仿冒品也在不同链上出现,其唯一目的是欺骗无辜的加密持有者,将资金转入他们自己的钱包。确实,名声往往伴随着代价。 

memecoin现象推动了加密市场的发展,吸引了新用户,这无可否认。但问题是,这些用户会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以探索DeFi协议及其独特的金融机会吗?他们会发展成为成功的交易者或质押者吗?只有时间能证明。然而,有一点是确定的——我们正生活在令人兴奋的时代。WAGMI! 

Kine Protoco基于其合成资产机制能够全网第一时间上线DOGS合约,并推出多样性运营活动,在众多DEX中脱颖而出,为用户创造更多的可能,更多的玩法,更高的价值。


Kine let the $DOGS out: Trade the hottest TON season with 0% Fees

The entire crypto world marked August 26th as the day to remember – the launch of the $DOGS token by the DOGS project. Kine Protocol, always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crypto meta, seized the opportunity to be a part of this significant even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a perpetual contract for the $DOGS/$USDT pair, Kine’s community now has the chance to trade with leverage up to x50, all while enjoying 0% fees.

KINE:以0%手续费交易这个夏季最火爆的TON项目

But why did the launch of this particular token create such a buzz in the market, while others seemed to fade into the void? The answer lies in the project’s background and mechanics, which distinguish viral successes from those forgotten soon after their launch.

The story of $DOGS begins with its mascot, Spotty, which serves as the project’s key visual symbol. This endearing dog has a unique origin: it was drawn by Pavel Durov during a charity auction to support children’s orphanages. Spotty quickly became a symbol of care, kindness, and unity within the Telegram community – an unusual occurrence in the crypto world, where most are chasing the next memecoin with the hope of overnight wealth. But Spotty managed to stand out.

The popularity of Telegram mini-apps surged following the launch of another native Telegram project, $NOTCOIN. Users who joined $NOTCOIN could cash out with bonuses, effectively earning free “internet money” with minimal effort.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of $DOGS followed a similar approach, rewarding users based on their Telegram account’s age and activity. Essentially, by doing nothing more than being active on Telegram, users found themselves with $DOGS tokens in hand. The community grew rapidly, fueled by additional events that encouraged participation, such as completing tasks in the mini-app and inviting friends to earn more tokens.

Following the project’s launch in early July, the community’s growth was nothing short of exponential. By the time of the Token Generation Event (TGE), an incredible 51 million accounts had been registered within the $DOGS Telegram mini-app.

This unprecedented level of interest led various exchanges to introduce pre-market trading for $DOGS, allowing users to speculate on its price long before it officially hit the market. However, with popularity comes risk. Alongside the legitimate pre-market activities conducted by well-established exchanges and protocols, several fraudulent $DOGS knockoffs were launched across different chains. Their sole purpose? To deceive unsuspecting crypto holders and siphon funds into their own wallets. Indeed, fame often comes at a cost. 

The memecoin phenomenon is driving the cryptocurrency market forward by attracting new users – this is undeniable. But the question remains: will these users stay long enough to explore DeFi protocols and their unique financial opportunities? Will they evolve into successful traders or stakers? Only time will tell. But one thing is certain – we are living in fascinating times. WAGMI!

加密的 AirTag 时刻:通过 Web Proofs 解锁大规模采用

作者:Dan Elitzer & Peter Shoemaker Leia  编译:@TEDAO

早期的物品查找设备 Tile ,受限于蓝牙范围,功能有限。而苹果的 AirTag 通过整合庞大的 iPhone 网络,突破了 Tile 的局限,实现了全球化的使用。当下,Crypto 目前的普及也受到只能覆盖已有链上历史用户的限制,其使用范围和用户群体主要局限在自有生态系统内。Web Proofs 技术有望通过整合 Web2 数据与链上活动,将链上与链下世界无缝连接,带来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用户基础。

然而,在看到 Web Proofs 的前景之外,我们也需要思考一些问题。技术的进步是否真能如预期般实现?隐私与数据安全能否得到有效保障?传统互联网巨头是否会迎来挑战?

加密的 AirTag 时刻:通过 Web Proofs 解锁大规模采用

Crypto 长期以来一直吸引着一小撮核心用户,但尚未跨越鸿沟实现主流采用。

除了投资和投机之外,支付领跑各种用例,每年有数万亿美元稳定币在加密轨道上流转,以最低费用在互联网上即时传送价值。DeFi 拥有一系列强大的金融原语,涵盖从无需许可的借贷市场、去中心化交易所到不断扩展的收益机会。

其他面向消费者的应用展示出早期潜力的曙光,但其用户群主要还是加密原生用户。Crypto 尚未突破我们这个基本上自我指涉的生态系统,这一点 Vitalik 最近也强调过。事实上,DeFi 的总锁仓价值(TVL)甚至不及苹果股票一天的波动量,而整个加密行业的市值还不到一家苹果公司的市值。

