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thern Data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数据中心业务拟于2025年上半年在美国IPO,估值或达160亿美元缩略图

Northern Data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数据中心业务拟于2025年上半年在美国IPO,估值或达160亿美元

博链财经BroadChain获悉,7月2日,据彭博社,据知情人士透露,Northern Data正在与潜在顾问商谈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数据中心业务的联合项目,在美国进行 IPO 的事宜,此次 IPO 的估值可能高达 160 亿美元。

知情人士表示,Northern Data AG已邀请几位潜在顾问竞标,并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指定牵头银行。

Northern Data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数据中心业务拟于2025年上半年在美国IPO,估值或达160亿美元

根据目前的计划,Northern Data 最早将于2025年上半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一家由其云计算业务(名为 Taiga)和数据中心(名为 Ardent)组成的实体。

知情人士表示,投资银行建议这些业务估值约为 100 亿美元至 160 亿美元。

Northern Data 还可能在上市前向投资者出售相关业务的少数股权。

审议仍在进行中,细节可能会发生变化,Northern Data也可能决定不继续推进正在考虑的战略选择。

根据5月的一份声明,Peak Mining 是Northern Data在美国的比特币挖矿部门,目前有近700兆瓦的数据中心正在建设或开发中,这将使Northern Data成为美国最大的加密货币挖矿公司之一。

为什么日企巨头索尼、Metaplanet纷纷高调进入Crypto领域?缩略图

为什么日企巨头索尼、Metaplanet纷纷高调进入Crypto领域?

来源:区块链骑士

索尼和Metaplanet这两家日本巨头在2024年加强了对Crypto资产的控制,这是因为日本正在与日益减少的货币作斗争

Crypto资产在日本的采用率越来越高,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为客户提供替代选择。

索尼以1030亿美元的估值收购了数字资产交易服务提供商Amber Japan,从而涉足Crypto资产领域。

根据发出的声明,该公司将更名为S.BLOX

Amber Japan运营着“WhaleFin”Crypto资产交易,此次收购将为该应用提供更易于使用的服务,并提供更多支持的货币和功能。WhaleFin在周一的公告中确认了这一进展。

公告中写道:“展望未来,作为索尼集团的一员,我们将通过与集团的多元化业务合作,努力在Crypto资产交易服务方面创造新的附加值。”

从另一方面看,自2022年FTX倒闭以来,Amber Japan一直在面临财务危机。早在索尼集团表示出收购倾向前,其母公司Amber Group就不得不与Fenbushi Capital进行债转股交易。

此外,有报道称投资公司Metaplanet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

本周一,Metaplanet增投了价值102万美元的BTC,成为日本最大的BTC企业持有者。

与微策略公司(MicroStrategy)一样,自2024年4月以来,Metaplanet也在逐步增加其BTC持有量。

Metaplanet于6月11日披露其购买了160万美元的 BTC,并在6月24日承诺从债券发行中再购买600万美元。

为什么日企巨头索尼、Metaplanet纷纷高调进入Crypto领域?

报道称,该公司的基本政策是长期持有BTC

报告提到了该公司减少日元(日本本币)风险敞口的承诺,该公司还希望以优惠的税收结构为日本投资者提供接触Crypto资产的机会。

索尼和Metaplanet的举动表明,日本对Crypto资产的采用日益增多。同时,日本官员也在担心货币贬值

在日元大幅贬值和日本央行(BOJ)的一些货币政策的影响下,日本的Crypto资产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据路透社6月27日报道,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和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表达了对日元暴跌的担忧。

日本央行副行长内田伸一也表示:“日元疲软是推高通胀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在指导货币政策时将密切关注货币走势。”

货币的稳定变动是可控的,但单边的快速变动往往会影响国家经济

当货币贬值时,投资者可能会寻找其他资产来保护自己的财富或寻求更高的回报。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投资者可能会将BTC作为一种价值储存手段。

例如,Metaplanet表示,它将BTC作为储备资产,以减少因日本债务负担和由此导致的日元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在同样的情况下,随着美元在本周关键就业报告公布前走低,MicroStrategy公司创始人Michael Saylor发出了看涨BTC的呼吁,即卖出美元,买入BTC

长文解析Circle在MiCA法案下合规获发行USDC和EURC资格的历史机遇和起点缩略图

长文解析Circle在MiCA法案下合规获发行USDC和EURC资格的历史机遇和起点

来源:Aiying Payment Compliance

Circle公司宣布,其USDC和EURC稳定币已经符合欧盟新出台的稳定币法规,成为首个在MiCA法规下合规的全球稳定币发行者。从7月1日起,Circle公司正式向欧洲客户发行这两种稳定币。

这是互联网金融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意味着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已经确立了使稳定币成为合法电子货币的明确法规,推动加密货币市场进入主流支付、金融和商业基础设施的新阶段。

在此之前Aiying艾盈写了一篇《解析到法案将为行业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稳定币的市场。MiCA要求法定货币支持的稳定币必须有足够的流动性储备,并获得“电子货币许可证(EMI)”。此外,还规定了稳定币的交易量上限和其他资产支持要求。6月30日是一个重要节点,要求交易所下架不符合规定的稳定币。

而Circle的USDC预计将从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Tether Holdings Ltd.旗下USDT手中夺取市场份额。OKX、bianace、Bitstamp、Kraken已经采取措施,在今年近期都改变了在欧盟对USDT的交易支持,取消了使用该稳定币购买或出售其他加密资产的能力。

Circle此次的机遇与USDT的崛起有历史性相似

Aiying艾盈昨天文章《》有提到USDT最大的优势是先发优势,但崛起主要得益于交易所加持及行情爆发。在加密货币的蛮荒时代开始,从早期的比特币区块链到后期的以太坊生态,USDT 当之无愧的先行者,同时也猜准了行情大爆发,如果回顾其持币地址和市值来看,虽然 2014 年成立,但其真正进入崛起是 2017 年,当年除了行情牛市外,USDT 开始了超级增发,被市场诟病操纵比特币价格。

但是事后看来,这属于因果倒置,容易被忽略的则是当年一个是中国关闭了虚拟货币交易,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则是USDT 当年同步上线了前三大交易所。

同样当下来说,根据根据 Chainalysis 《2023 年加密货币地理报告》的数据,该地区在 2022 年 7 月至 2023 年 6 月期间占全球交易量的 17.6%,这个份额由于Mica法案的出来,已经帮Cricle打扫好屋子,让他在这里驰骋了。

长文解析Circle在MiCA法案下合规获发行USDC和EURC资格的历史机遇和起点

而Cricle得益于欧元数字货币(即欧元稳定币)的增长和采用几乎是确定的。MICA法案为欧元数字货币的发行和运营设立了明确的规则,银行和电子货币机构都能够将欧元稳定币作为其产品和服务的核心部分。这意味着整个欧洲监管金融部门现在可以采用这个网络,显著扩展稳定币在商业和金融中的应用。这个市场在Aiying艾盈来看是非常巨大的。

Cricle的全球合规视野和起点成就了当下

在币圈的老炮都清楚USDC崛起于 USDT 危机之时,透明、受监管、更具流动性的资产储备赢得客户青睐。如果回顾 USDC 的崛起,其持币地址的大增通常对应 USDT持币的下滑,通常均为 USDT 发生风险事件之时,特别是由于其早期是合规交易所 coinbase 的唯一稳定币交易对,这种受监管加持给早期 USDC 市场扩张带来极大的好处,也是其冲击 USDT 第一宝座的主要竞争力。由于合规性,Defi 协议更加青睐 USDC,流动性挖矿使得 USDC 迅速起量,链上更占优。2020 年 Maker 引入受监管的稳定币 USDC 之后,USDC 就成为了各大 Defi 协议的首选,目前 MakerDAO、Compound 和 Aave 三大 Defi 协议是 USDC 的主要支持者,这背后除了受到监管的利好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 Defi 协议的抵押品,USDC 相较于 USDT 具有更低的波动。USDC 的起点优势可以总结为合规优势。

在全球合规层面Cricle都做了哪些工作?

Circle 注册是美国财政部下属金融犯罪执行网络的货币服务业务机构,同时也按照各州对货币传输业务法律展开,整体被监管视为一种预付款方式。相较于USDT,USDC的储备资产是独立的,假设Circle 破产,根据纽约银行法和联邦破产法,这些储备资产将受到保护。

Circle公司是第一个在美国获得电子货币传输许可证的加密公司,也是第一个获得纽约BitLicense的公司,并在英国获得了电子货币发行许可证。

而两年前,欧盟达成了MiCA制度,并最终由欧洲议会批准,成为全球最全面的稳定币和数字资产市场法规。Circle公司随后宣布推出欧元稳定币,并全力使其符合欧盟的新法规。法国在建立加密和数字资产监管方面一直处于前沿,Circle公司选择法国作为欧洲总部,证明这一决定是明智的。公司与法国金融监管机构ACPR密切合作,使业务符合MiCA法规。

Circle公司现已获得ACPR的电子货币发行许可,并成为符合MiCA的USDC和EURC稳定币发行者。欧洲客户现可通过Circle Mint France直接获取USDC和EURC。

于是USDC顺利成为唯一符合欧洲新稳定币监管制度的全球主要稳定币。Circle公司与法国、欧盟和美国的监管机构密切合作,实现了全球稳定币在区块链网络上的完全可替换性,既保持了技术创新,又符合严格的监管标准。

目前,所有在欧洲流通的USDC和EURC均符合MiCA法规,Circle公司持有的所有EURC储备均在法国受监管机构的监督下管理,欧洲持有的USDC储备则由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欧盟内管理。欧洲用户持有的USDC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可替换,并可进行交易、转账、自主托管、用于DeFi等,无需任何变化。

除此之外我们知道USDC 并不直接与个人进行兑换。USDT 对于 10 万美元以上,只要付注册费即可直接与 Tether 进行兑换,但 Circle 是按照客户等级运行。只有其合作伙伴或者 A 类用户(交易所、金融机构)等有资格与 Circle 进行兑换。个人普通用户(B 类)需通过第三方渠道展开(如 coinbase)。而即日起,Circle公司将在欧洲市场直接与主要机构通过Circle Mint France发行和赎回USDC和EURC,包括交易所、做市商、经纪公司、消费钱包、金融科技公司、支付机构、银行和大型企业。这种市场销售制度很大的降低了用户出现洗钱的风险,有效的把风险通过大B端有效管理和隔离起来。

总结

MICA法案的启动预示着市场结构的重大转变,预计未来一年内,全球主要司法管辖区(包括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香港、阿联酋、巴西等)将推出全面的稳定币规则,所有这些都需要严格的监管合规。野蛮时代的灰度市场空间也被不断的压缩,最终与合规化监管市场进行大融合,我们都是这场金融时代变革的见证者。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缩略图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原文作者:IOSG Ventures

背景

两年前,在模块化区块链叙事兴起之初,我们撰文提出了我们对数据可用性(Data Availbility)赛道的观点和预测。正如我们所预期的那样,模块化区块链的叙事已经盛行并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创新,增强了网络的互操作性,并促进了生态系统内的更多合作与集成,各种 Rollup 即服务(RaaS)解决方案(Altlayer,Caldera, Conduit, Gelato)开始涌现。下图展示了 Rollup 开发工具 Conduit 的界面,显示了部署 Rollup 和选择 DA 方案已经变得异常简单和便捷。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Source: Conduit

在过去的两年中,Celestia,EigenDA,Avail,NearDA 等替代 DA 方案(Alt-DA)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各自展现了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同时,随着以太坊 EIP-4844 的上线,通过引入 blobs 来替代 calldata,大大降低了 Rollup 在以太坊原生 DA 层的使用成本。如今开发者和项目方在选择数据可用性层时面临更多的权衡,本文将追踪和分析现有的 DA 方案,深入探讨它们的性能成本、技术特点和市场表现,并提出我们对未来 DA 赛道发展的观点和思考。

1. 现有 DA 方案采用情况

使用以太坊原生 DA 链上解决方案的 Rollup 主要集中在那些已经从 calldata 存储更新为适配 Blob 的主流 Layer 2 方案上,包括 Arbitrum、Optimism 和 Base,以及 Starknet、zkSync 和 Scroll 等。Rollup 通过使用以太坊作为 DA 层,数据会被以太坊的全节点验证和存储,而受益于以太坊的安全性、去中心化程度、协议升级的延续性以及经济激励机制。综合型 L2 在以太坊的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需要使用原生 DA 带来的上述正统性作为核心差异。(Vitalik 认为作为 rollup 的核心就是是无条件的安全保证:即使所有人都与你为敌,你也能取出你的资产。如果数据可用性依赖于外部系统,就无法得到这种等效的安全性)

然而将数据发布到以太坊主网伴随着导致高昂的成本,特别是在 EIP – 4844 之前 (calldata 成本为每字节 16 gas,仅仅 2023 年 12 月,L2 在 DA 成本上就花费了超过 15, 000 ETH)。因此出现了多种 Alt-DA 链下解决方案,如已上线的 Celestia、EigenDA 和还未上线的 Avail, 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如 DAS,纠删码, KZG 承诺等,降低了数据存储和传输的成本。

这其中,Celestia 作为专门用于 DA 的模块化区块链,于 2023 年 10 月主网上线后已成为 DA 赛道的龙头项目,主要目标客户包括需要模块化架构的项目:跨链桥、结算层方案、defi 项目、游戏、排序器,以及不限于以太坊生态的 Layer 2 解决方案。其现有的客户包括 Omnichain DEX 协议 Orderly、专为 EVM-native ZK 应用定制的模块化 L2 Manta Pacific、基于 Base 的 L3 Hokum,以及专注于衍生品交易的 DEX Lyra 和 Aevo 等。Celestia 作为不局限于特定生态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DA 层先行者,其优势使得它成为许多新兴 Layer 2 项目的首选。

