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雾 | 2024 上半年区块链安全与反洗钱报告缩略图

慢雾 | 2024 上半年区块链安全与反洗钱报告

前言

慢雾科技发布《2024 上半年区块链安全与反洗钱报告》(下称“报告”),本报告总结了 2024 上半年区块链行业的关键监管合规政策及动态,包括但不限于对加密货币的多角度监管立场以及一系列核心的政策调整。我们对 2024 上半年的区块链安全事件和反洗钱趋势做了回顾和概述,对于部分常见的洗钱工具和钓鱼盗窃技巧等进行了解读,并为这类问题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方法和应对策略。此外,我们还对主要的钓鱼犯罪组织 Wallet Drainers 和黑客团伙 Lazarus Group 进行了披露与分析,以期提供防范此类威胁的参考。

慢雾 | 2024 上半年区块链安全与反洗钱报告

一、背景

根据 CoinMarketCap 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的总市值已经达到了约 2.34 万亿美元,充分展示了全球区块链市场的增长势头越发强劲有力。然而,随其发展势头而来的是区块链安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在区块链应用扩大和深入的同时,攻击者也变得愈加精明和复杂,不断攻破和利用区块链系统的漏洞进行攻击,导致巨额的损失。

在此背景下,本报告重点关注区块链生态系统安全和反洗钱(AML) 安全两大方面,让大家对当前和未来区块链的安全风险有一个全面认识。

二、区块链安全态势

2.1 区块链安全事件总览

根据慢雾区块链被黑事件档案库(SlowMist Hacked) 不完全统计,2024 上半年安全事件共 223 件,损失高达 14.3 亿美元。对比 2023 上半年(共 185 件,损失约 9.2 亿美元),损失同比上升 55.43%。(注:本报告未将个人损失纳入统计)

慢雾 | 2024 上半年区块链安全与反洗钱报告

(https://hacked.slowmist.io/)

从生态来看,Ethereum 损失最高,达 4 亿美元。其次是 Arbitrum,约 7246 万美元,再者为 Blast,约 7000 万美元。此外,BSC 安全事件最多,达 57 件,损失约 3212 万美元。

慢雾 | 2024 上半年区块链安全与反洗钱报告

从项目赛道来看,DeFi 是最常受到攻击的领域。2024 上半年 DeFi 类型安全事件共 158 件,占事件总数的 70.85%,损失高达 6.59 亿美元,对比 2023 上半年(共 111 件,损失约 4.8 亿美元),损失同比上升 37.29%。其次,交易平台上的安全事件损失高达 5.24 亿美元,其中 DMM Bitcoin 事件就占据了 3.05 亿美元,该事件也是 2024 上半年损失最大的安全事件。

慢雾 | 2024 上半年区块链安全与反洗钱报告

从损失情况来看,有两起事件的损失规模达到上亿美元,以下为 2024 上半年损失 Top 10 的安全攻击事件:

慢雾 | 2024 上半年区块链安全与反洗钱报告

从安全事件原因来看,合约漏洞事件最多,达 56 件,损失约 1.04 亿美元。其次为跑路导致的安全事件,达 50 件。

慢雾 | 2024 上半年区块链安全与反洗钱报告

2.2 钓鱼/盗窃手法

此小节摘取了慢雾 SlowMist 于 2024 上半年披露的部分钓鱼和盗窃手法:

  • 相同首尾号钓鱼

  • 恶意扩展程序

  • 恶意木马程序

  • 恶意书签钓鱼

  • 签名授权钓鱼

三、反洗钱态势

3.1 反洗钱与监管动态

此小节将重点介绍加密货币领域反洗钱(AML) 与监管动态的重大进展:

  • 中国法院

  • 中国香港

  • 新加坡

  • 美国监管

  • 欧洲议会

  • 中东地区

3.2 安全事件反洗钱

  • 资金冻结数据

Tether:2024 上半年,共有 374 个 ETH 地址被封锁,这些地址上的 USDT-ERC20 资产被冻结,不可转移。

Circle:2024 上半年,共有 28 个 ETH 地址被封锁,这些地址上的 USDC-ERC20 资金被冻结,不可转移。

在慢雾 InMist 情报网络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下,2024 上半年 SlowMist 协助客户、合作伙伴及公开被黑事件冻结资金约 2439 万美元。 

  • 资金归还数据

2024 上半年,遭受攻击后仍能全部或部分收回损失资金的事件共有 16 起。在这 16 起事件中,被盗资金总计约 1.13 亿美元,其中将近 9864 万美元被返还,占被盗资金的 87.3%。

3.3 黑客团伙画像及动态

本节对黑客团伙 Lazarus Group 和钓鱼服务 Drainers 的作案手法进行详细分析。

  • Lazarus Group

慢雾 | 2024 上半年区块链安全与反洗钱报告

  • Drainers

慢雾 | 2024 上半年区块链安全与反洗钱报告

3.4 洗钱工具

本节对洗钱工具 Tornado Cash 和 eXch 的资金流量和流向进行统计分析。

慢雾 | 2024 上半年区块链安全与反洗钱报告

(Tornado Cash: https://dune.com/misttrack/first-half-of-2024-stats)

慢雾 | 2024 上半年区块链安全与反洗钱报告

(eXch: https://dune.com/misttrack/first-half-of-2024-stats)

四、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区块链行业安全现状的剖析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区块链行业的安全和反洗钱现状,为推动区块链生态安全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最后,致谢每一位生态伙伴。这其中包括我们的服务客户、媒体合作伙伴、黑手册贡献者、慢雾区伙伴。正是你们的鼎力相助,更加坚定了我们不断进取、继续做好区块链守护者的决心,希望我们继续强强联合,并肩努力,为区块链黑暗森林带来更多的光亮。

免责声明

本报告内容基于我们对区块链行业的理解、慢雾区块链被黑档案库 SlowMist Hacked 以及反洗钱追踪系统 MistTrack 的数据支持。但由于区块链的“匿名”特性,我们在此并不能保证所有数据的绝对准确性,也不能对其中的错误、疏漏或使用本报告引起的损失承担责任。同时,本报告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其他分析的根据。

本报告中若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导读到此,完整版本,欢迎阅读并分享

https://www.slowmist.com/report/first-half-of-the-2024-report(CN).pdf

加密市场七月展望缩略图

加密市场七月展望

作者:雨中狂睡 来源:substack

主要来聊一下七月可能会炒作的叙事,以及我个人的评级。

1/ 以太坊 S级

7 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 ETH ETF 和 Mt. Gox。市场总是会先于事件作出反应。随着事件的来临,事件对于市场的影响会越来越小。这也是人们会经常说「Buy the Rumour, Sell the News」的原因。如果历史押韵的话,ETH 可能会走出类似于 BTC 在 ETF 通过后的类似表现——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整体的宏观环境和美国大选对市场的影响。

不过在 Sell the news 这件事上,我赞同 Zhusu 的观点。市场的反身性,bro

加密市场七月展望

关于 ETH Beta,我之前选了四个币: $ENS $ETHFI $TURBO $MOG 。 $TURBO 和 $MOG 价格的波动很大,适合做波段,而 $ENS 表现最好。关于 $TURBO 这个币我更新一下我的理解:与 ETH 关联性不大,所以会移出 List。现在的 List 是: $ENS $LDO $PEPE $MOG $MKR ( $MKR 还是那个拆分改名叙事,协议收入/基本面也很棒)

加密市场七月展望

加密市场七月展望

2/ Layer1(A 级), Layer2 (B 级), Layer3(C 级)

