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为核:一览TON、Solana、Base的生态布局

原文作者:YBB Capital Researcher Zeke

注意力为核:一览TON、Solana、Base的生态布局

TLDR

  • 当下Web3的发展道路正在从竞争 TVL,建立 DeFi 生态转向注意力经济。在Web3中,SocialFi 与 Meme 就是注意力经济的典型代表。TON、Solana、Base 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 TON 在当前具备很好的潜力,小游戏与 Mini App 空前火热,此外,又受到头部交易所的关注。Solana 的 Blinks 则还有许多潜在问题需要解决,难以普及。Base 在 CB 的经营下羽翼渐丰。

  • 最好的经济模型也许是没有经济模型,一旦一个事物能够被精算,那么其生命周期和天花板就会有上限。

1. 拥抱注意力经济

以太坊完成了从 0 到 1 的蜕变,整个行业却又陷入如何解决从 1 到 N 的怪圈。以至于在我们今年的大部分文章中,也基本都在围绕底层基建该如何弥补模块化缺陷而展开,缺乏对应用与生态的探讨。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曾提到过,应用匮乏是因为 Layer 2 还不足以支撑“超级应用”的出现。其实除了虚拟机局限以及 TPS 上限的问题,大部分 Layer 2 的目标还停留在如何通过激励与 DeFi 生态、意图最大限度的从主链汲取价值,并最终在 TVL 上快速占领高地。纯模版式的打法思路,只会诞生一堆更快、更便宜、流动性更差的“以太坊”,这种高度同质化在用户的体验感知中毫无区别。

但与“模版化公链”相反的是,TON、Solana、Base 等新兴生态正在通过拥抱注意力经济发展真正的链上繁荣,所谓注意力经济根据百科解释是指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的未来商业利益的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状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大众的注意力。只有让大众对某种产品产生了注意,才有可能使得他们成为消费者。而要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视觉上的争夺,也正由此,注意力经济也可称为“眼球经济“。

在Web2中,YouTube、推特、谷歌、抖音等大多社交或者搜索引擎都是注意力经济的代表。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在使用这些平台时是否付过费?相信绝大多数人的回答必然是没有。那么你是否观察过这些平台总在推送一些你喜欢的商品广告,这就是有人在购买你的注意力,这也是此类平台的主要收入方式之一,将流量转化为商品就足以支撑这些总规模高达万亿级别的互联网巨头。

在Web3中,SocialFi 与 Meme 就是注意力经济的代表,关于 Meme 我们就不再做过多的赘述,我们主要说说如今的 SocialFi。无论是 Friend.tech,还是 Solana 的 Blinks,在我的归类中都属于 SocialFi,甚至 TON 这条公链都可纳入 Social 类型的应用链。三者的形态并不重要,项目、组件又或是公链,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将传统Web2社媒的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并从中获利。这与我在一年多以前探讨非金融应用时写到的最好的Web3非金融应用,应是从Web2中“吸血”,而非重构一些在Web2中就被证伪的重应用,其实如出一辙。

2. TON

2.1 架构

TON 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赋能 Telegram 流畅支付及运行 Mini App 的能力,并没有为传统 DeFi 应用作考虑,这也是其 TVL 远低于其它头部公链的根本原因。之所以要设计一条链,而不是像微信那样内嵌小程序与支付。是因为 TG 的用户群体遍布世界各地,在货币与监管上很难达成一致,此时区块链就可以很好地充当信任来源。我在这里简述一下 TON 的架构:

  1. 多链结构: TON 采用了一种多链架构,包括一个主链(Masterchain)和多个工作链(Workchains)。这种结构允许不同类型的交易和应用在不同的链上并行处理,大大提高了整体吞吐量;

  2. 主链: Masterchain 是 TON 网络的核心,存储网络配置和所有工作链的最终状态。它维护着活跃验证者列表,他们的权益、活跃工作链以及相关分片链的信息;

  3. 工作链(Workchains): 工作链是定制的区块链,可以针对特定类型的交易或用例进行优化。每个工作链可以有自己的规则、共识机制和代币经济学;

  4. 分片链(Shardchains): 每个工作链可以进一步分割成多达 2 ^ 60 个分片链。这种极端的分片能力使 TON 能够处理大量并发交易;

  5. 动态分片: TON 采用动态分片技术,可以根据网络负载自动拆分或合并分片链,以保持每个分片链的适当大小和效率;

  6. 超立方体路由: TON 使用超立方体路由技术来实现分片链之间的高效通信,确保整个生态系统内的交易可以顺畅进行;

  7. 验证者网络: TON 使用权益证明(PoS)机制,验证者通过质押 Toncoin 来参与网络维护和交易验证;

  8. TON DNS: TON 包含一个域名系统,为账户和智能合约分配人类可读的名称,提高了可用性;

  9. TON 存储: 基于类似 BitTorrent 的技术,TON 提供去中心化的文件存储解决方案;

  10. TON 代理: 提供去中心化 VPN 和 TOR-like 服务,增强用户隐私和抗审查能力;

  11. TON 支付: 类似闪电网络的支付通道系统,用于高效处理小额支付;

  12. TON 服务: 为开发者提供部署应用和智能合约的平台。

这种复杂的架构设计使 TON 能够理论上无限扩展,处理来自数十亿用户的数百万笔每秒的交易,同时保持高速度、低费用和去中心化,为各种应用和用例提供基础设施。但相反的是除了上述对 DeFi 不友好的情况外,这种架构还存在中心化以及复杂性的问题。

2.2 小游戏

Notcoin 在币安的上线,彻底点燃了 TON 生态 Tap-to-Earn 小游戏的热潮,从流量分发的角度来说 Tap-to-Earn 是及其成功的。另一方面,Binance Labs 在沉默近半年后的第一笔投资也押注在了 TON 的小游戏生态上。虽然从目的来说这可能只是为了交易所能引流更多新用户,但币安毕竟是圈内最大的风向标。这至少从侧面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币安笃定 Notcoin 不会是最后一个爆款。

所以,回到核心问题,空投加小游戏真的有持续性吗?我们大部分人在 22 年应该都接触过一款很火爆的微信小游戏——“羊了个羊”。该游戏通过极为简单的第一关对用户进行引导,在第二关却难度骤升,用户挫败感的积累与朋友圈之间形成的强烈胜负欲,使得用户为了获得通关游戏的道具和复活次数,会在微信内疯狂转发以及观看广告。社交裂变加上特别的时代因素,让这款产品成为当年最火的现象级游戏,且据网传这款游戏,单日的广告收入就已接近 500 万人民币。

简单来说一个成功的小游戏变现路径应该是通过成瘾性保持用户黏性,并通过广告或充值收入实现变现,即「游戏-广告/充值-变现/退出」这么个简单的逻辑。但这在Web3实现起来容易吗?我认为很难且不可持续,当前虽然有很多项目方在购买一些小游戏的源码,企图通过空投预期结合这套传统路径实现闭环,或者在连广告都接不到的情况下,使用交易所返佣码实现流量分发,最乐观的情况下还能靠 Token 暴富。但事实上,当前大部分 Tap-to-Earn 游戏给我的直观感受是「同质化-工作室内卷空投-缺乏用户黏性-发币即死」,在被证伪后只会留下极少数几个精品项目,大部分项目的终局将是控制不了女巫,最终无法收回成本。

最后从散户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依然可以博个彩,适当参与。首先是参与成本接近于 0 ,另外一方面,我个人认为币安有意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再造数个“STEPN“。TON 生态的大部分项目,都很符合头部交易所对项目的审美逻辑。即低市值、高用户,Notcoin 也是本轮唯一一个同时上架 OKX 与币安的中小项目,上线后近乎疯狂的拉盘手法,以及当前币安对于 TON 的态度(近期宣布对币安 Holder 空投 Banana Gun),这些信号,都让我觉得有当年 STEPN 的味道。当然币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耗大量项目抬 BNB 的轿子,持续与否并不重要,能“爆”即可。

2.3 Mini App

Mini App 一直是我个人最看好的方向之一,对于Web3来说这是迈向 Mass Adoption 的一次有趣尝试。Mini App 能有什么用,我就不过度展开了,从微信上我们依然能得到答案。简单来说就是两者能形成互补,Mini App 在辐射范围及应用宽松度这两点上都要比微信更具优势,只需想象一个很简单的场景,某个中小型电商平台今天要做多个国家的市场,需要给用户发放补贴,如果从当地的传统社交应用打入,那必然要面临大量宣发及时间成本。但采用 TON 除了能更有效的跟踪用户任务的完成情况外,成本透明还低得多,这就是区块链自下而上的优势。

2.4 Web3最好的抽象层之一

Solana 今年的 Meme Summer 除了带飞自己,也让 TG Bot 火了一把,在当时仅头部 Bot 的交易量一天就能达到上亿美金。Web3 dapp 的通病就是入口产品对于用户访问不友好,由此诞生了许多抽象层项目。这些项目常常以“链无感”为口号来标榜自己,但事实却是越抽象越复杂,在安全性与易用性之间始终找不到平衡。在我心里对于用户访问链上最友好的项目只有三个,OKX Web3钱包、UXUY、TON。

前两者其实不必多说,在铭文热潮下,靠最友好的移动端用户体验收获了大量用户的青睐,也为铭文生态的繁荣贡献了关键力量。TG Bot 却较为特殊,它并不属于官方开发的应用,而是由个别项目方自行开发的,并且它基本能支持各大公链的所有代币狙击及交易,还有比网页端更便捷、快速的操作。从开发到用户移动终端体验都极其友好,以此为思路其实能展开非常多想象,比如将外部链的 DeFi、链游以及任务平台等,用 Mini App 的形态引入。当前在涉足这块的项目其实有很多,并且有实现去中心化的方法,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在 TG 中实现真正的“链无感”。

3. Solana BlinksActions

3.1 架构

Blinks 与 Actions 其实从技术角度来说并不复杂,之所以开发这套工具。更多的还是基于 Solana 从 Meme Summer 中观察到注意力经济的潜力巨大,以及降低用户门槛的重要性。所以其目的也与 TON 类似,旨在将社交作为自己的“二层”。这里引用我们之前研报的内容,来说说两者的架构:

Actions(Solana Actions)

官方定义:Solana Actions 是符合规范的 API,它们会返回 Solana 区块链上的交易,这些交易可以在各种不同的上下文中进行预览、签名和发送,包括二维码、buttons + widgets(用户界面元素)以及互联网上的网站。

Actions 可简单理解为待签署交易,展开来讲在 Solana 网络中,Actions 可以理解为对交易处理机制的抽象描述,涵盖了交易处理、合约执行和数据操作等多种任务。在应用方面,用户可以通过 Actions 发送交易,包括代币转账、购买数字资产等,同样开发者也是利用 Actions 来调用和执行智能合约,实现复杂的链上逻辑。

  • Solana 使用“Transaction”的形式来处理这些任务,每个交易由一系列指令组成,这些指令在特定账户之间执行。通过并行处理和利用 Gulf Stream 协议,Solana 将交易提前转发给验证者,从而减少交易确认的延迟。通过细粒度的锁定机制,Solana 能够同时处理大量不冲突的交易,大幅提升系统的吞吐量;

  • Solana 使用 Runtime 来执行交易和智能合约指令,确保交易在执行时的输入、输出和状态的正确性。交易在初步执行后会等待区块确认,一旦区块被大多数验证者同意,交易就被认为是最终确认。Solana 网络能够每秒处理数千笔交易,交易确认时间低至 400 毫秒以下。得益于 Pipeline 和 Gulf Stream 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网络的吞吐量和性能;

  • Actions 不仅仅是指某些任务或操作,它们可以是交易、合约执行、数据处理等。这些操作类似于其他区块链中的交易或合约调用,但在 Solana 中,Actions 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是高效处理,Solana 设计了一种高效的方式来处理这些 Actions,使其能够在大规模的网络中快速执行。其次是低延迟,得益于 Solana 的高性能架构,Actions 的处理延迟非常低,使得 Solana 能够支持高频率的交易和应用程序。最后是灵活性,Actions 可以用来执行各种复杂的操作,包括智能合约的调用、数据的存储与读取等。

Blinks(Blockchain links)

官方定义:Blinks 可将任何 Solana Action 转换为一个可共享、富含元数据的链接。Blinks 使支持 Action 的客户端(浏览器扩展钱包、机器人)能够为用户显示更多功能。在网站上,Blinks 可以立即在钱包中触发交易预览,而无需跳转到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在 Discord 中,机器人可以将 Blinks 扩展为一组交互按钮。这使得任何能够显示 URL 的网页界面都可以实现链上交互。

通俗来讲 Solana Blinks 将 Solana Action 转换为可共享的链接(相当于 http),在支持钱包 Phantom、Backpack、Solflare Wallet 中的相关功能开启,即可将网站和社交媒体转变为链上交易的场所,允许任何具有 URL 的网站直接启动 Solana 交易。

ActionsBlinks 的直接目的是将 Solana 的链上操作执行直接“http 链接化”分享至推特等Web2的应用产品。

3.2 应用示例

本段截取自@starzqeth 整理的 33 个用法中的部分用法

1.在社交媒体上发红包

作者:@zen 913 

注意力为核:一览TON、Solana、Base的生态布局

2.通过 Blinks 推广 Meme

作者:@MeteoraAG

注意力为核:一览TON、Solana、Base的生态布局

3.在 DM 中交易

作者:ft.