EigenDA 是由 EigenLabs 开发的,利用 EigenLayer 的 restaking 机制来提供高效、安全且可扩展的 DA 服务方案, 一定程度继承以太坊主网的安全性和庞大的验证者网络。EigenDA 专注于为以太坊生态系统提供高性能的 DA 解决方案。作为 Eigenlayer 上的首个主动验证服务(AVS),EigenDA 于 4 月同 Eigenlay 主网一同上线,现有的客户群体同样多样化,包括以太坊 L2 Swell、Celo、Mantle Network、以及搭建于 Eigenlayer 的多个其他 AVS,如去中心化计算栈 Versatus, Polymer、DEX 协议 DODO 和作为 Social L2 的 CyberConnect 等。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Source: EigenDA

2. 原生 DA(EIP-4844)和 现有 Alt-DA 的权衡

2.1 以太坊原生 DA

简单回顾以太坊原生 DA 解决方案的发展变化,坎昆升级之前,Rollup 主要使用 calldata 作为数据存储和传输的手段。由于永久存储和高网络拥堵,高昂的费用成为了扩展和采用的主要障碍。而 EIP-4844 作为主网升级,引入了 Blob 这一新的数据结构,Blobs 可以容纳大容量数据,但是相应会增加节点的存储负担。随着时间推移,存储需求会不断增加, 最终可能导致运行节点的硬件要求过高从而伤及去中心化。因此 Blobs 只需要存储约 18 天 ( 4096 个 epoch) 即会删除。

由于 Blobs 仅需临时存储且使用单独的费用市场, EIP-4844 实施后,取用各大 L2 采用 blob 之后前后 60 天的平均每天的 DA 成本 (ScrollStarknet 取前后 30 天),成本下降均在 99% 左右。其中由于所上传数据类型的不同(交易数据或是状态差异),采用 OP rollup 的 Layer 2 相对于 Zk Rollup 成本下降的受益更为明显。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Source: Dune Growthepie

EIP-4844 Blob 容量和存储特性及定价机制

Blob 的容量和存储特性:

  • 每个区块最多容纳 6 个 Blobs

  • 每个 Blob 可以存储高达 128 KB 的数据(即使未完全使用 128 KB 空间,发送者也需支付完整的 Blob 费用)

新的 blob gas 市场,运行方式类似于 EIP-1559 ,根据供需变化来调整 blob 基本费用:

  • 如果区块中的 blob 数量超过目标(当前为 3 个),增加 blob 基本费用。

  • 如果区块中的 blob 数量少于目标,减少 blob 基本费用。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Source: IOSG Ventures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Source: Dune / 以太坊区块 blobs 数量 3 天均线

L2 主要使用新引入的类型 3 交易,在以往交易基础上添加 max_fee_per_blob_gas 和 blob_versioned_hashes 字段,分别代表用户愿意支付的每 blob gas 的最大费用和 kzg_to_versioned_hash 的哈希输出列表。

这种新的定价机制意味着类型 3 交易仍然需要 max_fee_per_gas 和 max_priority_fee_per_gas 字段,并受现有 EIP-1559 市场的约束。除了 blob 空间外,类型 3 交易仍需支付其使用的 EVM 空间。

因此, blobs 仍然存在区块空间的争用,造成成本的不确定性,因为每个区块的 blob 空间有限,而 blob 的 gas fee market 是根据需求动态调整的。

所以,以太坊作为通用链,短板还在于区块空间的不确定性——可能突然有类似 NFT Minting、空投申领等链上活动的出现导致链上拥堵,Blob 的定价就会被抬高,使得 Rollup 没有办法估计成本基础。这会造成 Rollup 开支预算不确定导致利润率不稳定,提升了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新项目的使用壁垒,项目方难以确定以太坊 DA 是否能作为长期的方案。下图中大部分时间使用 blob 会比 calldata 便宜 98% 左右,但下图中可见某一时段使用 Blobs 仅比使用 Calldata 便宜 59% 。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Source: Ethernow

我们计算两次 blob 传输的费用举例: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Source: Ethernow

图中为一次 2024 年 03 月 28 日某一区块中 Zksync 的 Validator Timelock 的类型 3 交易, 我们根据 blob 费用,执行基础费用和优先费用分解计算一下它的数据成本: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假设以太坊的价格为 $ 3600 ,当时使用 1 Mib blob 的数据成本大概为:

4 × 0.018 ETH× 3600 USD/ETH = 259.2 USD

我们再取 6 月 24 日的一次 zksync era 的类型 3 交易: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Source: Ethernow

彼时主网活动略有下降,分解计算一下其数据成本: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当时使用 1 Mib blob 的数据成本大概为:

4 × 0.0021 ETH× 3600 USD/ETH = 30.24 USD

由此可见使用 blobs 传输数据的成本的不确定性,且仍然相对高昂。然而对于一个 rollup 而言,选择 DA 方案时,成本结构的稳定性是关键考虑因素之一。

2.2 Celestia

作为模块化区块链的开山鼻祖,Celestia 专注于提供 DA 层和共识层,将执行层分离出去,从而专门优化 DA 功能,提高效率和可扩展性。Celestia 作为一个链下解决方案的 L1 相比使用以太坊链上的方法具有许多不一样的技术特点,从而减少了数据可用的成本,也相对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模块化设计使 Celestia 极具灵活性,允许开发者自由选择执行环境,不限于特定的虚拟机(VM),使得 Celestia 能够支持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满足多样化需求。

Rollup 如要整合 Celestia 作为 DA 层,需将执行层产生的交易数据(Data Blob)提交到 Celestia 网络,而不是原来的 Layer 1 (以太坊)以确保数据可用性以便验证和交易。Celestia 的数据可用性采样(DAS)技术通过使用二维 RS 纠删码编码方案对区块数据进行重新编码,允许轻节点只需下载区块数据的一小部分即可多轮随机采样验证数据的可用性,并且允许多个节点并行处理不同的数据部分,提升了整体效率。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Source:Celestia.org

过程中另一项关键技术是 Celestia 引入的命名空间 Merkle 树(NMTs)技术,使得不同的 rollup 只需下载与自己相关的交易数据,从而提高数据处理效率。NMTs 不仅减少了数据冗余,提升了系统性能,还为开发者提供了更高效的数据处理方式。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安全性方面,Celestia 基于 Tendermint 共识机制,验证人对 Data Blob 达成一致性,确保数据在网络中的可用性和一致性,能够容忍最多三分之一的验证者节点出现故障或恶意行为。通过质押 TIA 代币,Celestia 的验证者受到经济激励,确保诚实行为,并对恶意行为或不当操作进行罚没,从而保障网络的安全性。目前 Celestia 的 TVL 约为 64.4 亿美元,全节点数量为 100 个。

关于可拓展性,Celestia 的区块大小可以根据网络中活跃轻节点的数量进行动态调整。随着更多节点的加入,Celestia 可以安全地增加区块大小,理论上无限提高吞吐量和可扩展性。目前的数据显示,其数据吞吐量约为 6.67 MB/s。

Celestia Blob 容量和存储特性及定价机制:

为了成本的比较,我们在此简单讨论 celestia 的性能以及定价机制。用户在 Celestia 上提交数据时,通过提交 Blob 交易(BlobTx)实现,费用由 blob space 费用和 gas 费组成。

具体来说,每个 Blob 的最大大小限制略小于 2 MiB(1, 973, 786 字节),每个区块可以包含多个 Blob,具体数量取决于区块的总大小限制。当前最大区块大小为 64 x 64 shares(约 2 MiB),总共 4096 个 shares,其中一个 share 保留用于 PFB(PayForBlobs)交易,其余 4095 个 shares 用于数据存储。Celestia 的费用市场类似于以太坊的 EIP-1559 机制,使用基于 gas 价格的优先级内存池。交易费用较高的交易会被验证者优先处理,费用由每笔交易的固定费用以及基于每个 Blob 大小的可变费用组成。

根据 celenium 上的 rollup 数据综合统计(6 月 17 日),对于各个整合 Celestia 的客户,使用 Celestia 的 DA 成本在 0.02-0.25 Tia/Mib 之间,折合 6 月 17 日的 $TIA 的价格 ($ 7.26),几个主要客户的 DA 成本在 $ 0.15 – $ 1.82/MiB 不等。因此,与以太坊链上原生 DA 相比,Celestia 提供了一个具有竞争力且稳定的成本结构。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Source: Celenium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Source: Celenium,gas price 稳定在 0.015 UTIA 左右 ( 1 uTIA = TIA × 10 − 6)

但是, Celestia 本身是 Layer 1 区块链网络,需要 P2P 网络对 Data Blob 进行广播和共识,虽然轻节点可以采用 DAS 来确保数据可用,但网络对其全节点仍然有着很高的要求(128 MB/s 下载和 12.5 MB/s 上传),为去中心化和未来吞吐量提升带来障碍。相比之下,EigenDA 采用了不同的架构——不需要做共识,也不需要 P2P 网络。

2.3 EigenDA

作为利用 EigenLayer 构建的主动验证服务(AVS),EigenDA 通过再质押机制,利用以太坊的安全性(不需要引入新的验证器集,以太坊验证者可以自由选择加入,EigenDA 的再质押节点是以太坊节点的子集)来保障数据可用性,很好地直接利用了现有基础设施。其主要工作流程为,Rollup sequencer 生成 Blob Data 后将其发送给 Disperser(可由 rollup 本身运行,或通过第三方,比如 EigenLabs),Disperser 会对 Blob Data 进行数据分片,生成纠删码及 KZG 承诺,然后发布到 EigenDA 的节点,而后 EigenDA 的节点会验证 Attestation 并保障数据可用性,验证结束后,节点需将数据进行存储并将数字签名发送回 Disperser。最后,Disperser 讲收集签名并将其上传给以太坊主网上的 EigenDA 智能合约进行最终的聚合签名的正确性验证。

核心的 idea 依旧是利用技术减少对节点的数据存储和验证算力的要求。然而,EigenDA 选择了与以太坊升级相一致的 KZG 承诺验证技术来实现。此外,EigenDA 不依赖共识协议和 P2P 传播,而是使用单播来进一步提高共识速度。

而对于确保 EigenDA 节点真的对数据可用进行了存储,EigenDA 使用托管证明(Proof of Custody)方法,如果出现,惰性验证器任何人都可以向 EigenDA 智能合约提交证明,该证明将由智能合约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成功,惰性验证器将被 Slashing。

因此,EigenDA 的解决方案过程都是在以太坊上进行,由以太坊提供共识保证,因此不必受限于共识协议和 P2P 网络低吞吐量的瓶颈,节点无需等待顺序排序,可以直接并行处理数据可用性证明,极大地提高了网络效率。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Source: Eigenlayer

EigenDA 的容量性能及费用:

EigenDA 目前的节点运营商数量为 266 个。其最大吞吐量目标在 10 Mbps。根据 7 天平均数据,EigenDA 的数据吞吐量为 0.685 Mib/s,数据存储和传输费用约为 0.001 Gas/Byte,折合下来,假设 gas 费用为 10 gwei 且以太坊价格为 $ 3600,每 1 MB 数据的费用约为 0.038 美元。总质押 TVL 为 3.33 M ETH, 接近 12 亿美元。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Source: EigenDA.xyz

综合比较分析 Celestia vs. EigenDA

从技术角度来看,Celestia 和 EigenDA 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首先,在节点负载方面,Celestia 的全节点需要处理广播、共识和验证,下载带宽需求为 128 MB/s,上传带宽需求为 12.5 MB/s,而 EigenDA 的节点不处理广播和共识,带宽需求仅为 0.3 MB/s,而且其可以使用以太坊节点的子集。其次,吞吐量方面,Celestia 的最大吞吐量约为 6.67 MB/s,而 EigenDA 目标达到最大 10 MB/s。在安全性方面,Celestia 的安全性来源于其网络价值,质押价值约为 66.5 亿美元,攻击成本超过 40 亿美元。EigenDA 基于重新质押的资产价值和主网运营者份额继承了一部分以太坊的安全性,目前的 TVL 接近 12 亿美元,大约继承了以太坊 2% 的安全性。

综合来看,Celestia 的竞争优势在于其灵活的模块化设计和较高的数据吞吐量,使其更受中小型 L2 和应用链的青睐。而 EigenDA 的优势采用了使用以太坊基础设施,将数据可用性与共识解耦带来的正统性。未来,随着模块化和应用链双重趋势的发展,Celestia 可能从增量市场中受益,而 EigenDA 则可能在需要更高安全性的以太坊中心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3. Avail 和 NearDA

虽然目前 Celestia 和 EigenDA 在数据可用性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未来的竞争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随着 Avail 和 NearDA 这两个项目的潜在上线,数据可用性领域的竞争态势有望进一步加剧。

Avail 是一个专注于数据可用性的区块链网络,旨在为 EVM 兼容的区块链和 Rollups 提供高效的交易排序和数据存储服务。它采用继承自 Polkadot SDK 的 BABE 和 GRANDPA 共识机制,Avail 使用 KZG 多项式承诺作为有效性证明,使用提名权益证明 (NPoS) 支持多达 1, 000 个验证者,并通过独特的轻客户端 P2P 网络采样机制提供可靠的备份。

另一方面,NearDA 是由 NEAR Foundation 推出的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主要为 ETH Rollup 和以太坊开发者提供 DA 服务。它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 DA 解决方案,去中心化程度与 Near Protocol 相当。目前已经与 Polygon CDK、Arbitrum、Optimism 等以太坊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参与者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而短期看来,对于 Rollups 来说,更有效地减少边际成本是最好建立壁垒的方法,其中针对市场状况调整收入和成本模式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4. 针对特定场景的 DA

除了上述这样的针对 rollup 的通用性 DA 以外,当前 DA 赛道也萌生了一些比较早期的,以及针对特定场景的 DA 项目,如专为 AI 定制的高吞吐量 DA 方案 Zerogravity(0 G),和比特币 DA 方案 Nubit。