Solana A 级

之前我已经聊过我的观点了,Solana 目前只有一个叙事就是 memecoin 的赌场。关于 ETF 申请的催化剂,以及 Blink,还有之前的 Depin、Solana Mobile 这些叙事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归纳总结就是 Solana 的目标是 Mass adoption,但任重道远。目前市场对于 Solana 的需求只有炒作 memecoin。

加密市场七月展望

Avalanche B 级

Avalanche 可能会推出一些新的活动,类似于之前的 Avalanche Rush。”Proof of  Boost”

https://x.com/Flowslikeosmo/status/1805643864193351908

Fantom B 级

转换为 $S ,之前推文我已经聊过⬇️

https://x.com/0xSleepinRain/status/1805875415116136876

Layer2 部分我没什么太多想分享的,主要关注 Basechain 的财富效应和 Arbitrum 上的 Farm 机会。但是 $ARB $OP 等 Layer2 代币没有太多的介入机会。同时,如果 ZK 叙事爆发,你们知道选哪个标的 : )

$ZK 是 ZK 最好的 meme。

关于 Layer3 的 $XAI 我简单聊一下自己的观点。

目前 Xai 链上的 TPS 已经达到了 104,位居以太坊 Layer2&Layer3 第一名。之前我在推文中也已经解释过这个现象。另外,在 7 月 9 日,$XAI 将会解锁约两亿枚代币(占当前流通的 71%)——这是一个超大额解锁事件。阴谋论地想,这两件事情的发生会不会有所关联?Xai 会不会使用做数据的手段来让价格增长变得更加合理呢?一切是未知的。但我已经把 $XAI 列入到了我的 Watchlist,一旦价格发生不寻常的变化,我就会立马介入。

https://x.com/0xSleepinRain/status/1803298199295369417

加密市场七月展望

$DEGEN 我其实一直挺看好的,奈何币价表现很垃圾。所以,在这里就不多赘述。

总而言之,Layer3 Token 代币的价格主要还是看催化剂和叙事,真正的用户没多少(这里指 $DEGEN $DMT 和 $WINR ),短期大于长期。

3/ RWA A 级

$ONDO 是最好的标的,且和贝莱德的东西息息相关。Ondo 和以太坊就是贝莱德推代币化的主阵地。

4/ AI A 级

没有太多好聊的, $FET $OCEAN $AGIX 的合并快要落幕, $WLD 的解锁已经开始。如果板块的上涨取决于外部产品/技术的发布,也是短期炒作。在 30 天叙事强弱中,AI Token 的价格表现是最弱的。

加密市场七月展望

https://dune.com/dyorcrypto/relative-strength-crypto-narrative

5/ 社交,目前依然是伪命题,当前评级 C。

之前我认为 Coinbase Smart Wallet 会带来一波关于 Basechain 的炒作,最终奈何在这种市场情绪下,Basechain 生态的整体表现并不亮眼,只有 $BRETT 跑了出来。在这波选币上大失败。检讨一下就是,市场的流动性和情绪不足以维持 Basechain 生态的大爆发,可能只有一个币或者两三个币会出现亮眼表现。太左侧介入也不好,只能随时监控链上行情并在右侧介入。

6/ 游戏,当前评级 C。伪命题x2

Pixels Online 的表现依然强势,但价格表现很差。

加密市场七月展望

The Beacon 表现不佳——虽然相关活动推动了老玩家的回流和新玩家的加入,但是持续性并不好。

Mavia 推出了 Phase 2,具体可以参考这条推文,但市场并不买单

https://x.com/MaviaGame/status/1801857117797892497

从过去 90 天的叙事代币强弱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游戏叙事在上一季度表现并不亮眼(低情商:最差的)。我期待反转,但目前不会介入。

加密市场七月展望

7 月具体事件可以查看这张图

加密市场七月展望

11张图表回顾加密市场6月表现:大多数指标持续下跌缩略图

11张图表回顾加密市场6月表现:大多数指标持续下跌

原文作者:

原文编译:Jordan,PANews

刚刚过去的六月,加密货币市场绝大多数指标仍在持续下跌,本文将用 11 张图解读过去一个月的加密市场状况。

1、六月,比特币和以太坊调整后链上总交易额整体下跌了 13.4% ,降至 3380 亿美元,其中比特币和以太坊调整后链上交易额均下跌了 13.4% 。

11张图表回顾加密市场6月表现:大多数指标持续下跌

2、六月调整后的稳定币链上交易额下降了 4.5% ,跌至 8396 亿美元;已发行稳定币供应规模有所增加,但涨幅仅为 0.4% ,升至 1426 亿美元,其中美元稳定币 USDT 市场份额占比增长到 79.1% ,而 USDC 的市场份额小幅下降至 17% 。

11张图表回顾加密市场6月表现:大多数指标持续下跌

3、比特币矿工收入在六月份下降至 9.619 亿美元,跌幅较小,为 0.1% 。此外,以太坊质押收入上涨了 8.1% ,升至 2.892 亿美元。

11张图表回顾加密市场6月表现:大多数指标持续下跌

4、六月以太坊网络共销毁了 26338 枚 ETH,价值相当于 9510 万美元。数据显示,自 2021 年 8 月上旬实施 EIP-1559 以来,以太坊总计销毁了约 433 万枚 ETH,价值约合 122 亿美元。

11张图表回顾加密市场6月表现:大多数指标持续下跌

5、六月以太坊链上 NFT 市场交易额再次延续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跌幅 18.4% ,进一步降至约 2.805 亿美元。

11张图表回顾加密市场6月表现:大多数指标持续下跌

6、合规中心化交易所(CEX)的现货交易额在六月份出现下跌,跌幅 18.5% ,减少到 6588 亿美元。

11张图表回顾加密市场6月表现:大多数指标持续下跌

7、六月各大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现货市场份额排名如下:币安为 64% (较 5 月有较大幅度下降)、Bybit 为 17.8% ,Coinbase 为 9% 、Kraken 为 2.7% 。

11张图表回顾加密市场6月表现:大多数指标持续下跌

8、在加密期货方面,六月比特币期货未平仓量跌幅达到了 6.9% ;以太坊期货未平仓量下跌 3.1% ;在期货交易额方面,比特币期货六月交易额下降 19.9% ,跌至 1 万亿美元,以太坊期货交易额下跌 23.8% 。

11张图表回顾加密市场6月表现:大多数指标持续下跌

9、六月芝商所比特币期货未平仓量减少 9.6% ,降至 93 亿美元,但日均成交金额(daily avg volume)增加了 3.4% ,升至约 45 亿美元。

11张图表回顾加密市场6月表现:大多数指标持续下跌

10、六月以太坊期货月均交易额大幅减少至 5281 亿美元,降幅达到 23.8% 。

11张图表回顾加密市场6月表现:大多数指标持续下跌

11、在加密货币期权方面,六月比特币期权未平仓量跌幅 39.45% ,以太坊持仓量同样出现大幅下跌,降幅为 55.6% 。另外,在比特币和以太坊期权交易额方面,比特币阅读期权交易额降至 431 亿美元,跌幅 7.9% ;以太坊期权交易额下跌 46.2% ,减少至 169 亿美元。

11张图表回顾加密市场6月表现:大多数指标持续下跌

模块化区块链研究报告: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1、什么是模块化区块链

当我们探讨模块化区块链时,必须先了解单体区块链(Monolithic Blockchain)这一概念。单体链,如比特币、以太坊等,以其全面性而著称,独立承担着网络的各个层面,从数据存储到交易验证,再到智能合约执行。在这一过程中,单体链扮演着一个多面手(generalist)的角色,对所有环节都有所涉猎。

以以太坊为例来说,一条成熟的单体区块链一般可以被大致分为四个架构:下图通过把在区块链上记账比喻成一场球赛,详细解释了每一层架构的作用:

模块化区块链研究报告: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通过这种类比,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区块链的各个架构如何协同工作。单体区块链就是将所有的功能集中在同一条链上执行,而模块化区块链(Modular Blockchain)则是一种新型的区块链架构,将区块链系统分解为多个专门的组件或层次,每个组件负责处理特定的任务,如共识、数据可用性、执行和结算。

模块化区块链像一群专家(specialists),专注于各自领域的深度挖掘和技术创新。这种专注使得模块化区块链在特定功能上能够提供卓越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例如,它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快的交易处理速度。

在节点架构方面,单体链依赖于全节点,这些节点必须下载和处理整个区块链的数据副本。这不仅对存储和计算资源提出了较高要求,也限制了网络的扩展速度。相比之下,模块化区块链采用轻节点设计,仅需处理区块头信息,从而显著提高了交易速度和网络效率。

模块化区块链的一个显著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协作性。它们能够将非核心功能外包给其他专家,形成一种协同效应,实现整体性能的显著提升。这种设计哲学类似于乐高积木,允许开发者根据项目需求自由组合不同的模块,创造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尽管单体链在全局控制、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它们也面临着可扩展性、升级难度和适应新需求的挑战。模块化区块链则以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脱颖而出,简化了新区块链的创建和优化过程。

然而,模块化区块链也面临着其特有的挑战。其复杂的架构增加了开发者在设计、开发和维护方面的工作量。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模块化区块链尚未经历全面的安全测试和市场波动的考验,其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2、为什么需要模块化区块链

为何模块化区块链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且被预言为“未来趋势”?这与区块链领域著名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密切相关。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指的是一个区块链网络难以在同一时间在安全性、去中心化性和可扩展性这三个核心属性上都达到最优状态。

可扩展性关注的是网络处理大量交易的能力,及其在用户和交易量增长时保持高效、低成本运行的能力。通常通过 TPS(每秒交易量)和延迟(交易确认所需时间)来衡量。

安全性涉及的是保护区块链网络不受攻击的成本和难度。例如,比特币的 POW 机制要求攻击者掌握超过全网 51% 的算力,而以太坊的 POS 机制则需要超过 ⅓ 的节点合谋。

去中心化性描述的是网络的运作不依赖单一中心节点,而是分布在众多节点上,节点越多、地理分布越广,网络的去中心化程度越高。

“不可能三角”的核心观点在于,一个区块链系统很难在这三个特性上都实现最优化。例如:在众多公链中,比特币和以太坊因其广泛的节点分布和充足的节点数量,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方面表现突出。

然而,它们牺牲了一定的可拓展性,导致交易速度较慢和交易费用较高:比特币的出块时间约为 10 分钟,以太坊的 TPS 大约为 13 ,在交易量激增时,以太坊的交易费用可能高达数百美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模块化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它通过将不同的功能分配给专门的模块,解决了传统公链在可扩展性和交易成本方面的挑战。例如,比特币的闪电网络和以太坊的 Rollup 技术,都是模块化思想的体现。

模块化区块链的优势在于其分层架构,允许每一层针对特定需求进行优化。数据层可以专注于数据存储和验证,而执行层可以处理智能合约逻辑。这种分离不仅提升了性能和效率,还促进了不同区块链间的互操作性,为构建开放和互联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

综上所述,模块化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传统公链局限的新途径。它在维持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了更高的可扩展性和更低的交易成本,对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长期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3、模块化区块链赛道项目分析

3.1 执行层

模块化区块链根据其架构特点,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这些类型中,数据可用性层和共识层因其紧密的相互依赖性,常常被设计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因为,当节点接收到交易数据时,通常也同时确定了交易的顺序,这是区块链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的核心。

基于这种设计原则,我们可以从执行层、数据可用性层和共识层、结算层三个方面来分别了解模块化区块链的不同项目。

模块化区块链研究报告: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Layer 2 技术,作为区块链架构中执行层的延伸,是模块化区块链概念的一种体现。它通过构建在底层区块链之上的链下网络、系统或技术,致力于提升主链的可扩展性。

Layer 2 解决方案允许更快速、成本效益更高的交易处理,同时保持与底层区块链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性。根据 @0x ning 制作的 dune 看板,可以看到在以太坊生态上 Layer 2 验证和清算所消耗的 gas 占比平均低于 10% ,大大节省了用户的交易成本。

模块化区块链研究报告: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source:https://dune.com/0x ning/ethereum-gas-war

Rollup 技术是目前 Layer 2 最主流的解决方案,其核心理念是“链下执行,链上验证”,在链下执行计算等工作,然后将 calldata 数据上传回主网。

链下执行:在 Rollup 模型中,交易在链下执行,而底层区块链仅负责验证智能合约中的交易证明,并存储原始交易数据。这种设计显著减轻了主链的计算负担,减少了存储需求,从而允许更高效的交易处理。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Rollup 采用了交易打包技术。可以将其比作物流中的货物集装,单独发送每件货物会产生高昂的运费。而 Rollup 技术通过将多笔交易打包在一起,仅需一次“运输”,从而大幅降低了每笔交易的成本。

链上验证:链上验证是 Layer 2 网络安全性的关键。Layer 2 网络必须提供加密证明,以解决底层区块链上的潜在分歧。目前,两种主流的证明机制是错误性证明和有效性证明,它们分别支撑着 Optimistic Rollups 和 ZK Rollups。

Optimistic Rollups 的错误性证明:Optimistic Rollups 采用了一种乐观的假设,即所有交易默认为有效,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存在错误。这种模型依赖于挑战期内的错误性证明(欺诈证明),任何网络参与者都可以提交证明以挑战智能合约的状态,确保了网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根据 L2 BEAT 的数据,目前采用 Optimistic Rollups 机制的 Layer 2 一共有 16 条,如:Arbitrum, OP, Base, Blast 等等。

  • ZK Rollups 的有效性证明

与 Optimistic Rollups 不同,ZK Rollups 采用了一种更为谨慎的方法,它要求所有交易在被接受之前必须经过有效性证明。这种证明机制类似于一种验证流程,确保了 Layer 2 网络中的每笔交易和计算都是准确无误的。

简而言之,有效性证明是 ZK-Rollups 的基石,它要求每批交易都附带相应的证明,从而确保了底层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能够验证并批准状态变更。对于验证节点而言,ZK Rollups 提供了一种零错误的结算机制,因为每笔交易都必须通过严格的有效性验证。

根据 L2 BEAT 的数据,目前采用 ZK Rollups 机制的 Layer 2 一共有 11 条,如:Linea, Starknet, zkSync 等等。

3.2 Celestia

Celestia 作为模块化区块链领域先驱,其本质是一个数据可用性层,为 dApps 和 Rollup 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在 Celestia 的数据可用性层和共识层上部署,应用程序开发者可以专注于执行逻辑的优化,而将数据的可用性和共识机制的复杂性交给 Celestia 来处理。Celestia 的架构设计为模块化扩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其体系结构主要包含以下三种类型:

主权 Rollup:Celestia 提供数据可用性层和共识层,而结算层和执行层则由各自的主权链独立实现。

结算 Rollup(例如 Cevmos 项目):在 Celestia 提供的 DA 和共识层基础上,Cevmos 提供结算层服务,而应用链则承担执行层的角色。

Celestium:数据可用性层由 Celestia 负责,共识层和结算层则依托于以太坊的强大网络,应用链继续专注于执行层。

Celestia 采用了多项创新性的技术,显著降低了数据存储的成本,并优化了存储效率。

纠删码技术:Celestia 的创新之一是纠删码(Erasure Codes)的应用。在 Mustafa Albasan(Celestia 的创始人之一)和 Vitalik Buterin 共同撰写的论文《数据可用性采样和欺诈证明》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架构思想,即全节点负责区块的生产,而轻节点则负责区块的验证。纠删码技术通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引入冗余,确保即便在高达 50% 的数据丢失情况下,也能完整恢复原始数据块。