注意力为核:一览TON、Solana、Base的生态布局

4.在社交媒体上打赏小费

作者:@zen 913 

注意力为核:一览TON、Solana、Base的生态布局

3.3 缺乏安全

Blinks 看起来很酷,近期在圈内的热度也很高,但遗憾的是实际使用体验并不是太好。首先该功能对于移动终端的用户并不是太友好,其次任何动作都是跳转到详细网页再链接钱包并签名交易,与钱包的紧密结合也将使风险倍增。试问你敢在一个陌生人发布的链接里进行签名并完成整套交易吗?

对比于 TON,Blinks 的优势其实仅有传播更广、更简易,但在用户体验方面,与 TG+TON 那种趋于一体化的体验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在安全性方面也不仅仅是去不去中心化的问题,需要完全依托于钱包检测去解决。所以 Blinks 在当前更像是一种尝试,给了其它公链一些思路,但还有很多安全性问题需要补全。

4.Base

4.1 不发币也能起飞

Base 的架构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在此处不做过多赘述。与 TON 类似的一点是,两者都有个很牛逼的爹。该链的发家史又与本轮的 Solana 很像,依靠 Meme 启动,不依赖积分 PUA,仅靠造富神话就能冲到 OP 之上。在前期有 Friend.tech 疯狂揽客,抛弃了 Friend.tech 后,又有自家的 Farcaster 拖底。只能说 Coinbase 对于如何运营加密项目,了如指掌。

4.2 Farcaster

Farcaster 是对 SocialFi 的另一个答案,简单来说 Farcaster 是一个开放的社交协议框架,允许开发者构建各种社交应用,类似于电子邮件协议支持多个客户端。其突出特点在于互操作性,它旨在与其他区块链网络无缝交互,实现跨不同平台的信息和资产流畅交换。这使得可以在 Farcster 协议之上构建多个社交媒体 dapp,例如流行的类似 Twitter 的平台 Warpcast。

4.3 应用示例

此处引用「Biteye」社区核心贡献者 Wilson Lee 的整理

  • WrapCast

Warpcast 是 Farcaster 协议下的核心应用,也是首个 Farcaster 客户端,由 Dan 组建的顶级工程师团队开发了一年多。其整体架构与传统的 Web2 社交软件相似,使用体验流畅,目前占据了 Farcaster 协议流量的 90% 。

Warpcast 的注册流程简单,系统会为用户自动生成一个绑定钱包,所有 Warpcast 账户都与一个 Farcaster ID 相关联,并将生成的内容存储在 Farcaster Hub 中。

这种设计使得即使是非加密货币用户也能轻松进入链上世界,极大地降低了新用户的认知门槛。

对于熟悉链上交互的用户,也可以绑定其常用的加密货币钱包。这些调整使得 Warpcast 在提供用户友好的同时,也在促进 Farcaster 生态的成长和用户接受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意力为核:一览TON、Solana、Base的生态布局

  • Jam

Jam 是一款基于 Farcaster 的创作者经济平台,可以将用户在 Warpcast 上的每一条推文转化成为类似 Friend.tech Key 的 NFT 资产,用户即可买入/卖出每一条推文,价格由如下图的 Bonding Curve 决定。

注意力为核:一览TON、Solana、Base的生态布局

  • Clubcast

ClubCast 是一个 Farcaster 上类似于知识星球的应用,开启了 Token-Gated Casts 功能,需要用户付费购买其他用户的 Club Token,才可在 club cast. xyz 或者 Frame 里解锁查看隐藏内容,目前需要获得开发者许可才能够使用。

注意力为核:一览TON、Solana、Base的生态布局

4.4 最好的经济模型也许是没有经济模型

Base 希望通过 Farcaster 提供多种 SocialFi 应用来夯实自身,与 Ton、Blinks 等只从Web2引流、转化用户的方式不同。Farcaster 是最为传统的Web3社交协议,在该协议上包含了赋能Web2的轻应用,以及重构类重应用。两者与“Fi”的结合更为紧密,那么首先都需要面临内容定价以及经济模型设计的问题,重应用还要面临内容匮乏、用户稀缺的问题。

关于重应用的问题,我们在文章开头已经回答过了,那么我们该如何思考经济模型设计的问题?从 Friend.tech 到 Pump.fun,最好的经济模型也许是没有经济模型,不给内容做定价曲线让其自由发展。回看 Friend.tech 的高光期,围绕于 Key 定价模型的讨论有非常之多,其实,一旦一个事物能够被精算,那么生命周期和天花板就会有上限。

买家日益机构化,以太坊的旧梦与新现实缩略图

买家日益机构化,以太坊的旧梦与新现实

原文编译:深潮 TechFlow

买家日益机构化,以太坊的旧梦与新现实

以太坊在过去十年的持续发展催生了多种 ETH 的使用案例,以及对其价值的不同观点。经历过 ETH 价格上涨的加密投资者可能将其视为“超声钱”。技术纯粹主义者可能将其视为一个可信中立的全球计算机。新参与者可能将其视为为去中心化、开源应用商店提供动力的“数字石油”。

买家日益机构化,以太坊的旧梦与新现实

以太坊的投资案例:以太坊的投资价值是什么?

以太坊的价值在于其灵活性以及支持比简单价值转移更复杂应用的能力。以太坊拥有最大和最活跃的软件贡献者社区,他们实施升级以增强平台的功能。这些开发者不仅关注平台的持续相关性,还致力于为一个能够适应和扩展的平台做出贡献,从而为现在和未来的资产和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以太坊上最受关注的应用包括稳定币(与美元挂钩的支付代币)、去中心化金融(在区块链上重建传统金融服务,如借贷)和代币化(在区块链上发行金融资产)。

当应用运行在以太坊上时,ether 代币则作为在以太坊生态系统中进行交易所需的货币。这些 ether 在支付交易费用时被消耗并从流通中移除,可能会随着平台使用量的增长而减少 ether 的供应。因此,投资 ether 表达了一种观点,即将有更多应用建立在以太坊的开放和无许可编程基础设施上,目的是吸引更多用户和收入,并扩展 ether 作为货币使用的领域。

来源:

我们认为,为了让以太坊的采用持续增加,需要新市场参与者的持续认可,他们对 ETH 的价值有独特的看法。ETH 的边际买家可能与加密原住民没有相同的意识形态倾向,我们应该接受这一点。随着我们进入 ETF 后的时间线,机构采用的增加,我们预计基于以太坊构建的具有机构吸引力的应用将最受益于流量、费用,最终是价格。

ETH ETF 的批准将对投资者对以太坊生态系统及其上构建的应用的合法性看法产生长期影响。最明显的受益者将是现实世界资产(RWA)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

RWA

RWA 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房地产、债券、股票甚至奢侈品等资产类别。目前有许多协议正在参与对国债收益率和私人信贷的代币化。还有许多其他代币化案例,但由于多种因素,其中一些协议的长期可行性值得怀疑,包括:

  • 监管障碍;

  • 对 KYC 控制的质疑;

  • 大型银行推出的自有产品会更值得信赖;

  • 与现有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缺乏整合。

关于机构将如何执行其 RWA 策略,似乎存在分歧。一方面,机构正在追求私有区块链的方法,另一方面,机构则希望整合现有解决方案。 的 Onyx 是一个基于 Avalanche Evergreen 子网的私有区块链,而黑石的 基金是一个在以太坊上发行的代币化美元收益基金。尽管许多加密原住民认为关于私有和开放区块链的辩论在 2018 年周期中已经解决,但真正的机构采用今天可能会使这一辩论复苏。

买家日益机构化,以太坊的旧梦与新现实

Cobie 关于机构采用

来源:

在私有/联盟区块链方面,互操作性可能是促进资产在平台间流动的关键,类似于银行间转账。连接各个区块链资产的基础设施,如无信任预言机和桥接(LINK、ZRO、AXL)可能会看到一些价值积累。另一方面,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的机构可能会因安全预算和可信中立性而在以太坊上代币化其高价值资产。

DeFi:万物金融化

DeFi 在 2020 年启动了牛市,因为许多人设想未来金融将蓬勃发展。其无权限和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得任何人都可以与协议互动,在货币市场进行借贷,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上交换资产,并形成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以对提案进行投票和进行交易。

这个新兴行业开辟了许多超越传统市场所提供的机会。除了 DAO 和 DEX,还有有趣的博弈论实验,如 和 ,吸引了许多参与者梦想新去中心化前沿可能带来的机遇。

买家日益机构化,以太坊的旧梦与新现实

过去 90 天按收入排名的前 20 个加密项目

来源:

DeFi 作为一个领域也吸引了希望看到收入的基本面驱动投资者。在按收入排名的前 20 个加密项目中,DeFi 占据了 13 个名额,仅次于 L1 和 L2。

买家日益机构化,以太坊的旧梦与新现实

选择的 DeFi 协议的 P/F 比率

来源:

希望将资本部署到超越 ETH 的加密资产的基金,可能会购买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产品和相对价值较高的成熟 DeFi 应用,而不是那些流通量较低、完全稀释估值(FDV)较高的新协议。在价格/费用比率(市场愿意为每 $ 1 的费用支付的倍数)方面,许多 DeFi 协议的定价相较于一年前 ETH 交易约 $ 1, 850 时显著折扣。尽管费用可能受到资产价格的影响,但更广泛的信息是,这些具有经过验证的产品市场契合度的协议在今天的更有利环境中交易的折扣显著。考虑到机构投资者份额增加的更广泛背景,这似乎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供应分配时间充足,减少了大型结构性卖家的风险。像 MKR、LDO 和 AAVE 这样的老牌 DeFi 协议可能会在基本面驱动的资本部署者中受到欢迎,而像 DYDX 和 GMX 这样的永久性去中心化交易所(perp dexes)如果链上交易量复苏,可能会看到潜在的增长。

新的现实

通过 ETH ETF 的机构资本流入可能会导致区块链活动的复苏,这得益于以太坊的经济效应及其生态系统中杠杆的内在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ETH ETF 的被动买家不会像 BTC ETF 买家那样将 ETH 转换为山寨币。虽然这可能会抑制投资者的预期,但我们相信,ETH 的反身性特征将使其在 ETF 中每投资一美元时获得比 BTC 更大的上涨潜力。

买家日益机构化,以太坊的旧梦与新现实

Ethereums Trickle Down 经济

无论 ETH ETF 的流入是否会带来意外的上行,加密货币投资者都应该意识到,随着买方基础变得越来越机构化,市场动态也在不断变化。在后 ETF 时代,我们应该期待 ETH 随着资产的成熟而降低波动性,但在接受新现实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重温旧梦。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729):“Never Sell Your Bitcoin”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729):“Never Sell Your Bitcoin”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729):“Never Sell Your Bitcoin”

在周日备受瞩目的比特币 2024 峰会上,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作为重磅嘉宾发表演讲。演说开始前市场提前兑现了预期的利好,将比特币价格推上 69500 的高点,但多军也在正式开讲以后很快意识到特朗普官宣将 BTC 加入美国战略储备的概率并不是很大,他更多的是把这次演说当成一次总统竞选拉票,市场也因为预期落空而快速回吐之前的涨幅,造成短暂的下跌,期权市场也在会议过程中大量做空波动率,使得 Vol Curve 迅速走陡下行。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729):“Never Sell Your Bitcoin”

Source: TradingView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729):“Never Sell Your Bitcoin”

Source: SignalPlus, ATM Vol

尽管市场最大的期望(战略储备计划)落空,但特朗普还是延续着拥护加密市场的言论,喊出了诸如“Never sell your Bitcoin!”这样的口号,也讲到他上台第一天要做的事就是炒了 SEC 现任主席 Gary Gensler, “On day one I will fire Gary Gensler”,甚至说了两遍。市场看涨情绪在昨日晚间开始发酵,日内波动高达~ 3% ,一路向上挑战 70000 美元关口,达到数周新高,前端的 IV 和 Vol Skew 也随着价格一路上行,BTC 整体波动率水平回到 55+%以上,Vol Skew 在 3% 上下。

另外,BTC 的 IV 曲线还有其他值得注意点,一是年底以后的波动率水平整体被压低,期限曲线以 27 SEP 24 为支点走平,其二是 2 AUG 和 8 NOV 这两个到期日,暗含了高达 63% /67.5% 左右的 Forward IV,显著高于其他期限。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729):“Never Sell Your Bitcoin”

Source: Deribit (截至 29 JUL 16: 00 UTC+ 8)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729):“Never Sell Your Bitcoin”

Source: SignalPlus, 25 dRR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729):“Never Sell Your Bitcoin”

Data Source: Deribit, ETH 交易总体分布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729):“Never Sell Your Bitcoin”

Data Source: Deribit,BTC 交易总体分布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729):“Never Sell Your Bitcoin”

Source: Deribit Block Trade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729):“Never Sell Your Bitcoin”

Source: Deribit Block Trade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729):“Never Sell Your Bitcoin”

您可在 t.signalplus.com 使用 SignalPlus 交易风向标功能,获取更多实时加密资讯。如果想即时收到我们的更新,欢迎关注我们的推特账号@SignalPlusCN,或者加入我们的微信群(添加小助手微信:SignalPlus 123)、Telegram 群以及 Discord 社群,和更多朋友一起交流互动。SignalPlus Official Website:https://www.signalplus.com

聚合的力量: Layer 3缩略图

聚合的力量: Layer 3

原文作者:Joel John and Siddharth

(作品集:DAYBREAKER,关于 Tomo:eth 基金会插画师)

「推荐寄语:Layer3 近期密集上线交易所并将于 7 月 30 日发放空投申领及代币质押,实现了又一个阶段性里程碑。本文阐述了聚合理论在加密货币领域的实际应用,以 Layer3 平台为例,介绍了其如何通过鼓励用户参与任务(Quests)来吸引和留存用户,并为用户提供所有权和经济激励。enjoy!