4.1 Zerogravity(0 G)

AI 应用对数据可用性的需求与传统区块链应用不同。AI 模型训练和运行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包括模型参数、训练数据集、实时数据请求等。这些数据需要快速、可靠地存储和传输,以确保 AI 模型的效率和性能。然而,现有的通用 DA 方案,如 Celestia 和 EigenDA,主要设计用于满足普通区块链应用的数据可用性需求,在处理超高吞吐量、低延迟的大规模数据传输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ZeroGravity ( 0 G) 希望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高性能数据传输来专门满足 AI 应用的需求。其模块化设计将数据可用性工作流分为数据发布和数据存储两个通道,使得系统可以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而线性扩展。数据存储通道专注于大数据传输,确保大数据可以几乎瞬时存储和访问。而数据发布通道则用于保证数据的可用性,通过一个基于多数诚实假设的仲裁系统进行验证。0 G Storage 是一个由存储节点网络组成的链上数据库。存储节点通过「随机访问证明」(PoRA) 挖矿过程参与,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它支持存储各种类型的 AI 相关数据,包括模型、训练数据、用户请求和实时检索增强生成 (RAG) 数据。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Source: 0 G

0 G 通过创新的系统设计,声称其目标是实现每秒 GB 级的链上数据传输,远超目前市场上的其他 DA 方案(如 Celestia 和 EigenDA 的每秒 MB 级数据传输)。具体来说, 0 G 声称其数据吞吐量可达每秒 50 到 100 GB,能够支持需要大量数据传输的 AI 模型训练等场景。

4.2 Nubit

在比特币生态逐渐起步并受到关注,有关比特币的各类技术路线也风起云涌,随着这些技术路线的发展,Ordinals、Layer 2、预言机等应用程序对高效、安全的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这些应用程序需要能够快速、可靠地存储和传输大量数据,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用户体验的提升。例如,Ordinals 需要高效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来支持数字艺术品的创建和交易,Layer 2 解决方案需要高吞吐量和低延迟来实现更好的扩展性,而预言机需要可靠的数据传输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Nubit 是比特币生态中首个原生的数据可用性 (DA) 层项目,旨在解决比特币主网吞吐量有限的问题,并为比特币生态的长远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持。Nubit 的工作流程包括数据提交、验证、广播、存储、采样和共识等多个步骤,确保数据的高效处理和高可用性。用户提交的数据经过 RS 编码处理后,由验证者节点使用 NuBFT 共识算法进行验证,并生成 KZG 承诺。验证后的数据块被广播到全网,存储节点负责存储完整数据块,而轻客户端通过数据可用性采样(DAS)协议验证数据的可用性。即使在网络故障情况下,节点仍可通过全存储节点和比特币网络上的 KZG 承诺恢复数据。

IOSG Ventures:详解DA生态和竞争格局

Nubit 旨在为比特币生态项目提供基础设施,已与多个项目如 Babylon、Merlin Chain、Polyhedra 等建立了合作关系,Nubit 将降低数据存储成本,比如在铭文市场需求激增的情况下, Nubit 可以服务与比特币 Layer 2 大幅降低数据发布成本,使得在比特币上存储和处理数据变得更加经济实惠。

5. Closing Thoughts

分析 DA 赛道的项目差异,我们在安全性(包括数据完整性、网络共识等)、可定制性与互操作性、性能和成本随着这些 DA 方案的广泛采用和不同项目在 DA 层选择上的差异,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独特的技术和市场定位。

未来我们相信更多的 App-Rollup 会被推出市场。然而虽然潜在的市场增大,DA 赛道头部效应明显,Celestia、EigenDA 等会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留给腰尾部的机会不多,竞争也在加剧。目前的容量对 Rollup 来说供大于求,例如在上线主网后,Celestia 网络带宽的利用率长期在 0.1% 以下,远低于其每日 46, 080 MB 的最大支持容量。然而,相较于以太坊目前的 15 个 Rollup 和每日 700 MB 的数据量,Celestia 的活动量仍有很大可用空间。

当然不排除未来可能有高性能网络对高 DA 带宽的需求,或例如 AI 项目的需求,此外还有一些比较早期的,以及针对特定场景的 DA 例如 Bitcoin DA,或许在细分领域可获得不错的市场份额。但 DA 本质上是个 to B 业务,DA 项目方的收入和生态项目的数量质量息息相关。现阶段我们认为市场上不需要过多的链下 DA 解决方案,除非其成本和效率实现几个数量级的飞跃。

总的来说,现在来看 DA 的商业模式中供应充足,但赛道的发展仍在演变,各种方案在技术和市场定位上展现出不同的竞争力。未来的发展将取决于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

References:

从余承东“示弱”比亚迪,看华为的战略理性与战略纪律缩略图

从余承东“示弱”比亚迪,看华为的战略理性与战略纪律

导语:从放弃20万人民币以内市场的战略选择,我们能看到华为这家企业在战略认知上的深刻洞察力,以及在战略选择上的理性与战略执行上的纪律性。而这正是华为这种世界级优秀企业的特征所在。

从余承东“示弱”比亚迪,看华为的战略理性与战略纪律

砺石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1

曾经在智能手机行业“大杀四方”的余承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终于遇到了真正的对手。

在前一段时间举行的“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余承东展示了自己一贯的“大嘴”风格,其表示,“现在在智能电动网联汽车里,全世界的卷王应该是比亚迪,因为它有超低成本的能力。但是我们不善于卷超低价格,我们善于卷价值。”

余承东的这个发言明显有借贬低比亚迪以抬高自身的倾向,其会给公众造成一种误导,即比亚迪相较华为只是价格优势,而非价值优势。这个说法与事实严重不符。

首先,比亚迪旗下的仰望、腾势与方程豹是中国汽车产业最具潜力的高端品牌矩阵。其中,仰望品牌创造了中国汽车品牌在100万人民币以上市场的历史,腾势品牌更是几乎以一己之力颠覆了别克GL8在中国MPV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方程豹品牌也成功在中高端硬派越野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其次,比亚迪主品牌拥有王朝网的秦、汉、唐、宋、元与海洋系列的海鸥、海豚、海豹、海狮、驱逐舰等多款爆款产品,这些产品的销量之所以都能在同级别车型中位居领先地位,核心便在于性价比优势,而性价比本身就蕴含了价格与价值两个关键要素。

从上述看,无论是在中高端市场还是性价比市场,比亚迪都有着相较华为系产品更为明显的价值优势。因此,对于余承东的“小聪明”,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给予了有力回击,他在一场直播中表示,“我们也欢迎其他品牌,把车开到我们的展台上,浮浮水,上个大坡,上个小坡,把刹车和转向去掉试试。这都是同台竞技,台都搭好了,欢迎大家来。”

另外,他还直接点名余承东,表示比亚迪和华为都在深圳,也是战略合作伙伴,华为的一些产品也是比亚迪做的,在很多领域比亚迪也采买华为的东西。对于余承东,对于华为,他本人都是非常的尊敬,但他觉得如果余承东平时在发布会以及论坛上,少进行一些对比的话,会有更多人喜欢余承东,也会给华为的品牌加分。

在中国商业界,还很少有其他企业敢在公开场合硬怼华为余承东的,而这次其却被一家企业的普通中层硬怼。换作是其他企业,余承东一定会回怼回去,但对于比亚迪,其展现出了少有的克制,这大有可能是受到了华为高层领导的明令禁止,禁止其与比亚迪这家同是“民族之光”,关系也颇为紧密的同城企业开战。在随后不久的一场公开论坛上,余承东在被问及是否会推出20万元以下的车型时,其谦逊地表示,“与(比亚迪)这样优秀的车企相比,他们通过对供应链的掌控和部件海量的制造,做到了低成本,我们还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现在只能做20万元以上的,20万元以下的车型等将来具备成本能力的时候再做”。

余承东的这个答复,引起了笔者的极大注意。一方面,一向被称为“余大嘴”的余承东能够表现得如此谦逊,主动向比亚迪“示弱”极为罕见;另一方面,我们从侧面也能看到华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战略取舍,以及取舍背后在战略认知上的深刻洞察力,在战略执行上的纪律性,而这正是华为这种世界级优秀企业的特征所在。

2

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中有一个基本常识,即企业的战略选择要重点考虑两个要素。一方面是要基于企业内部的资源与能力;另一方面是要基于外部的竞争环境。

从余承东“示弱”比亚迪,看华为的战略理性与战略纪律

在当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是绝对的领导者,尤其在20万以内的性价比市场其具有其他任何竞争对手都所无法比拟的成本优势与定价权。而在性价比市场,消费者对价格极为敏感,所以像华为这样的汽车新进入者很难与比亚迪在该市场进行竞争。

而在2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高端市场,一方面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更低,另外一方面比亚迪由于战略节奏原因,尚未在该市场完全发力,这便给到其他造车新势力企业一些创新致胜的机会。其中,理想汽车是最为敏锐从中捕捉到商机的企业。

在理想汽车之前,中大型与大型SUV车型由于售价高昂,在中国汽车行业只是一个销量规模很小的市场,且主要被BBA等外资豪华品牌垄断,类似比亚迪、吉利与奇瑞等这样的主流国产品牌基本上都没有涉及。是理想汽车率先聚焦在这块蓝海市场,并以二分之一外资豪华品牌车型的价格,相继推出了理想ONE、L7、L8与L9等累计4款中大型与大型SUV产品,成功吸引了那些喜欢大车型但之前因为价格望而却步的消费者,在该细分市场取得了较大成功。

在理想汽车验证了该市场的巨大潜力后,华为赋能的问界品牌也便迅速跟进,于2023年相继推出M7、M9两款车型来完全对标理想汽车的L7与L9,也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绩,一度多个月度的销量都超过了理想汽车。

而在理想汽车与华为问界通过避开比亚迪的主战场,在中高端SUV领域另辟蹊径取得质的突破时,类似小鹏、哪吒与威马等其他新势力品牌却在比亚迪的主战场与其苦苦争夺,打一场注定无法取胜的战争。

从余承东“聚焦做20万以上车型”的发言,我们能看到问界在M7与M9两款产品上的成功并非只是幸运,而是华为在对自身资源、能力与外部竞争结构进行充分分析的情况下,而主动做出的一个极为清醒的战略选择。

在此背后,也离不开华为在研发管理领域著名的IPD(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模式。该模式是基于市场真实需求驱动的一种先进研发模式,可以实现产品定义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研发周期的显著缩短,产品成本的显著降低,产品质量的显著提高与市场销售的显著提升。

3

随着问界品牌的成功,华为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也开始渐入佳境。除了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品牌,华为还与奇瑞、北汽与江淮汽车等传统车企分别合作了智界、享界与傲界(待定)等品牌。

从余承东“示弱”比亚迪,看华为的战略理性与战略纪律

当前,智界品牌的首款车型智界S7已经发售,售价24.98-34.98万人民币,虽然成绩远不如问界品牌表现的那样耀眼,但连续两个月5000+台的月销量还是颇为可观。享界品牌的首款车型S9也已经对外亮相,整车尺寸为“5160*1987*1498”,定位中大型轿车,预售价45万人民币起。据悉,与江淮汽车合作的首款车型更是定位一款百万级轿车,对标宝马7系,新车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

上述一系列车型,能够充分证明余承东关于华为“聚焦做20万以上车型”的战略选择并非虚言。熟悉企业管理的读者会了解,在企业制定战略时最难的便是市场取舍,因为每一个市场都拥有巨大机会,放弃任何一个市场都会感到可惜。但企业的资源与能力等客观规律又决定了,大多数企业都无法将战线拉得过长,这不仅会导致企业的资源分散,还不利于企业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起差异化的认知。

尤其20万以内的车型占据了中国汽车行业的绝大部分销量,企业能够放弃该市场便更为不易。而华为便展示了一家优秀企业在战略上的理性与纪律,它没有陷入多线作战的战略陷阱,而是将战略尽量精简,聚焦在20万以上的中高端市场。一方面这有助于华为发挥出其惯有的“对着一个城墙口”冲锋的饱和攻击优势,另一方面也将逐渐夯实华为汽车在中高端领域的品牌形象,这对其长期发展具有极大价值。

而我们反观小米汽车,雷军最初希望通过小米汽车的高端化来改善小米整个品牌的高端化形象。但最终在制定产品战略与发布产品时,还是向短期销量所妥协,将首款中大型轿车车型的起售价拉低到21.98万人民币,最终吸引的主要还是一些追求性价比的年轻用户,且女性用户占据了较大比例,这导致小米汽车之后车型的定价变得更为艰难,也让雷军最初希望通过小米汽车来提升小米品牌高端化的战略设想而落空。

在智能手机领域,小米便因品牌力的差距而逐渐被华为拉开差距,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小米汽车势必再次重蹈品牌力逐渐下滑的覆辙,而失去在中高端市场的可能性。这种结果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小米相较华为在战略纪律性上的巨大差距。

币圈大佬们有什么动机「救火」Curve

撰文:Steven,E2M 研究员

来源:E2M Research

日常讨论 思考

去年 7 月底 Curve 被盗后,各方 OG、机构及 VC 都鼎力相助。比特大陆和 Matrixport 联合创始人吴忌寒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在即将到来的 RWA 浪潮中,CRV 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我已抄底买入,不构成财务建议。」

黄立成在社交媒体上确认自己通过 OTC 从 Curve 创始人处收购 375 万枚 CRV 并质押锁定在 Curve 协议中。次日,孙宇晨的相关地址也向 Egorov 地址转入 200 万枚 USDT,并获得 500 万枚 CRV。

紧接着就是 Yearn Finance、Stake DAO 等项目,以及 DWF 等一众机构和 VC 纷纷参与到 CRV 的救火行动中。

对于这些团体为 Curve 站台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救?这一点非常困惑。

收益率是一个 web3 横向对比的事情,已经不再是具体的细分赛道

CM:Curve 创始人把自己筹码卖了,然后和 Curve 没啥关系了是否会有影响?没啥问题。基建层协议在一定阶段后就没必要开发了。已经足够成熟了。抛开市场层面,不开发了也不会影响对他的使用。很多救市的人意识到了这个点,因此有这个动力。 Curve 有几个模型,这些都可以让 VeCrv 持有者自主治理。就现有的机构,参数、配置完全能够自运转,符合去中心化应用的一个初衷,权限完全下降社区。 DEX Llama 稳定币算法 + 借贷市场 VE 模型 贿赂和流动性系统 至于市场表现怎么样是另一个事情。基本确定基本面比上一次差。和以前相比不会有太突出的表现,但是周期拉长流动性挖矿还是会有需求的。如果认为链上是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Curve 还是有机会的,Uni 没法解决问题。Curve 提供了一个整套的框架,同时筹码完成了一个去中心化。跨周期的打算前景会更好一些,前提是认为链上未来是需要激励的。 购买者有很多项目方。流动性挖矿是上个周期起家的核心方式。项目早期在启动的时候都是,租用流动性。Crv 解决了一个项目方在早期启动时不需要通胀自己的经济模型,而是用租用 Crv 的流动性,从而解决了代币通胀的问题,把代币用在其他的 Utility 上。同时代币在解锁以后依旧有意义。Crv 也可以支持非稳定币的交易,与 Uniswap 类似。当时购买的时候排队时买不到的,优先给项目方。项目不会死掉,短时间不会被 Uniswap 蚕食掉