加密的 AirTag 时刻:通过 Web Proofs 解锁大规模采用

加密的 AirTag 时刻:通过 Web Proofs 解锁大规模采用

我们可以整天讨论为什么传统金融公司没有在 ETF 之外进行有意义的参与,为什么互联网巨头没有在云服务上的托管节点之外进行整合,以及为什么零售服务只是断断续续地尝试接受加密支付或发行 NFT。事实就是,Crypto 的采用仍处于萌芽阶段。

但这种情况即将改变。

Crypto 的超能力

回顾我们极速建立新金融体系的历程,这个行业在哪一方面独树一帜?激励。

追溯到 2020 年 DeFi 夏天——由 Compound 的收益耕作拉开序幕,Yearn 的公平发行演进,命运多舛的 YAM 注入兴奋剂,最终以 Uniswap 的空投达到巅峰——Crypto 毫无争议地成为了轻资本客户获取之王。

Crypto 不是花钱做广告,然后期望用户来访;而是将塑造行为和奖励参与系统化、规模化。

空投可能是我们见过的最强大的参与策略。通常辅以积分活动来进一步塑造行为,空投服务于多个目的:

  • 广告——“嘿,你免费得到了有价值的东西!来看看我们的产品吧!”

  • 启动飞轮——“这个产品需要更多流动性或网络效应才能更好地运作,所以我们要补贴早期使用。”

  • 分配所有权和责任——“我们需要为我们的协议引导治理或其他活动,但这需要由有利害关系的人来做,而你已经做了一些事情,看起来你可能有这个倾向……所以给你!”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活动不需要预先投入数百万美元。通过以代币形式分配底层协议的所有权,新进入者可以在不需要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切实有效地吸引和奖励早期用户。

虽然团队在定义空投资格标准时变得越来越有创意,但主要限制因素是他们的触达范围:除少数例外,团队只能针对那些有某种形式的链上历史的人,即,他们已经是加密生态系统中的一份子。今天在链上的用户只代表这些应用理想情况下希望触及的目标受众的一小部分。

Crypto 已经触及其承载能力,要改变这一点,我们必须扩大视野。

Tile 先例

有趣的是,Crypto 的发展轨迹与蓝牙物品查找器 Tile 惊人地相似。

Tile 在寻找丢失物品方面是突破性的,但前提是你和你的手机保持在蓝牙范围内,这主要只对在你自己家里找东西有用。如果你的钥匙在外出时从口袋里掉出来了,那你就不走运了。

在 Tile 推出八年后,苹果带着他们的 AirTag 入场,搭载了苹果无处不在的 Find My 网络。苹果无需让其现有 iPhone 用户进行任何额外的操作,就自动让所有用户帮助创造了 AirTag 的神奇体验。相较于 Tile 有限的用户群体,导致它实际上成为一个“单人游戏”产品,AirTag 则利用了超过十亿的活跃 iPhone 用户,让物品能在一个庞大的全球蓝牙网络上被轻松找到。

加密的 AirTag 时刻:通过 Web Proofs 解锁大规模采用

Tile 确实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要让这类产品发挥其全部潜力,还需要与一个无处不在的现有网络整合。

登场:Web Proofs

Crypto 正站在自己的 AirTag 时刻的门槛上,这要归功于一项名为 zkTLS 或 Web Proofs 的新兴技术。

Web Proofs 使用 TLS Notary 和保护隐私的 ZKP 来证明来自任何服务器的数据的真实性。需要明确的是,这里不保证真相,只保证数据及其来源。Web Proofs 可以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证明 ESPN.com 报道了勇士队昨晚击败湖人队,某用户购买了一张 Eras Tour 门票,或者一名 Uber 司机完成了 1,000 次行程并获得了 5.00 分的评价,但它们不提供任何独立验证,不能证明 ESPN 没有误报比分,粉丝没有把票给朋友,或者 Uber 司机的兄弟不是坐在方向盘后面的人。

这与仅仅从 API 提取数据并将其放到链上有何不同?嗯,API 的访问很容易被切断。如果一家科技公司不喜欢某个应用程序使用他们的数据,来分发代币,或在他们的平台之外启用金融活动,他们可以轻易关闭这些 API。有了 Web Proofs,只要用户可以通过 HTTPS 连接访问他们在网站上的数据,就无法被关闭。虽然一家公司可能试图阻止访问数据,但他们必须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才能做到这一点。限制客户访问自己的指标,无论是将数据移到新网站、通过电子邮件等替代渠道推送,还是加入时间延迟,都只会造成暂时的挫折,并给典型用户带来很大的烦恼。

这意味着实际上任何 Web2 数据都可以以可验证的方式放到链上,而无需该数据的来源采取任何行动——他们也无法阻止这一点

据我们所知,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康奈尔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在 2016 年的 Town Crier 白皮书中提出的。最近,一些先驱公司,包括 Pluto、Clique、Opacity Network、OpenLayer、Reclaim Protocol 等,已经将这种方法的不同版本投入实际应用。

到目前为止,团队们主要局限于相对简单的 Web Proofs 形式,比如证明 Twitter 或 Facebook 账户的所有权,以实施初级形式的女巫防御。这仅仅是触及了可能实现的强大交互类型的表面。

让我们回到空投:虽然大多数空投不得不限制自己只对已经在链上并之前进行过交易的用户进行分发,但现在分发标准可以包含任何互联网活动。

所以,这意味着什么?