这一机制意味着,为了确保区块数据的 100% 可用性,区块生产者仅需发布区块数据的 50% 至网络。若存在恶意生产者试图篡改区块数据的 1% ,他们实际上需要篡改整个 50% 的数据,这就极大增加了作恶者的作恶成本。

数据可用性抽样:Celestia 通过引入数据可用性抽样(Data Availability Sampling, DAS)技术来解决区块链的扩展性问题。DAS 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随机抽样:轻节点对区块数据执行多轮随机抽样,每次仅请求区块数据的一小部分。

逐步增加置信度:随着轻节点完成更多轮次的抽样,其对数据可用性的信心逐步增强。

达到置信阈值:一旦轻节点通过抽样达到预设的置信水平(如 99% ),它便认为该区块的数据是可用的。

这种机制使得轻节点能够在不下载整个区块数据的前提下,验证区块数据的可用性,确保了区块链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Celestia 专注于提供数据可用性而非执行状态,这使得区块生产率得以提升,每个区块拥有更多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的抽样数据,从而显著提高了 TPS(每秒交易处理量)。

3.3 EigenDA

EigenDA 是一个安全、高吞吐量和去中心化的数据可用性服务,是 EigenLayer 上启动的第一个主动验证服务 (AVS)。AVS 可以理解成是节点运维商,是以太坊上成千上万个节点运维商中被挑出的一部分,在本职工作(负责以太坊共识验证)的基础上额外接一些私活(服务有共识验证需求的 rollup 等网络),进而获取额外收益。

随着再质押的以太坊数量的增加,以及未来会有更多 AVS 加入到 EigenLayer 生态,Rollups 可以在 EigenLayer 生态系统中获得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高的安全可组合性。

EigenLayer 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再质押协议,它利用以太坊共识层的质押者作为验证者,即利用以太坊的部分安全性 ,避免了中心化服务商或自有代币的信任风险,因此降低了其他项目方的开发门槛。同时它也增强了以太坊的信任网络,增加了以太坊的价值和影响力。

在架构方面,EigenDA 使用 ZK 技术验证 Layer 2 提交的状态数据,以及由 Restaking ETH 保障共识安全的 EigenDA 网络负责最终确定性,最后 Layer 2 的状态数据提交和保存到以太坊主网。因此,EigenDA 相当于以太坊主网的 DA 服务中验证和最终确定性环节的分包商,而不是 Celestia 那样的竞争对手。

3.4 Avail

 Avail 是 Polygon 团队于 2023 年 6 月宣布推出的一个模块化区块链项目,今年 3 月份从 Polygon 拆分出来,作为独立实体运营。目前 Avail 目前在测试网运行,前些时间刚刚完成 4300 万美元 A 轮融资,由 Dragonfly 和 Cyber Fund 共同领投。

Avail 的核心架构主要由 Avail DA、Avail Nexus、Avail Fusion 三部分构成。Avail DA 是模块化的数据可用性层,和 Celestia 一样为各条区块链提供 DA 服务。Avail Nexus 是一套标准化的跨链消息传递协议,类似 Cosmos 的 IBC 协议,提供各个跨链之间的等可交互操作。Avail Fusion 引入了多资产质押的 POS 共识,目标是为整个 Avail 网络提供安全共识保障。

在技术方面,Avail DA 使用 Kate 多项式承诺,避免欺诈证明,并不需要假设大多数节点是诚实的,且不依赖全节点来获得数据可用。这与 Celestia 的架构不同,Celestia 基于欺诈证明,因此技术层面两者存在本质区别。

随着 Celestia、Avail 等模块化数据可用性区块链项目的出现,模块化 DA War 会越来越激烈,以太坊作为 DA 层的功能性也会被分流,未来很有可能会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

3.5 Dymension

Dymension 是一个基于 Cosmos 的模块化区块链平台,它通过内置的可扩展性汇总技术,为 RollApp 的开发提供了一个简洁的框架。在 Dymension 的架构中,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利用 Rollup 开发工具包(RDK)和专门的结算层,快速部署针对特定应用程序的 Rollup。

Dymension 的架构由两个核心组成部分构成:RollApp 和 Dymension Hub。

RollApp 是 Rollup 与 App 的融合体,它是 Dymension 上专用于特定应用程序的高性能模块化区块链。RollApp 可以呈现为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DeFi 平台、Web3 游戏、NFT 交易市场等去中心化应用的专用 Layer 2 解决方案。

在 RollApp 中,排序器(Sequencer)扮演着关键角色,负责本地交易的验证、排序与处理。完成区块打包后,这些数据将被传递到对等全节点,并在链上发布到 RollApp 选择的数据可用性网络,例如 Celestia。得到 Celestia 的响应后,排序器将其状态根发送至 Dymension Hub,以实现共识形成和结算。

Dymension Hub 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中心,承担着共识层和结算层的功能。它接收来自 RollApp 的状态根,为 RollApps 提供最终的交易确认和结算服务。

通过这种设计,Rollup 能够将共识和结算的任务交给 Dymension Hub,而将数据的存储和验证任务交给 Celestia 等 DA 网络。这样,Rollup 可以共享这两个网络的经济安全保障,同时将精力集中在提升应用本身的执行效率和用户体验上。

3.6 Cevmos

Cevmos 的名字结合了 Celestia、EVMos 和 CosmOS,旨在为 EVM 兼容的 rollups 提供结算层。由于 Cevmos 本身就是一个 rollup,因此在其上构建的所有 rollup 被统称为结算 rollup。每个 rollup 都通过与 Cevmos rollup 之间的最小化双向信任桥梁,实现以太坊上现有 rollup 合约和应用的重新部署,减少迁移工作量。Cevmos 上的 rollups 会将数据发布到 Cevmos,然后 Cevmos 对数据进行批量处理,再将其发布到 Celestia。就像以太坊一样,Cevmos 将作为结算层执行 rollups 证明。

4、比特币生态的模块化区块链

随着 Ordinals 协议带来的铭文造富效应,以及比特币 ETF 的获批,多重利好因素汇聚,为比特币生态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场的目光被迅速吸引至比特币生态,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也涌向这一领域,展现出对比特币生态未来发展的信心与期待。

在这样的背景下,比特币 Layer 2 技术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众多技术方案竞相涌现,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充满活力的技术生态。各种创新方案纷纷登场,共同推动比特币网络的扩展和优化。尽管目前业界对于比特币 Layer 2 的准确定义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本文将借鉴以太坊模块化区块链的理念,从模块化的角度出发,探讨构建比特币 Layer 2 的可能性与方法。以太坊网络以其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功能而著称,能够存储并验证历史状态,从而支持复杂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s)。相较之下,比特币网络则是一个无状态的非智能合约网络,其系统设计的不完善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1. UTXO 账户系统的局限性

在区块链世界中,主要存在两种记录保存方式:账户/余额模型和 UTXO 模型。比特币采用的 UTXO 模型,与以太坊采用的账户/余额模型形成鲜明对比。

在比特币系统中,尽管用户在钱包中看到的是账户余额,但实际上,中本聪设计的比特币系统并不包含余额概念。所谓的“比特币余额”实际上是由钱包应用基于 UTXO 衍生出的概念。UTXO 代表未花费的交易输出,它是比特币交易生成及验证的核心。

比特币的每笔交易由输入和输出组成,每一笔交易都会消耗(spend)一个或多个输入,并产生新的输出。这些新产生的输出随即成为新的 UTXO ,等待未来的交易来消耗。