1. 事件 时间点 1

Arkham 发文表示 Curve 创始人 Michael Egorov 目前在 5 个协议的 5 个账户上以 1.4 亿美元 CRV 作为抵押借出 9570 万美元的稳定币(主要是 crvUSD)。其中,Michael 有 5000 万美元 crvUSD 借款在 Llamalend 上,Egorov 的 3 个账户已经占了该协议上所借 crvUSD 的 90% 以上。

币圈大佬们有什么动机「救火」Curve

Arkham 指出,如果 CRV 的价格下跌约 10%,这些头寸可能会开始被清算。随后,CRV 跌幅持续扩大,一度跌破 0.26 美元,达到历史新低,Michael 多个地址上的 CRV 借贷仓位也逐渐跌破清算阈值。

币圈大佬们有什么动机「救火」Curve

时间点 2

币圈大佬们有什么动机「救火」Curve

时间点 3 现状 数据来源:https://platform.arkhamintelligence.com/explorer/entity/michael-egorov

币圈大佬们有什么动机「救火」Curve

投资者面对的就是灾难了。

一方面是价格下跌引发的其余借贷平台清算,Fraxlend 的贷款人遭受数百万美元的清算,据 Lookonchain 监测,有用户在 Fraxlend 上被清算 1058 万枚 CRV(330 万美元)。

2. Curve 数据情况对比 20240616

交易量 3pool((12.3m)、steth()6.7M)、fraxUSDC($756.8M)

币圈大佬们有什么动机「救火」Curve

TVL 对比去年前三 fraxusdc($15.8m)、steth($249.7m)、3pool($178.3m)

币圈大佬们有什么动机「救火」Curve

Frax TVL 太低了单独截了一下

币圈大佬们有什么动机「救火」Curve

202307——参考当时的研究报告

TVL 前十的 Pool,fraxusdc($0.6b)、steth($0.58b)、3pool($296.65m) 的排前三位

币圈大佬们有什么动机「救火」Curve

交易量前 3 位,3pool($47.86m)、steth($18.64M)、fraxUSDC($17.96M),在 3pool TVL 仅有前两名的 1/2,交易量却超过2.5 倍。

币圈大佬们有什么动机「救火」Curve

对比 Uni

币圈大佬们有什么动机「救火」Curve

币圈大佬们有什么动机「救火」Curve

收入对比

左边新,右边为当时。

Uniswap 牛市交易土狗,熊市交易主流资产。

币圈大佬们有什么动机「救火」Curve

3. 这次事件展现的一些问题 Ve 模型头部效应带来的糟糕流动性

CurveWar 的本质就是争夺 Curve 的流动性,争夺到流动性以后,通过 Boost 来提升自己作为 LP 提供流动性的池子。但是流动性越高对于项目来说肯定是更好的。不同的项目购买 CRV 投票权的方式引发所谓的「战争」,而这可能导致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操纵行为。

最开始讨论 Curve 的时候,当时认为 Curve 有可能像个流量平台,新项目为了获得一定的关注度通过购买投票权来 Boost 自己的池子(例如当时的 Frax)。接近一年看下来根本达不到这种效果,收益率比不过积分展示或者 Pendle 以后基本被抛弃。 借贷清算

价格波动大的抵押物,例如 Crv、Aave、Comp 等或许不适合做抵押物。以后加密世界应该还是 usdt/usdc/dai+BTC+ETH 才能够做大。

借贷的风险很复杂,抵押物本身价格的波动和套娃搭乐高导致的杠杆和泡沫,让 Web3 借贷很难起规模效应。

撸毛工作室背后:链上交互规模化,揭秘Web3的“刷量”江湖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 | 夫如何

近期,LayerZero以及各种二层项目针对撸毛群体展开猛烈的进攻,双方从规则制定到决定权拍板来看,多少显得并不势均力敌。各种反女巫政策的出台对应着多数符合要求的空投地址疑似“老鼠仓”,引发了曾经心有灵犀的两方群体之间的矛盾。

直到币安创始人何一发文讲述币圈的过往兴衰,并表示:“今天确实市场又变了。撸毛工作室和 L2 项目的自相残杀演变成闹剧,撸毛时代可能要结束了。”彻底将加密世界的目光对准了两方群体。

从外部视角来看,项目出台反女巫机制来限制撸毛工作室刷空投,撸毛工作室则不断提升成本以达到反女巫标准,项目方和撸毛工作室似乎是水火不容的对抗关系,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Odaily星球日报与撸毛工作室的创始人进行匿名采访,由LM(化名)为大家揭秘撸毛工作室与项目方背后不得不说的精彩故事。 撸毛工作室或诞生于KOL

“撸毛”这个词其实诞生很早,在机构级资本入场后,项目方不在需要通过IEO等形式进行公开代币融资,机构代替大众对早期项目进行投资使其生存并维持项目开发,大众参与项目早期建设而获得空投代币资格。

同时随着UniSwap空投代币的价值拉升,导致后续项目大家热衷于进行多地址交互,以此诞生了“撸毛”这个行为动词。

关于撸毛这个动机,采访对象LM说道:“早期虽然也在获取代币空投,比如UniSwap,但并未觉得能带来多高的收益,但在上一轮牛市末期,NFT板块热度较高,我结识一些知名的KOL,这些KOL应该是最早开始进行“撸毛”的群体,他们在Aptos空投代币时,至少每个人都获得的几十万 USDT,为此我真正意识到撸毛的价值,我第一个撸毛项目是Blur,因为当时NFT板块很火,Blur空投规则就是在该平台上交易,但是第一次撸毛没有相关经验,也犯了一些错,并没有实现太高的收益,利润在2000 USDT左右。”

那么LM真正实现撸毛业务集群化是因为什么契机诞生的?LM说道:“我真正开始建立撸毛工作室是L2兴起时,当时全网都在撸zk sync、Starknet等二层项目,我意识到需要建立工作室来形成规模化,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人多才能力量大。其实早于很长时间,就有相关撸毛工作室的成立。“

根据LM的回答可以看出,撸毛工作室大概在上一个牛市中后期开始逐渐诞生,发展至今已逐渐成熟。其中相关KOL为成为该业务的主体。 采访对象的独特撸毛工作室架构

在聊及目前LM的工作室业务时,LM说道:“目前我的工作室全职人员有7人左右,外加上实习以及分布式办公人员大体为20人。业务大体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KOL打造、社区、撸毛工作室。”

LM说道:“其中KOL打造并不是像传统MCN公司那样靠这些人挣钱,反而是为他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目前KOL打造的群体多是区块链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首先他们在Web3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后续也想在区块链行业发展,我希望通过提供一些教育,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进入Web3的相关公司,这一方面为Web3输送一些人才,其次,对于我个人来讲,由于他们第一站是我的工作室,在其进入相关公司后,对于我个人也能提供一些知名度和相关好处。

KOL打造这一举措不但使Web3涌入大量的从业者,更能为LM带来潜在的回报,可以设想如果相关人员进入资本、项目方甚至交易所,那么后续能带来的价值显而易见,这不由让作者想到电影《无间道》中卧底的角色。

说起社区,LM打造的社区更多是做内容沉淀服务,流量依旧是目前核心竞争力,在社区方面LM并未过多介绍,不过社区对于撸毛工作室来讲能够提供项目信息多样性,通过社区运营也能使撸毛工作室具备一定的服务延展性。

说起最核心的业务——撸毛,LM说道:“关于撸毛业务,我们大体分为对内纯撸毛业务和半对外业务,其中纯撸毛业务主要是针对目前为发币项目进行精品式交互,我们不会采用脚本进行大批量交互,反而采用比较人工式的交互,保证每个地址能够拿到相应的代币空投。半对外业务更多是针对实习生和在校大学生,根据他们兴趣不同,比如有人喜欢技术类,研究相关节点的搭建;也有想要纯撸毛的人就提供相关撸毛信息来相互交流。”

为此作者追问,脚本式交互方式会产生的问题,LM说道:“我们之所以不采用脚本式撸毛,主要在于大部分脚本并不稳定,尤其涉及相关交易时,脚本机器人容易出错,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只要发生一次就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比如NFT平台的交易,脚本容易将价格较高的NFT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另外脚本式撸毛虽然适合于无成本得测试网交互,但很容易形成雷同性,以至于项目方在拉空投名单时,其中大部分反女巫规则限制的都是脚本刷单。”

在谈及撸毛工作室的日常工具和账号维护时,LM说道:“其实和大家日常使用的工具相差不大,比如指纹浏览器等,或者利用ChatGPT等AI工具提供工作效率等。至于社群账号维护,切记不要同一IP登录多个账号和同一账号多人登录,这样就能防止官方将账号认定为机器人账号。“

在问及撸毛工作室有没有接客户委托单时,LM说道:“这种单子也有,但我们接的比较少,主要在于利润并不高,而且我们自身并没有大量账号去为其服务,但其他工作室确实有在从事相关业务,比如Starknet空投,知名KOL跑路事件,据说卷走2000万枚代币,价值过亿。”

根据LM所述,他的工作室业务更多样性,除撸毛外,还从事KOL打造和社区运营等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撸毛工作室的业务逐渐从单一撸毛转向多元发展。 撸毛工作室与项目方的竞争合作关系

在本次采访中,作者更多是围绕撸毛工作室和项目方之间的关系与LM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挖掘出项目方是否和撸毛工作室有利益相关的输送,不负众望,同时也非常感谢LM的非常真实的回答,为大家揭开项目方与撸毛工作室背后的关系。 项目方暗箱操作,空投不再成为幸存者偏差

在谈及项目方与撸毛工作室的关系时,LM形象的用Web2淘宝平台刷单比喻:“我认为撸毛工作室和项目方更像是淘宝平台的商品刷单,商家为了让自己的商品排在搜索前列,在刷单平台上上架相关激励,吸引刷单人员进行刷单,这是在数据层面吸引用户的手段。”

不过淘宝刷单是商家主动寻找相关人员进行操作,但作者此时追问,Web3的项目方是否也会主动找到撸毛工作室进行空投交互呢,能给撸毛工作室带来什么回报呢?LM说道:“这具体要分项目的大小,大的项目是不会主动找撸毛工作室去刷交互,因为他们本身不缺流量,大家都在撸,反而小的项目需要撸毛工作室的配合,因为只有数据好看才有可能上交易所。一般这些项目方不会给撸毛工作室相关实际激励,但他们会将反女巫规则事先告诉我们。有了反女巫规则,那么实际上我们已经拿到确定性代币奖励了。”

在问及项目方与撸毛工作室合作的细节时,LM说道:“撸毛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成本的,另一种是无成本的。一般项目方找到我们都是后者居多,无成本的又分项目大小,一般小项目的测试网找到撸毛工作室的比较多,这样我们就通过事先知晓反女巫规则进行刷空投,项目方想要测试网的数据好看,进而提高知名度。至于大项目很少会主动找到我们,更多的是我们去找他们来获取反女巫规则。不过也有一些知名项目在上知名交易所时,差了一定的交易数据,也会委托一些大型撸毛工作室来帮忙刷量。”

在问及市面上流传关于项目方与撸毛工作室合作返给项目代币的消息,LM说道:“目前我的工作室是没有接到相关业务,但身边的同行有接到类似的业务,其实这个玩法本质上是项目方退出机制的问题,由于目前大多数项目方的自身预留代币都需要一定的释放周期,并且相关交易所的上币规则中也会明确要求团队不能“出货”,以防止影响不好,这个时候可能是相关交易所或者做市商帮忙卖出。”

“但另一种就是项目方将目光放到空投中,因为项目方是空投规则的制定方,那如果在制定规则中将自身一部分地址包含在内,这是非常轻松且正常的现象。并且不一定需要和撸毛工作室进行合作,项目方自身就能满足这些要求,比如在TVL处在多少区间、交互时间、地址余额、交互次数等,并且GameFi类项目更易于操作,比如等级限制、登陆时间等。对于项目方而言,只要将活跃用户划到空投标准区间,将为了撸毛的工作室或者个人进行隔离,对项目后续发展是不亏的。这样自身既能获得收益,又能保证核心用户不丢失,想必大多数项目方都会采用这种方式。“ 项目方的反女巫规则或是标榜自身数据“干净”的自夸手段

此前Layerzero的反女巫规则似乎将撸毛工作室和委托客户形成对立关系,举报反而获得更多代币,关于此事,您以及身边同行如何看待呢?