这就是“AirTag 时刻”。

一夜之间,可寻址的空投接收者人群从几百万现有加密用户扩大到全球大部分人群。游戏现在可以从争夺现有加密用户的注意力和资源的零和博弈转变为吸引互联网上任何人的注意力和激励参与。

作为第一步,你现在可以基于以下内容让代币可以被领取:

  • 在 Spotify 上收听的艺术家

  • 在 Robinhood 上持有的股票

  • 在 Amazon 上购买的商品

  • 在 Uber 上乘坐的行程

  • 为 DoorDash 完成的送货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任何具有重要历史的用户都不太可能是假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活动都伴随着真实的财务或时间成本。这使得它非常适合将代币分发给真正的潜在用户,而不是女巫农民。通过这种方式,Web Proofs 既提供了更大的保证来支持”人性证明”(Proof of Humanity),也促进了基于可验证的共同兴趣和活动创建真正的数字社区。

已经开始沿着这条道路探索的团队之一是 PleasrDAO,这个链上集体购买了 Wu-Tang Clan 传奇的独一无二专辑,并开始销售代币。这些代币随着解锁日期的临近,将被给予访问音乐的权限。PleasrDAO 向 GME 持有者空投了一些代币,明确表示希望吸引加密领域的周边社区群体。

加密的 AirTag 时刻:通过 Web Proofs 解锁大规模采用

但是扩大初始空投受众,让人们基于他们在 Web2 平台上的历史活动来领取代币,仅仅是 Web Proofs 所能实现的开始。

真正有趣的是,当团队开始使用链上激励来有意义地驱动链下行为时。想象一下:

  • 要铸造音乐 NFT,艺术家必须在过去一个月内成为你 Spotify 上前 10 名最常听的歌手

  • 一个 $KIRKLAND meme 币,其每周通胀可以根据你在 Costco 的消费金额来领取

  • 一个 USDC 奖池,用于自动奖励为重要开源项目合并 PR 的贡献者

追溯性奖励很好,但主动性激励更好。虽然我们对“X-to-Earn”(例如,玩赚、跑赚、睡赚)类别持怀疑态度,但提供一定数量的激励来激励或协调链下行为的想法本质上是引人注目的。找到合适的显性奖励,并将其与适当的可验证行动联系起来是一个强大的组合。

一探究竟,Web Proofs 还能做什么?

Web Proofs 不仅仅是关于激励——可能还有更大的解锁空间等待着我们。

Web Proofs 提供了一条打破现有 Web2 市场护城河的途径,允许流动性和声誉自由导出。引导市场的最大挑战是获得足够的库存和信誉良好的参与者,让更低的费用结构或更好的用户体验有机会发挥作用。通过提供一种将链上和链下行为联系起来的方法,Web Proofs 允许用户既享有链上交易的加密保障,同时也可以利用现有 Web2 用户的大量资源。

一个早期的例子是 ZKP2P,这是一个法币出入金工具,它支持点对点交易,其中一方使用 Venmo 或 Revolute 等服务发送法币,另一方发送加密货币,一旦付款完成,加密货币就会基于 Web Proofs 自动释放。

这样的系统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市场,如二手票务市场。想象一下,通过链上托管支付,并在卖家提供 Web Proof 确认票已交付给买家后自动释放付款,从而削减像 Stubhub 等平台的高额手续费。这种方式几乎适用于任何链下的数字资产,如传统的 ICANN 域名、CSGO 皮肤或社交媒体账户。

这种方法也可以叠加在现有市场之上,卖家可以同时在主流的 Web2 市场和基于 Web Proof 的新兴市场上双重上架。买家可能会被低价吸引,在卖家能够完全通过这个新平台完成交易的情况下购买,但他们仍然可以浏览现有市场的完整库存,如果需要,也可以被引导到那里完成交易。有了正确的用户界面,这里的价值主张非常类似于原始的 Morpho Optimizer 借贷协议,它在现有借贷市场之上创造了一个帕累托最优的改进,使得借款人使用 Morpho Optimizer 的情况永远不会比使用 Aave 或 Compound 更糟糕(在大多数情况下还能获得更好的利率)。

这样的市场可以通过从现有市场导出声誉进一步加强,建立可信度历史,配合任何未来交易成功或失败的加密证明。太多用户身份项目过于专注于从现有平台导出数据,以供假设性的未来使用。而通过专注于实时身份验证和验证原始来源的真实性,Web Proofs 可以保持轻量化和实用性。

Web Proofs 是未来

随着 Crypto 迈入其成长的关键时刻,Web Proofs 作为一个强大的工具脱颖而出,有效弥合早期采用者和主流用户之间的鸿沟。就像苹果的 AirTag 通过利用庞大的现有网络将 Tile 有限的潜力转变为全球现象一样,Web Proofs 为 Crypto 提供了与几乎所有现有数字服务之间的双向访问。

通过使任何 Web2 来源的可验证链上数据成为可能,Web Proofs 将加密激励的触达范围扩展到当前用户群之外,开启了通向更大、更多样化受众的大门。这项技术不仅重新定义了空投的潜力,还为链上和链下活动的前所未有的整合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应对现有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力、可靠的工具。

Crypto 的 AirTag 时刻已经到来;去开拓、去做大蛋糕吧!