2022 年 3 月,

我首次在加密货币背景下撰写了关于聚合理论的文章

https://www.decentralised.co/p/on-aggregation-theory-and-web3

自那以后,我亲眼见证了它在多家投资组合公司中的实际应用。

  • Hashflow 已实现超过 180 亿美元的交易量。

  • Gem 已被 OpenSea 收购。

  • Layer3 已扩展至 450 万个钱包。

Layer3 尤为特殊,因为它是我从 LedgerPrime 签出的最后一笔款项,就在 FTX 崩盘之前。我多希望能声称我们以天才般的先见之明预见了这些结果,但事实上它们有些出乎意料。然而,事后看来,重温聚合理论并探索创始人可利用的规模化模式,是值得的。

在今天的分享中,我们有幸与 Layer3 合作,他们慷慨地开放了内部数据集,供 VC 们及其顶尖用户访问。过去几周,我们深入研究了一个企业如何成为注意力汇聚点,正如谷歌在 21 世纪初所做的那样。在今天的专栏里,我将首先驳斥自己在 2022 年提出的一些观点,随后阐述聚合器在构建规模化过程中必须采取的不同策略。

我们常认为加密货币中的消费者应用难以扩展。然而,Layer3 作为一款产品,拥有 450 万个完成 1 亿次任务的钱包。在此过程中,它们推动了近 1.2 亿次链上操作。规模已然存在,只是这些故事未被广泛传播或深入研究。

本期内容将带您深入了解如何产生类似结果的内部机制。

聚合的力量: Layer 3

聚合的力量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构建任何产品或服务最具挑战性的方面是接触客户。如果你要生产一种消费品,你只能通过实体的店面来销售。这自然限制了你能够触及的消费者数量。互联网的关键突破在于其能够全球性地聚合需求。

这种聚合催生了许多如今家喻户晓的巨头:谷歌、网飞、亚马逊和 Meta,它们都或多或少地遵循了聚合理论的某些特征。

供应链有三个关键要素:供应商、分销商和消费者。

  • 供应商:网络中寻求分发的一方,例如谷歌和 Meta 的广告商、亚马逊的零售商,以及 Netflix 的内容创作者

  • 分销商:供应方通过该渠道触及终端消费者的分销途径

  • 消费者:网络的需求方,从供应方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最终购买者。

聚合理论指的是将供应、分销和需求进行整合,以优化流程、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聚合器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 直接与消费者建立关系:平台直接拥有消费者的时间和注意力。例如,消费者访问亚马逊购买商品或访问 Netflix 消费内容。

  2. 新用户服务的零边际成本:随着更多用户加入平台,平台不会产生额外成本。例如,Spotify 或 Netflix 可以向 100 名或 100 万名用户分发内容,而无需增加成本(服务基础设施除外)。

  3. 网络效应:用户涌向聚合平台,使得供应商更倾向于入驻该平台,从而因供应增加而吸引更多用户。例如,用户前往亚马逊购买商品,这吸引了制造商通过亚马逊销售,进而因供应多样化而吸引更多用户。

并非所有聚合器都具备每一项特征。例如,亚马逊虽为聚合器,但为每位新增用户提供服务时都会产生边际成本。

最终,聚合器因其提高了市场双方的交易效率和用户体验而积累了巨大价值。

现在,让我们将注意力转向加密领域,以了解新兴的聚合器。其供应链如下:

  • 供应商:加密货币的供应方由第一层或第二层区块链以及拥有原生代币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s)构成。前者旨在分发区块空间,而后者则向消费者提供产品。这些参与者都在追求高效的分配策略,以触及并获取用户。

  • 分销商:分销商是指与消费者直接建立关系的任何渠道。这包括钱包、交易所,以及我们将在下文进一步讨论的新兴模式。

  • 消费者:包括开发者、机构或对区块空间或链上应用有需求的零售参与者,均属于消费者。

市场供应端日益分散,涌现出数百个 Layer 1 和 Layer 2 区块链以及数千个 dApp。其中许多项目已获得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并持有价值数亿美元的财库资金。这些资产将被用于推广,因为各方都在竞相触达其目标受众。

在 2019 年的一次座谈会上,Chamath Palihapitiya 有名地指出,每筹集 1 美元的风险投资中,

就有 0.40 美元流向了谷歌、Facebook 或亚马逊。

我们相信,同样的动态将在加密领域发生,只不过大多数团队不是花费现金,而是将分发他们的原生代币。另一种思考 TAM 的方式是,协议团队金库中持有的原生代币的价值。

截至 2024 年 6 月,前二十大区块链生态系统共同持有超过 250 亿美元的代币储备,这些代币计划分配给用户和利益相关者。随着未来几年数千个项目发行自己的代币,这一价值预计将持续增长。

随着这些代币的市场价值上升,它们将成为互联网上激励机制的主要工具。

我们也相信,有少数应用程序具备成为这一支出主要分发渠道的潜力。

本期内容聚焦于这些因素核心的一个业务。我们在研究中采访了多位顶级用户,他们表示 Layer3 已成为许多新用户的“加密领域的谷歌”。他们将该页面加入书签,作为一种寻找新产品或仅是找到他们日常使用链接的途径。换句话说,该产品已跨越鸿沟,从需要留住用户转变为在用户群中培养了使用习惯——这一成就,在当今行业中鲜有初创公司能够宣称。

这些行为模式背后,是一些极其稳健的商业基础。要理解这些基础是什么,我们需要回到 2022 年初。

狂野时光

在 Luna、3AC 乃至最终的 FTX 崩盘之前,行业曾短暂地以为自己已跨越鸿沟。购买体育馆冠名权被视为打入主流的方式。然而,在用户获取方面,体验却是相当零散的。尽管公众已接受加密货币,但多数项目仍无法在 Twitter 或 Google 上直接投放广告。产品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 Twitter 用户对产品的讨论。

通过代币实现所有权的新动态在行业中崭露头角。在加密领域,代币实际上充当了客户获取成本(CAC)的角色。随着行业的演进,这些代币被用于多种方式来吸引用户。起初,用户通过向社区销售(ICO)来获取,随后通过事后奖励用户(空投),最终通过奖励资本对齐(流动性挖矿)来吸引用户。然而,这些方法均被证明效率低下。

新的分发渠道,如 Layer3,应运而生,并寻求以更高效、更优化的方式分发代币以获取用户。这便是“任务”平台发挥作用的领域。其价值主张简单明了:品牌不再将资金投入广告,而是直接奖励用户。寻找新产品的早期采用者只需前往问答平台并投入时间。用户参与的产品越多,他们获得的代币激励就越高。

创立 Layer3

Layer3 成立于 2021 年,由 Brandon Kumar 和 Dariya Khojasteh 共同创立。还记得吗,Layer3 最初的登录页面写着“通过做琐事赚取加密货币”。其核心理念是打造一个市场,让协议利用其代币来协调用户行为。有趣的是,两人竟是借助 Webflow 和 Airtable 这两个无代码平台搭建的网站,成功筹集了种子轮资金。
该平台已发展成为行业内增长最快的聚合器之一。支撑这一增长的是一套技术栈,能够解决用户识别、分发以及用户资产所有权等方面的痛点。

在加入 Layer3 之前,Brandon 曾是 Accolade Partners 的投资人,这是一家管理着数十亿美元资产的机构,也是全球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PE)领域最大的资本配置者之一。作为投资者的丰富经验使他能够很好地管理业务的供应端。他与协议构建者建立关系,并在数十个 VC 支持的投资组合中进行交叉销售,确保了网络供应端的强大。当然,这需要一个世界级的产品,而这正是 Dariya 的专长所在。

达里亚,一位经验丰富的应用开发者,曾成功构建并扩展了多个消费者应用。他完全有能力设计出 Layer3 如今闻名遐迩的产品体验。他所实施的深思熟虑的 gamification 和有效的用户体验策略,带来了高度吸引且令人上瘾的消费者体验。

本质上,Brandon 专注于业务的 B2B 端,负责协议的接入,而 Dariya 则聚焦于 B2C 端,致力于与消费者互动。这种互补的工作方式是 Layer3 成为领先聚合平台的关键因素。

解决冷启动问题

在 Layer3 的早期阶段,存在一个经典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任务平台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拥有定价权。正如传统世界中的聚合器一样,你能掌控的价值取决于你在需求端所拥有的资源。亚马逊能够与供应商谈判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正是因为它拥有大规模的用户基础。

但当你没有用户时,该如何应对?在一个多个现有企业竞争的领域,你如何脱颖而出?这是 Layer3 在早期面临的挑战。他们深知,在拥有大量用户之前,他们将难以掌握定价权。因此,他们初期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培养核心信仰者上。
Layer3 最早的任务集中在刚刚启动的协议上——这些协议中的应用尚处于萌芽阶段,用户出于纯粹的好奇心去探索它们。

Layer3 的初始任务旨在在市场发现之前发掘并呈现新产品。其重点在于精选而非盈利。用户迅速开始涌向该产品,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寻找链上酷炫活动的可靠来源。这与 21 世纪初网络发展中出现的类似范式相似。
随着用户纷纷上线,谷歌逐渐成为许多用户的主页。
为什么?因为记住网站很麻烦。

你可以直接前往谷歌,输入“Face Book”之类的查询来找到这个社交网络。在研究本文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多位用户,他们使用 Layer3 的主要目的是以安全且愉快的方式发现新协议。

Layer3 早期采用的一种策略是在接触特定协议进行销售之前,先为其运行任务。通常情况下,这导致创始人注意到来自第三方产品的用户流量显著增加,从而倾向于与 Layer3 合作。

聚合的力量: Layer 3

Optimism 链专用数据

在撰写本文时,Layer3 已成为 Arbitrum、Base 和 Optimism 上最常用的应用之一。

截至 2023 年 6 月 29 日,他们已协助完成来自 120 个国家的用户超过 1.2 亿次链上操作,近 450 万个钱包与该产品进行了互动。如今,Layer3 推动了游戏、AI、DeFi 及 NFT 领域内 31 条不同区块链和 500 多个协议的增长。

根据团队所述,他们每月收到 60 至 90 个协议的主动关注,这些协议有意加入他们的分销网络。

正如前文所述,没有需求端就无法吸引网络的供应端。现在,让我们聚焦于用户行为以及 Layer3 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聚合需求

Layer3 的显著增长和用户参与度并非一蹴而就。2022 年,该公司虽融资额远低于同行,但其深思熟虑的游戏化策略使其迅速扩张。

大量借鉴 Octalysis 框架

https://yukaichou.com/gamification-examples/octalysis-complete-gamification-framework/

,Layer3 的平台已成为打造行业领先消费者体验的标杆。

由周裕凯开发的 Octalysis 框架,将游戏化的复杂性分解为八个核心驱动力,这些驱动力激发了人类行为。它构成了 Layer3 团队思考其产品的基础。

聚合的力量: Layer 3

首先,Layer3 通过允许用户在协议和项目中获得所有权,满足了用户对宏大意义与使命感的追求。这使用户产生了一种为超越自我的事业贡献力量的感觉。平台通过 XP 系统和奖励中心来满足用户对成长与成就的渴望,用户通过完成激活任务(如任务、竞赛和连击)积累经验值,从而保持竞争力并解锁更多机会。

通过在平台商店内战略性地使用宝石,激发用户的创造力和策略规划,从而满足对创造力与反馈的需求。所有权与拥有感是重点,Layer3 通过 CUBEs 和 ERC-20 代币确保用户对其数字资产和身份拥有强烈的归属感。更多详情稍后揭晓。

这种所有权感加深了用户的参与度和忠诚度。

聚合的力量: Layer 3

Layer3 的排行榜。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们与该平台的几位领先用户进行了交谈,以了解他们对平台的看法。

社交影响力与相关性通过排行榜功能得以利用,该功能展示顶尖用户,营造一个竞争环境,用户在此努力提升排名并获得认可。通过实施时间或参与人数限制的任务、竞赛以及限定赛季时长,创造了稀缺性与紧迫感,激励用户迅速行动以获取收益。

Layer3 通过引入宝箱和战利品箱,也利用了不可预测性与好奇心,吸引用户持续与平台互动,探索可能解锁的奖励。最后,通过每日连胜功能,满足了用户对损失和避免的驱动力,激励他们定期返回平台,以免失去进度。

平台的一些资深用户持续使用该产品已超过两年半,因为他们担心失去领先优势。

加密货币领域的谷歌

当网络最初出现时,其变现潜力尚不明朗。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分析师们曾猜测一个人会看到微软加载页面的次数,以此评估在该页面上投放广告的可能性。人们的注意力正转向数字化,但衡量其价值的机制尚未建立。随着大量用户开始集中于少数几个平台,解决方案随之浮现。

谷歌、脸书和亚马逊构建了庞大的数据孤岛,能够预测用户的情绪、偏好和好奇心。

这些数据集被隔离,未对开发者开放以供利用和定位用户。网络上的广告如同支付给平台的税款,用以触及用户。用户在 Facebook 上停留时间越长,Facebook 向其展示广告的概率就越高。而他们看到的广告越多,购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Facebook 有动力让用户长时间沉浸其中,因为其收入依赖于此。
2010 年至 2020 年间,互联网演变成了一个注意力陷阱,让我们紧盯着屏幕不放