LM并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先从项目方角度介绍了项目的需求客户,他将项目的客户投入资金分为三个结构,分别是: 头部资金投入:约占总投入的10%。这一部分是由少数大额资金投入者贡献的,这些投入者的资金往往比后面90%的资金总和还要多。比如,一个人可能会投入100个比特币或1000个以太坊。 中部资金投入:约占总投入的30%。这部分资金来自中等规模的投资者,他们通常是项目的核心用户。例如,一个用户可能质押0.1到2.2个比特币。 尾部资金投入:这部分资金来自大量的小额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可能每人只投入0.0001个比特币。

对于项目方来说,如何处理这些不同层次的投资者是一个关键问题。项目方可以选择是否要吸纳所有的投资者,还是只吸纳一定数量的投资者。这是他们需要做出的战略选择。

一般来说,一个项目方希望能够吸纳尽可能多的资金,以增强项目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这意味着他们需要设计出能够吸引不同层次投资者的机制,并确保这些机制能够有效运作,从而实现项目的长期良性发展。

综上,LM分析表示:“Layerzero的反女巫举措更多的是一种营销,在标榜项目并没有工作室的存在,都是真实用户。”

不得不说,LM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非常有道理,就算工作室能够举报委托客户也是较少的存在,这与大多数工作室“自撸”的数量无法相比。

同时LM并不认为在撸毛工作室和项目方之间存在对立关系,他说道:“撸毛工作室的出现为这些项目提供了有效的真实用户数据。正如此前所说,在Web2时代,这种现象非常常见,比如淘宝的刷量、交易和广告播放等。广告行业有一句话‘你永远不知道你投的70%的钱是浪费的,但你永远不知道是哪70%’。因此,我们可以将撸毛视为项目方给予用户的一种推广奖励。每个项目都需要这种推广奖励,而目前这是最优的解决方案。这不仅仅是我们行业的现象,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我认为,撸毛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业务。每个撸毛工作室都等于带来了数百个有效用户,只要按照规则参与项目,就不能简单地视为撸毛行为,而是为项目提供用户数据。”

“其次,对于项目的初期流动筹码释放方式,优先级最高的是超级头部资本(如a16z),其次是大交易所的新矿挖币或者相关Launchpool等。再之后是给有效用户的份额,最后才是小资本的投资释放。对于项目方而言,将代币分散给用户不仅能帮助宣传,还能获得高ROI。因此,撸毛工作室能够持续发展,因为项目方持续发布新项目,而每个项目都需要这些用户。”

“最后,在撸毛业务的前辈曾说过一句话‘撸毛业务其实是介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1.5级市场’,也就是撸毛行为不需要和项目进行沟通,只要项目需要发币,那么必然会有代币的产生规则,只要撸毛的人掌握了这个规则,那么必然会有大规模撸毛活动,甚至交易所也会为这类人群开放盘前交易。”

LM的立场是站在撸毛工作室的角度进行表述,从商业运转逻辑来看,项目方与撸毛工作室之间合作是一种合理的商业行为,项目方制定规则,撸毛工作室在规则内进行参与,两者都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同时进行相互合作。但站在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的合作损害了此前空投所带来的预期景象。不过Web3说到底也是商业活动,有利益的地方必然有“江湖”。

SignalPlus宏观分析特别版:Half Way Through

SignalPlus宏观分析特别版:Half Way Through

SignalPlus宏观分析特别版:Half Way Through

异常平静的上半年结束了,快速回顾一下上半年的情况,SPX、Nasdaq、日经指数以及黄金价格表现领先,另一方面,由于日本央行持续的零利率政策以及 Macron 提前选举的政治冒险,日圆、日本国债、欧元以及最近的法国国债(OATs)则表现落后。

SignalPlus宏观分析特别版:Half Way Through

美元也不甘示弱,由于 AI 持续推动资本流入、强劲的经济情况以及高基准利率,美元也保持在过去 30 年来的最高水平附近,在今年,美国资本市场的卓越表现继续超越大多数怀疑论者的预期。

SignalPlus宏观分析特别版:Half Way Through

随着资本持续从中国流出,印度在新兴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过去 1.5 年来,印度市场上涨 30% (以美元计),而中国股市则下跌了约 15% ,两者之间的表现差距达到 45% 。

SignalPlus宏观分析特别版:Half Way Through

在下半年,美国大选将成为焦点,市场表现可能仍会超出预期,尽管可能与上半年的风格不同。我们长期认为这次选举的主轴是关于不可持续的美国财政政策,并通过债券市场表现出来,带来更高的收益率和更陡的收益率曲线,不过总体而言,美国客户认为关税政策更重要,认为美元走强是更好的选择,虽然我们基本认同这个观点,但不确定还有多少上行空间,毕竟美元指数目前仅比过去 30 年的峰值低几个百分点而已。

下半年即将出现的一些明确主题:

  • 美国经济动能放缓,虽然整体增长水平仍然健康

  • 美国经济衰退比独角兽还稀有

  • 通胀压力正朝著美联储的目标减缓,但短期内不足以支持快速降息

  • 尽管美国市场已经进行了一些轮换/调整,但 AI 仍继续推动整体情绪

  • 在美联储处于被动状态且经济处于自动驾驶的情况下,焦点将转向政治,美国大选、财政支出、新的关税政策和国债供应将主导投资叙事

从经济数据来看,美国经济已从过去两年的高点放缓,经济意外指数跌至多年低点,高频消费者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的储蓄大幅下降,消费者债务令人担忧地增加。

SignalPlus宏观分析特别版:Half Way Through

然而,即使整体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与先前的周期相比,经济活动仍较为活跃,本周的非农就业数据预计仍将在 19 万左右,失业率预计为 4% ,平均时薪仍有机会出现 0.4% 的正增长。以目前的速度, 3 个月平均就业增长仍有 24.9 万,而 2010-2019 年疫情前的平均仅为 18.1 万。

SignalPlus宏观分析特别版:Half Way Through

在通胀方面,价格压力在经历多次的反复失望后,似乎终于开始放缓。上周五公布的 5 月份 PCE 增长 0.08% ,低于市场预期,“超级核心” PCE 仅增长 0.1% ,有助于明确美联储可能在 9 月降息的计划。

SignalPlus宏观分析特别版:Half Way Through

政治方面,Biden 总统在第一场总统辩论中表现不及预期,令人担忧其年龄和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前总统 Trump 表现相对稳定(以他的标准来说),辩论后的反应迅速且显著,Trump 与 Biden 的获胜赔率差距从辩论前的 + 10 点扩大至 + 22 点。除了正面交锋之外,Biden 的胜率(35% )现在比民主党的胜率(42% )还低 7% ,而 Trump 和共和党的胜率现在大大超过 50% 。

若 Trump 取得压倒性胜利,可能对美中关税政策、财政支出和税收减免延长、货币政策和美联储独立性、甚至可能包括加密货币框架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SignalPlus宏观分析特别版:Half Way Through

与此同时,法国选举的第一轮投票如预期由 Le Pen 的 National Rally 取得胜利,该极右翼政党赢得了 34% 的选票,有望获得多数席位。

SignalPlus宏观分析特别版:Half Way Through

本周因假期缩短,只有 3.5 个交易日,周三将有大量数据发布,包括 ADP、失业救济人数、ISM 服务业指数和 FOMC,周四假期结束后,周五将立即公布非农就业数据,预计将非常忙碌。

SignalPlus宏观分析特别版:Half Way Through

在加密货币方面,上周五结束了一个非常令人失望的季度,BTC 在第二季度下跌 13% ,资金流入减缓、缺乏实质性的主流技术创新、需求指标下降、加上供应面的隐忧,都加剧了加密货币的困境,BTC 未能突破 60-70 k 区间。

SignalPlus宏观分析特别版:Half Way Through

以太坊同样令人失望,对 ETF 批准的预期未能引起对主网的兴奋情绪,且对 L2 分流和费用减少/供应增加(L1 手续费上周跌至历史低点)的担忧仍在,针对长期的结构性问题,社区持续对以太坊基金会提出质疑。

ETF 预计在第三季度获得批准,加上针对 SEC(关于质押)的诉讼胜利会改变 ETH 的运势吗?Trump 的胜选会解决行业主流应用的问题吗?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

SignalPlus宏观分析特别版:Half Way Through

SignalPlus宏观分析特别版:Half Way Through

您可在 ChatGPT 4.0 的 Plugin Store 搜索 SignalPlus ,获取实时加密资讯。如果想即时收到我们的更新,欢迎关注我们的推特账号@SignalPlus_Web3 ,或者加入我们的微信群(添加小助手微信:SignalPlus 123)、Telegram 群以及 Discord 社群,和更多朋友一起交流互动。SignalPlus Official Website:https://www.signalplus.com

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缩略图

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

来源:Aiying Payment Compliance

从Token Terminal的数据可以看到过去四年间,月度稳定币转账量增长了十倍,从每月1000亿美元增加到1万亿美元在2024年6月20日这一天,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总交易量为743.91亿美元,而稳定币占了其中的60.13%,约为447.1亿美元。其中,USDT(Tether)是使用最多的,市值为1122.4亿美元,占所有稳定币总值的69.5%。在6月20日当天,USDT的交易量达到了348.4亿美元,占当天总交易量的46.85%。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

稳定币(stablecoins),作为加密货币市场中的一种重要存在,其基本定义是与法定货币或其他资产挂钩,以实现价值稳定的加密货币。国际清算银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将稳定币定义为“价值与法定货币或其他资产挂钩的加密货币”。这种设计旨在使稳定币能够相对于挂钩的特定资产或一揽子资产保持稳定的价值,从而实现稳定的价值存储和交换媒介。这种机制与金本位制度非常相似,但因其发行在区块链上,还具备加密资产的去中心化、点对点交易、无需中央银行清算和不可篡改的特点。

Aiying艾盈这篇报告将深入探讨稳定币的定义及其主要模式,分析当前市场全貌及竞争态势,重点介绍法币抵押、加密资产抵押和算法稳定币的运作原理、优劣势,以及不同类型稳定币在市场中的表现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稳定币的定义及主要模式

1、基本定义:锚定法币,价值稳定

稳定币(stablecoins)从字面理解就是价值稳定的加密货币,国际清算银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对稳定币的定义是:价值与法定货币或其他资产挂钩的加密货币。延伸而言,稳定币的主要设立目的是其相对于挂钩的特定资产或一揽子资产保持稳定的价值,以实现稳定的价值存储和交换媒介,这点上其实与金本位制度非常相似。由于其发行在区块链上,因此也具有加密资产的去中心化、点对点、无需经中央银行清算、不可篡改特性。

稳定币的价值稳定与传统央行追求法币的币值稳定的主要区别在于,稳定币追求的是相对于法币的汇率平价,而法币的币值追求的则是跨期购买力的稳定。更通俗的说,稳定币本质上希望锚定法币体系,以此实现代币价值的稳定。

2、主要模式:抵押资产与中心化程度为主要区分

对于稳定币而言,如果想要确保法币体系的锚定,按照底层资产的背书实现上,分为抵押和无抵押两类,从发行上又分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两种。对于价值稳定而言,使用现实世界的有价资产作为抵押品,进而发行稳定币,达到与法币锚定是最容易也是相对安全的实现方式,较高的抵押率意味着充足的偿付能力。按照抵押品的分类,进一步细化为法币抵押、加密资产抵押、其它支持资产抵押。

具体可以有如下细分方式:

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基本的运作模式而言,稳定币的价值稳定主要依赖抵押资产或者算法调控的方式让稳定币的币价稳定在一个可控的法币兑换区间。关键不在于币价波动,而是如何合理的修正这种波动,使之在稳定区间运行。

二、稳定币市场全貌及竞争态势

1、从锚定法币来看:美元几乎占据了全部市场

从锚定价格来看,除了 PAXG 等锚定黄金价格外,99%的稳定币均为 1:1锚定美元,也有锚定其它法币的稳定币,如锚定欧元的 EURT,市值 3800 万美元,日元的如 GYEN,目前市值仅有 1400 万美元;锚定印尼盾的 IDRT,市值为 1100 万美元。整体市值非常少。

锚定美元的稳定币目前占比维持在 99.3%左右,剩余主要由欧元、澳元、英镑、加元、港元、人民币等。

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

稳定币锚定法币市占率Source:The Block

2、从市占率和市值:USDT 是绝对霸主,USDC 奋起直追

稳定币发行量是行情息息相关,从监测数据可以看到,整体上呈现发行量持续增长,但在上一轮牛转熊期间(2022 年 3 月)有所回落,目前正处于边际发行上行阶段,同步也预示当前的牛市.

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

图表 3:稳定币历史发行情况(Source:The Block)

根据 coingecko 的最新数据,截至到 5 月 4 日,目前稳定币赛道中,USDT市占率 70.5%,其次为 USDC21.3%、DAI 3.39%、FDUSD 2.5%、FRAX0.41%。

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

图表 4:稳定币赛道市占率情况Source:coingecko

此外从市值来看,目前全部稳定币市值为 1600 亿美元+,其中 USDT 遥遥领先,且增长稳定,目前市值超 1100 亿美元,USDC 市值平稳上升,为 330 亿美元+,但较 USDT 仍有差距,其它稳定币则基本保持稳定。

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

图表 5:主流稳定币的市值Source:Coingecko

3、从市值前十看:法币抵押稳定币占据绝对龙头,涵盖各类型稳定币

从目前前十的主流稳定币看,中心化的美元抵押稳定币主要由USDTUSDCFDUSD 等广义抵押率基本大于 100%;DAI 作为去中心化的加密资产抵押稳定币;USDe 为合成美元,抵押物为加密资产;FRAX 为算法稳定币、PAXG 为黄金抵押的稳定币。

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

图表 6:主流稳定币的市值Source:Coingecko

4、从持币地址看:USDT 整体平稳,USDC 近期有所乏力

从二者持币地址变化可以明显看到,二者持币地址的暴跌均是因为与美元脱锚,2023 年 3 月 11 日 USDC 受到 SVB 暴雷事件影响,一度与美元脱锚,一度跌至 0.88 左右,导致持币地址快速下降,虽然后续收复失地,但持币地址再次被 USDT 拉开。

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

图表 7:USDT vs USDC 持币地址变化Source:The Block

从上图可以看到,USDC 在脱锚事件发生后,其地址从大于 1000 美元到大于 1000 万美金地址均全面减少。较峰值下降约 30%,与之对应的则是 USDT稳步上升。

三、主流稳定币的运作原理,优劣势是什么?