作为一种极简的资产转移和结算技术架构,UTXO 模型难以扩展以支持智能合约等复杂功能。

2. 非图灵完备的脚本语言

比特币的脚本语言并不支持所有类型的计算,因为缺少循环和条件控制语句,导致它并不是图灵完备的。这一特性虽然有助于减少黑客攻击,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但同时也限制了比特币执行复杂智能合约的能力。

因为比特币系统设计的不完善,对于更复杂的功能,它需要依赖外部的模块化扩展,这一点上,比特币对模块化的需求无疑比以太坊更为迫切。其生态中的执行层、数据可用性层、共识层以及跨链互操作层等功能,都需要通过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封装和扩展。

4.1 Merlin Chain

目前在比特币二层的赛道中,Merlin Chain 的 TVL 最高,已经达到数十亿美元,可以说是比特币生态中最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项目。作为一个比特币 Layer 2 网络,Merlin Chain 在支持多种原生比特币资产的同时,也兼容 EVM ,展现其对比特币生态和以太坊生态的双重兼顾。

Merlin 的功能围绕 ZK-Rollup 网络、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和链上防欺诈。

ZK-Rollup 网络:ZK-Rollups 的核心在于使用零知识证明。零知识证明作为密码学中的一个加密方法,允许一方(证明者)向另一方(验证者)证明某个陈述是正确的,而无需透露除证明该陈述正确之外的任何信息。

Merlin Chain 将交易在链下进行处理和计算,避免比特币网络的高交易费用和网络拥堵。同时,ZK-rollup 可以将多个交易证明压缩成批次,比特币主链只需要验证打包了多笔交易的单次证明,大大减少了主链的工作量,提升了交易效率。

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Merlin 的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相当于 DAC (Data Availability Committee) 的角色,来检查并确保排序器如实地在链下发布了完整的 DA 数据。预言机网络的去中心化性在于其采取了 POS 的形式,任何人只要质押足够的资产,就可以运行一个预言机节点。这个质押机制十分灵活,支持 BTC、MERL 等资产,也支持类似于 Lido 的代理质押。

链上防欺诈:Merlin 引入 BitVM 的思路,同样地采用“乐观的 ZK-Rollup ”机制,可以简单理解为先默认所有的 ZK Proof 都是可信任的,只有在出现错误时再对运行者进行惩罚。因为验证是在比特币主网上进行,在比特币链上,由于技术限制无法完整验证 ZK Proof,只能在特殊情况下验证 ZK Proof 的某一步计算过程。因此,人们只能选择指出 ZKP 在链下验证过程中,某一个计算步骤有错误,并通过欺诈证明的方式进行挑战。

4.2 B² Network

B² Network 采用模块化设计,由 Rollup 层(ZK-Rollup)负责执行、数据可用性层(B² Hub)负责存储数据、B² Nodes 进行链下验证,最终的结算层是比特币主网。B² Network 的 ZK-Rollup 层采用 zkEVM 解决方案,负责执行二层网络内的用户交易并输出相关证明。Rollup 层负责提交和处理用户交易,而 DA 层则负责存储汇总数据的副本并验证相关的零知识证明。

B² Hub 是一个在链下构建的、支持数据采样功能的 DA 网络,被视为模块化比特币扩展解决方案的先驱。B² Hub 借鉴了 Celestia 的设计思路,引入了数据采样和纠删码技术,以确保新数据能够迅速分发给众多外部节点,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扣留的风险。此外,B² Hub 中的 Committer 将 DA 数据的存储索引和数据哈希上传至比特币链上,供公众访问。

模块化区块链研究报告: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Source:https://blog.bsquared.network

根据 B² Network 的未来规划,与 EVM 兼容的 B² Hub 有望成为多个比特币 Layer 2 的链下验证层和 DA 层,形成一个比特币链下的功能性扩展层。鉴于比特币本身无法支持许多应用场景,通过链下构建功能扩展层的方法将成为 Layer 2 生态系统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B² Hub 作为第一个比特币模块化的第三方 DA 层,可以帮助其他比特币 Layer 2 利用比特币主链作为最终结算层,并继承比特币的安全性,有利于推动比特币网络的扩展和增强其应用的多样性。

5 总结

“Modular is the future” 这句口号,正在逐渐从理念变成现实。模块化区块链技术,以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构建下一代去中心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技术允许开发者根据特定需求,选择和组合不同的模块,从而创建出更加高效、安全且易于维护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模块化区块链的兴起代表了一种更加“灵魂化”的可插拔产品思路。在这种思路下,区块链不再被视为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可扩展的平台,各种服务和功能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轻松地插入和拔出。这种灵活性使得开发者能够根据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快速构建和部署区块链解决方案。起源于以太坊生态,再到比特币生态中展露头脚,模块化技术已经在加密货币行业的各赛道中施展身手。例如,采用“关系数据库”技术的模块化公链 Chromia 在游戏领域与 My Neighbor Alice、Chain of Alliance 等多个游戏合作;在 RWA 赛道,Chromia 创建了 Ledger Digital Asset Protocol (Ledger 数位资产协议),已经有数个项目采用该协议。

在 AI 领域,CARV 专注于为 AI 和 Web3 游戏构建模块化数据层,通过利用可信执行环境(TEE)和零知识证明等技术,确保了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隐私和安全性。

随着模块化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技术将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创新的可能性。从比特币的诞生到今天模块化区块链的广泛应用,我们见证了区块链技术如何从单一的数字货币应用,发展成为一个支持复杂、多样化应用的生态系统。未来,模块化区块链将继续推动技术进步,为构建更加开放、灵活和安全的数字世界奠定基础。

从VC和Builder的角度聊聊链游的未来发展

作者:CaptainZ 来源:X,@hiCaptainZ

进入链游赛道方面的研究差不多有两年了,几乎看遍了市场上所有的游戏项目,从最开始的兴奋都后来的迷茫,再到看到全链游戏时的惊讶,充满了酸甜苦辣。我这里尝试着对链游未来的发展做一个思考总结,希望对于VC投资和游戏的Builder有所帮助。

曾经链游作为 web3 行业的应用端,寄托了行业mass adotpion的重任,但结果大家都看得到,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昙花一现。之前ABCED的Lao Bai (@Wuhuoqiu)讲到说,未来的链游有3个方向,分别是:

  1. 3 A 级别的GameFi(可玩性很强的游戏,区块链只是用来发币)

  2. 休闲小游戏级别的GameFi(可玩性比较弱的游戏,区块链只是用来发币)

  3. 全链上游戏(游戏逻辑写入智能合约)

对于这个提法,我也深以为然,非常同意,但是对于发展的结果我有不同的看法。

先说第一个。最开始链游的火爆是从农民世界,飞船之类的项目开始,说白了,没有任何可玩性,就是一个虚拟挖矿的旁氏资金盘。但大家认为是游戏的可玩性不够,所以2020年-2022年期间各个VC巨额投资能制作优良游戏的传统工作室。那么是不是游戏达到3A级别的可玩性,就能破圈,成为一个成功的链游呢?不一定。

这里首先需要引入“投资型用户”和“产品型用户”两个概念。Tracy (@CTracy0803)在《Web3市场营销思维转型:以投资型用户为中心构建全新框架》这篇文章中首先提到了这两个概念:

  • 产品型用户: 指的是消费用户,他们关注的是产品本身的使用体验和功能,期望通过产品获得满足感或便利性。

  • 投资型用户: 指那些期望通过产品获得投资回报的用户群体。他们对产品的关注点不仅在于使用体验,更在于产品的经济价值和未来发展潜力。

很显然,Web3的典型用户就是投资型用户,或者换句话来说,是投机心理非常强的degen(赌徒),你不能指望这样的用户群体去老老实实地玩一款 3A 游戏,他们没这个时间,也没这个心情。要是你把play to earn的收益率设置的高一点,很快就会崩盘。3A 游戏的制作成本还是挺高的,崩盘太快的话,成本就收不回来了。