聚合的力量: Layer 3

区块链作为资金轨道,使广告商能够直接奖励用户。

激励机制常常解释了系统为何如此运作。在 Meta 的 Instagram、WhatsApp 或 Facebook 等产品上,我们分享了最私密的细节。在 2010 年代中期,我们打卡餐厅、分享照片,并详细记录我们的情感状态。
我们未曾察觉,该平台在鼓励我们放弃数据的同时,我们并未完全意识到这一过程的发生。

随着移动设备性能的日益强大,网络不再需要我们登录其产品。我们通过谷歌搜索、GPS 定位,有时甚至通过聊天,放弃了我们的数据。

Layer3 以两种强大的方式颠覆了这一模式。

用户自有数据

与传统广告模式不同,Layer3 上的消费者通过 CUBEs 拥有自己的数据。这些凭证是可携带的,并由用户永久持有。一旦发放,Layer3 无法收回。CUBEs 是用户在 Layer3 完成激活后收到的 ERC-721 代币。每个代币都包含自定义元数据,统一了用户的链上会话数据。这使用户能够拥有自己的链上足迹,并帮助协议更精准地定位目标用户。

根据 Growthepie.xyz(截至 2024 年 6 月 17 日),CUBEs 在 Base、Optimism、Arbitrum 和 zkSync 平台上成为最受欢迎的 NFT,跨链拥有 Cube NFT 的钱包数量超过 150 万个。

聚合的力量: Layer 3

立方体是在链上凭证,授予用户执行特定操作的资格。

消费者正向单位经济学

除了拥有自己的数据外,用户实际上通过 Layer3 获得了他们所使用协议的所有权。例如,如果消费者在 Layer3 上完成了一次 Optimism 激活,他们将获得 OP 代币。如果他们在 Layer3 上完成了 Arbitrum 激活,则会获得 ARB 代币。这一过程由 Layer3 的分发协议促成,该协议根据用户在链上的足迹动态地奖励他们。
我们将在下一节讨论这一特定动态。

其结果是围绕消费者采用和关注形成了一道强大的护城河,使得 Layer3 能够构建庞大的受众群体,并使他们能够接入更多协议,从而吸引更广泛的受众。

几年前,Jesse Walden 发表了一篇题为《

所有权经济

The Ownership Economy: Crypto & The Next Frontier of Software

的博文。其基本前提是,随着个人对平台价值创造的贡献日益普遍,下一步的演进方向是向着由用户构建、运营、资助和拥有的软件发展。这种所有权通过代币得以实现。

我们坚信这一未来,但承认由于直到最近才缺乏高效所有权分配的良好基础设施,这一愿景尚未实现。诸如空投和流动性挖矿等机制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总体表现欠佳。
Layer3 向协议提供的一项核心价值主张是,提供一种更高效的方式来分发代币以获取用户。协议通过 Layer3 路由代币,以便在正确的时间触达正确的用户。

聚合的力量: Layer 3

里程碑机制使开发者能够要求用户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一系列操作后,方可获得奖励。

进一步地,上个月,Layer3 推出了一款名为“里程碑”的产品。该产品观察用户随时间的行为,奖励用户的不是单一交易,而是多种活动的组合。例如,用户可能需要将资金锁定在智能合约中 30 天,或在一个月内完成五次 Uniswap 上的交易。
与专注于单一事件或累计交易的传统空投模式不同,Layer3 的 Milestone 产品使开发者能够混合搭配推动价值的链上互动。

对我而言,这突显了 Web2 中规模化企业与加密领域企业之间的主要差异。与谷歌或 Meta 不同,Layer3 对其用户数据几乎没有垄断权。如前所述,任何人都可以查询它。他们甚至不垄断用户如何获取价值的方式。任何人都可以查询 CUBE 持有者并向他们发送代币。Layer3 通过两种关键方式积累价值:

  • 与用户的长久关系:在区块链上无法伪造过去的交易记录。Layer3 通过其平台上的任务筛选出拥有多年交易数据的用户,这一能力构成了显著的护城河。

  • 精选最佳产品:他们能够筛选出最佳产品的能力源自其庞大的用户基础。早期,他们需要主动寻找产品,而如今,产品主动找上门来。在我们进行的多项用户访谈中,用户经常提到对 Layer3 作为产品发现引擎的信任。截至撰写时,Layer3 已与近 500 个不同产品展开合作。

用户从这一模式中获益良多。

在 Web2 广告模式中,用户从他们被大量推送的产品中获益甚微。他们花费最稀缺的资源——时间——希望能找到相关内容。Layer3 的做法则截然相反。产品之间在用户注意力所获代币奖励方面展开竞争。用户价值越高,其奖励也越丰厚。
这种用户争夺在 Web2 中也存在,但其中大部分价值被谷歌等平台所捕获,而非终端用户。

相比之下,Layer3 将大部分价值传递给最终用户。你可能会问,“Layer3 与其同行有何不同?”记得我之前提到过,加密领域的聚合理论需要社区吗?这就是关键要素。在形成大型社区的产品中,用户持续回访的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对社区的忠诚度和在社区中的相对地位。这转化为用户在链上活动的长期、时间戳证明。

当然,你可以使用 Etherscan 这样的工具找到数百万有活动记录的钱包。但要找到一份经过筛选的用户名单,他们能提供时间戳证明自己是新产品的早期参与者,并且有一个单一的网站让他们能找到你,这就需要一个平台。而这正是 Layer3 如今的定位。

在研究这篇文章时,我偶然发现了一篇由 Layer3 创始人之一撰写的博客。Dariya 在他的个人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我所有的只是关注》

Attention Is All I Have

的文章在接近结尾的一段中,他阐述了 Layer3 护城河的原因。

注意、协调和分配三者相互关联。你能触及人群吗?你能让人们为你的生态系统做出有益的事情吗?通过几个比喻可以加深理解:注意力是石油,分发是煤油,协调则是石油。在互联网上,价值通常只累积到那些汇聚了你注意力的平台。 

但在 Layer3,我们旨在颠覆这一局面。你拥有网络,你积累价值。项目直接或间接地向你发行价值,正如 Layer3 用户捕获了整个 Arbitrum 空投的 20.4%所证明的那样。并且,在过去六十天内,还有二十多个项目通过协议直接发放激励。

换句话说,Layer3 能够在颠覆广告网络与产品之间历史关系的同时,捕捉价值。对我而言,这就是颠覆者的定义。

护城河、价值与习惯

在我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我深知加密技术将演变为一个价值网络。区块链的核心功能是促进价值转移。其主要应用场景是全球范围内的交易。Layer3 服务遍布近 120 个国家,覆盖 450 万个钱包,这是我所见过的最接近功能完善且可扩展的“价值转移网络”。

当网络不断演进时,广告曾是让数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的必要手段。但如今,我们已超越那个阶段。用户已然就位。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更优的变现和定位方式。Layer3 恰好处在这一转变的关键节点——从注意力网络迈向价值网络。我们正从用户付出时间和数据的时代,步入他们拥有数据并获得经济价值的时代。
如果用户能够接收价值(以代币或 NFT 铸造形式),那么平台将不可避免地竞相提供最佳奖励。这正是 Layer3 商业模式拥有强大护城河的地方。

凭借如今使用其产品的人数,Layer3 将能够持续引导并构建用户激励机制。像 Uniswap 这样的大型协议可能没有动力与一个用户不足 10 万的新问答平台合作。但如果你能瞄准五百万个钱包呢?

就规模而言,这相当于 2021 年整个 DeFi 市场的规模。这正是 Layer3 定位所在。与之类比,就好比在 2012 年初登上 Google Play 或 Steam 的首页。

这将改变开发者对应用发布的思考方式。在加密领域推出的产品经常面临冷启动问题——找到初始的粘性用户群体以收集数据极其困难。传统上,产品会与 Polygon 或 Solana 等知名网络合作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随着 Layer3 等平台从第一天起就提供分发服务,对网络的依赖大大降低。

开发者可以通过 Layer3 发起一场活动,找到核心用户群体,并奖励他们作为早期采用者。在我看来,这就像是加密领域的 Google Ad Manager 时刻——一个关键节点,开发者意识到他们可以在提供有意义目标定位的平台上有效投入资源,而非仅仅依赖于 KOL。

当然,这种定位也带来了其优势。Layer3 的运营规模意味着他们可以扩展到自己的产品系列。他们可以与交易所整合,看到数亿美元在用户在其产品内交换代币时来回流动。他们甚至可以推出自己的交易所或启动平台。

聚合的力量: Layer 3

Layer3 投资者分享的数据。数据显示了在特定时间段内,使用 Layer3 的用户与未使用 Layer3 的用户之间进行的交易数量。观察发现,Layer3 用户在各个时间段内的活跃度更高。

注意力先于流动性。Layer3 已显著聚集了前者。用户在其生态系统内进行的交易越多,他们提升用户终身价值的表面积就越大。自然而然的延伸便是扩展至用户表现出需求的垂直领域。例如,Jupiter 为启动新代币收取 1%的代币供应量。
是什么阻止了 Layer3 采取同样的策略?这将形成一个飞轮效应,用户纷纷涌向该产品,希望成为新项目的早期参与者,而新项目也会利用 Layer3 来助力其规模扩展。

大约在 2003 年,谷歌决定不再仅仅索引网页。接下来的五年里,他们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推出了 GMail,收购了 YouTube,并买下了 Android。这些举措奠定了我们今天所知互联网的基础。谷歌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正在转移到线上,并等待着被变现。谷歌通过识别需求走向,成功发掘了这些收购机会。这就是定位带来的优势。

Layer3 同样处于一个有利地位。他们有动力拓展新领域,因为显然可以看到用户在哪些方面投入了最多的时间和资源。尽管区块链数据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查看,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激活相同的用户群体,因为他们缺乏 Layer3 与用户之间的直接联系。

Layer3 具备推出新产品线并扩展至价值所需的分布条件。唯一欠缺的是时间和随之而来的复利效应。

在迪拜的 TOKEN2049 上与 Brandon 会面时,我们讨论的话题之一是当今众多协议中,哪些能延续至下一个十年。这一视角体现了 Brandon 和 Dariya 对其业务的思考方式。多数创始人担忧的是下一季度的代币价格;而他们,则是在进行一场长达十年的布局。

这并不意味着 Layer3 前方是一条坦途。构建价值网络要求开发者接受以代币激励换取使用的模式——一个已确立但尚未普及的商业模式。随着其他消费领域如 AI 吸引公众目光,链上用户市场可能会萎缩,或者愿意与 Layer3 合作的协议总数可能达到饱和。

所有这些都是真实的挑战。但如果过去两年 Layer3 的运营能说明什么,我敢打赌,布兰登和达里亚将在未来十年继续存在,持续实现他们将注意力代币化的愿景。

特朗普:永远不要卖掉这资产 它将超越黄金缩略图

特朗普:永远不要卖掉这资产 它将超越黄金

“永远不要卖掉你的比特币”,特朗普在本周末纳什维尔比特币2024大会上说的这句话,为币圈提供了近期最强的情绪价值。

在特朗普讲话期间,比特币上演V型走势,先是短线下挫,失守6.7万美元;到了演讲结尾时,当他宣布将比特币列为战略储备资产时,比特币直线拉升, 收复了全部跌幅,甚至突破了69000美元。

特朗普:永远不要卖掉这资产 它将超越黄金

在此前担任总统期间,特朗普曾严厉批评加密货币,称其为“骗局”。而如今,他在比特币大会上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 “比特币已成为全球市值排名第九的资产,很快就会超越白银,未来会超越黄金。”

如此大转变,可以看出加密货币用户开始成为一股逐渐壮大的政治势力。

从“互联网的骗局”到“政客游说的把手”,十年过去了,比特币到底凭什么翻身一跃?

黄金退场,比特币登场:新时代的价值储备

不仅是特朗普,资产管理公司Galaxy Digital的CEO迈克·诺沃格拉茨也曾公开表示,“ 尽管比特币目前的市值还不到黄金的十分之一,但它正迅速崛起,一定会超过黄金市值,而且不会太久。”

MicroStrategy 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塞勒也持有类似见解,认为 “数字黄金” 将在本世纪末取代实物黄金。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么多世界级的大拿都毫不掩饰对比特币的信仰 ?是天方夜谭,还是有理有据?

特朗普:永远不要卖掉这资产 它将超越黄金

首先你需要知道,比特币为何能与黄金相似?

  • 稀缺性。比特币总量被固定在2100万枚,预计到2140年所有比特币将被开采完毕。这种有限供应使比特币具备了与黄金相似的稀缺性。

  • 抗通胀能力。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被认为是有效的通胀对冲工具。虽然比特币发源时间只有十年左右,仅在COVID-19疫情期间经历了通胀考验,但其独特的算法和分布式系统赋予了它抵御通胀的能力。摩根大通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比特币而非黄金作为避险资产。

  • 实际价值。黄金的价值来自于其在奢侈品和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广泛用途。而比特币的价值则源于其对货币体系的创新,它的加密技术和分布式网络使全球数十亿未进入银行体系的人得以进入金融系统。

既然两种资产都深受欢迎,那什么是比特币优于黄金的真正原因?