感谢 PlotchyKyleLeightonTracy 和 Pluto 团队的反馈。

原文标题:Crypto’s AirTag Moment: Unlocking Mass Adoption with Web Proofs

Megabit加密市场新闻速读:比特币和美元指数的关键一周

  • 周二公布的美国制造业数据或将继续呈现萎缩态势,这将预示美元指数走弱、比特币走强。

  • 交易员应警惕风险资产八月份出现的类似增长恐慌。

  • 荷兰银行表示,周五公布的美国就业数据可能会延续美元疲软势头。

按市值计算,领先的加密货币比特币(BTC)在截至 9 月 1 日的七天内下跌了 10% 以上,由于美元指数跌势停滞,扭转了前一周的价格反弹势头。

本周即将公布的一系列美国经济数据可能将决定美元是否会恢复两个月的疲软趋势,从而为包括加密货币在内的风险资产带来利好。

周二将发布经济数据,首先公布的是供应管理协会 (ISM) 8 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据 ForexLive 报道,市场普遍预计该指数将从 7 月份的 46.8 升至 47.5 ,这表明制造业活动出现了自 2023 年 11 月以来的最大幅度萎缩。

疲软的数据将增强美联储降息的理由,导致美元贬值并刺激对高风险资产的需求。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 FedWatch 工具,利率市场已经预计 9 月份降息 25 个基点的可能性为 70% ,降息 50 个基点的可能性为 30% 。

广受欢迎的《Crypto Is Macro Now》时事通讯的作者 Noelle Acheson 在上周的版本中表示:“降息对 BTC 有利,因为它对货币流动性条件特别敏感(被视为风险资产,没有现金流或利润率,不会受到经济放缓的打击),”

“美元走弱对比特币有利,因为它倾向于通过降低资本成本来提高货币流动性。此外,美元持续走弱的预期凸显了美元对冲的效用,并应会提高其他司法管辖区的消费能力(和对冲兴趣)。而且,美元是报价最高的货币对(BTC/USD)的分母,”艾奇逊写道。

尽管如此, 8 月 1 日发布的 7 月份 ISM PMI 数据低于预期,引发了人们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尽管美元下跌,但风险资产仍承压。当天,比特币下跌 3.7% ,至 62, 300 美元。因此,如果 PMI 数据低于预期,交易员应该警惕“增长恐慌”。

10x Research 创始人 Markus Thielen 在每周预览报告中表示:“这是一项关键指标,因为上次风险资产大幅下跌。”

周五将公布非农就业数据

ForexLive 分析师 Giuseppe Dellamotta 的每周预览报告也呼应了这种情绪。“主要原因可能是就业分项指数在非农就业报告公布前跌至 4 年来的新低,最终引发了另一波 [风险资产] 抛售潮,因为非农就业报告全盘弱于预期,”Dellamotta 表示,他指的是美国非农就业数据。

本周晚些时候,市场焦点将转向周三公布的 JOLTS 就业岗位空缺数据、周四公布的 ISM 服务业 PMI、ADP 和每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以及本周的重头戏——周五公布的 8 月份非农就业人数 (NFP) 报告。

荷兰银行(ING)的分析师在周一早间的报告中表示,“如果市场对周五的就业报告的普遍预期正确(就业岗位增加 165, 000 个,失业率回落至 4.2% ),那么随着美联储 9 月 18 日开始宽松周期,市场定价将仅下调 25 个基点。”

但荷兰银行美国经济学家预计,非农就业人数可能仅增加 12.5 万,失业率将升至 4.4% ,导致美元继续下跌。

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BTC 在关键数据发布之前处于守势,MACD 直方图等指标指向下行势头增强。

研究公司 BRN 的分析师 Valentin Fournier 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技术指标表明看跌势头可能持续。MACD 显示出越来越负面的势头,而 RSI 处于中性水平。布林带的下轨仍在 56, 000 美元左右,表明可能进一步下跌至该水平。”

分形比特币能否打破比特币链上计算能力局限性?