3A 链游放到 Web3 圈子显然是不合适的,逻辑讲不通,这叫PMF错配。那怎么办?其实可以去做传统游戏圈啊,就把客户群体就 Web3 改到 Web2 就好了。不是可玩性很强吗?不是AAA级别吗?只要质量过硬, Web2 的几十亿准用户才是瞄准的目标,何必盯着 Web3 几十万准用户呢?而且即便设置一个极低的收益率,玩家都会乐此不疲,感恩戴德。

再说说第二个,休闲小游戏级别的GameFi,目前又有两种形式:依托社交平台的和不依托社交平台的。前者的典型例子是Hamster Kombat,而后者的例子是The Beacon。Hamster Kombat是一个依托于Telegram小程序的点击游戏,用户只需要在手机Telegram中打开游戏链接(其实就是一个H5页面),不停的点击Hamster头像,即可产生积分,积分后面可以换成代币(但目前代币还未发行)。游戏异常的简单,但参与人数也异常的多,官方上周表示,玩家已超过1.5亿(虽然我们知道有很多bot但是剩余体量依旧巨大)。而 The Beacon是TreasureDAO孵化的地牢闯关游戏,游戏的可玩性有所提高,玩家使用键盘控制角色躲避和击杀地牢中的各种怪物(其实一个全栈的单人游戏工作室可以在3个月做出来)。目前游戏只支持电脑浏览器运行,不支持手机端。据估算,Beacon的累计游戏人数应该只有几十万。

目前两个游戏都未发币,之所以有人参与,很显然都是冲着某种“空投”预期来的,甚至我们可以说,两个游戏的发币之日就是死亡之时。虽然Beacon的可玩性高于Hamster,但是Web3用户基本都是投资型用户,他们甚至认为Hamster触达的mass adoption 远高于 Beacon,那市值是不是也应该更高(参考NOTCOIN)?所以说,我认为依托社交平台的链游小游戏要更有发展前景,这是因为:

  1. 社交平台都是手机app,更容易让用户使用手机参与

  2. 手机app参与,更容易利用零碎的闲散时间

  3. 更容易依托社交媒体进行病毒式营销和传播

  4. 用户更容易留存到自己手上(tg频道,twitter账号,youtube频道等等)

最后讲一下全链上游戏。链上游戏是把游戏逻辑写入智能合约从而实现游戏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话,类似于DeFi(去中心化金融)。目前仍处于技术探索期,但游戏引擎等基础设施已经开始完善,也出现了十几个测试中的小游戏。去年火了一段时间,现在又沉寂下去了。我认为全链上游戏没有火起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缺少炒作标的。尤其是在牛市语境下,市场热点转换很快,一个赛道如果没有炒作标的,没有赚钱效应,散户目光立马就被市场上涨的最凶的赛道所吸引。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我试玩了几个链上游戏,发现玩法太复杂了,很难让普通用户上手。始终要记得“Web3的典型用户是投资型用户这样的degen”,既没有可以炒作的币,玩法又复杂,用户只会敬而远之。目前全链上游戏急需一个类似于“流动性挖矿”和“打铭文”的新型代币分发(挖矿)模式。

综上所述,如果从VC或者链游项目方的角度,我的看法如下:

1、如果技术强,首先考虑基于某个社交平台的去中心化的全链上休闲小游戏。为什么?全链上游戏是把游戏去中心化,符合行业的“世界观正确”,是最为核心的叙事。再叠加休闲小游戏,依托社交平台,容易获取流量。举个简单的例子:做一个链上版本的《Hamster Kombat》,宣传的时候都可以说,我们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游戏,所有游戏行为都记录在链上,是不是很性感,buff叠满?一下子就和其他TON生态的项目拉开了距离。

2、如果运营能力比较强,首先考虑基于某个社交平台的中心化GameFi小游戏。首选当然是TON,市场热点和Telegram官方都比较支持。虽然目前已经有了几十个小游戏,但还有可以优化/创新的空间。Telegram的流量比较垃圾,但是量大啊,账面数据会很好看,也方便以后做流量转型(给散户或者VC讲故事)。再一个,也可以考虑其他社交平台,比如twitter,Solana不是刚刚宣布了可以嵌入推特的blinks技术吗?能不能用到游戏上面?能不能做一个基于推特的游戏插件?重要的不是哪个具体的平台,而是要借助已有的社交网络,才能进行病毒营销。

3、不建议投资/制作针对 Web3 用户的大型 3A 链游,这是个坑。但是,看好针对 Web2 用户的大型 3A 链游(属于降维打击)。以上思考希望对VC和Builder有所帮助。

观点:Web3需要Mass Admission,而不是Mass Adoption缩略图

观点:Web3需要Mass Admission,而不是Mass Adoption

原文作者:加密韋馱(X:

老韭菜都知道,每次市场不景气时,大家就会怪市场没吸引 Web2 用户,所以没有新资金进来。这就是所谓的「Mass Adoption」大规模采用叙事,即 Crypto 的「Web3」产品要迎合 Web2 的非赚钱导向用户。

这个逻辑就好比「非洲小孩会饿死,因为你在中国浪费饭菜」,合乎情绪但毫无逻辑。

观点:Web3需要Mass Admission,而不是Mass Adoption

Mass Adoption – 先理解一下 Mass 到底是谁?

谁是 MASS「大众」?不要笼统地说是传统 Web2 用户——Bullshit。「大众」是一群不同但可分类的个体。

盲人不开国产电动车,不是因为他不支持国货,而是因为他没有驾照(没有需求)。任何东西能持续吸引用户,无非是因为用户有不可替代的需求,而它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解决方案。车如此,Crypto 也是如此。

不管你认不认同,Crypto 是有边界的。它所有特性 ( 隐私也好、去中心化也罢)都来自于其的核心价值——无许可性,不是地球上大多数人用得上的。无许可性主要是为了应对银行、政府和大公司对自由的限制:银行不让你自由开户自由付款,你偏要;政府不让你投资炒作的不让赌的,你偏要;大公司大政府限制的言论,你偏要。

那些有需求的人绝不是多数人,大多数人是被体制规训的家畜。而是那些懂套利、反建制的「社会边缘人」——我把这种人的特性称为「商人」( 当然人格特性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类似一个光谱,强弱之分罢了 )。

他们未必真的经商,甚至未必有钱,但注定是少数,否则统治无法维持。

这些人会「在商言商」。如果普通人认为考个编制找份好工作就是把自己整个人批发价卖给「单位」这个中间商了,那么 Crypto 的受众就是那种要充分定价自己所有时间、精力、人脉等资源、把「自己」卖个好价钱的人。这类人必定是以赚钱为首要目标。

我们可能已经 Mass Adopted 了?

那我刚才说的「商人」光谱里,还有多少人没接触过 Crypto?