答案是回报率表现和供应量,比特币在过去十年中享有近120%的年度回报,而黄金的年回报率仅为2%。与黄金不同,比特币的供应有明确上限,确保其内在稀缺性。

黄金,一直以来都是价值储存和财富保值的象征。但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数十年的通货膨胀结束时,黄金的表现却开始相对黯淡。

从 1980 年到 2023 年底,黄金经通胀调整后的总回报率为-4%。而在过去的十年里,黄金的年回报率仅为2%。

此外,黄金的供应量也难以控制,采矿和新发现使其数量不定。甚至历史上美国曾通过第6102号行政命令没收黄金,这是黄金容易被政府干预的弱点。

然而,比特币正以无与伦比的优势崭露头角。作为全球第一种加密货币,比特币不仅在供应上有着严格的限制,总量被固定在2100万枚,任何人都无法更改其供应量,确保其稀缺性。

过去十年,比特币的年回报率高达120%,这一惊人的数字远超黄金。不仅如此,比特币基于全球区块链网络,不可篡改、不可没收的特性,为投资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随着市场逐渐成熟,比特币的波动性也在逐步减弱,为长期投资者带来了更稳定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比特币赋予持有者真正的金融主权,免受货币操控,完美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于是,比特币登场,成为新时代的价值储备!

全球金融新风向:比特币迈向国家战略储备

回到前面提到的,特朗普在此次大会上提到将比特币列为战略储备资产,直接推动比特币价格爬升至69000美元以上。

原话是这么说的:“如果我当选,我的政府政策将是美国将保留目前持有或未来获得的所有比特币的100% 。我们将保留 100% 。希望你们做得好。这实际上将作为战略国家比特币储备的核心。”

尽管这一承诺相对保守,但它无疑突显了比特币作为全球金融资产的重要性。特朗普还直言不讳地批评了拜登政府对加密货币的压制,称这种政策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损害。

与特朗普的谨慎不同,独立总统候选人小罗伯特·肯尼迪展现了更为激进的愿景。

他承诺如果当选,将启动一个宏大的比特币储备计划——每天购买550枚比特币,直到储备达到400万枚。这一提案远比特朗普的计划大胆,旨在将比特币打造成国家战略资产。

而在怀俄明州,参议员辛西娅·卢米斯也在积极推动比特币的国家储备计划。她计划起草一项法案,要求政府在五年内建立最多100万枚比特币的储备,并在接下来的20年内仅用于减少国家债务。

这一方案无疑进一步加强了比特币作为长期金融资产的地位。

以上公开发言接连将比特币迅速推向全球金融和政治领域的热门话题。我们都知道,国家政府是可能拥有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的,比如美国政府是比特币的最大持有者之一,联邦政府拥有将近 21 万枚比特币,占总供应量的 1%。

2021 年,萨尔瓦多宣布比特币为官方货币锚,成为第一个将 BTC 作为法定货币的国家。此外,瑞士也已通过立法将比特币纳入其国家银行储备。

那么,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来看一组数据,根据 VanEck 的报告假设,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和债务偿还成本对现有体系造成压力,比特币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内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一环。

报告预测,比特币的全球储备资产地位将逐步提升,其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有望达到2.5%。

如此一来,可以看出比特币正逐渐从一个新兴资产转变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国际市场,比特币的地位正在快速上升。

特朗普:永远不要卖掉这资产 它将超越黄金

所以,香港也不甘示弱。

香港区块链协会联席主席方宏进近期建议,香港政府应利用比特币的抗通胀特性,分散外汇基金资产配置,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应持续购买并持有比特币作为外汇储备的一部分。

他认为,比特币不仅有潜力超越黄金,还可以显著提升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香港立法会议员吴杰庄就特朗普在美国比特币峰会的演讲发表看法时,也对这一趋势表示支持。

他认为,比特币和Web3是全球化发展的关键节点,未来可以在合规的情况下,将比特币纳入官方财政储备。

他还强调,香港应加快Web3生态的建设,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和投资。

香港紧跟脚步,积极探索将比特币纳入外汇储备的可能性,这一切都在向我们展示,比特币可能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关键支柱。

从美国到香港,越来越多的政府和金融机构正在重视比特币的独特优势。

03

总结

在这个日益数字化和法定货币不断贬值的世界,比特币凭借稀缺性、高收益和金融主权,正在逐步取代黄金,成为新一代的价值储备之选。

预计未来几年,这一趋势将推动比特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进一步崛起。

如果现在比特币从6万跌到5万会让你茶饭不思,那么讲一个恐怖故事:要是达到黄金的市值,一枚比特币的价格可能会从目前的6.9万美元飙升至近60万美元。

到时候或许能体会到 “永远不要卖掉你的比特币” 这句话的份量。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缩略图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本研究旨在探讨对开发者而言哪些人工智能领域最为重要,以及在 Web3 和人工智能领域哪些可能是爆发的下一个机遇。

在分享新的研究观点之前,首先很高兴我们参与了 RedPill 总计500万美元的第一轮融资,也非常激动,期待接下来能够和 RedPill 共同成长!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TL;DR

随着Web3 与 AI 的结合成为加密货币界的瞩目话题,加密世界的AI 基础设施构建兴旺起来,但实际利用 AI 或为 AI 构建的应用程序并不多,AI基础设施的同质化问题逐渐显现。近期我们参与的RedPill的第一轮融资,引发了一些更深入的理解。

  • 构建 AI Dapp 的主要工具包括去中心化 OpenAI 访问、GPU 网络、推理网络和代理网络。

  • 之所以说 GPU 网络比 “比特币挖矿时期” 还要热门,是因为:AI 市场更大,并且增长快速且稳定;AI 每天支持数以百万计的应用程序;AI 需要多样化的 GPU 型号和服务器位置;技术比过往更成熟;面向的客户群也更广。

  • 推理网络和代理网络有相似的基础设施,但关注点不同。推理网络主要供有经验的开发者部署自己的模型,而运行非 LLM 模型并不一定需要 GPU。代理网络则更专注于 LLM,开发者无需自带模型,而是更注重提示工程和如何将不同的代理联结起来。代理网络总是需要高性能的 GPU。

  • AI 基础设施项目承诺巨大,仍在不断推出新功能。

  • 多数原生加密项目仍处于测试网阶段,稳定性差,配置复杂,功能受限,还需要时间来证明其安全性和隐私性。

  • 假设 AI Dapp 成为大趋势,还有许多未开发的领域,如监控、与 RAG 相关的基础设施、Web3 原生模型、内置加密原生 API 和数据的去中心化代理、评估网络等。

  • 垂直整合是一个显著趋势。基础设施项目试图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 AI Dapp 开发者的工作。

  • 未来将是混合型的。部分推理在前端进行,而部分在链上计算,这样做可以考虑到成本和可验证性因素。

     Source: IOSG 

  •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引言

  • Web3 与 AI 的结合是当前加密领域中最受瞩目的话题之一。才华横溢的开发者正在为加密世界构建 AI 基础设施,致力于将智能带入智能合约。构建 AI dApp 是极其复杂的任务,开发者需要处理的范围包括数据、模型、计算力、操作、部署和与区块链的整合。针对这些需求,Web3 创始人已经开发出许多初步的解决方案,如 GPU 网络、社区数据标注、社区训练的模型、可验证的 AI 推理与训练以及代理商店。

  • 而在这兴旺的基础设施背景下,实际利用 AI 或为 AI 构建的应用程序并不多。开发者在查找 AI dApp 开发教程时,发现这些与原生加密 AI 基础设施相关的教程并不多,大多数教程仅涉及在前端调用 OpenAI API。

    Source: IOSG Ventures

  •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 当前的应用未能充分发挥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可验证功能,但这种状况很快将会改变。现在,大多数专注于加密领域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已经启动了测试网络,并计划在未来 6 个月内正式运行。

  • 本研究将详细介绍加密领域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中可用的主要工具。让我们准备迎接加密世界的 GPT-3.5 时刻吧!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1. RedPill:为 OpenAI 提供去中心化授权

前文所提到的我们参投的RedPill是一个很好的引入点。

OpenAI 拥有几种世界级强大的模型,如 GPT-4-vision、GPT-4-turbo 和 GPT-4o,是构建先进人工智能 Dapp 的优选。

开发者可以通过预言机或前端接口调用 OpenAI API 以将其集成到 dApp 中。

RedPill 将不同开发者的 OpenAI API 整合在一个接口下,为全球用户提供快速、经济且可验证的人工智能服务,从而实现了对顶尖人工智能模型资源的民主化。RedPill 的路由算法会将开发者的请求定向到单一贡献者处。API 请求将通过其分发网络执行,从而绕过任何来自 OpenAI 的可能限制,解决了加密开发者面临的一些常见问题,如:

  • 限制 TPM(每分钟代币):新账户对代币的使用有限,无法满足热门且依赖 AI 的 dApp 的需求。

  • 访问限制:一些模型对新账户或某些国家的访问设置了限制。

通过使用相同的请求代码但更换主机名,开发者能以低廉的成本、高扩展性和无限制的方式访问 OpenAI 模型。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2. GPU 网络

除了使用 OpenAI 的 API,许多开发人员还会选择自行在家中托管模型。他们可以依托去中心化 GPU 网络,如 io.net、Aethir、Akash 等流行的网络,自行建立 GPU 集群并部署及运行各种强大的内部或开源模型。

这样的去中心化 GPU 网络,能够借助个人或小型数据中心的计算力,提供灵活的配置、更多的服务器位置选择以及更低的成本,让开发人员可以在有限的预算内轻松进行 AI 相关的试验。然而,由于去中心化的性质,此类 GPU 网络在功能性、可用性和数据隐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过去几个月,GPU 的需求火爆,超过了之前的比特币挖矿热潮。此现象的原因包括:

  • 目标客户增多,GPU 网络现在服务于 AI 开发者,他们的数量不仅庞大而且更为忠实,不会受到加密货币价格波动的影响。

  • 相比挖矿专用设备,去中心化 GPU 提供了更多的型号和规格,更能满趡iez要求。尤其是大型模型处理需要更高的 VRAM,而小型任务则有更适合的 GPU 可选。同时,去中心化 GPU 能够近距离服务终端用户,降低延迟。

  • 技术日趋成熟,GPU 网络依赖高速区块链如 Solana 结算、Docker 虚拟化技术和 Ray 计算集群等。

  • 在投资回报方面,AI 市场正在扩张,新应用和模型的开发机会多,H100 模型的预期回报率为 60-70%,而比特币挖矿则更为复杂,赢家通吃,产量有限。

  • 比特币挖矿企业如 Iris Energy、Core Scientific 和 Bitdeer 也开始支持 GPU 网络,提供 AI 服务,并积极购买专为 AI 设计的 GPU,如 H100。

推荐:对于不太重视 SLA 的 Web2 开发者,io.net 提供了简洁易用的体验,是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3. 推理网络

这是加密原生 AI 基础设施的核心。它将在未来支持数十亿次 AI 推理操作。许多 AI layer1 或 layer2 为开发者提供了在链上原生调用 AI 推理的能力。市场领导者包括 Ritual、Valence 和 Fetch.ai。

这些网络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异:

  1. 性能(延迟、计算时间)

  2. 支持的模型

  3. 可验证性

  4. 价格(链上消耗成本、推理成本)

  5. 开发体验

3.1 目标

理想的情况是,开发者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形式的证明,轻松地访问自定义的 AI 推理服务,整合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阻碍。

推理网络提供了开发者所需的全部基础支持,包括按需生成和验证证明、进行推理计算、推理数据的中继和验证、提供 Web2 和 Web3 的接口、一键式模型部署、系统监测、跨链操作、同步集成及定时执行等功能。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Source: IOSG Ventures

借助这些功能,开发者可以将推理服务无缝集成到他们现有的智能合约中。例如,在构建 DeFi 交易机器人时,这些机器人会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寻找特定交易对的买卖时机,并在基础交易平台上执行相应的交易策略。

在完全理想的状态下,所有的基础结构都是云托管的。开发者只需将他们的交易策略模型以通用格式如 torch 上传,推理网络就会存储并为 Web2 和 Web3 查询提供模型。

所有模型部署步骤完成后,开发者可以直接通过 Web3 API 或智能合约调用模型推理。推理网络将持续执行这些交易策略,并将结果反馈给基础智能合约。如果开发者管理的社区资金量很大,还需要提供推理结果的验证。一旦收到推理结果,智能合约就会根据这些结果进行交易。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Source: IOSG Ventures

    3.1.1 异步与同步

从理论上讲,异步执行的推理操作可以带来更好的性能表现;然而,这种方式在开发体验上可能让人感到不便。

在采用异步方式时,开发者需要先将任务提交到推理网络的智在合约中。当推理任务完成后,推理网络的智能合约会将结果返回。在这种编程模式下,逻辑被分为推理调用和推理结果处理两个部分。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Source: IOSG Ventures

如果开发者有嵌套的推理调用和大量的控制逻辑,情况会变得更糟。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Source: IOSG Ventures

异步编程模式使得它难以与现有的智能合约集成。这需要开发者编写大量额外的代码,并进行错误处理和管理依赖关系。

相对地,同步编程对于开发者来说更加直观,但它在响应时间和区块链设计上引入了问题。例如,如果输入数据是区块时间或者价格这种快速变动的数据,那么在推理完成后数据已不再新鲜,这可能会导致在特定情况下智能合约的执行需要回滚。想象一下,你用一个过时的价格来做交易。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Source: IOSG Ventures

大部分 AI 基础架构采用异步处理,但 Valence 正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2 现实情况

实际上,许多新的推理网络还在测试阶段,如 Ritual 网络。根据他们的公开文件,这些网络目前的功能较为有限(诸如验证、证明等功能还未上线)。他们目前没有提供一个云基础设施以支持链上 AI 计算,而是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自我托管 AI 计算并将结果传递至链上。

这是一个运行 AIGC NFT 的体系结构。扩散模型生成 NFT 并上传至 Arweave。推理网络会用这个 Arweave 地址在链上铸造该 NFT。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Source: IOSG Ventures