引言:比特币作为当前牛市周期的核心驱动力,其相关概念备受关注。随着比特币生态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扩展性问题日益凸显,分形比特币的概念应运而生。这一创新思路最初由 Unisat 团队提出,旨在探索比特币网络的扩展可能性。然而,分形比特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比特币二层解决方案(L2),其本质更接近于一种侧链结构。

一、分形比特币的概念解析

分形比特币的定义和核心特征

分形比特币是一种创新的区块链扩展方案,基于递归虚拟化技术,通过创建多层网络结构来增强比特币的可扩展性,同时保持与主网络的安全连接。

核心特征:

1)递归虚拟化:

分形比特币使用递归虚拟化技术在比特币区块链上创建多个层级。每个层级都作为独立的实例运行,但都锚定在主比特币网络上,确保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和共识机制得以保持。

2)无限扩展性:

通过不断创建新的层级,分形比特币能够处理持续增长的交易量和数据量,而不会造成网络拥堵。这使得它能够适应区块链技术日益普及带来的处理能力和存储需求的增长。

3)动态负载均衡:

分形比特币能够根据实时需求动态分配资源,将交易分散到不同的层级中。这一特性防止了单一层级成为性能瓶颈,确保即使在使用高峰期也能保持流畅运行。

4)安全性和一致性:

分形比特币是比特币的分支,并非直接的拓展,它采用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并将其应用于所有层级。这确保了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和一致性,享有与比特币相同的信任度和可靠性。

5)更快的区块确认:

相比比特币通常 10 分钟的区块确认时间,分形比特币将确认时间缩短到 30 秒或更短。这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并支持高频应用和交易。

6)高效的资产桥接:

分形比特币引入了强大的资产桥接功能,允许用户在不同网络层级之间安全传输各种数字资产,而无需对代币进行封装,从而保持资产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总的来说,分形比特币保持了比特币网络的基本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增加可拓展性。

分形比特币产生的背景

分形比特币的创作背景源于 2023 年,Ordinals 和相关应用程序的出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将开发人员的注意力转向了比特币的广泛应用潜力,但出于安全考虑,比特币在其迭代中对操作码和块存储空间实施了限制。为解决比特币区块链固有限制的需求,特别是在链上计算能力和区块空间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分形比特币的概念。

在数学中,分形模式在每个尺度上都会重复出现,这一原理反映在分形比特币的架构中。每一层都可以看作是整个网络的一个较小复制品,能够无限扩展以容纳更多用户和交易。这不仅确保网络保持高效和快速,而且还为未来的增长和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框架。而比特币L2的一些解决方案更像搭建一条侧链,需要跨链等操作,因此开发者寻求能够增强其功能而不损害核心原则成为最优解。

当然,SegWit 和 TapRoot 等技术的引入,促使这个想法有落地的可能,从而提升比特币的可编程性和效率。也是为探索更复杂的解决方案奠定了基础,以改善比特币的可扩展性和实用性。

二、分形比特币的技术实现及其它扩容解决方案

在比特币区块链上创建多个独立层级。每个层级作为独立实例运行,但仍然锚定在主比特币网络上。这种分层架构允许分形比特币分散交易负载,每一层可以同时处理大量交易,为了管理这些层级,分形比特币实施了动态负载均衡系统。这个系统能够根据交易需求的波动,灵活分配资源并分配交易,防止任何单一层级成为瓶颈。为了实现跨层级的资产转移,分形比特币采用了轮换的多方计算(MPC)签名系统。这个系统允许高效和安全的资产转移,无需用户包装他们的代币,保持了生态系统内资产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分形比特币能否打破比特币链上计算能力局限性?

图片来源:DaFi Weaver

在实际应用中,分形比特币为特定用途创建了专用实例。例如,它为序数创建了专门的实例,确保 100% 兼容性并优化了这些资产的处理。这个专用实例采用了一种机制,将主链上的特定 satoshis 锁定并映射到实例,允许序数在实例内无缝流通,同时保证它们在返回主链时保留原始铭文。

总的来说,技术上就是通过将这些交易与主网络分离,分形比特币减少了潜在的摩擦,同时保持了比特币主要用例的纯粹性。

侧链技术:扩展比特币的可能性

侧链技术通过创建可与比特币主网络互操作的独立区块链来实现这一目标。这种机制允许用户将他们的比特币存入比特币区块链上的合约中,然后在侧链上创建等量的比特币供使用。这种双向锚定不仅增强了比特币的功能性,允许在不改变主网络的情况下试验新功能和应用,还通过将交易从主区块链转移出去解决了可扩展性问题。侧链可以支持多种用例,如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从而拓宽比特币的实用性并促进其生态系统内的创新。

闪电网络:Layer 2 解决方案

闪电网络作为一个关键的第二层解决方案,通过在用户之间创建双向支付通道,闪电网络允许多个链下交易即时发生,显著减少了通常与比特币主区块链相关的拥堵问题。这种创新方法不仅降低了交易费用——使得微交易在经济上变得可行——还通过消除链上交易的长时间确认,改善了整体用户体验。

闪电网络的路由系统甚至能够在没有直接支付通道的用户之间促成支付,类似于互联网数据包的路由方式,从而提高了支付过程的效率。因此,闪电网络将自身定位为一个变革性的解决方案,解决了比特币的可扩展性挑战,使其成为日常交易的实用选择,并促进了加密货币在日常商业中的更广泛采用。闪电网络的实施为比特币生态系统带来了多方面的益处。它不仅增强了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还开启了新的应用可能性,如微支付等。