联合国数据,全球成年人「平均」年均收入 23000 U,算他拿出 10% 进入到 Crypto 不管他做什么,全球 80 亿人那就是 18.4 万亿。按照币安 2024 年 3 月现货交易量 1.12 千亿推算,全年光现货就 13 万多亿。也就是还有 30% 多的空间,当然算上其他交易所,可能早就超过了这个数字。

当然这是平均值,真要看还是全球收入排名前 10% 的人,占全球总收入的 52% ,差不多 8 亿人。http://Crypto.com 说 2023 年全球加密货币用户人数 5.2 亿,那么也差不多还有 30% 的空间。这 30% 多的空间被闭合以后,我们差不多会看到一个类似博彩行业的年均增长 ( 约 4.7% ), 也就是差不多等于美联储利率。

你觉得现在没有新用户,是因为市场即将达到自己的实际 TAM 极值。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人在 2024 年还没听过比特币才是稀奇。

你还想「送戏下乡」去「Mass Adopt」的 Web2 用户? 但凡有可能被你 adopt 的,大概率已经接触过币了。

存量市场从来都不是问题,高频用户才是

我有博彩行业经历,算上线上线下,它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从行业整体角度用「Mass Adoption」的逻辑来说,博彩不存在什么增量市场存量市场 —— 理论上全球的有钱人都是我的市场,因为有钱人都有赌性。博彩业的增长是随着全球通胀增长的。

线下博彩尚且有区域性,而 crypto 甚至是全球性的,业绩不受地区旅游业影响。因此 Crypto 和博彩从全产业层面逻辑是相通的。如果有一年业绩不好,不是因为没有新用户,就好比赌场不会拼客流量。而是已有用户出码少了,下注频率低了。

赌场主力两种人,一种是对一两种游戏特别精通且上瘾的,如老虎机,百家乐,那种老头老太居多(天天去,高频)。另一种贡献最多的就是 VIP 厅,基本占赌场 80% (可以理解为大户)。

同样的逻辑: Crypto 增长的本质就是培养高频和大户的过程。

Mass Admission 而不是 Mass Adoption

问一下有多少人懂得老虎机怎么算分?多少人会玩百家乐?多少人会德州?学习这些比学玩币成本更高:复杂的规则,博弈的胆量,进场的门槛(办会员,出码等)。

为何赌场没有「adoption」问题?因为赌场提供了不可替代的需求(赌)的不可替代的解决方案。赌场对客户明确:你来就是为了赢钱。进赌场你要赢钱,就要学赌场的规矩。是赌场放你进来赌 (Admission),而不是迎合你其他身份的「日常需求」(Adoption)。

你很难想像赌厅出来告诉你「我要做一个赌客的社交关系网络,让他们主动在我们的 whisky bar 里多消费而不是抱着赢钱的目的来这里」——博彩业的发展顶多是从线下到线上,接受多种支付方式,更炫酷的老虎机主题,让 UX 更好罢了。

同样,Crypto/Web3 需要明确的是「让他们来赚钱!」,放(Admit)世界上的「商人」们来这里试着赢钱,条件是学习 Crypto 的规矩。他们赢钱的方式,就是进行涉及金流的博弈(交易、质押、借贷等),一切围着这个逻辑走。

那些不按规矩玩的(如做项目不看三盘理论,只听 KOL 炒币),以及玩得太菜导致破产的,都淘汰出去,留下的精通者就是形成肌肉记忆的高频用户,其中佼佼者就请进 VIP 厅而所谓建设,就是能让更多人来参加试炼,更快参加试炼,更多元酷炫的试炼,总下注更大,博弈更持续,以及为赌客提供身份炫耀的东西(赌厅是卖表卖高奢,Crypto 里是 NFT?)。这里说的不仅仅是做项目选材,也包括做增长。

总结

Mass Admission 是我看项目做项目的一个核心逻辑,甚至是第一个思考的逻辑。用这个逻辑,去想一想,为什么火的是 meme,火的是铭文,火的是 Solana,而不是 ETH 全系列 ( 除 Base),VC 币,RWA?为什么我说最缺的是 dev 而不是「用户」?

相信你会有不同的答案。

如何理解Vitalik对以太坊交易确认方法的思考?

原文作者:Haotian

相关阅读:

如何理解 @VitalikButerin 对以太坊交易确认方法的思考? 因为主网 5-20 s 的交易确认时间已经接近信用卡消费级别的速度,仅从用户感知看好像足够了。但相比 layer 2 毫秒级别的确认时间,主网和 layer 2 之间交易确认差异会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所以,优化主网交易确认时间更多是迎合 layer 2 发展大战略的考量?

1) 以太坊当前 Gasper 共识机制采取了 Slot(时隙)和 Epoch(时段)的核心概念,每个 Slot 持续 12 s,会选择一部分 Validators 来验证链的当前的交易状态进行投票,每 32 个 Slot 也就是 6.4 min 会构成一个时段,基本一个时段内所有的 validators 都会完成投票。而交易终局性(Finality)通常要经过两个时段即 12.8 分钟,这意味着一笔交易发起后的 12.8 分钟后才会具备不可逆转特性。

2)Vitalik 认为时间过于长,对当前的 Gasper 共识机制表示不满,提出了 Single-slot finality 单时隙终局性改进方法,该方法可以确保每个区块在下一个区块生成内前就完成终局性确认,因此可以加快终局性确认时间。只是终局确认和交易确认是两码事,这和用户感知到的 5-20 s 的交易确认关联并不大,但是如果对应到 layer 2 网络上问题就大了。

3)因为 layer 2 用户提交并确认交易的时间会更短,不仅优于 5-20 s 的用户感知时间,可能会达到毫秒级别。这源于 layer 2 整体采用的预交易确认机制使然。不过,若 layer 1 主网的交易终局确认时间过长,理论上 layer 2 上就会存在一些时间差风险:比如,用户在 L1 上快速确认了并采取了后续的操作,但可能因 L1 的状态确认滞后导致资金损失;况且,由于 layer 2 本身都存在一定中心化风险,越长的时间差会存在潜在的中心化作乱的未可知风险。

4)所以,在我看来,Vitalik 新文对于以太坊主网交易确认时间的优化,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迎合 layer 2 系统和 layer 1 系统共同推进的大战略。虽然市场上有人在唱衰 layer 2 ,但 layer 2 俨然成了以太坊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稳固的方向。

很显然,以太坊未来必定是「分层」战略推进,靠 layer 1 专注做安全和去中心化,靠 layer 2 提供稳定且可靠的交互结算环境会是大势所趋。Vitalik 提出加速交易确认,本质上是为了减少 layer 1 和 layer 2 之间的分层摩擦,给用户一个 layer 2 体验更优的前端交互环境和一个更安全的后端结算基础。

Crypto 更像网络还是计算机?

来源:橙皮书

先从几天前看到的这篇文章说起,:

“从技术本质上来说,Marc Andreessen 认为互联网是一个网络,而 AI 更像是一个计算机。

互联网本质上是一个连接许多现有计算机并促进新计算机创建的网络,它以网络效应为主导,随着更多人加入,网络的价值随之增加,并促使人们构建了更多新型计算机来连接互联网。

而 AI,特别是大型语言模型,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一种基于概率的、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它与以往的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确定性计算机)有很大的不同。

AI 的发展更类似于微处理器或大型机时代,它处理数据、从中学习并生成输出。它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而不是一个网络。”

很自然的我就开始想,从技术本质上来说,Crypto 更像网络还是计算机?