接上分析,目前主流的稳定币主要按照抵押资产类型及发行的中心化程度进行区分,通常说来,以法币抵押的多为中心化发行,目前也占据市场主流;以加密资产抵押或算法型稳定币多为去中心化发行,每一赛道均有其龙头。每一个稳定币的设计框架都有其优劣势。

1、法币抵押稳定币(USDTUSDC)

1)USDT 的主要运作原理

  • 基本介绍:

2014 年 iFinex 旗下的 Tether 公司创设了稳定币 USDT,同时该公司旗下还拥有加密货币交易所 Bitfinex,注册地均在英属维京群岛,总部位于香港,Tether 总部位于新加坡。目前的 CEO 为 Paolo Ardoino(公司原 CTO),意大利人,早期主要是为对冲基金开发交易系统,2014 年加入 Bitfinex 任高管,2017 年加入 Tether,目前拥有 Tether20%的股份。

  • 发行及流通:

主要分五步,第一步用户将美元存入 Tether 的银行账户;第二步则是Tether 为用户创建其对应的 Tether 账户,并在其账户中铸造对应价值的USDT;第三步则是户之间的交易流通;第四步为赎回阶段,若用户赎回美元,需将 USDT 交给 Tether 公司,第五步则是 Tether 销毁对应价值的 USDT,同时美元返还给用户的银行账户。

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

图表 8:USDT 发行、交易、流通、回收全流程Source:Tether 公司白皮书

技术实现:

Tether 发行 USDT 要实现上述流程需要区块链技术的嵌入,整体的技术架构上并不复杂,主要分为三层。

  • 第一层是区块链主网,早期主要是比特币区块链,目前已扩展至 200+公链,USDT 的交易账簿通过 Omni 层协议嵌入区块链中。

  • 第二层是 Omni 层协议(Omni Layer Protocol),该协议主要是服务于比特币区块链,用于铸造、交易和存储 USDT。2019 年以后 USDT 铸造已经陆续转向了波场和以太坊,主要运用的是 TRC-20 及 ERC-20 协议。

  • 第三层是 Tether 公司,主要是负责发行以及抵押资产的管理、审计等

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

图表 9:USDT 技术实现架构(以比特币网络为例)Source:Tether 公司白皮书

在上述发行和技术实现上,最为根本的则是 Tether 运行的储备证明机制(Proof of Reserves),具体就是只要铸造一个 USDT,对应的 Tether 公司必须增加 1 美元的储备,换言之,其发行铸造 USDT,对应抵押物要同等增加 1 美元,确保 100%等值抵押。

资产(抵押物)储备情况:

目前总的资产储备 1100 亿美元+,这与其目前的市值维持一致。从资产的储备类别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占比 83%,其它占比 17%。

细分来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中,短期美国国债占比最高约 80%,其次为隔夜逆回购协议接近 12%,剩余则为货币市场基金、现金及银行存款、定期回购协议、非美国国债构成。在其它资产类别中,主要为比特币、高等级公司债券、贵金属、抵押贷款构成,其中比特币和抵押贷款占比较大。

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

图表 10:Tether 资产储备构成(数据截至 2024 年一季度)Source:Tether 官网

此外,通过过去三年的审计报告可以看出,Tether 公司在资产储备上,紧跟外部宏观环境,美国短期国债、货币市场基金等占比持续扩大、同时调降了公司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此外,由于其资产的期限不同,这是最容易导致做空 USDT 发生的情形,审计报告揭露的数据看,目前其持有的国债和定期回购协议均属于超短期,小于 90 天,唯一较长的则是公司债券和非美国国债,期限为 150 天和 250 天以内。

这些储备资产的配置间接的提高了其资产运营的收益,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其风险系数,资产安全性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期限缩短,有利地防止了因为期限错配导致的做空。

盈利模式:

  • 成本端:极少数的技术和运维人员,边际成本极低

  • 收入端:注册 KYC 后的服务费(150 美元/人),出入金手续费(约0.1%),利息收入(如短期国债 4-5%的收益,但其成本为 0,其他还有贷款利息收入)、托管费(部分机构托管在 Tether 的费用。2024 年一季度,Tether 宣布其一季度净利润为 45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但其员工人数仅为 100 人左右,与之同等利润的高盛、摩根,人员数量都为 5万人以上。赚钱效率非常罕见。

2)USDC 的主要运作原理

与 USDT 类似,USDC 的主要发行、流通及技术实现都是类似的,为1USDC 挂钩 1 美元,由 Coinbase 和 Circle 于 2018 年创建的稳定币,时间上晚于 USDT,但在具体的运作细节上,整体上有一定的区别:

  • 资产储备透明度更高:相比较 USDT 按季度披露资产储备情况,USDC 每月会披露其资产情况。每年均会由第三方审计机构对资产储备进行审计,早期主要是 Grant Thornton,2023 年更改为德勤公司。截至 2024 年 3 月披露信息,流通中 USDC 为 322 亿美元,circle 等值资产约为 322 亿美元。基本持平。

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

图表 11:USDT 发行、交易、流通、回收全流程

资产储备多为短期国债和现金,期限更短,较 USDT 流动性更高:相较于USDT 仅披露国债整体期限,USDC 会公布其主要国债资产的到期日,根据 3月份披露数据,期限均在 3 个月以内,最晚的为 6 月份到期的短债,整体规模114 亿美元;此外主要是回购协议、现金储备,加总起来有 282 亿美元,此外尚有 42 亿美元现金,整体均放在由 BlackRock 在 SEC 注册的 CRF(Circle reserve Fund)中,整体上其差不多 95%左右的资产都在 SEC 的监管下,此外由于其资产的现金比例更高,赎回层面的流动性也高于 USDT。

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

图表 12:USDC 储备资产(截至 2024 年 3 月)Source:Circle 官网

  • USDC 的创立是在美国监管框架下展开,合法性地位更高:Circle 注册是美国财政部下属金融犯罪执行网络的货币服务业务机构,同时也按照各州对货币传输业务法律展开,整体被监管视为一种预付款方式。相较于 USDT,USDC的储备资产是独立的,假设 Circle 破产,根据纽约银行法和联邦破产法,这些储备资产将受到保护。

  • USDC 并不直接与个人进行兑换。USDT 对于 10 万美元以上,只要付注册费即可直接与 Tether 进行兑换,但 Circle 是按照客户等级运行。只有其合作伙伴或者 A 类用户(交易所、金融机构)等有资格与 Circle 进行兑换。个人普通用户(B 类)需通过第三方渠道展开(如 coinbase)。此外在利润来源上,USDC 与 USDT 基本雷同,但由于 USDC 资产主要是短期国债和现金,风险敞口比 USDT 更低,因此收益率也相对较低。

3)FDUSD 主要运作原理

在纽约州金融服务部命令加密货币公司 Paxos 停止发行新的 BUSD 后,全球第一大交易所币安也与 2023 年 12 月 15 日停止支持 BUSD 产品,同时公布并将 BUSD 余额自动兑换成 FDUSD,此后 FDUSD 市值一路上涨,在法币抵押的稳定币市场中,占据第三的位置。

  • 基本介绍:

FDUSD 是 FD121(First Digital Labs)在 23 年 6 月推出的锚定美元的稳定币,母公司 First Digital Trust 是一家在香港的合格托管和信托公司,主要从事数字资产的相关业务,于 2017 年由 Legacy Trust 建立,并在 2019 年正式独立出来成为一家完全独立的公共信托公司,而 Legacy Trust 是一家于 1992 年成立的老牌公共信托公司。

  • 运行模式:

FDUSD 基本与 USDTUSDC 的运作模式区别不大,,用户存入美元,发行方铸造出相应数量的 FDUSD。同样,如果取出美元,相应数量的 FDUSD 会进行销毁。FDUSD 的审计机构为 Prescient Assurance(位于纽约的会计事务所,CREST 认证的全球前 20 的安全测试和审计组织),合约审计为派盾。

  • 资产披露及储备情况:

与 USDC 类似,FDUSD 同样是按月披露其资产,其储备资产主要是由香港的一家公共信托公司进行管理,其并未透露储备资产所在金融机构的具体名称,但是明确这些金融机构均是标准普尔评级下 A-2 信用等级。截止到 2024 年 3 月,发行及流通的 FDUSD 为 25 亿美元,对应储备资产也为 25 亿美元。储备资产分类来看,短期国债 18.6 亿美元,最晚到期日为 5月 21 日,固定存款 2.65 亿美元,昨晚期限为 1 个月定期,其它现金资产 1.7 亿美元。整体上均为超短期资产,流动性和即时偿付效应非常高。

4)法币抵押稳定币赛道小结

如果复盘 USDT 及 USDC、FDUSD 前三的法币抵押稳定币,可以明细看到

三条不同的成功路径。简要总结如下:

  • USDT:1)最大的优势是先发优势,但崛起主要得益于交易所加持及行情爆发。在加密货币的蛮荒时代开始,从早期的比特币区块链到后期的以太坊生态,USDT 当之无愧的先行者,同时也猜准了行情大爆发,如果回顾其持币地址和市值来看,虽然 2014 年成立,但其真正进入崛起是 2017 年,当年除了行情牛市外,USDT 开始了超级增发,被市场诟病操纵比特币价格,但是事后看来,这属于因果倒置,容易被忽略的则是当年一个是中国关闭了虚拟货币,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则是 USDT 当年同步上线了前三大交易所。2)饱受风险事件攻击,但应对及时得当,快速挽回市场信心。Tether 关联公司 Bitfinex 交易所,一度被外界认为是一家企业,2014-2016 年先后遭到黑客攻击、美国政府罚款,包括 Tether 被富国银行、台湾银行切断国际电汇等事件,甚至一度与美元脱钩,Tether 的主要应对手段就是快速公布其资产储备情况,包括其超额储备和未分配的利润情况,通过财务状况的健康程度,来挽回市场信心,无论是否其资料造假,但从事实上确实非常有力的回应了市场担忧。通过先发优势和数次市场公关,USDT 对消费者形成了极强的消费习惯,目前仍然是出入金最优选的稳定币,包括也是覆盖最全交易所的交易对。

  • USDC:1)崛起于 USDT 危机之时,透明、受监管、更具流动性的资产储备赢得客户青睐。如果回顾 USDC 的崛起,其持币地址的大增通常对应 USDT持币的下滑,通常均为 USDT 发生风险事件之时,特别是由于其早期是合规交易所 coinbase 的唯一稳定币交易对,这种受监管加持给早期 USDC 市场扩张带来极大的好处,也是其冲击 USDT 第一宝座的主要竞争力。2)由于合规性,Defi 协议更加青睐 USDC,流动性挖矿使得 USDC 迅速起量,链上更占优。2020 年 Maker 引入受监管的稳定币 USDC 之后,USDC 就成为了各大 Defi 协议的首选,目前 MakerDAO、Compound 和 Aave 三大 Defi 协议是 USDC 的主要支持者,这背后除了受到监管的利好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 Defi 协议的抵押品,USDC 相较于 USDT 具有更低的波动。USDC 的胜利可以总结为合规的胜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 USDC 作为合规抵押品,2023 年 8 月,Circle 按照美财政部的指示冻结 Tornado Cash(洗钱指控)的 USDC,这也为去中心化的 Defi 协议是否要过度依赖中心化稳定币埋下了分歧的因子。

  • FDUSD:1)顶级交易所的加持及隐含的监管合规成为 FDUSD 崛起的主因之一。加密货币 TOP1 交易所币安决定在 2023 年放弃 BUSD,并在当年 7 月转为扶持 FDUSD 作为其 Launchpad 和 Launchpool 流动性挖矿的唯一指定稳定币,得益于币安挖矿及打新的巨大收益,FDUSD 整体市值快速增长,迅速成长为市场排名前三的法币抵押稳定币。FDUSD 的崛起,币安的支持可以说最直接的因素,更为关键的是市场并不缺合法监管的稳定币(USDC),币安的选择更多的考量了香港监管环境及美国对币安的态度,由此作为诞生于香港的FDUSD 就成为了最佳选择。2)场景化、财富效应决定了其增长速率和上限。FDUSD 假设被交易所采用,如果没有合适的应用场景,也很难实现崛起。上线币安后,FDUSD 成为 Launchpool 和 Launchpad 的唯二挖矿加密货币(另一个是 BNB),上线以来,通过 FDUSD 挖矿均值挖矿收益年华接近 70%,这对于短期挖矿的用户而言,是确定较高的收益,仅此一项,就快速拉升了 FDUSD的使用率。

总的来看,仅以法币抵押的稳定币而言,其成功离不开几个重要因素:

  • 是否在监管框架下展开,有利早期获得用户信任。比如 USDC、FDUSD等皆是如此。

  • 是储备证明的审计、安全和透明度上的优势。(如 TUSD 在 2023 年开启实时审计功能,包括使用 chainlink 确保铸币安全等,使这个老的稳定币再次焕发光彩;再如 USDC 的崛起也由该项因素)。

  • 是交易所的支持和广泛合作决定了发展下限。从 USDT 到 USDC 及FDUSD 的崛起之路上都离不开交易所的支持,只有这些交易所的庞大流动性支持,稳定币才能实现平稳起步。

  • 应用场景和财富效应决定发展速度和上限。比较典型的如前文所述的FDUSD,USDC、还有 PayPal 推出的 PYUSD(寄生于 Paypal 钱包),其迅猛发展的关键在于某一细分场景下形成了较强的财富效应或者较为便利的服务,进而提升了用户的采用率。

2、加密资产抵押稳定币(DAI/USDe)

由于加密资产的巨大波动性,其信用基础比以美元无风险资产(国债、美元存款)等相比更弱,因此一般均是超额抵押,但是通过衍生品对冲模式的合成美元也能够实现接近 100%的抵押率;但由于使用的加密资产,通常其又具备去中心化的特点。

1)DAI 的主要运作原理

  • 基本介绍:

DAI 是目前去中心化稳定币龙头 Maker DAO 于 2017 年正式发行和管理。MakerDAO 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项目,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创始人为 RuneChristensen。项目投资人包括了 A16z、Paradigm、Polychain Capital 等加密行业知名投资机构,早期主要由 Maker 基金会运营,目前由其社区通过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管理(持有 MRK 代币)稳定币。

  • 主要运作机制:

DAI 整体上也是 1:1 锚定美元。Maker 协议 2017 年推出但抵押的 DAI,主要是允许用户通过质押 ETH 来铸造 DAI;2019 年推出了多抵押品的 DAI,接受 ETH 以外抵押品,除了质押品发生变化外,同时引进了 DAI 存款利息,支持稳定币生息,此外还将抵押品的债券仓更名为保险库 Vault,而单一抵押品生成的稳定币更名为 SAI。

其创建过程如下。

  • 第一步通过 Oasis Borrow 门户或 Instadapp、Zerion、MyEtherWallet 等由社区创建的界面来创建金库(Vault),并锁入特定类型和数量的抵押物来生成 Dai(Maker 协议目前也支持通过 RWA 资产作为抵押品,如房地产抵押贷款、应收账款)。