RGB 协议:为比特币带来智能合约功能

RGB 协议为比特币生态系统引入了一种突破性的方法,将智能合约功能整合到比特币中,通过利用链下数据存储和客户端验证,RGB 允许执行智能合约而不会给主区块链带来过多数据负担,从而保持其效率。该协议使用密码学承诺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同时通过状态转换实现动态交互,这些状态转换可以跟踪和验证合约的状态。

这种方法为比特币带来了几个关键优势。首先,它扩展了比特币的功能范围,使其不仅仅是一种数字货币,还成为一个支持复杂金融操作的平台。其次,由于采用了链下处理和客户端验证,RGB 协议避免了对比特币主链的过度负担,保持了网络的效率和可扩展性。

此外,RGB 协议的设计考虑了隐私性,允许用户在需要时保持交易和合约细节的私密性。这种特性使得比特币能够支持更广泛的商业和金融应用,同时仍然保持其核心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性。

三、主要分形比特币项目生态

1) Fractal Bitcoin 是第一个将虚拟化方法应用于比特币的实例,逐步将比特币区块链扩展为可扩展的计算系统,而不会破坏与比特币主链的一致性。目前仅一个在原生比特币协议上进行发行的生态平台, 此项目目前热度较高,按照官方社媒的说法, 9 月准备上线主网。

2) UniWorlds, 主要是一个基于比特币生态系统构建的游戏基础设施平台,利用分形比特币技术。我们提供一套全面的工具来开发和管理移动游戏和游戏化环境,推特 3.8 万粉丝,少有比特币相关游戏应用项目。

3) Motoswap, Defi 板块,建立在比特币 1 层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会在 Fractal 上作部署。

4)Satspumpfun, 比特币系列的 Pumpfun, 用户可以创建代币并自动部署到 Motoswap 与 Pumpfun 玩法类似。

分形比特币能否打破比特币链上计算能力局限性?

图片来源:Unisat

四、分形比特币的潜在风险

目前,分形比特币项目正经历一个高度炒作的阶段,这种情况与早期的其他加密货币项目(如 Runes)上线前的情况相似。在这种热潮中,大量项目方迅速涌现,试图抓住市场热度。然而,会产生一些风险。

1)项目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有一些具备真实实力的团队参与其中,但更多的可能是为了赶热度而匆忙成立的项目。

2)技术理解不足:许多团队可能对 Fractal 的底层机制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导致他们缺乏实际的交付能力。

3)发展前景不确定:真正的重要发展很可能要等到主网上线后才会出现,当前的热度可能无法持续。这种情况的具体例子可以从 Fractal-420 项目的失败中看出。该项目是 Fractal Bitcoin 生态系统中的一个资产管理项目,但由于不明确的外部因素而宣告失败。

4)中心化风险:分形比特币的某些关键功能似乎依赖于中心化的服务器。这种架构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核心理念相悖,可能引入单点故障风险和信任问题。

此外,网络上也有关于分形比特币的争议。分形比特币可以通过创建专门的序数实例来解决序数交易带来的争议和兼容性问题,但它们偏离了传统的比特币用法,认为序数是对网络的滥用,因为它们通常涉及与标准比特币操作不同的交易。

Web3 投资机构为行业发声:好事总多磨Crypto 仍在进步

原文标题:《Good Things Take Time》

撰文:Gaby Goldberg,TCG Crypto、Bridget Harris,Founders Fund;编译:Yangz,Techub News 

当前 CT 上的悲观情绪比以往更加浓烈。诚然,在这个由价格主导情绪的行业中,人们对行业前景及其应用场景感到困惑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如果我们退一步观察,会发现大部分的 FUD 其实并没必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行业已经取得的成绩。毕竟,好事总是多磨。 

 「但是加密货币行业没有用例!!!」 

行业是有用例的,只是你没注意到而已。许多从业者希望行业的发展能以某种特定方式进行,要么与他们所期望的完全一致,要么与其他行业长期以来的发展方式并行不悖。然而,对每个行业来说,发展都是不同的,尤其是考虑到一个全新的资产类别从 0 到 1 的发展过程。在面对自身行业的泡沫时,我们很容易对行业的停滞不前感到愤慨。但事实并非如此,下面我们将尝试为大家介绍一下加密货币行业的现状,以及它是如何变得越来越好的。

加密货币行业已找到产品市场契合点 

从行业整体来看,超 66% 的加密货币用户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而中低收入国家的用户则继续显现出对加密货币的持续需求(截至 2024 年 3 月,印度、巴西和越南的加密货币采用率位居世界前列)。美国的加密货币采用率同样很高,但美国人并不一定需要使用加密货币来避免通货膨胀,或者获取相对于美元更为稳定的货币。反观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用户,加密货币对其而言是一种必需品,是一种能够保护他们免受本国政府和金融体系(往往是残缺不全的)影响的机制。例如,在拉丁美洲,人们拿到工资后「立即换成 USDT 或 USDC」的情况非常普遍。此外,超过三分之一的拉美人使用稳定币进行过日常消费,表明许多公司已开始接受加密货币。在全球范围内,Tron 上的 USDT 表现尤为强劲,其流通量约为 600 亿美元,拥有约 4400 万个独立地址。简而言之,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美元支持的稳定币已成为加密货币的杀手级用例。 