虽然以太坊曾经有一个“世界计算机”的梦想,公链也的确扮演了一种很不一样的计算机的角色,比如相比效率更追求去中心化,这是传统计算机完全没有探索过的一条路线。但是说回来,我还是觉得 Crypto 更像网络,有几点原因:

Crypto 的核心价值是价值传输网络,为了实现这个核心价值,它需要一套不一样的计算机架构。Crypto 的计算机属性是工具,网络属性才是目的。

Crypto 的网络效应实在太强了。先发优势和锁定效应都很明显,后来者即使技术领先,要想赶超依然困难。

换一个角度,有一位互联网前辈跟我说,他认为 Crypto 和互联网一样是偏软件的,而 AI 和智能手机一样是偏硬件的。前者发生革命性变化时,人们往往意识不到,需要一段时间才反应过来,可能是网络足够大才能显示出真正威力。后者就不一样了,硬件有更强的实感,Chatgpt 和 iPhone 一出来就能看出不一样。

值得阅读的文章

十字路口的密码学:道德责任、密码朋克运动和机构

https://zkfold.ing/crypto-crossroads

@郭宇:密码朋克宣言倡导了哪些原则?密码学家的道德责任有哪些?密码学,加密货币与自由个体的关系是什么?附一段摘抄:

“… 然而,近年来,曾经支撑密码货币发展的价值观似乎已经被对经济利益的关注所掩盖。密码货币的兴起虽然最初符合去中心化和财务自治的理想,但现在已经日益受到投机利益和盈利动机的主导。这种向货币化的转变可能会损坏密码学的道德基础,转移走人们对其保护隐私和赋予个体权力的潜力的注意力。”

E10: Say love in secrets

@曾汨:如何为你的比特币设计一个合理的继承方案?这一期播客聊的很清楚了。

@Jeffrey Hu:密码资产的继承应该可算是自主保管的一个后续话题,甚至是同样重要的话题。亿聪哲史最新这期播客分享了比特币继承的理念、方案、安全习惯等各方面的思考和研究。

Nostr Wallet Connect:一种比特币应用协作层

https://www.btcstudy.org/2024/06/21/nostr-wallet-connect-a-bitcoin-application-collaboration-layer/

@阿剑:NWC 是相当早就被提出的 nostr 协议实现可能性了。原理上来说,就是把一个 nostr 客户端跟闪电节点布置在一起,那么通过向那个 nostr 客户端发送消息,就可以控制闪电节点,可以发起支付,也可以生成发票。狭义来说,这解决了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就是如果你在自己的家庭网络中部署了一个闪电节点,你人在外面时如何远程控制它的问题。在 nostr 出现以前,可用的方式要么要忍受较长的网络时延,要么必需先获得可被外部访问的 IP 地址。当前,nwc 有两种实现,其中一种可以搭配 LND。不过,如果你懂一些编程,其实你可以自己按照非规范的方式实现跟 nwc 相同的功能。

广义来说,我一直认为,bitcoin、lightning、nostr,都为个人的网络生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工具,有了它们,建立个人主页的必要工具就都有了。nostr 既提供了展示的页面和内容,也提供了可以自动化处理打闪的端口;你的闪电网络节点,你自己控制。你所需的一切,不过是这些信任最小化的协议。

How to build the safest (and dumbest) Optimium

https://scalability.guide/posts/the_safest_optimium/

@张卓:讨论了很多 layer2 安全性的假设。适合思考问题以刨根究底为乐趣的同学阅读。

INFLUENCE

https://www.influenceth.io

@空岛:目前为止最复杂,最接近“大作”的全链游戏。它有一个完整的从原材料到宇宙飞船生产,完全由玩家驱动的经济系统。游戏刚刚登陆主网,上手门槛有点高,但还是推荐一试。

以太坊ETF发行方S-1表格不受任何特定截止日期限制,批复取决于美国SEC处理速度

博链财经BroadChain获悉,7月1日,据The Block,在 S-1 表格生效前进行的最新一轮谈判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 S-1 表格退还给其潜在的以太坊 ETF 发行商。

据消息人士称,这些被退回的表格只附有少量评论。发行人已被要求在 7 月 8 日之前处理这些评论并重新提交。

这意味着在 ETF 最终开始交易之前,至少还需要进行一轮申报。然而,S-1 表格没有特定的截止日期,发行商需要依赖美国SEC 的处理速度。

Cato Institute 分析师:CBDC是「披着羊皮的狼」

原文标题:《’Privacy-minded’ CBDCs are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撰文:Nicholas Anthony

编译:Chris,Techub News

Nicholas Anthony 是 Cato Institute 货币和金融替代中心的分析师。他撰写了《The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s Attack on Crypto: Questioning the Rationale for the Cryptocurrency Provisions》和《The Right to Financial Privacy: Crafting a Better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Privacy in the Digital Age》两本著作。

Nicholas Anthony 认为,CBDC 声称注重隐私,但实际上难以实现。历史证明即使是设计非常合理的系统也可能迅速演变成大规模监控的工具。考虑到政府和技术公司对隐私的漠视,CBDC 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金融监控,而不是保护用户隐私:

有些人对最近提出的「注重隐私的」的 CBDC 感到担忧。CBDC 的支持者反驳了他们对 CBDC 会导致更严格监控的担忧,他们说:「它只需要正确设计」或「我们只需要一份 CBDC 权利法案」。

「注重隐私的」的 CBDC 是一个好的想法,但可能好得让人难以置信。直白地说,几乎没有理由相信美国政府会制定「CBDC 权利法案」,因为它已经做了很多破坏现有权利法案的事情。从第三方原则的制定到未能根据通货膨胀调整报告门槛,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隐私的保护。

另一个历史例子可能会使提出注重隐私的 CBDC 的风险更为具体。当国家安全局顾问 Edward Snowden 于 2013 年泄露机密信息时,揭示了在 9・11 袭击后国内监控系统变得多么庞大。其中有一个例子对 CBDC 的提案具有一定的启发。前国家安全局官员 Thomas A. Drake,分享了他在国家安全局提出的一个系统,该系统可以更好地保护美国人在国内的隐私。

这是一个完善的监控系统,默认情况下,任何识别信息默认都是匿名的。但是,如果有必要的话,就可以通过搜查令取消匿名并识别信息所属人。Drake 将这个提议提交给 NSA 领导,但他被告知 NSA 对这个想法不感兴趣。

后来人们发现,Drake 提出的计划被使用了,但保护美国人隐私的部分被删除了。换句话说,那个试图创建一个尊重美国人隐私的有限监控系统的团队无意中创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监控系统之一。

对于那些 CBDC 的支持者来说,这一事件应该是一个警示。金融监控的历史已经表明,就像 Drake 在 NSA 的经历一样,即使是一个善意的设计也可能很快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

布鲁金斯学会人工智能和新兴技术计划主任 Chris Meserole 在回答有关 CBDC 在美国被用于监视和控制的风险的问题时说得很好:「我并不担心美国会立即走上这条路,但我确实非常担心,一旦 CBDC 被创建,只需要 一次可怕的事件,例如恐怖袭击,就会突然出现巨大的压力,要求使用该系统来开展不同的安全或刑事司法活动。」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也有类似警告,他说他曾天真地对 CBDC 能够结合加密货币的透明性、可验证性和隐私性抱有一些希望。然而,他指出,在 CBDC 系统开发之后,这些保护措施「都开始消失」。

Vitalik Buterin 表示,「我们得到的系统(指 CBDC)实际上并不比现有支付系统好多少,因为它们基本上只是现有银行系统的不同前端,它们最终变得更加没有隐私,基本上同时打破了对企业和政府的现有障碍」。

这些担忧并不令人震惊。包括美联储主席 Jerome Powell、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 Agustín Carstens、欧洲央行行长 Christine Lagarde 和英格兰银行行长 Andrew Bailey 在内的各国央行行长都曾公开并多次表示,匿名性和完全隐私性在 CBDC 中是不可能的。

鉴于风险如此之大,而收益如此之少,这条路可能最好不要走。CBDC 不适合帮助金融,对于改善支付速度也为时已晚,更不太可能推进货币政策,也无助于维持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考虑到这一点,毫无疑问,政府很可能希望 CBDC 巩固其对货币的控制,以应对加密货币的兴起。

几乎可以毫无疑问地认为,推动 CBDC 的组织和开发它们的科技公司是在有利益动机鼓励的前提下不顾后果推动 CBDC 的采用,很可惜,「注重隐私的 CBDC」提案可能不过是「披着羊皮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