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开发者需要自己部署和维护大多数基础设施,如配有定制服务逻辑的 Ritual 节点、Stable Diffusion 节点及 NFT 智能合约。

推荐:目前的推理网络在整合和部署自定义模型方面相当复杂,且在这一阶段大多数网络还不支持验证功能。将 AI 技术应用到前端会为开发者提供一个相对简单的选择。如果你非常需要验证功能,ZKML 提供商 Giza 是个不错的选择。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4. 代理网络

代理网络让用户能轻松自定义代理。这样的网络由能自主执行任务、相互交云以及与区块链网络交互的实体或智能合约组成,这一切无需人工直接干预。它主要针对 LLM 技术。例如,它可以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以太坊的 GPT 聊天机器人。这种聊天机器人目前的工具较为有限,开发者还不能在此基础上开发复杂的应用。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Source: IOSG Ventures

但是将来,代理网络将提供更多的工具给代理使用,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调用外部 API、执行特定任务的能力等。开发者将能够将多个代理连接起来构建工作流。例如,编写 Solidity 智能合约会涉及多个专门的代理,包括协议设计代理、Solidity 开发代理、代码安全审查代理以及 Solidity 部署代理。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Source: IOSG Ventures

我们通过使用提示和场景来协调这些代理的合作。

一些代理网络的例子包括 Flock.ai、Myshell、Theoriq。

推荐:当今大部分代理的功能都相对有限。对于特定用例,Web2 代理能够更好的服务,并且拥有成熟的编排工具,例如 Langchain、Llamaindex。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5. 代理网络与推理网络的差异

代理网络更侧重于 LLM,提供了如 Langchain 这样的工具来整合多个代理。通常情况下,开发者无需亲自开发机器学习模型,代理网络已经将模型开发和部署的过程简化。他们只需要链接必要的代理和工具即可。大多数情况下,最终用户将直接使用这些代理。

推理网络则是代理网络的基础设施支撑。它提供给开发者较低层次的接入权限。正常情况下,终端用户不直接使用推理网络。开发者需要部署自己的模型,这不仅限于 LLM,并且他们可以通过链下或链上接入点使用它们。

代理网络和推理网络并非完全独立的产品。我们已经开始看到一些竖向整合的产品。他们因为这两种功能依赖相似的基础设施,所以同时提供代理和推理能力。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6. 新的机会之地

除了模型推理、训练和代理网络外,web3 领域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新领域:

  • 数据集:如何将区块链数据转变为机器学习可用的数据集?机器学习开发者需要的是更为具体和专题化的数据。例如,Giza 提供了一些高品质的、关于 DeFi 的数据集,专门用于机器学习训练。理想的数据应不仅仅是简单的表格数据,还应该包括能够描述区块链世界交互的图形数据。目前,我们在这方面还有不足。目前有些项目正通过奖励个人创建新数据集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 Bagel 和 Sahara,它们承诺保护个人数据的隐私。

  • 模型存储:一些模型体积庞大,如何存储、分发及版本控制这些模型是关键,这关系到链上机器学习的性能和成本。在这一领域,Filecoin, AR 和 0g 等先锋性项目已经取得了进展。

  • 模型训练:分布式且可验的模型训练是个难题。Gensyn, Bittensor, Flock 和 Allora 等已有显著进展。

  • 监控:由于模型推理在链上与链下都有发生,我们需要新的基础设施来帮助 web3 开发者追踪模型的使用状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偏差。有了合适的监控工具,web3 的机器学习开发者可以及时调整,不断优化模型精确度。

  • RAG 基础设施:分布式 RAG 需要全新的基础设施环境,对存储、嵌入计算和向量数据库有较高的需求,同时要确保数据的隐私安全。这与目前的 Web3 AI 基础设施大不相同,后者大多依赖第三方来完成 RAG,例如 Firstbatch 和 Bagel。

  • 专为 Web3 定制的模型:并不是所有模型都适合 Web3 情景。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对模型进行重新训练,以适应价格预测、推荐等具体应用。随着 AI 基础设施的繁荣发展,未来我们期望有更多 web3 本地模型来服务于 AI 应用。比如 Pond 正在开发区块链 GNN,用于价格预测、推荐、欺诈侦测和反洗钱等多种场景。

  • 评估网络:在缺乏人类反馈的情况下评估代理是不容易的。随着代理创建工具的普及,市场上将会出现无数的代理。这就需要有一个系统来展示这些代理的能力,并帮助用户判断在特定情况下哪个代理的表现最佳。例如,Neuronets 是这个领域的一个参与者。

  • 共识机制:对于 AI 任务,PoS 不一定是最佳选择。计算复杂性、验证的困难和确定性的缺失是 PoS 面临的主要挑战。Bittensor 创造了一种新的智慧型共识机制,奖励网络中为机器学习模型和输出做出贡献的节点。

IOSG|同质化 AI 基础设施的出路在哪儿?

7. 未来展望

我们目前观察到了垂直整合的发展趋势。通过构建一个基础的计算层,网络能够为多种机器学习任务提供支持,包括训练、推理及代理网络服务。这种模式意在为 Web3 的机器学习开发者们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目前,链上推理尽管成本高昂且速度较慢,但它提供了出色的可验证性及与后端系统(例如智能合约)的无缝集成。我认为未来将走向混合应用的道路。一部分推理处理将在前端或链下进行,而那些关键的、决策性的推理则会在链上完成。这种模式已经在移动设备上得到了应用。通过利用移动设备的本质特点,它能够在本地快速运行小型模型,并将更复杂的任务迁移到云端,利用较大的 LLM 处理。

对话RGB++提出者Cipher:我眼中的RGB++和UTXO以及BTCFi

来源:极客 Web3

2024年7月22日,极客Web3有幸邀请到CKB的联创及RGB++提出者Cipher,就其眼中的RGB++与UTXO体系、CKB本身和比特币生态进行了一系列交流,期间Cipher谈到了自己的过往经历、RGB++ Layer与UTXO模型对BTCFi的独特意义、关于CKB和比特币生态的一些问题与看法。本次访谈涉及的具体问题包括:

1. Cipher个人经历

2. UTXO Stack和RGB++ Layer的联系

3. 对比特币二层和BTCFi的看法,尤其是EVM系二层

4. RGB++ Layer相比于EVM系的独特场景与发展理念

5. 对CKB本身设计理念的解读

6. 如何解决UTXO模型在Defi生态建设上的一些不足

7. CKB为何选用RISC-V以及相关的合约开发语言选择

8. 对比特币和以太坊生态在去中心化问题上的看法

以下为本次访谈的文字版记录,欢迎大家仔细阅读。

1.Faust:首先请Cipher来自我介绍一下?

Cipher:我最早接触区块链是在2013年,因为参与比特币挖矿而入圈,那时候挖矿还没那么卷,结果我第一次买矿机就遇到了黑心厂家。到了14~15年时,因为比特币价格波动很大,我写了个自动炒币的程序,赚了一点钱。15年底熊市来了,我暂时离开了币圈,当时我还没有建立起信仰,只是投机。

到了2016年,我正式进入了区块链行业,进了体制内的区块链研究院,参与了央行的数字货币及联盟链的开发,职位是产品负责人。期间我还写了一些白皮书,以及行业早期的隐私保护文件,以及数字产权相关的专利。

18年的时候,我彻底意识到联盟链是错误的方向:所有的联盟都会有盟主,有盟主就没必要去用区块链,如果是国字头下面的联盟链就更没意义了,只是盟主的一言堂。后面我的工作重心转向无需准入许可的公链。机缘巧合下,我和几个伙伴参与了CKB的早期建设,我当时负责产品和一部分研究工作。

大概到了2021年,我逐渐从CKB基金会独立出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做CKB生态内的周边项目,比如JoyID这种。目前JoyID有了超过50万的用户,可以说是业内最完善的Passkey钱包,虽然Passkey本身在设备兼容性上存在一些限制,但我们的钱包还是很好用,可以直接免手机号邮箱和助记词,在安全模型上是非托管型钱包。

到了2023年的铭文之夏,整个比特币生态开始回暖,甚至文艺复兴。今年2月中旬,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即RGB++,愿景是给BTCFi创造原生的智能合约环境,同时不丧失比特币的安全性。对此我们迅速成立了专向小组,赶在今年4月比特币减半前上线了RGB++协议,效果还不错。同时CKB生态内的一些项目,包括DEX、Launch pad、算稳也都陆续上线了。整体上看,RGB++生态正处于蓬勃向上的阶段。

在解决了对BTC的功能拓展问题后,我们又把目光聚焦在了扩容等方面。4月份我们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去做启动UTXO公链或比特币二层的UTXO Stack。至于为什么选择UTXO模型,最核心的是比特币本身就是UTXO模型,而且和以太坊差异甚大,如果在比特币上做Layer2,状态转换证明、跨链、资产强制退出和DA等部分该怎么实现?如果照搬以太坊的账户模型和Rollup那套思路,很难得到好结果。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照搬以太坊的思路到比特币上,很难有善终。

UTXO Stack目前完成了第一轮融资,第二轮融资也在进行,虽然近期比特币生态的热度有所下滑,但我们还是很有信心,愿意把大旗扛起来,为BTCFi搭建近乎原生的功能拓展与可编程生态。目前我们做了更多关于市场和商务层面的工作,一些生态相关的活动也会接踵而至,大家可以期待这方面的进展。

2.雾月:UTXO Stack和RGB++Layer是什么关系?两者好像有从属的关系?这方面可以好好介绍下?

Cipher:二者的关系可以分两个角度来介绍。从品牌角度看,RGB++Layer是隶属在UTXO Stack大品牌下的产品;从技术角度看,RGB++Layer利用同构绑定给BTCFi增加了智能合约执行层。同构绑定不但适用于BTC和CKB,还适用于Cardano、Fuel和Sui等广阔的公链生态,只要和UTXO沾边即可。

至于UTXO Stack有点类似于OP Stack,可以用于快速启动BTC Layer2,它直接附带同构绑定功能,可以将主网的BTCFi资产通过Leap的方式转移到Layer2上去做交易。OP Stack的智能合约跑在以太坊上,UTXO Stack的智能合约跑在RGB++ Layer上。

回到两者最终的从属关系和优先级,这涉及到一个逻辑问题:所有L2成立的前提,基本都是L1已经足够拥堵,或者是L1功能有限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目前来说,比特币+ RGB++layer构成的这样一个智能合约层上,还没涌现出那么多资产和应用,所以我们希望把新的开发者和用户先引导到RGB++Layer上,去做Defi应用、交易平台和资产发行,把BTCFi生态先发展起来再深入去做L2的工作。只有等到BTCFi本身有足够的热度,BTC扩容才能成为真正的需求,这时UTXO Stack的推出就水到渠成了。

3.Faust:这里您提到BTC二层的事,近期我们从一些渠道得到的消息也是认为,BTC Layer2到了阶段性谷底,更多人或机构把注意力放到了BTCFi这块。但很多BTCFi只是WBTC的模式,把比特币桥接到其他公链或者比特币侧链上去,根本就不BTC Native。在您看来,BTCFi和WBTC这种东西的真正区别在哪里?

Cipher:我一贯的观点是,EVM系的BTC Layer2天花板很低,理由很简单,用EVM的话就不是在为比特币壮大其生态,而是把BTC引入到其他生态。我们知道,比特币主网上很难实现智能合约,TPS也高不了,那有个很简单的办法:把比特币桥接到别的地方。这样看着可以解决问题,实际却避开了最核心的东西:

在这种方式下,比特币自己的生态根本就没有得到发展,比特币矿工收入、链上数据之类的不会有任何变化,你做的只是最简单的资产桥出,桥出之后你就能得到新故事新场景吗?显然不能。因为你做的所有事情,是WBTC和以太坊生态很早就做了的,没有任何创新,只不过多创建了一种BTC桥接资产。那么你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同样是EVM,难道你还能超越以太坊上已经存在的DeFi体系吗?EVM系的比特币二层短期内可能因为空投预期而创造出虚假的繁荣,但长期发展很容易受限。能够长期影响并赋能比特币生态的,一定是更原生、基于UTXO的Layer2。

所谓原生BTC二层,其吸引人的点不在于什么正统性,而是这种“原生”可以为比特币生态带来更有趣的场景。比如说,RGB++有一种技术叫无桥跨链Leap,BTCFi资产可以在L1到L2或L2之间来回跳转,这种方式可以不需要依赖于传统跨链桥的Lock-Mint范式,可以规避传统跨链桥的很多风险,在跨链响应速度以及流动性聚合上也有很大优势,可以为Defi生态带来很大便利。Leap功能从4月就开始上线了,很多用户都在享受着该技术带来的便捷。这个就是比特币原生方案带来的创新之一。

此外还有一点,是否有BTC原生属性也会影响受众。比如,很多BTC持有者连Metamask都不怎么喜欢用,更喜欢用BTC生态里已有的主流钱包。虽然有一些所谓的AA方案,可以让比特币钱包在EVM应用层去做账户抽象,但这种方式存在各种问题,会阻碍BTC持有者的进入。而像我们这种基于UTXO的二层方案,直接支持用比特币钱包来交互,它的AA实现方式更贴近底层,用户可能都感知不出来,这非常便捷,更简单,更易用,更无缝。

此外我们知道,UTXO模型是“链下计算,链上验证”,这种模式特别适合intent驱动的交易场景。所谓intent就是,我这笔交易只告诉系统,我愿意付出什么,需要得到什么,但中间怎么调用智能合约、怎么设置函数参数等,我根本就不用操心,我把我想要的input和output结果放链上去验证了即可。如果要在以太坊上做Intent场景,可能需要Operator、Aggregator等一系列组件,比较臃肿,但在UTXO世界就很简单。这也是UTXO二层相较于EVM二层的特色。总之,我们比较看好UTXO能为Layer2催生出的新DeFi场景。

4.Faust:RGB++Layer和BTC的主要结合点都有什么,哪些场景最重要?接下来RGB++和CKB最核心的生态布局以及路线图包括什么?