就像 Scott Alexander 在《为什么我对加密货币没有无限敌意?》中指出的,「如果人们尝试进入行业,但只看到猴子 GIF,那不是加密货币的错。」 

加密货币的竞争优势 

在上述例子中,加密货币被视为是一种技术产品,倘若单纯将其视为一种「轨道」,其上存在整个应用和用例生态,能带来比 Web2 时代更好的用户体验。全球最大的预测市场 Polymarket 就是这样一个突破性应用。Polymarket 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所依托的加密基础设施。对于这样的应用来说,加密货币具有竞争优势,这其中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原因,也有很多不常见的原因: 

  • 全球可访问性:如果市场不是全球性的,就会产生巨大的流动性和准确性问题。

  • 退款风险:人们不可能用信用卡下注 10 万美元,如果赌输了,他们可能要求把钱退回来。对于未采用加密货币的博彩网站来说,这种风险是巨大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网站历来收取高昂费用的原因。反观 Polymarket,目前是零手续费的。

  • 复杂的协调:对于未采用加密货币且跨境运营的预测市场来说,银行、监管辖区和外汇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协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除了给用户带来额外成本外,这也使得这类预测市场平台发展缓慢且困难重重。

 作为加密货币如何解锁此前无法大规模运行用例的一个强有力新兴范例,Polymarket 在很大程度上比传统新闻来源更快,且正在向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发展。这种新形式的媒体既是真相的来源,也是一个点对点的社交平台,还是一种激励正确性(至少在现有信息条件下尽可能接近正确性)的参与机制。

Web3 投资机构为行业发声:好事总多磨Crypto 仍在进步

我们甚至可以在 Substack 上看到实时更新的 Polymarket 嵌入(原文中为网页嵌入形式):

Web3 投资机构为行业发声:好事总多磨Crypto 仍在进步

这些小成就不断积累,慢慢地将加密货币带入主流。

Web3 投资机构为行业发声:好事总多磨Crypto 仍在进步

关于 Polymarket 的最后一点是,该团队为同一个愿景努力了很长时间。在近五年的时间里,他们的交易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他们却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即使公司差点因为 CFTC 的 140 万美元罚款而倒闭,他们也没有动摇。加密货币行业总是固有地偏向于「当下之事」,人们往往意识不到,「一朝功成」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

Web3 投资机构为行业发声:好事总多磨Crypto 仍在进步

胖企鹅(Pudgy Penguins)是另一家成功破圈的加密货币公司,其产品目前正在美国 Target 、沃尔玛 和 Walgreens 出售(迄今已售出超过一百万件玩具)。胖企鹅并不是「默默 build 然后等待用户到来」的那一类,相反,该公司积极地为现有用户群提供产品。具体来说,胖企鹅正在开发一条易于使用的 L2、一款基于区块链元素的游戏,以及一档节目,所有这些都围绕其可爱的品牌形象(最初只是一个 NFT 系列)展开。值得注意的是,胖企鹅在为其堆栈构建底层基础设施之前,首先在社区分销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这与目前大多数 L2 的做法恰恰相反。大部分 L2 会选择先构建技术,然后再试图引导社区,吸引应用在其生态中构建。 

为吸引用户,胖企鹅想出了一些创意方式,例如,每个实体玩具都会带有一个二维码,可以在 Pudgy World 游戏(Webkinz 风格)中兑换。通过慢慢地向用户介绍加密货币,并确保他们在此过程中获得乐趣 ,这些用户更有可能保持参与并更深入地探索加密货币。 

Web3 投资机构为行业发声:好事总多磨Crypto 仍在进步

为应用搭建桥梁 

Bridge 为消费应用领域的许多项目提供了关键的基础设施。该公司的重心是稳定币 API,特别是发行和协调(在 Bridge 将其模块化之前,这是一个公司规模的问题,各项目必须在内部解决)这两个层面。Bridge 已经证明,做好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加密货币领域的一条稳健之路,也正因如此,他们有着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客户名单。看似简单的应用程序接口在后台其实相当复杂。Bridge 需要负责处理所有的 KYC 和合规事宜,而企业只需与他们整合,就能在法币和稳定币(或不同形式的稳定币)之间进行即时转换。尽管稳定币是加密货币的核心用例,但一直以来都很难找到既能快速又合规地进行转换的解决方案。此外,稳定币种类繁多,每个平台通常都偏爱其中一种。Bridge 以灵活易用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 