  • 第二步通过加密钱包来发起、确认交易,同时生成 DAI(相当于抵押借出)

  • 第三步若想赎回抵押物,用户需要偿还其对应的 DAI 数量(相当于偿还债务),并且支付稳定费(相当于风险补偿,或者可以视同为风险参数,以此调节供需,维持 DAI 与美元的 1:1 挂钩,牛市行情,稳定费可高达 15%以上)。第四步,Maker 协议会自动销毁 DAI,并还给用户抵押资产。

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

图表 13:Maker 协议参与方Source:Maker 官网

DAI 的价格稳定机制。相较于法币抵押的稳定币,其质押资产具有无风险特征,且流动性较高,属于硬性锚定,可以通过储备资产快速稳定价格区间。对于加密资产抵押的去中心化稳定币,加密市场本身的波动和交易会导致锚定的价差,因此需要设定一个价格稳定机制稳定。主要是通过利率调整和清算,利率方面主要涉及稳定费率和 DAI 存款利率(DSR)。稳定费率是基于持续挂钩美元的风险系数,相当于贷款利息;DSR 则相当于获得 DAI 的基础收益率或者是存款利率。这个稳定逻辑类同于传统银行的借贷,假设贷款收入(稳定费收入)低于 DSR 收入(存入 DAI 利息支出),协议整体就会有坏账,要想弥补坏账,则需要增发 MRK(治理代币),那么承受方就转嫁给了 MKR 持有方。这种机制也确保了在稳定费投票时,大家的公正合理。

DAI 的清算机制。如同传统信贷一样,如果抵押物的价值大幅下降,资不抵债的时候,会面临银行的强制回收。DAI 也设置了同样的机制,使用的是荷兰式拍卖(价格阶梯递减,出价即成交),主要拍卖启动模式依据担保品价值与债务的比率决定(清算率),不同用户创建的金库由不同的清算率。比如抵押物为 ETH,质押率 75%,市场价 3000U,则用户最多能拿到 2250U 的 DAI,用户为了保险期间只拿了 2000U 的 DAI,此时抵押资产覆盖率为 1.5,使用敞口为 66.7%,一般面临清算则是,敞口使用率大于质押率,也就是当 ETH 下跌到 2666U 时则面临清算风险。DAI 的锚定稳定协议。从字面上理解比较费劲,如果用传统金融术语表达则是货币互换协议,简单运作就是 DAI 与 USDC 等稳定币资产的互换。换言之,用户存入 1USDC,对等 1:1 汇率也可以铸造 1DAI。此外通过稳定币互换,协议将储备池的 USDC 等法币稳定币转换为美元,用于投资短期美债,进一步提高其收益,反哺其 DSR 收益提高,吸引用户。

DAI 的盈利分析。主要是通过稳定费收入(贷款利息),类比就是 USDT的出入金铸造的资金费率。清算罚金收入;锚定模块的稳定币互换交易费;以及抵质押 RWA 的投资收益。2023 年协议营收 0.96 亿美元。

2)USDe 的主要运作原理

基本介绍:

USDe 是由 Ethena Labs 创设的去中心化链上稳定币,其早期理念是币圈著名 KOL Arthur Hayes 提出,同时该项目也获得了 BitMEX 创始人 Arthur Hayes及其家族基金的投资,此外也包括了 Deribit,Bybit,OKX,Gemini 等一众巨头基金的加持。2024 年 2 月 19 日上线后,供应量火箭式上升,已进入稳定币供应量行业前五,仅次于 FDUSD。

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

图表 14:稳定币赛道前五供应量(截至 2024 年 5 月)Source:The Block

USDe 的运作原理:中性对冲策略在加密货币的应用

Ethena Labs 的 USDe 是一个合成美元协议。在加密货币中,所谓合成美元协议,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加密衍生品组合,来实现发行的稳定币与美元进行稳定的挂钩。

在具体的操作上,USDe 使用了德尔塔中性策略,传统意义上,Delta=期权价格变化/标的资产价格变化,那么 Delta 中性一般在金融主要指的是投资组合的价值并不受到资产小幅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就称为 delta 中性(delta 为0)。

Ethena 的中性策略操作如下。用户铸造了 1USDe 的 Ethena 稳定币,ENA同时会在衍生品交易所存入价值 1 美元的 ETH,同时建立做空 1ETHUSD 的永续合约。如果 ETH 下跌 10 倍,那么该合约就赚取了 9ETH 的盈利,那么 ENA总的仓位就是 10 个 ETH,由于价格也下跌了 10 倍,那么就相当于其持仓的总价值没有发生变化;价格上涨同理。以此来确保铸造稳定币的稳定。如果用户选择赎回 USDe,那么 ENA 则会迅速对空头合约进行平仓。USDe 的抵押物其实就是现货 ETH 以及对应的空单,牛市条件下,基本是 100%足额抵押,如果算上 ENA 代币,则广义抵押率超过 120%。

USDe 快速上涨的奥秘:类旁氏机制,但不止于旁氏,本质是一个期限套利金融产品。

首先对于用户铸造 USDe 而言,铸造完成后可以迅速在 Ethena 中进行质押,获取质押收益。这相对于其他的如 USDT 等稳定币,你完全享受不到分红,用传统的金融而言,换言之,任何货币发行都会收铸币税,现有的 USDT完全不分享,USDe 上来就直接将铸币收益拿出来。仅此一项,就足以吸引大机构参与,毕竟 MakerDAO 做到收益率为 8%的时候,市场都已经直接起飞,更不用说,sUSDe(质押 USDe 凭证)收益一度超过 30%。

其次对于$ENA 而言,是项目方的平台治理币。项目方在质押 USDe 获得基础收益的同时,同时还给予 ENA 代币奖励。同时反过来,如果你持有ENA,也可以去参与质押,也会相应的提高质押 USDe 的奖励。

从根本上说来,USDe 它构建了完全基于 ETH 作为底层资产的稳定币架构,其核心锚点在于通过衍生品期货合约维持抵押物的价值稳定,以此作为关键模型,同时为了吸引用户,将构建的投资组合收益回馈给铸造稳定币的用户,使得用户不仅享受稳定币币价的稳固,同时一起享受铸币税的红利;同时发行平台币 ENA,不仅质押 USDe 可以获得 ENA,同时反向的话,也能提高你质押稳定币的收益。它具有旁氏属性,但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旁氏,因为其核心盈利模型是一个期限套利,作为个人你其实也可以用这种方式,ENA 做得只是把大家的资金集中起来,做更大的收益集合。

USDe 的盈利模式:

USDe 的铸造本身需要用户的 stETH,同时配合去做永续合约的空单。这里面有两部分收益,一个是 stETH 的质押收益(APY3%-4%),另一个就是吃空单的资金费率。永续合约的资金费率机制比较简单,为尽可能拉平合约与现货价格,当市场的多单大于空单的时候,多头给空头资金费;反之,则空头给多头钱。在牛市行情,多头的资金费率一般会给的相对较高(APY25%),否则难以吸引对手盘。这部分是项目最大的盈利。值得注意的是,项目方把 stETH存入的不是一般的 CEX 上,而是放在了 Cobo、 CEFFU 等托管平台,防止被挪用或 CEX 暴雷。

USDe 核心风险:

USDe 作为加密资产抵押稳定币,其最基础的模型是期现套利,抵押物的价值其实就是现货 ETH 以及对应的空单,牛市条件下,基本是 100%足额抵押,更不用说加上 ENA 本身的的流通市值,这意味着现阶段并不会存在暴雷的风险,但是也有一种例外就是 ETH 的 LST 抵押物(stETH)与 ETH 本身脱钩,这个最近的先例就是 3AC 暴雷时候,stETH 一度脱钩近 8%。最大的风险是规模上限问题,如果在单一交易所的空仓比例过大,很可能面临没有对手盘的问题,进而就会导致资金费率收益的下降。以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安全铸造上限大概为 100 亿美元。其次是质押收益率的可持续问题,这个不赘述,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还有就是 ENA 的托管模式,理论也有作恶风险,甚至是破产风险,会引发一系列的杠杆清算。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风险就是项目方的风险,卷款跑路。

3)加密资产抵押稳定币赛道小结

相较于法币抵押的稳定币,加密资产抵押稳定币其实并不依赖于场景和中心化交易所。无论是 DAI 还是 USDe,其成功路径都是高度一致,财富效应和透明化管理。无论是 DAI 还是 USDe 均诞生在牛市,并快速增长。得益于牛市增长,脱胎于 DAI 的借贷协议,给了散户加杠杆博取更高收益的机会,同时由于相较于法币抵押的稳定币,加密资产抵押稳定币基本会有基础的存款收益,作为吸引客户的锚,可以视为生息资产,高收益带来的财富效应是加密质押稳定币能够立足及螺旋向上的主要原因。对比 USDT 和 USDC,如果纯持有并不能享受生息红利,同时还有可能因为美元汇率的变化或者通胀,导致资产贬值。

3、无抵押/算法稳定币(FRAX)

算法稳定币的上一个高峰是 UST,一个由 LUNA 创设的算法稳定币,由于其旁氏机制,导致最后崩盘。截止到目前,尚未有火爆出圈的算法稳定币出现在市场,FRAX 等项目目前也不温不火。算法稳定币有 single-token 到 multi-token 两种模式,前者是早期算稳的主要模式,如 AMPL、ESD 等。后者则以 FRAX 为主(混合算法稳定币)。单一代币的纯算法稳定币最大的缺陷在于,除非设计成旁氏模型(高收益率),否则在增长上几乎无法形成很好的场景,而且由于加密市场的极度波动,很难促使用户对算法本身有信心。在这个基础上,FRAX 开发了混合算法稳定币的模型。

FRAX 设计了一个相对复杂的抵押+算法模式的混合稳定币。抵押物主要是USDC 和 FXS(项目治理代币)。其核心立足点是基于套利交易。

主要运行逻辑是:

当协议刚上线时,铸造 1 个 FRAX 需要 1USDC,随着市场对 FRAX 需求增加,USDC 质押率随之下降,如下调至 90%,意味着铸造1FRAX,只需要 0.9USDC,同时燃烧其 0.1 个 FXS 代币。如果赎回,则同样,返还得是 0.9USDC 和 0.1 个 FXS。这种模式得稳定,本质上依赖于套利交易。若 FRAX 小于 1 美元,套利交易会买入 FRAX,然后进行赎回 USDC 和 FXS,同步会卖出 FXS 获利。由于FRAX 在套利交易的需求增加,能够让汇率恢复。反之亦然。最新的第二版,项目引入了算法市场控制器(AMO)。主要进步在于FRAX1:1 锚定美元的前提下,将协议的抵押品放入其它 Defi 协议中赚取营收。

主要的盈利模式:稳定币铸造和销毁的费用,AMO 机制下在各 Defi 协议中的收益;FRAX 借贷。此外还可以用质押的 ETH 等资产坐质押节点,获取收益。目前总市值超 6 亿美元。核心瓶颈:无论是相较于 USDC/USDT 及 DAI 等稳定币即便 FRAX 通过半质押方式提高了安全性,但是由于场景限制(生态内的套利),其上限目前有限。这也是算稳最主要的瓶颈,如何扩展其在加密货币生态的应用场景。

四、赛道前瞻及香港稳定币思考

1、不同类型稳定币的优缺点

无论是法币抵押、加密货币抵押或者无抵押的算稳,围绕稳定币的去中心化程度、资金效率、价格稳定方面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和其发展的关键。

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

2、稳定币赛道小结

通过对稳定币赛道的盘点,可以看到,无论是法币抵押、加密抵押、亦或算法稳定币。其共同的特点在于应用场景的支撑。要么是具有足够便利和信用背书,要么场景内采用其稳定币能为用户赚取收益。USDC 的崛起证明了受监管背书的重要性、FDUSD 崛起证明了交易所引流带来场景的重要性,而 USDe的快速爆发再次实践了,加密货币的项目,唯一最具有原动力的永远是财富效应。

基于以上总结分析,一个稳定币项目,如果想要寻找市场的认可。在现有的市场格局下,其路径是相对明确的。

1)如果是法币抵押稳定币。成功的两大必备条件,一个是合规监管的信任基础;另一个则是交易所/支付机构引流带来的场景加持。二者缺一不可。

2)加密抵押及算稳。成功的必备条件,一个是基础收益率/高收益率,解决用户加密资产周转效率诉求;另一个则是持续拓展的 Defi/支付应用场景。如果具备上述两点,一个稳定币项目才初步具备了成功的可能性。除此外,项目方永远需要在资本效率、价值稳定、去中心化三个层面寻求取舍与平衡。

3、香港稳定币思考

对于香港而言,抛开挂钩美元。剩余剩挂钩港币及离岸人民币。这里面除了监管的刚性问题,纯粹从稳定币的铸造角度,现实层面几乎没有难度,但比较困难的则是铸造之后的应用场景问题(或者说是流通难题),如果无法用于大规模的现实物理世界的支付或者跨国汇兑。仅以加密世界本身而言,即便有大的交易所与之合作,也有较大的阻碍,毕竟美元的信用和流通更强。从监管视角上,香港稳定币监管框架或早或晚都会推出,尤其是在 2023年香港虚拟资产拍照生效以后,稳定币监管趋势相对明确。如果是以港币作为挂钩的法币,可以在如下方面拓展应用:

1)将加密资产的生息效应,引入法币质押。即将港币质押的资产,通过质押资产的收益,分红给用户,获取用户的早期信任。

2)港元稳定币支付。将其扩展成支付工具,而非单纯的交易媒介,包括港元结算的跨境贸易。此外,由于港币与美元是联系汇率,因此如果不是作为一种具有收益的金融产品/支付工具,其存在必要性和吸引力就几乎很少。香港除了港币以外,还有超 10 万亿的离岸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包括离岸人民币债券),其中离岸存款近 1.5 万亿,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实际上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并不新鲜,如波场推出的 TCHN、Tether 推出的CNHT,CNHC Group 发行的 CNHC(项目方 2023 年内地被抓,但不是因为稳定币项目)等。分析其尚未成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香港监管框架的不确定,另一方面是并未找到合适契入点,对于离岸人民币而言,核心的关键如下几点:

1)离岸人民币不受境内外汇管制,但持有资产的身份问题仍然是障碍。

从中国人民央行出发,最在意的是人民币的法定地位。如果仅仅是稳定币挂钩

离岸人民币,一方面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更重要的则是有利于激活庞大的离

岸人民币资产。目前最大的瓶颈在于离岸人民币的持有者多为中国大陆身份,

这在实际操作上仍有不小的难题和障碍。

2)有中银香港等银行的机构背书。中银香港是离岸人民币的清算行。如果

发行离岸稳定币,后续清算和托管如果和中银香港绑定,则其核心信任基础则

可以得到解决。

稳定币赛道:模式、运行原理、趋势及香港稳定币的思考

图表 15:跨境贸易项下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流动

3)拓展跨境贸易项下的支付、采购场景,将是离岸人民币最核心的场景应用。

目前的离岸人民币 CNH 主要是来自于跨境贸易、采购、支付,进而在香港/新加坡形成留存,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因为从全球离岸美元的角度,大多数国家十分缺少美元,加之许多国家本币的不稳定,与中国的贸易就会以人民币形式沉淀。通过离岸人民币稳定币/USDC 交易对,将大幅度提高一带一路国家人民币兑换美元的通道,此外就是贸易项下的支付,可以与跨境支付机构合作,挖掘电商、游戏、商品交易的支付场景。

4)可以尝试构建离岸人民币的独特收入模式。除了传统的铸造、赎回手续费外,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回馈用户的收益期望。也可以尝试将人民币抵押与美元资产抵押混合,实现汇率中性,实现更高稳定性同时,获取双向的资产短期理财收益,进而作为稳定币的基础收益。此外,也可以考虑将境内高等级信用主体实物资产(RWA)境外进行证券化链上发行,以此作为稳定币收益的另一个锚定方向(参照 DAI),包括离岸人民币的外汇衍生品市场。此外,每年高达 3000 亿元的离岸债券,也可以实现代币化发行。

综合来看,目前无论是港元稳定币还是离岸人民币,最大的难点并不是发行上,而是在应用场景的设计上,从未来的趋势发展上,离岸人民币较之港币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场景。如果强锚定人民币,并且在香港框架下监管,并不会直接与人民币法币地位有冲突,但是在有利的层面,即可以扩大离岸人民币的支付便利性(无需银行开户、随时随地支付),同时丰富了境内人民币资产全球化发行、极大拓展境内人民币资产的全球流动。这在当下外汇管制趋严+经济下行的周期中,具备一定的政策空间和接受度。

GSR:Solana ETF会通过吗?对价格有何潜在影响?

原文作者: 

原文编译: 吴说区块链

Solana 已巩固了其作为加密货币三巨头之一的地位。随着其他两大巨头已经或即将推出现货 ETF,Solana 很可能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推出现货 ETF,而且其对 SOL 的影响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大的。

注:GSR 持有 SOL。

Solana——以光速同步世界

Solana 由 Anatoly Yakovenko 和 Raj Gokal 于 2018 年创立,并于 2020 年推出,是一个为高性能和大规模采用而设计的委托权益证明区块链。凭借极低的交易成本、广泛的去中心化应用以及活跃的用户和开发者社区,Solana 已经积累了近 3000 亿次交易和超过 40 亿美元的总锁定价值。此外,Solana 继续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最近的亮点包括大量高知名度的代币发布、各种项目迁移到 Solana、关键创新如代币扩展的发布以及围绕 Solana 独有的用例,如订单簿、批量 NFT、DePINs、memecoins 等。

Solana 成功的基础是其卓越的技术,我们认为这提供了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尤其体现在三个特别显著的方面。首先是 Solana 的历史证明(proof-of-history),它为验证者提供了时间概念。类似于移动信号塔交替传输以避免干扰,历史证明使验证者可以在轮到他们时生成区块,而无需网络先达成当前区块共识,从而带来巨大的速度和可扩展性优势。其次,与当前加密货币领域背后的单线程虚拟机不同,Solana 支持并行交易处理,不仅大幅提高了吞吐量,还能利用计算速度的主要提升来源,今天的大多数性能提升来自增加更多核心,而非提高每个核心的性能。最后,虽然 Solana 历史上对硬件和带宽的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去中心化以优化速度和安全性,但随着成本的下降(摩尔定律),Solana 自然会从中受益,或许会成为第一个真正解决区块链三难困境并最终实现其以光速同步全球状态愿景的项目。

GSR:Solana ETF会通过吗?对价格有何潜在影响?

被低估的加密货币 ETF 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

随着 Solana 确立其在比特币和以太坊之后的地位,并且比特币和以太坊都已(或即将)推出美国现货 ETF,自然引发了一个问题——Solana 会是下一个吗?在当前周期中,现货 ETF 是价格的主要驱动因素,这个问题尤为重要。

简单来说,在当前的框架下,在美国推出现货数字资产 ETF 的路径是明确的,需要有一个联邦监管的期货市场(目前除了比特币和以太坊之外没有其他期货市场),期货市场需要存在多年以证明足够的相关性,并且期货 ETF 需要获得批准,然后才可以考虑现货产品。换句话说,近期不会有额外的现货数字资产 ETF。然而,我们认为这严重低估了变革的可能性。

事实上,变化已经在进行中,唐纳德·特朗普最近对加密行业的支持,使得民主党在紧张的选举年放松了对数字资产的立场。虽然一个月前还难以想象,但我们已经看到国会两院通过了一项推翻有争议的 SEC 加密货币会计政策(SAB 121)的两党措施,以及众议院通过了一项全面的数字资产监管框架(FIT 21)。尽管当前的立法和监管结构不太可能采用允许推出各种现货数字资产 ETF 的规则,但特朗普政府和自由派 SEC 委员可能会实现这一目标,特别是通过定义证券和商品的数字资产市场结构法案。不仅这种情况可能发生,而且甚至可能成为现实。

下一个现货 ETF 的关键决定因素

在更宽松的法律法规下,我们认为决定下一个现货 ETF 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去中心化程度和潜在需求。就前者而言,无论是 FIT 21 通过创建具有关键去中心化测试的新数字资产类别来绕过 Howey 测试,还是 SEC 建议的 “足够去中心化” 可能影响证券分类,去中心化程度可能是数字资产能否获得 ETF 的关键。就后者而言,任何新 ETF 的潜在需求同样重要,因为它将是影响盈利能力的最大因素。在这里,发行人可能会在考虑潜在需求的同时,权衡声誉风险、通过各种内部委员会的能力以及客户的最佳利益。总体而言,虽然加密原生发行人可能会申请大量的现货 ETF,但我们认为较大的发行人更可能专注于具有足够去中心化和高潜在需求的一两个数字资产。

接下来,我们提供简要分析,尝试定量确定去中心化评分和需求评分,并将其相加形成 ETF 可能性评分。注意,我们将各种类别指标转换为 Z 分数以便于合并类别,然后取每个类别的 Z 分数的简单平均值来计算最终的去中心化和需求评分。最后,注意所用的许多指标存在缺陷和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但我们认为这些指标对于当前任务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去中心化分析

分析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程度是困难的,因为没有普遍认可的定义,许多指标还不尽如人意,而且这个话题总体上高度复杂、技术性强,甚至带有哲学色彩。此外,去中心化包含许多概念,如无许可参与、开发控制、关键人物影响、代币分配 / 分布、股份特征以及软件和硬件多样性等。最后,注意大多数公链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更加去中心化,这在下面的群体中表现明显,如 Cardano 即将进入的 Voltaire 时代将实质性地去中心化治理,或者 Solana 即将推出的 Firedancer 客户端将使 Solana 成为除比特币和以太坊之外唯一一个在主网上有第二个独立客户端的网络。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一些更为健全和有参考价值的去中心化指标有:

· Nakamoto 系数,衡量可能合谋攻击网络的独立实体的最小数量,数值越高表示去中心化程度越高。

· 质押要求,衡量任何人作为节点运营者或验证者参与网络的难易程度,包括最低质押要求和硬件要求,较少的质押和较轻的硬件有助于更高的去中心化。

· CCData 治理评级,包含参与、透明度和去中心化等各种治理措施。

如下所示,去中心化评分高于平均水平的四个区块链是以太坊、Solana、Avalanche 和 Aptos。

GSR:Solana ETF会通过吗?对价格有何潜在影响?

需求分析

潜在需求是另一个关键决定因素,发行人可能会在评估未来资金流入时查看各种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是代币市值,但总体上,我们认为以下三个类别尤为具有参考价值:

· 市场指标,较高的市值、较高的交易量和强劲的代币表现可能预示着未来需求强劲。

· 现有产品管理资产总额(AUM),全球现有投资产品中代币的高 AUM 预示着现货 ETF 产品的需求可能也会很高。

· 活动指标,强大、活跃的社区和广泛的使用也可能是未来需求的有力信号。

如下图所示,具有高于平均需求分数的三大区块链是以太坊(Ethereum)、Solana 和 NEAR。

GSR:Solana ETF会通过吗?对价格有何潜在影响?

将我们的去中心化评分和需求评分相加后得出最终的 ETF 可能性评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将去中心化权重设为 33% ,需求权重设为 67% ,因为我们认为去中心化可能是一个门槛因素,而潜在需求可能是发行人使用的主要标准。总体来看,以太坊在五月份获得了关键的现货 ETH ETF 19 b-4 文件的批准,并预计将在今年夏天推出多个现货 ETF,以较大优势获得第一名。接下来是 Solana,它也以较大优势超过了其他数字资产,是除了以太坊之外唯一在去中心化和需求方面均有正面评分的。排名第三的是 NEAR,因在两个类别中表现良好。总的来说,结果清楚地表明,如果美国允许额外的现货数字资产 ETF,Solana 将是下一个。

GSR:Solana ETF会通过吗?对价格有何潜在影响?

潜在的现货 Solana ETF 对价格的影响

为了评估潜在的现货 Solana ETF 对 SOL 价格的影响,我们可以简单地参考现货比特币 ETF 对比特币的影响。毕竟,现货比特币 ETF 的批准以及随后的巨大资金流入,是将比特币从 10 月份市场参与者开始认为美国现货 ETF 批准有实际可能时的 27, 000 美元推升至现在的约 63, 000 美元的主要因素,实现了 2.3 倍的增长。这个 2.3 倍将是我们的基准线。

GSR:Solana ETF会通过吗?对价格有何潜在影响?

接下来,我们需要调整分析,考虑到相对于比特币,现货 Solana ETF 的资金流入量明显较小。最终,我们通过估算现货 Solana ETF 相对于比特币的资金流入量来进行调整。在这里,我们考虑三种简单的情景。

· 悲观情景:Solana 全球投资产品的资产管理规模占比特币的 2% 。我们认为这低估了潜在的 Solana ETF 资金流入,因为这个衡量标准给了比特币一个很大的领先优势,Grayscale 比特币信托基金早在 2013 年就推出了,而 Solana 直到 2020 年才推出。因此,我们将 2% 作为悲观情景的资金流入量。

· 基准情景:我们参考实际的近期资金流入情况来评估 Solana 的表现。在这里,我们使用 2021 年至 2023 年的资金流入数据,因为 Solana 在 2021 年之前并不为人熟知,并且截至 2024 年之前的数据,以排除现货比特币 ETF(于 1 月推出)的影响。在这三年中,Solana 投资产品的资金流入量相对于比特币的累计流入量为 5% 。我们将这 5% 视为基准情景。

· 乐观情景:在过去的两年中,Solana 的相对资金流入量更高,分别占 2022 年和 2023 年比特币流入量的 31% 和 9% 。虽然我们不期望 Solana 能够完全跟上 2021 年和 2024 年比特币资金流入异常高的时期,但我们将三年间平均每年的 14% 相对流入量视为潜在的乐观情景。

GSR:Solana ETF会通过吗?对价格有何潜在影响?

尽管在悲观、基准和乐观情景下,现货 Solana ETF 的资金流入量可能分别占比特币的 2% 、 5% 或 14% ,但我们现在必须根据其较小的规模调整现货 ETF 对 SOL 的影响,这一调整将通过市场资本来进行。具体而言,过去一年中,Solana 的市值平均仅为比特币的 4% 。

GSR:Solana ETF会通过吗?对价格有何潜在影响?

综合所有因素,我们可以在不同情景下,根据 Solana 相对于比特币的 2.3 倍增长,调整我们的相对流入估计。这样一来,在悲观情景下,Solana 可能会增长 1.4 倍;在基准情景下,可能增长 3.4 倍;而在乐观情景下,可能增长 8.9 倍。此外,还有理由相信影响可能高于这些估计值,因为与比特币不同,SOL 在质押和去中心化应用中被积极使用,并且相对流入与相对规模之间的关系可能并非线性。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与我们分析开始时的比特币相比,潜在的 Solana 现货 ETF 在 SOL 价格中的反映可能要少得多,这可以从 Grayscale Trust 相对于净资产价值的偏差中推断出来。如果这一推断正确,SOL 在拥有现货 ETF 情况下的巨大潜在上升空间可以被视为一种 “免费选择”。总而言之,如果美国允许更多的现货数字资产 ETF,那么 Solana 将为现货 ETF 做好准备,而且价格影响可能会是迄今为止最大的。

GSR:Solana ETF会通过吗?对价格有何潜在影响?

由于缺乏实时创建和赎回机制,Grayscale 信托的价格可能会偏离其基础净资产价值(NAV),但当信托转换为现货 ETF 时,这种偏差将会消失,因为现货 ETF 具备这样的机制。2023 年 1 月 1 日,Grayscale 比特币信托(GBTC)相对于净资产价值交易折扣为 45% (在 2023 年 6 月 15 日 BlackRock 申请现货比特币 ETF 之前,以及 8 月 31 日 Grayscale 在对抗 SEC 的诉讼中胜诉之前),但到 10 月初这一折扣减少到 21% ,这表明在我们开始测量价格影响时,比特币的价格可能已经包含了现货比特币 ETF 机会增加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