Cipher:二者的结合主要还是在于各种应用场景。有一些场景刚才已经讲到了,下面再举一些例子。我们知道以太坊生态里闪电贷很有存在感 ,它可以在一笔交易内连续调用一系列合约,得到交易结果并向借贷平台展示:我向你借出的资产和利息都能在瞬间返还给你。我们可以利用链上闪电贷快速进行各种金融活动,但在UTXO世界里是没有闪电贷的,但却有其他东西。

比如,UTXO有合约脚本嵌套的机制,可以连续生成一系列交易,简化用户的交户流程,上一笔交易的输出结果,可以直接作为下一笔交易的输入参数,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快速生成一批首尾彼此衔接的交易指令。那我举个例子,比如现在要做一个跨链DeFi,先把资产从A链跨到B链,再去DEX里卖掉一半,之后与没卖的那部分Token组成一个LP对,放到流动性池里。这四步操作在RGB++Layer的智能合约框架里,可以用上面说的合约脚本嵌套方式来一键式的实现。这意味着上述一整套流程,用户只需要操作一次,剩下可以由去中心化智能合约自动操作完成。

还有一个明确的结合点,就是IB0,即通过比特币来融资。当然这也不是一件新鲜事了,以太坊就是走的这种融资方式,早期是一个比特币可以换一万还是两万以太坊。但是过去IB0的问题就在于,虽然跟IC0同样是融资,但资产融完却并没有什么玩法。我举个例子,像一些IC0,它有一个明确的价格曲线,比如前100-200个区块往后,购买价格呈现阶梯式的上升或下降,还有的是最开始买的人需要锁一个月,最后一个买的人可能需要锁三个月。再比如多锁一个月多给50%的币,锁一年多给100%,类似这样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此前,这类特殊规则在IB0身上无法实现,而我们可以通过RGB++ Layer来改变这点。比特币资产一大问题就是没有可编程性,相当于只能发行Meme币,而一旦可以和智能合约结合,就意味着可以给资产赋能。这些东西打通了后才有项目方愿意来比特币生态建设。

对于BTCFi或任何Fi而言,前提是要有资产和对应的丰富场景,如果这个资产只局限于BTC本身的话,往往只能搞远程质押、跨链等单一场景,若真想让生态繁荣起来,需要发行各种资产来百花齐放。现在的以太坊世界,ERC-20资产和ETH本身市值应该是差不多的,甚至后者比前者还多,而比特币生态的非BTC资产可能连BTC市值的1%都不到。所以怎么在BTC生态把新的资产创造出来,是发展关键。

所以我觉得RGB++ Layer和比特币最大的结合点是,利用RGB++Layer的可编程能力,创造真正赋能比特币的去中心化资产类别,以前这件事在比特币身上从没有出现过,要么就是Memecoin要么就是中心化资产。总之,我们非常看好利用智能合约层为比特币生态创造新资产的可能性。

5.Faust:CKB在18~19年的时候,自我定位是“专为Layer2设计的Layer1”,在为Layer2做状态结算等场景上做了很多配套的设计,可以说是为Rollup专门设计的去中心化验证层。对此,您认为CKB相比于普通公链,其核心优势是什么?

Cipher:其实很难定义比特币生态里什么叫一层什么叫二层。我觉得CKB和RGB++Layer并不是立足于为某个二层去做验证和结算。CKB作为一个UXTO链,擅长的点本就偏向于验证链下的计算结果,而不是直接跑链上去计算,这是CKB最初创立的时候,Jan作为首席架构师非常坚持的一个点,他认为区块链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资源都极其珍贵,不应该用它来做任何复杂的工作,而应该做最简洁的事情。

实际上,无论是对Layer2还是Layer1,都要就状态变更一事做共识,而做共识只有两种办法,一是把执行状态变更的合约拿过来,每个人都算一遍,得到同一个结果以达成一致,这就是账户模型的逻辑;二是你在链下完成状态变更,你把证明其有效的Proof发给我,我验算这个Proof就行,不用自己亲自算一遍原始的内容,这其实就是现在Rollup的思路。

第二种办法我们在2018年提出来的时候,大家还觉得怪怪的,计算一遍和验证一遍似乎是同一件事情,但Jan说其实是不一样的。比如排序算法,验证结果的复杂度远小于直接计算的复杂度。当时很多人觉得,普通的ERC-20资产转移根本没必要这么做,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不论是ZK也好,还是Rollup也罢,都是链下计算链上验证的范式。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第二种方法是更有效且有价值的。

UTXO模型对于并行计算也有很多好处。我们知道以太坊最近在提并行EVM的叙事,但通过一些渠道我了解到,所谓的并行EVM,其投入实际使用后并行度很多时候连2都达不到。而UTXO天生就支持并行计算,有多少个CPU核心,就能并行多少个线程,这种效率不是基于EVM的东西能比的。

我们从5年前就在走UTXO这条路,在我们刚才描述的若干场景里,UTXO天然就比账户模型有更多优势。而且我们和比特币都是UTXO,可以支持同构绑定,使一些功能得到进一步简化。所以我觉得,主要优势还是架构上,采用UTXO这种架构去对接比特币,我们肯定更高效。

6.Faust:有人认为UTXO不利于支持DeFi,比如不同的UTXO之间状态没有办法互相调用,甚至于认为RGB++和CKB如果直接在一层上发展Defi生态会遇到阻力。对于这些观点你怎么看?以及你们推出了什么方案解决这些问题?

Cipher:首先这些看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因为账户模型符合更直觉,和以前单机程序一样,考虑一些攻击场景就ok了。而UTXO模型不是,你在链上写的合约是验证器,还要在链下构建一个专门的计算器,我们通常称之为Aggregator聚合者,或Gennerator生成者。Gennerator负责在链下计算状态将其生成,再丢到链上去验证,这相对比较复杂。

如果是像UTXOSwap这种基于UTXO的DEX平台,你很难在发起交易时就知道结果,因为可能同时有100个人去提交操作,但UTXO的特殊属性,会要求100个人里,同一时间只能有1个人改写其状态,这时候就会出现争用问题。如果不对这些彼此有冲突关系的交易请求做处理的话,最终可能100笔交易只有1笔成功,剩下99笔交易全部失败。这个问题对产品设计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说UTXO模型不利于DeFi。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即使在近两年,也有新的UTXO链涌现出来,比如Fuel。为什么明明有各种麻烦,还有人去前赴后继地用UTXO模型呢?因为它有很多优势,之前我也都有提到。那回过头来,这些问题怎么克服?我们经过5年的打磨,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可以在UTXO链上实现类似Uniswap的功能。生态里的UTXOSwap也是不久前上线主网的,已经有很多人在加LP和交易对了。如果你真去体验的话,会发现它跟Uniswap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其实UTXOSwap的设计也很简单,我们把每一笔交易分成了两步,第一步是用户把他的意图提交上链,第二步由Aggregator去聚合所有人的意图,合并后发起一笔交易和流动性池做交互。流动性池可以一次性满足这些意图,针对结果生成一个最终的UTXO。

这里可能有一个区块延迟的问题,因为第一步中,用户要先把自己单独的意图发上链,由聚合者/排序器打包处理后,在由后者链上进行下一步操作。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用户可以直接在链下把交易意图发给Aggregator,由后者批量处理,这样就能解决响应延迟的问题,实际上和Rollup差不多。UTXO的这些问题,我们已经有很成熟的解决方案了,CKB这边也在做一些方案去实现上面提到的这类流程。

还有一个方面,UTXO很适合支持订单簿模型。在以太坊上过去是有订单簿模式DEX的,但后来销声匿迹了,这里面原因很多,最核心的原因是订单簿DEX不适合在账户模型上运行,因为每笔挂单和撤单哪怕没成交都要付手续费,这个对PMF来说是不可承受的,所以后来出现了AMM模型。但在UTXO模型下就会有所不同,比如可以同时挂100个单,在UTXO世界里一笔交易关联到100个UTXO是很容易且低成本的事,你想的话还可以挂更多。所以UTXO模型下,订单簿DEX会更有用武之地。

更何况我们还有PSBT部分签名技术,挂单交易甚至不需要提交上链,你发一个简洁的签名就行,由撮合者把多方签名聚合后一起把交易上链,这样一来订单簿模式就更适配UTXO模型了。包括AMM也是,可以像UniswapV3一样采用区间阶梯价格,来提供虚拟流动性,在不同的价格上放不同的流动性份额,而不是一条平滑曲线。

这些都是UTXO环境下独特的DeFi场景,都是相当高级别的创新。而这种级别的创新,不太可能在一条EVM链上去做,EVM链上更多的是Copy类山寨项目,根本没有创新想法。我们想真正吸引比特币生态的原生开发者,或者是热爱UTXO模型的开发者,这些开发者往往有很强的能力和创新驱动力,我们也非常看好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有新的BTCFi范式出来。

7.Faust:CKB用的是RISC-V指令集,能支持多种编程语言。然而有人认为,支持的编程语言太多也不是好事,会让一条公链的开发者生态变得混乱割裂。对此,您认为目前在CKB上做开发首选的语言是什么?

Cipher:目前来说,首选还是Rust,其次是C,这两个都有比较完善的支持。RISC-V目前已经是一个主流的CPU架构了,可以预见5到10年内即可超越ARM,它支持的编译器也非常多。但目前CKB官方支持更多的还是Rust和C,同时也支持一些脚本语言。我们自己也做了一些Runtime,来支持LUA和javascript这种,但性能折损会很大,极限的话可能是30%到300%的降速。所以如果是算法密集型的业务,还是推荐用Rust或者C去写,并且也不会有太多的编程语言去割裂开发者生态。

我其实想讲讲RISC-V本身的优势,18年刚做CKB时,我们是全球唯一一个选择用RISC-V做公链虚拟机的,原因很简单,RISC-V是适用于硬件设备的指令集,它的设计有两个特点:精简和谨慎。既然是针对硬件做的指令集,往往比较稳定,不会像EVM那样每年增减指令,这种谨慎正是开源协议需要的。

其次,对于智能合约平台或者区块链来讲,我们认为最好就像比特币一样,其核心功能趋于固定,不然三天两头增减内容太容易出问题,可以说我们整个的思路就和以太坊不一样。EVM基本每年都有对操作码的迭代,过去几年都是如此,这对于程序的兼容性、稳定性都会产生影响,对此我们极力避免。所以我们基于这种思路,采用了RISC-V指令集,事实证明这非常有前瞻性。

而今ZK开始大行其道,你会发现很多项目方在底层用RISC-V做虚拟机,那我们作为基于RISC-V的公链,再去兼容新的ZK设施就非常容易,从指令层面就不需要任何翻译,效率显然比在EVM上跑RISC-V高太多。

8.Faust:站在CKB的视角,你们对比特币生态怎么看?比如你们认为现在比特币生态里,有没有出现类似于以太坊基金会那样的中心化组织?之前有人认为BlockStream就有点独断专行,CKB对此是否有自己的看法?

Cipher:我觉得比特币生态和以太坊生态相比,结构完全不一样。以太坊基金会有非常强的话语权,反观比特币世界,你可以说它背后的核心开发者是一个影响比较强的组织,但比特生态存在明显的多方势力制衡。矿池、开发者、比特币大户之间互有强劲的博弈关系,不是说开发者推行什么我矿工就会无条件接受,如果提案过分的话,矿工和矿池都会直接反对。

这个点我觉得和以太坊不一样,像以太坊POW转POS、EIP-1159这些,当时都有很大争议,但以太坊基金会或者说Vitalik本人很大程度上只手遮天,这是有目共睹的。另一方面,以太坊生态现在非常庞大了,上面有非常多中心化发行的资产,像RWA、稳定币等等,一旦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分叉,真正决定未来走向的是这些中心化资产的发行方。

所以无论主观还是客观上,以太坊生态里以EF为首的中心化势力都要比特币生态里各种组织的话语权强大得多。还有一点,就是比特币生态里没有特别统一的价值观,比如核心开发者更接近于比特币最大主义,抵制OP_CAT或是铭文这种东西,希望比特币不要做太多改变;外围一点的开发者可能倾向于支持OP_CAT的通过之类的。再往外一层,像闪电网络、RGB这些团队,相较于前两者更加倾向新鲜事物。再就是像我们这种,不但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还会主动求新求变。最后一层,则是把什么多签桥、EVM系二层全加进来了。

因为有了不同来历的形形色色的人,比特币生态的包容性非常好,不用担心某一层或者某一小搓人是错的,它们的错误会把整个生态带偏如何如何。这么多群人,只要有一群最终是对的就行。而以太坊的模式虽然在表面上走得更快,但比特币的模式走得更稳,不用担心某一小搓人的错误决定将整个生态带入深渊。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非常看好比特币生态,因为它就像一个大熔炉一样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纠错能力。

再拿BTC二层举例,我看到你们的网站BTCEden上,汇总了各种各样不同思路的方案,有闪电网络、RGB这种客户端验证模式,还有侧链甚至是横跨以太坊和比特币的二层,总之百花齐放各显其能。而你再去看以太坊,Sharding没人做了,状态通道和Plasma也没人做了,几乎只有Rollup系的单一路线。所以我们当然更喜欢比特币生态,他更自由,更稳健。