钱包不是难题 

加密货币领域(尤其是对新人而言)被普遍吐槽的一个问题是钱包。选择哪种钱包,如何选择一种能连接最多 DApp 的钱包,以及是否有替代品,是许多用户的困扰。好在,像 Dynamic、Privy、Capsule 和 Coinbase WaaS 等供应商正在为加密货币应用及用户解决该问题,允许个人在不下载第三方钱包应用或托管助记词的前提下进行链上活动。不断修复集成、管理更新并在发布时添加新钱包(确保 TAM 不受限制)是耗费公司重要工程资源的一个问题。而在用户方面,痛点也显而易见。如果没有这些嵌入式钱包,用户可能就没有受支持的钱包(或者,如果他们是行业新人,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有钱包)。简化新用户的入门流程是行业实现大规模采用的关键。在这方面,这些公司(其中许多是最近几年才成立的)发挥着关键作用。 

Web3 投资机构为行业发声:好事总多磨Crypto 仍在进步

拥抱陌生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了一路上取得的成就。归根结底,如果你认为金融体系应该是快速、全球化、低收费、可访问和为人民服务的,那么加密货币就是唯一的终极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新事物在成熟的过程中都会经历成长的阵痛,或者遭到彻底的反对。印刷术最初问世时就遭到了宗教权威的极力反对,因为这会削弱他们对信息的控制。伊斯兰教直接禁止印刷,而瑞士学者 Conrad Gessner 「要求欧洲国家的当权者执行一项法律,规范书籍的销售和发行。」因为在他看来,普通人不应该接触到如此多的书籍。15 世纪末,意大利作家 Filippo di Strata 曾写道:「笔是处女,但印刷机是妓女」。 

如果说印刷机是妓女,那么以其来类比公众对加密货币的看法可能不是很妥当。但为了进步,我们愿意接受这种抨击。拥抱陌生,就是要知道新技术在开始时往往看起来很「怪异」。 

我们也承认,加密货币领域的绝大多数实验可能都不会成功。但如果你一直坚持这种观点,那你就从根本上误解了突破性技术的发展过程。这一理念并不新奇,互联网的成熟就要求我们告别内部服务器群、网络环路和索尼的 AIBO 机器狗。在人们尝试新技术的过程中,这是一种自然而健康的演变。成功产品的「幂律」正是投资者在进入这些领域时所遵循的。  

基础设施为应用铺路 

本周期的许多突破性应用都得益于新的基础设施,而这些基础设施在上一周期根本不存在。是的,基础设施似乎比应用多,但如果没有强大的底层框架,应用就无法真正存在或扩展。由于大部分基础设施已准备就绪,应用方面的创新也在加速。 

Joel Monegro 在 2016 年提出了著名的「胖协议」概念,即在区块链网络中,大部分价值来自协议而非应用层。

Web3 投资机构为行业发声:好事总多磨Crypto 仍在进步

我们认为,协议层的模块化压缩了该层的价值获取份额,为应用层留出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应用可以利用协议层的模块化组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组合和搭配,最终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同时也能获得更多利润)。现在,用户基本上是通过前端向应用付费,而这些前端越来越多地抽象出了协议层。 

有趣的是,由于基础设施的模块化,以太坊应用开发者如今面临的许多问题往往不在技术,而在文化。对于这些构建者来说,他们选择构建的生态对其品牌、社区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有时,这些应用会称自己是「构建在 xxx L2 上的项目」,但如果 L2 不能持续下去,就会降低其产品和品牌的价值。在 Solana 上构建是统一的,因为每个人都默认在同一个单一平台上构建,而以太坊则为开发者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我应该在哪里构建?由于大多数链抽象协议尚未准备就绪,「任意部署」也不是一个真正的选择。当生态变得比应用本身更重要时,两者之间就会产生寄生关系,应用和生态会争夺同样有限的注意力。  

这一切的起因可能是以太坊在市场营销方面的零投入,迫使 L2 创建自己的品牌和风格。这种可信的中立方式造就了丰富多样的 L2 生态,但也导致了分裂。Vitalik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强调了这一点,他将 L2 比作以太坊本身的文化延伸,「对于亚文化来说,L2 是行动的终极竞技场」。实际上,这些亚文化可能是新兴应用的最佳孵化地。在这些孵化地上,用户会被低费用等优势吸引,社区紧密团结,构建者也大量涌现。此外,底层 L2 的文化也能帮助其应用加强和壮大自己的文化。当然,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以太坊上的许多 L2 正日趋成熟,使更多的应用得以存在和扩展。

Web3 投资机构为行业发声:好事总多磨Crypto 仍在进步

总结

我们已经经历了多轮牛熊转换,知道基础设施会催生应用,而应用也会催生基础设施。循环仍在继续,我们抱怨的新兴技术正是实现低收费链、更好的分销和更高质量用户体验的产品,而所有这些最终都会推动采用。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值得肯定的是,尽管行业经历了 FTX 等巨头的崩塌、面临不断的监管阻力和市场的剧烈波动,我们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的行业还很小,还处于发展初期,我们所做的工作应该是正和的。是时候重新点燃心中的壮志了。正如老话所说,好事多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