CKB基金会也在尝试把决策变得更加去中心化。当然,我现在不在基金会里面,没有发言权,但是我可以看到更多的角色逐渐偏向社区化发展。CKB体量整体还比较小,对去中心化决策的要求还没那么强烈,大家对CKB的期待可能还是更快一点。但据我了解,CKB的核心决策人员是非常开放的,不会把过大的权力攥到自己手里,一定会找适合的时机完成去中心化。

当“Bitfinex大盗”现身纳什维尔会场,有人慌了

原文 | Cointelegraph

编译|Odaily星球日报()

译者|Azuma(

当“Bitfinex大盗”现身纳什维尔会场,有人慌了

编者按:

2016 年 8 月 2 日,老牌交易所 Bitfinex 被盗近 12 万个比特币,这也是加密货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黑客事件之一。

2022 年 2 月 8 日,时隔近六年之后美国司法部宣布侦破该案,不但查获了 9.4 万余个比特币(之后又陆续收回数千个),并逮捕了两位涉案嫌疑人 Ilya Lichtenstein 和 Heather Morgan。(详情可参阅 《》)

时至今日,从这对“夫妻大盗”手中缴获的近 10 万枚比特币依然占据着美国政府比特币持仓的主要来源,Bitfinex 方面也正在尝试收回该批资金,预计后续仍需冗长的法律程度,以确定如何处置这批比特币。 

另一方面,涉案嫌疑人并未像社区普遍认为的那样处于行动限制状态,Morgan 曾被多次发现出席各大加密货币相关活动,甚至包括刚刚结束的纳什维尔比特币大会。

以下内容为 Cointelegraph 针对 Morgan 的意外现身所做的报道与分析,由 Odaily 星球日报编译。

“传奇大盗”现身纳什维尔

业界的“老人”们对 Heather Morgan(又名 Razzlekhan)或许并不陌生,这位自称社会工程学专家及说唱歌手的黑客曾是整个加密货币行业的头条人物。

Morgan 曾参与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网络窃案之一,即在 2016 年黑入 Bitfinex,盗取了 120000 比特币,按照她被逮捕时的币价计算,总价值超过 45 亿美元。

许多人都认为 Morgan 在被捕后一直处于被关押的状态,但事实并非如此,包括刚刚闭幕的纳什维尔 Bitcoin 2024 会议在内,Morgan 的身影已多次出现在一些加密货币主题大会上被发现,这引发了与会者的好奇和猜疑。

当“Bitfinex大盗”现身纳什维尔会场,有人慌了

Odaily 注:Morgan 在会场被拍到(最左边偏瘦的女性)。

2023 年 8 月 3 日,Morgan 在认罪时明确知道她可能面临最多五年的监禁和 25 万美元的罚款,从那时起,她一直在等待定于 2024 年 11 月 8 日的判决。

Morgan 的丈夫兼共犯 Ilya Lichtenstein 目前被软禁在家,而 Morgan 则处于保释状态。

根据 Howell 法官的说法,Lichtenstein 在策划 Bitfinex 窃案中扮演了比黑客攻击中扮演了比 Morgan 更重要的角色,因此需要对 Lichtenstein 施以更严格的限制措施。此外阿肯色州大学法学院的法学教授 Carol Goforth 还提到,Lichtenstein 与俄罗斯的联系也加剧了对他可能潜逃的担忧。

Morgan 参会的潜在原因剖析

如果一个人即将面临数年的监禁和巨额罚款,为什么她还会频繁参加比特币相关活动呢?

比特币开发者以及比特币托管服务公司 Casa 的联合创始人 Jameson Lopp 认为 Morgan 的行迹非常可疑,并建议大会主办方将 Morgan 视为一个潜在威胁者,拒绝她继续参会。

Lopp 的担忧凸显了社区对于 Morgan 的意图及其可能构成的潜在风险的普遍不安。

Loop 告诉 Cointelegraph,他认为 Morgan 参会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相对偏善意的可能性是,她正在寻找咨询工作的机会,以支付政府的 25 万美元罚款 —— 据悉 Morgan 在活动时的自我介绍也是”Web3 顾问”。

然而,相对偏恶意的可能性则是,Morgan 正试图通过为政府收集情报来减轻自己的刑期。

至于 Morgan 是否已听命于美国政府,Lopp 认为很少有人会在面临监禁时选择对抗而非合作。

考虑到 Morgan 自称在社会工程学方面的专长,Lopp 认为她很可能在利用这些技能代表政府行事。这种可能性进一步增加了加密社区的警觉性,加剧了围绕着 Morgan 的怀疑。

当“Bitfinex大盗”现身纳什维尔会场,有人慌了

Odaily 注:Morgan 2019 年时曾围绕如何利用社会工程学实现目标进行过演讲。

限制 Morgan 入场,是否与比特币的“包容”价值观相冲突?

Lopp 呼吁拒绝 Morgan 参会的行为在加密货币社区内部也遭遇了一定的反对。反对者认为,这种禁令与比特币文化固有的“包容”和“开放”精神相悖。

这一矛盾在社区内部引发了更广泛的辩论,即如何在安全顾虑与价值原则之间保持平衡。

Lopp 就此表示,他也不想因为 Morgan 对于比特币的信仰而将其排除在外,他只是认为:“她应该被拒绝参会,因为她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威胁……只有傻子才会把掠食者引入充满潜在目标的活动之中。”

Lopp 也不同意对所有被定罪的加密货币犯罪者一律实施参会禁令,他辩称表示:“犯罪与道德失衡并非完全同步,像 Sam Bankman-Fried 和 Alex Mashinsky 这样的人确实欺骗了无数客户并造成了广泛伤害,而对于像 Roger Ver 和 Erik Voorhees 这样的人,你可能需要动些脑筋才能说他们确实伤害了一些人。”

Lopp 认为社区应该选择保护自己免受不良行为者的侵害,通过拒绝那些已知存在有害意图或有犯罪背景的人参会,加密货币行业可以更好地保持其诚信和安全,确保活动对所有参会者来说都是安全且具有成效。

“我们行业植根于无需许可、自愿互动的理念。我们可以执行的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之一便是将那些已知的不良行为者排除在外。如果你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个体,你就不配从会议等社交机会中受益。”

截至发文,Morgan 未对置评请求做出回应。

摸完70000后直跌4000刀,牛就这么走了?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Azuma()

摸完70000后直跌4000刀,牛就这么走了?

比特币再次经历了过山车行情。

OKX 行情显示,昨夜 21: 00 左右,BTC 时隔一个多月再次突破 70000 USDT,最高一度涨至 70050 USDT。然而,就在市场猜测这是否会成为 BTC 再创新高的预兆之时,BTC 却遭遇了快速且大幅的回调。截至今日 10: 00 ,BTC 一度跌破 66000 USDT,暂报 66175.1 USDT, 24 小时跌幅 3.51% 。

ETH 的情况则略有不同,或受 ETF 利好落地、灰度流出等事件影响,ETH 在 BTC 冲破 70000 USDT 之前的涨势并不理想,但或许是市场正在期待潜在的流入/流出拐点,ETH 此次回调也并不太明显。截至 10: 00 ,ETH 暂报 3299.2 USDT, 24 小时依旧录得 0.67% 的微弱涨幅。

山寨币市场的走势则相对值得注意,一改此前 “BTC 涨时山寨不动,BTC 下跌山寨血崩” 的惯例,本次 BTC 大幅回调期间,山寨币普遍并未出现过大回调,多数币种的 24 小时跌幅均小于 BTC,PEPE、AAVE、LDO 等部分山寨币甚至暂时还录得正值。

数据显示,今日恐慌与贪婪指数虽然仍为“贪婪”状态,但数值已从 74 回落至 67 ,降幅将为明显。

衍生品数据方面,数据显示,过去 24 小时全网爆仓 1.97 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为多单爆仓,数额达 1.4 亿美元。从币种来看,其中 BTC 爆仓 8714.46 万美元,ETH 爆仓 5158.46 万美元。

摸完70000后直跌4000刀,牛就这么走了?

BTC:回调可预期,机构及矿工仍乐观

首先来看 BTC 的行情,受益于纳什维尔比特币大会的积极情绪,尤其是以特朗普为代表的一众政界人士接连释放超预期的友好信息,BTC 在上周(尤其是下半周)一直保持着较为强势的表现。

基于此背景,随着大会的闭幕,市场对于 BTC 可能出现的潜在回调也有一定的预期。

Bitfinex Alpha 昨日发布表示,纳什维尔大会期间比特币期权市场的隐含波动率曾同步飙升,但近期隐含波动率已出现下降,这意味着短期可能会出现小幅盘整。

然而,今日早间 7: 30 左右 Mt.Gox 地址再次出现了小额的测试性转出(0.02 枚 BTC),考虑到之前 Mt.Gox 每次在进行类似操作后都会进行实质性的大额转出,这也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致使回调幅度进一步放大 —— 今日回调的低点出现在 8: 15 左右,即此消息出现后不久。

不过从 ETF 流出/流出状况来看,机构方面暂时仍对 BTC 保持着较为乐观的情绪。Trader T 监测显示,昨日美国比特币现货 ETF 净流入 1.231 亿美元,这意味着在过去半个月(仅计算交易日)内,ETF 市场上仅有一日出现了净流出,其他十多个交易日均保持正流入。

摸完70000后直跌4000刀,牛就这么走了?

此外,投研机构 EMC Labs 也提到了算力市场的数据回升展现了矿工群体的乐观情绪。7 月 20 日比特网络算力创出了历史新高的 724 EH/s, 7 日平均算力也逼近历史高点。算力的恢复标志着矿工这一重要社群分子对后市的坚定看好,也成为后市 BTC 创出历史新高的一个有效支撑。

摸完70000后直跌4000刀,牛就这么走了?

ETH:静待拐点

与 BTC 的情况不同,ETH 近期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刚刚开放交易的以太坊现货 ETF 的影响。

虽然包括贝莱德 ETHA、富达 FETH、Bitwise ETHW、灰度 Mini ETH 等在内的八大 ETF 始终保持着正向的净流入状态,但由于灰度 ETHE 的天量级流出,致使流动性状况本就不如 BTC 的 ETH 在短短几天内承接了数亿美元的净抛压。 

摸完70000后直跌4000刀,牛就这么走了?

Farside Investors 数据显示,昨日以太坊现货 ETF 总计流出 1.565 亿美元,过去 5 个交易日合计已流出 4.983 亿美元 —— 其中灰度已流出 17.23 亿美元,其他多家 ETF 合计已流入 12.25 亿美元。

不过稍微值得乐观的一点是,灰度 ETHE 在过去 5 天内已流出 19.7% ,如果假设最终的流出份额为 50% ,预计还需 17 天达成,但在此之前随着 ETHE 流出规模的下降,其他 ETF 的流出数据应可与其相抵消。

综合来看,ETHE 的流出速度要比 GBTC 当年的流出速度快上许多,如果 ETH 可复刻 BTC 当时在 ETF 启动后“先跌后涨”的走势,预计 ETH 拐点会比 BTC 当时出现的更早。

山寨币:牛市还回来吗?

在此之前,Odaily 星球日报曾发布过多篇关于市场流动性以及山寨币走势的分析文章:《》、《》、《》。

综合来看,除了 meme、AI 等少数板块,以及接棒 ETF 预期的 SOL 等少数项目外,绝大部分山寨币在本轮市场周期中的表现都可以用“灾难”来形容。山寨币之所以表现如此糟糕,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 一是 ETF 的获批导致市场的流动性传导模式出现了变化,以往的增量资金入场路径一般都是“稳定币 —— BTC、ETH —— 山寨币”,但如今来自于传统市场的增量资金会更倾向于通过 ETF 形式直接投资 BTC,这也导致资金无法继续传导,造成山寨币市场的流动性匮乏状况。

  • 二是“VC 代币”持续性的天量解锁带来了持续性的抛压,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 —— 细看部分山寨币的流通变化情况,你会发现虽然部分代币的价格持续下跌,但流通市值却在持续创下新高。

  • 三则是天价开盘的新项目们在不断吸血市场仅剩的流动性,io.net、ZKsync、LayerZero、Blast……一大堆造势已久的热门项目接连上线,且 FDV 普遍在数十亿美元的级别,这使得山寨币市场的流动性匮乏状况进一步加剧。

不过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既然有部分头部大佬对山寨币的后市行情表示乐观。

摸完70000后直跌4000刀,牛就这么走了?

加密货币做市商 GSR 联席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Rich Rosenblum 昨日在 X 平台发文表示,山寨币将会卷土重来,而且会强势回归,这是他最有信心的一次。

考虑到 “BTC 涨时山寨不动,BTC 下跌山寨血崩” 的惯例已有打破趋向,Rich(这名字叫的真好…)的预言究竟能否实现,让我们继续保持关注吧。

潜在变量:宏观大周

需要注意的是,本周多起宏观时间均可能会对后市行情造成潜在影响。

北京时间周三(7 月 31 日)上午 11: 00 ,日本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和前景展望报告;

周四(8 月 1 日)凌晨 2: 00 ,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半小时后鲍威尔召开货币政策新闻发布会;

当晚 19: 00 ,英国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会议纪要和货币政策报告。

Greeks.live 宏观研究员 Adam 亦就此表示,尽管市场预期较为一致,但是一旦有超市场预期的消息出现都将会是重磅炸弹。